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缝管轴向不耦合装药爆破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国梁 程帅杰 +2 位作者 王平 李学海 闫玉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采用动态应变测试和高速摄影系统,对切缝管空气间隔装药定向断裂爆破机理进行研究。共采用4种装药结构,研究发现:当轴向不耦合系数为1.5时,炮孔两侧测点的应变比最大为2.1,压力持续作用时间达到9μs,定向断裂效果显著。通过高速摄影测... 采用动态应变测试和高速摄影系统,对切缝管空气间隔装药定向断裂爆破机理进行研究。共采用4种装药结构,研究发现:当轴向不耦合系数为1.5时,炮孔两侧测点的应变比最大为2.1,压力持续作用时间达到9μs,定向断裂效果显著。通过高速摄影测试发现裂纹的扩展速度并不是一个常量,扩展速度呈现震荡变化,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耦合装药系数1.5和1.66,进行地下隧道和露天边坡工程爆破现场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轴向不耦合系数 应变比 定向断裂爆破 切缝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塑料切缝管在聚能爆破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田岗 代晓东 +4 位作者 张宪堂 张雨坤 柏毅 吕言新 李洪春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0,共4页
PVC塑料切缝管聚能爆破,是利用切缝的聚能效应改变炮孔内的能量分布,实现对岩石的切割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爆炸效果。通过对其地面试验效果及井下巷道试验前后爆破的对比分析,明显看出PVC塑料切缝管聚能爆破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提高生产... PVC塑料切缝管聚能爆破,是利用切缝的聚能效应改变炮孔内的能量分布,实现对岩石的切割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爆炸效果。通过对其地面试验效果及井下巷道试验前后爆破的对比分析,明显看出PVC塑料切缝管聚能爆破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依据,并对其今后在煤矿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爆破 切缝管 井下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孔全断面切缝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鲁军纪 褚怀保 叶红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47,共4页
分析了切缝管定向断裂爆破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机理,在切缝处应力集中和压力差共同作用下形成初始裂纹,而后的裂纹扩展经历了切向拉伸应力作用下的扩展阶段、爆生气体驱动压力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和爆生气体驱动下的宏观裂纹扩展3个阶段。... 分析了切缝管定向断裂爆破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机理,在切缝处应力集中和压力差共同作用下形成初始裂纹,而后的裂纹扩展经历了切向拉伸应力作用下的扩展阶段、爆生气体驱动压力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和爆生气体驱动下的宏观裂纹扩展3个阶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切缝管药包定向断裂复合楔形掏槽爆破和周边孔切缝管药包定向断裂爆破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切缝管爆破可提高炮孔利用率和眼痕率,降低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损伤,改善掏槽爆破和周边爆破效果,有利于提高巷道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巷 中深孔全断面 切缝管 定向断裂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向切缝管聚能射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阳威 蒋志明 +3 位作者 邓琛 张庆彬 胡敏 于永纯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环向切缝管装药爆炸时爆轰产物粒子的运动演化过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与有限元(SPH-FEM)耦合算法构建了环向切缝管爆破模型,在炸药上设置高斯点锁定不同位置的SPH粒子,观察分析不同粒子的运动速度、轨迹及岩体损伤过程。... 为了研究环向切缝管装药爆炸时爆轰产物粒子的运动演化过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与有限元(SPH-FEM)耦合算法构建了环向切缝管爆破模型,在炸药上设置高斯点锁定不同位置的SPH粒子,观察分析不同粒子的运动速度、轨迹及岩体损伤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缝与不切缝位置的爆轰产物粒子的运动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环向切缝中部与其端部以及非切缝段处均存在明显速度差。这种差异将在岩体中产生复杂应力场,有效促进被爆岩体的破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验证了环向切缝管壁上的环向切缝能有效地调制爆轰波波形,进而通过切缝管狭缝的气隙聚能效应控制并会聚爆轰产物的流向与爆炸能量的定向释放,形成有别于传统空穴装药聚能效应的狭缝气隙聚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向切缝管 SPH-FEM 数值模拟 气隙聚能效应 爆炸能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缝药包定向断裂爆破切缝管切缝宽度的确定 被引量:14
5
作者 戴俊 王代华 +2 位作者 熊光红 王树仁 杨永琦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41期110-113,共4页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切缝药包岩石定向断裂爆破炮孔间贯通裂纹的形成机理 ,分析切缝管切缝宽度的影响因素 ,提出切缝管切缝宽度和爆破形成的初始导向裂纹长度计算方法。对砂岩、页岩 ,炮孔装入 2号岩石炸药 ,炮孔半径为 2 1mm时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切缝药包岩石定向断裂爆破炮孔间贯通裂纹的形成机理 ,分析切缝管切缝宽度的影响因素 ,提出切缝管切缝宽度和爆破形成的初始导向裂纹长度计算方法。对砂岩、页岩 ,炮孔装入 2号岩石炸药 ,炮孔半径为 2 1mm时 ,数值模拟得到的切缝管的切缝宽度与工程实际接近 ,为工程中取切缝管切缝宽度为 3~ 5mm找到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包 炮孔 裂纹长度 宽度 工程 贯通 定向断裂爆破 岩石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切缝管聚能光面爆破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东 田兴朝 +1 位作者 刘连生 党琦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9期64-66,共3页
为解决下营隧道超、欠挖问题,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基于聚能爆破原理,采用PVC切缝管作为约束条件及传能介质。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切缝管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原理,开展光面爆破优化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岩性条件下,采用切缝管聚能光面爆... 为解决下营隧道超、欠挖问题,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基于聚能爆破原理,采用PVC切缝管作为约束条件及传能介质。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切缝管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原理,开展光面爆破优化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岩性条件下,采用切缝管聚能光面爆破技术可将周边眼间距增加约70cm,炮孔半眼痕率提高5%左右,超挖控制为<50mm,欠挖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光面爆破 聚能爆破 PVC切缝管 半眼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缝间距对环向切缝管气隙聚能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林 蒋志明 +3 位作者 邓琛 于永纯 张庆彬 钟立辉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3期90-97,共8页
为研究切缝间距对环向切缝管气隙聚能效应的影响,利用ANSYS/LS数值仿真软件建立5种不同切缝间距的聚能爆破模型,并用钢板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切缝间距是影响环向切缝管气隙聚能射流形成和作用效果的主要参数之一。若... 为研究切缝间距对环向切缝管气隙聚能效应的影响,利用ANSYS/LS数值仿真软件建立5种不同切缝间距的聚能爆破模型,并用钢板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切缝间距是影响环向切缝管气隙聚能射流形成和作用效果的主要参数之一。若环向切缝间距过小,初始裂纹会过于密集,且会消耗气体射流在岩石上的能量;若环向切缝间距过大,环向切缝变宽,则导致能量不集中;当环向切缝间距为4 cm时,数值模拟结果和钢板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工况的平均刻痕深度最大,爆破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向切缝管 聚能效应 初始裂纹 环向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切缝辅助TBM滚刀破岩贯入荷载演化规律
8
作者 蒋亚龙 徐彭楚璇 +2 位作者 曾建军 徐长节 熊扶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基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滚刀贯入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破岩模式(完整岩样破岩、同轨迹破岩和异轨迹破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高强度花岗岩样贯入荷载演化特征,重点揭示贯入荷载-贯入度特征曲线、峰值荷载... 基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滚刀贯入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破岩模式(完整岩样破岩、同轨迹破岩和异轨迹破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高强度花岗岩样贯入荷载演化特征,重点揭示贯入荷载-贯入度特征曲线、峰值荷载、最大跌落幅值变化规律,获取不同破岩模式在不同围压条件下TBM滚刀受力特性。结果表明:1)高围压组贯入荷载-贯入度特征曲线较低围压组先跌落,跌落幅度较小,但其对应的贯入荷载并非峰值荷载,而低围压组初次跌落荷载为峰值荷载,且跌落幅值较大;2)在中高围压10~15 MPa时,峰值荷载及贯入荷载最大跌落幅值均最小,表明此围压范围较利于TBM的掘进;3)低围压条件下选用异轨迹破岩模式较同轨迹破岩模式能更有效地降低TBM滚刀贯入荷载,但同轨迹破岩模式的岩样发生楔裂破坏,其最大跌落幅值最小,更能减少刀具所受冲击荷载,减少刀具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硬岩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破岩模式 贯入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级混凝土路面切缝时机的预测预警方法
9
作者 柯劲波 杨碧宇 +1 位作者 郭为强 魏亚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2,共6页
基于有限差分法对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临界拉应力、早期强度性能等进行预测计算,以此提出一种实用的路面切缝时机的预测预警方法,并在我国当前唯一的一条采用机制砂配制的滑模摊铺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数值... 基于有限差分法对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临界拉应力、早期强度性能等进行预测计算,以此提出一种实用的路面切缝时机的预测预警方法,并在我国当前唯一的一条采用机制砂配制的滑模摊铺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型预测的最早切缝时间与采用回弹强度法确定的切缝时间一致,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强度结果与真实(回弹)强度接近。通过数值模型预测路面板内的最大拉应力,从而对最晚切缝时间做出预警,可以保障实际的断板率非常低(<2‰)。基于大量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际工程数据,表明上午铺筑的路面应当天切缝,下午铺筑的路面应次日清晨以后切缝。当混凝土摊铺时的温度低于气温,且保温条件良好时,模型结果表明切缝时间窗口总体上延长2~4 h;当混凝土摊铺时的温度高于气温,或者寒潮来临、保温条件差时,切缝时间窗口应提前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路面 应力预测 时机 温度场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切缝位置及深度对SBM滚刀破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仁树 康一强 +3 位作者 杨立云 刘康 丁晨曦 樊谨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425,共11页
利用水射流对岩体进行预切缝是提高竖井全断面掘进机破岩效率、实现深部资源机械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针对预切缝位置及深度合理参数选取的难题,首先指出了锥面刀盘带动下滚刀破岩的工况特征,进而基于Cohesive单元方法,建立了预切缝条件... 利用水射流对岩体进行预切缝是提高竖井全断面掘进机破岩效率、实现深部资源机械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针对预切缝位置及深度合理参数选取的难题,首先指出了锥面刀盘带动下滚刀破岩的工况特征,进而基于Cohesive单元方法,建立了预切缝条件下的滚刀破岩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型。以完整岩体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切缝距离和深度对滚刀破岩的受力特征和岩石破碎特征的影响规律。阐述了预切缝条件下,滚刀破岩时密实核形成、块状岩渣形成、Hertz裂纹扩展3个阶段性特征,指出了岩体的非对称破碎特性和不同区域岩渣的形成机制。最终从滚刀受力、破岩面积、破岩比能耗、岩渣破碎程度4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了预切缝的最佳距离和深度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预切缝可以显著减小竖井全断面掘进机滚刀破岩过程中的贯入力和侧向力。与完整岩体相比,贯入力峰值降低了44.0%~10.3%。侧向力峰值降低了35.2%~6.5%。预切缝间距及深度较小时,会限制滚刀破岩范围,同时使得破碎岩体块度更小,导致破岩比能耗增高。随着预切缝深度的增大,破岩体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比能耗先减小后保持不变。最终,确定了切缝距离为70~90 mm,深度为60~80 mm时破岩效果最佳,破岩体积较无切缝时提高约1倍,破岩比能耗降低69.2%。研究结果为刀盘辅助破岩装备的设计及参数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刀破岩 分形维数 竖井全断面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孔切缝爆破裂纹扩展机理及损伤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宪堂 陈长青 +2 位作者 刘小康 夏姣姣 周红敏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为研究双孔切缝爆破控制断裂损伤效果,开展现场双孔切缝爆破试验,结合ANSYS/LS-DYNA软件构建试验双孔切缝爆破模型,对比分析其裂纹扩展与孔壁气体单元压力变化。现场结果表明:爆后两炮孔间在切缝方向形成贯穿相交断裂面,半眼残痕更加明... 为研究双孔切缝爆破控制断裂损伤效果,开展现场双孔切缝爆破试验,结合ANSYS/LS-DYNA软件构建试验双孔切缝爆破模型,对比分析其裂纹扩展与孔壁气体单元压力变化。现场结果表明:爆后两炮孔间在切缝方向形成贯穿相交断裂面,半眼残痕更加明显;改变切缝角度至157°,裂纹仍会向切缝方向发展,切缝导向作用不受角度改变而影响;增设孔间空孔时断裂效果优于无空孔切缝爆破,说明空孔的存在能有效改善切缝爆破的定向断裂效果。模型结果显示:裂纹扩展与损伤与现场结果基本拟合,对比分析双孔切缝爆破与普通光面爆破模型,应力波的叠加作用使得孔间裂纹发育发生偏转,在两炮孔间形成裂纹空白带;分析孔壁0°~90°周围气体单元压力峰值,切缝方向达到压力峰值的时间早于非切缝方向,切缝爆破在0°~15°区间内,压力峰值下降幅度较大,随后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角度越大,峰值变化也越来越小;切缝管在爆炸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爆炸能量的分布,在切缝处形成应力集中,最大应力峰值约为垂直方向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爆破 双孔爆破 数值模拟 爆破损伤 压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切缝管在山岭隧道精准聚能爆破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盛平 《建筑机械化》 2024年第7期117-119,共3页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传统爆破技术爆破参数难控制、对围岩扰动大等问题,研究了轴向切缝管技术,通过在炮孔内设置轴向排列的管壁切缝,改变爆轰波的传播方向,实现爆能量的定向释放。该技术具有聚能效果好、精度高、扰动小的优点。本文通过...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传统爆破技术爆破参数难控制、对围岩扰动大等问题,研究了轴向切缝管技术,通过在炮孔内设置轴向排列的管壁切缝,改变爆轰波的传播方向,实现爆能量的定向释放。该技术具有聚能效果好、精度高、扰动小的优点。本文通过收集对比轴向切缝管在山岭隧道精准聚能爆破中的应用数据,清晰表明轴向切缝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爆破利用率,减少超挖量,提高开挖精度,加快施工进度。该技术在山岭隧道施工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切缝管 山岭隧道 精准聚能爆破 施工应用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硬岩隧道偏心双缓冲垫层切缝聚能爆破模型分析与应用
13
作者 邱茂良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7期104-109,共6页
基于LS-DYNA平台,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建立双孔爆破模型,对偏心双缓冲垫层切缝聚能爆破展开精细化数值模拟,探讨岩体破裂过程和爆炸压力波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切缝聚能装药可以保证在周边眼相邻炮孔之间形成贯通裂隙,且半孔保留效... 基于LS-DYNA平台,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建立双孔爆破模型,对偏心双缓冲垫层切缝聚能爆破展开精细化数值模拟,探讨岩体破裂过程和爆炸压力波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切缝聚能装药可以保证在周边眼相邻炮孔之间形成贯通裂隙,且半孔保留效果较好;进一步与常规光面爆破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压力时程表明,偏心双缓冲垫层在爆破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吸能缓冲作用,既避免大范围损伤区,也降低了周边眼爆破的远场振动效应,炮孔正上方压力峰值为常规非聚能爆破的63%。现场工程实践证明,聚能爆破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隧道轮廓线,其线性超挖、平均超挖百分比和平均超挖面积均远低于常规光面爆破,可提高光爆效果,降低爆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缓冲垫层 切缝管 聚能爆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缝药包参数对切缝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宝福 柴明星 +2 位作者 魏玉冠 荆哲 杨云倩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结合数值分析,对比了切缝药包与普通药包作用下孔壁应力特征及爆生裂纹扩展规律。从应力、裂纹扩展角度分析装药不耦合系数、切缝宽度、切缝管厚度对岩石切缝效果的影响,给出合理的切缝药包参数。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煤矿岩巷、隧道和边坡... 结合数值分析,对比了切缝药包与普通药包作用下孔壁应力特征及爆生裂纹扩展规律。从应力、裂纹扩展角度分析装药不耦合系数、切缝宽度、切缝管厚度对岩石切缝效果的影响,给出合理的切缝药包参数。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煤矿岩巷、隧道和边坡等爆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包 数值模拟 裂纹扩展 合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能量传递特性
15
作者 程兵 汪海波 +3 位作者 程扬帆 汪泉 吕闹 韩体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929,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能量传递特性,开展常规柱状装药和4种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实验,借助高速纹影拍照系统和冲击波超压监测系统捕获了爆炸波的传播历程和监测爆炸压力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 为了探究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能量传递特性,开展常规柱状装药和4种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爆炸实验,借助高速纹影拍照系统和冲击波超压监测系统捕获了爆炸波的传播历程和监测爆炸压力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能量传递规律,以及管材对其能量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爆炸之后,爆轰产物和冲击波均先朝着切缝方向向外传播,非切缝方向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传播相对滞后;与常规柱状装药的爆炸压力对称分布相比,侧向环形切缝管会减小非切缝方向爆炸压力和增大切缝方向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非对称分布证明侧向环形切缝装药在切缝方向诱发产生了聚能效应;不同管材侧向环形切缝装药的聚能效果强弱顺序为不锈钢(SS)>聚氯乙烯(PVC)>纤维强化塑料(FRP)>有机玻璃(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环形装药 爆炸能量传递 冲击波超压 聚能效应 管材 高速纹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耦合系数对切缝药包爆生裂纹扩展及分形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田栩帆 王正雄 +3 位作者 陈浩 万再春 关思 王建国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7,162,共9页
为研究切缝药包径向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下的孔周裂纹扩展和损伤演化规律,采用有机玻璃板(PMMA)介质模拟岩石材料,利用透射式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研究切缝药包径向不耦合系数为1.14、1.28、1.42、1.71、1.86时孔周爆炸力学行为。结果表明... 为研究切缝药包径向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下的孔周裂纹扩展和损伤演化规律,采用有机玻璃板(PMMA)介质模拟岩石材料,利用透射式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研究切缝药包径向不耦合系数为1.14、1.28、1.42、1.71、1.86时孔周爆炸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主裂纹扩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150μs),在爆生气体和爆炸应力波的作用下,裂纹开裂时刻裂纹扩展速度达到峰值,随即立刻下降;第二阶段(150~330μs),由于反射应力波的作用,裂纹继续扩展直至停止。K=1.71时,爆生主裂纹沿切缝方向扩展距离最长,产生的次裂纹数量最少,左右主裂纹形成夹角近乎水平;K=1.28和1.42时,主裂纹扩展长度和产生的次裂纹数量次之;K=1.86和1.14时,裂纹扩展长度较短,产生的次裂纹数量最多。K大于或小于1.71时,爆炸产生的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爆生主裂纹的扩展速度峰值、动态强度因子峰值小。区域Ⅱ、Ⅲ的分形维数随着径向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变化率相对较大,区域Ⅰ由于靠近爆源,整体的分形维数大,变化率小;K=1.71时,炮孔周围形成的粉碎区损伤变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焦散线 药包 裂纹扩展 分形维数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高压水射流切缝机理研究
17
作者 宋常杰 许弘毅 +2 位作者 龚秋明 杨风威 曹智国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8期134-140,共7页
硬岩掘进机在高强度岩体中存在掘进速度低、滚刀磨损快等问题,高压水射流可在掌子面切缝以降低岩体完整性,从而提升滚刀破岩性能,探究高压水射流切割岩石机理是研究高压水射流辅助TBM掘进的重要一环。运用高压水射流数控平台分别对砂岩... 硬岩掘进机在高强度岩体中存在掘进速度低、滚刀磨损快等问题,高压水射流可在掌子面切缝以降低岩体完整性,从而提升滚刀破岩性能,探究高压水射流切割岩石机理是研究高压水射流辅助TBM掘进的重要一环。运用高压水射流数控平台分别对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进行了高压水射流切割试验,射流压力从150MPa增至300MPa。通过观察岩石表观损伤、测量切缝深度与宽度获得岩石宏观破坏特征,发现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砂岩表面主要以笔直切缝为主,大理岩表面产生连续破碎带,花岗岩表面则产生较大破碎坑,但破碎坑数量明显较少。通过破岩碎屑的筛分试验及射流切槽周边荧光裂纹显现分析岩石损伤特征,发现砂岩切缝形成主要以射流的侵蚀作用为主,颗粒间的胶结物被冲刷剥落,高压水射流的冲击作用不明显,切缝横截面处未发现微裂纹。2种强度更高的结晶岩同时受到高压水射流的侵蚀作用与冲击作用影响,大理岩主要发生穿晶破坏形成“长颈漏斗”形切槽,花岗岩则在水楔作用影响下发生更多沿晶破坏,最终形成较大破碎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岩 试验 高压水射流 破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周边孔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试验
18
作者 张丕云 王云东 +4 位作者 夏通买 李兴全 甘会莲 陶家龙 王建国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36-39,共4页
勐省隧道Ⅳ级围岩掘进采用孔底连续装药爆破开挖,存在明显的超欠挖现象。为保证一次爆破成型,减少爆破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扰动,在勐省隧道周边孔应用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光面爆破,... 勐省隧道Ⅳ级围岩掘进采用孔底连续装药爆破开挖,存在明显的超欠挖现象。为保证一次爆破成型,减少爆破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扰动,在勐省隧道周边孔应用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光面爆破,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不仅有效控制了超欠挖,形成了平整轮廓线,且周边孔单孔药量降低了25%,孔距增加了100~300 mm,周边孔半孔率大于70%,节约了混凝土初喷量,避免了欠挖补炮,降低了对围岩的频繁爆破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水间隔装药 聚能爆破 药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义 涂林毅 +4 位作者 赵玥 俞凡 卢勇 黄孟麒 俞立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狭窄病人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纵切+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 目的 观察改良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狭窄病人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纵切+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前列腺素E2(PGE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PGE2为(132.12±12.82)ng/L,hs-CRP为(6.12±0.91)ng/L,IL-6为(7.13±0.79)ng/L,对照组分别为(151.23±18.29)ng/L、hs-CRP(7.73±1.35)ng/L、IL-6(9.12±1.4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02±0.79)天,伤口愈合时间为(17.42±2.51)天,对照组分别为(9.13±1.46)天和(24.25±2.9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肛门狭窄效果均满意,但实验组创口炎性反应可以得到缓解,创口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狭窄 改良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承载沿空留巷顶板切缝卸压控制与远程监测技术应用
20
作者 李扬 李贝贝 +2 位作者 杭猛 吴继飞 刘运杰 《安全》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巷道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应用矸石承载沿空留巷顶板切缝控制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某矿主采3煤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顶板岩层的控制效果较好时,切缝高度为1400 mm,且切缝难度不大;袋装矸石墙的最...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巷道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应用矸石承载沿空留巷顶板切缝控制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某矿主采3煤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顶板岩层的控制效果较好时,切缝高度为1400 mm,且切缝难度不大;袋装矸石墙的最佳宽度为2000 mm,此宽度材料和工时均合理。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出深部高应力巷道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远程监测,可实时监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精准掌握其稳定性,预警临界安全状态,为巷道围岩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装矸石墙 顶板 沿空留巷 远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