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尺度种养模式绿色转型的氮素优化管理途径——以唐县为例
1
作者 张晓萌 马文奇 +8 位作者 樊相文 马林 柏兆海 张忠义 郝立岩 韩鹏 许春 侯兴军 王学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种养分离是阻碍农牧生产与环境友好的主要障碍因素,优化农牧系统养分管理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农牧业研究多集中于大尺度与单一目标,针对县域不同环境特点的多目标养分优化管理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河北省唐县为例... 种养分离是阻碍农牧生产与环境友好的主要障碍因素,优化农牧系统养分管理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农牧业研究多集中于大尺度与单一目标,针对县域不同环境特点的多目标养分优化管理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河北省唐县为例,利用多目标环境分区的方法,通过农户调研、文献汇总与统计数据,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解析了唐县当前种养模式下农牧系统的环境排放特征,基于情景分析探究了绿色转型需求下县域种养模式的氮素优化管理途径。结果表明:1)唐县畜禽粪尿氮资源量较为丰富,达13301t。种养系统整体氮素养分总投入高达35731t,高氮投入使该地区农牧系统氮素环境排放严重超出安全阈值。2)唐县畜禽粪污资源量及氮素环境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氨挥发、氮盈余量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养殖量较大的乡镇。根据环境排放情况,将唐县划分为中部低氨高盈余超载区、北部和东部高氨高盈余非超载区和西南部高氨高盈余超载区。3)针对不同区域实行“三步走”氮素优化策略。首先,采用平衡施肥方式,可使唐县氨挥发和氮盈余超阈值乡镇数量分别降至65%和35%;其次,叠加不同减排技术后,两个指标超出阈值的乡镇数量分别降至25%和45%;最后,利用空间优化布局方法,最终使全县氨挥发全部降至安全阈值内,氮盈余超出阈值乡镇数量还剩40%。因此,通过县域氮素养分分区优化管理,可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农牧生产及环境排放之间的矛盾,促进县域种养模式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模式 环境排放 氮素管理 分区养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