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血清CD26、CD109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乔山峰 张春艳 +1 位作者 丁小丽 戴绿叶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07-912,共6页
目的 探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患者血清分化簇26(CD26)、分化簇109(CD109)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HGSOC患者作为HGSOC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 目的 探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患者血清分化簇26(CD26)、分化簇109(CD109)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HGSOC患者作为HGSOC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的血清CD26、CD109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CD26、CD109水平与HG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GSO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D26、CD109高水平和低水平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GSOC组血清CD26、CD109水平显著升高(P<0.05)。年龄、肿瘤直径、腹水与否、术前CA125水平不同的患者血清CD26、CD10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Ⅲ+Ⅳ期HGSOC患者血清CD26、CD109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Ⅰ+Ⅱ期HGSOC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D26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59.72%(43/72)]显著低于CD26低水平组[79.10%(53/67)](P<0.05);CD109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62.50%(50/80)]显著低于CD109低水平组[77.97%(46/59)](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Ⅲ+Ⅳ期、血清CD26高水平、血清CD109高水平是HGSO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D26、CD109在HGSOC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升高与远处转移、FIGO分期Ⅲ+Ⅳ期及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分化簇26 分化109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6/DPP4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腾达 龙曙萍 +7 位作者 徐贵霞 刘云 张薇薇 钱琤 黄元兰 秦琴 陈孙孝 邓安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CD26/DPP4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6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及36例同期健康者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分析CD26/DPP4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6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及36例同期健康者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分选CD26+CD4+T,CD26-CD4+T细胞群,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Pearson系数表示DPP4活性,CD26+CD4+T(%)与APACHE II评分,IL-17, TNF-α,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26+CD4+T(%)为13.35±3.83 vs 8.39±2.14,t=6.78,P<0.0001;DPP4活性为50.89±17.21 mU/ml vs 73.83±20.24 mU/ml,t=5.18,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D26+CD4+T(%)与 APACHE II评分,IL-17,TNF-α呈正相关(r=0.431,0.564,0.688,P=0.0038,0.001,0.0046);DPP4活性与 APACHE II 评分,IL-17,TNF-α,IFN-γ呈负相关(r=-0.544,-0.489,-0.678,-0.734;P 均<0.001)。结论 CD26/DPP4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参与隐球菌脑膜炎致病过程,是潜在疾病治疗靶点和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炎 表面抗原分化簇26/二肽酶4 白介素-17 白介素-4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腔积液中sCD26、CEA及AD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蕾 陈捷 王世俊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癌胚抗原(CEA)及腺苷脱氨酶(ADA)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s CD26、CEA和ADA的浓度,比较s CD26、CEA和ADA在不同胸腔积液中的差异... 目的探讨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癌胚抗原(CEA)及腺苷脱氨酶(ADA)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s CD26、CEA和ADA的浓度,比较s CD26、CEA和ADA在不同胸腔积液中的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s CD26和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ADA水平明显低于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间皮瘤患者的s CD26浓度明显高于上皮源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患者的ADA水平明显高于上皮源恶性肿瘤、恶性间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s CD26、CEA及ADA的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类型的区分鉴定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分化抗原26 癌胚抗原 腺苷脱氨酶 恶性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和二肽蛋白酶Ⅳ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世俊 黄伟萍 陈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3152-3154,3160,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和二肽蛋白酶Ⅳ(DPP-Ⅳ)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50例,其中上皮源恶性肿瘤35例,恶性间皮瘤5例,恶性淋巴瘤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 目的探讨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和二肽蛋白酶Ⅳ(DPP-Ⅳ)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50例,其中上皮源恶性肿瘤35例,恶性间皮瘤5例,恶性淋巴瘤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的s CD26浓度和DPP-Ⅳ活性,比较s CD26和DPP-Ⅳ在不同胸腔积液中的差异。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s CD26、DPP-Ⅳ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间皮瘤患者的s CD26浓度明显高于上皮源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患者的DPP-Ⅳ和ADA活性明显高于上皮源恶性肿瘤、恶性间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CD26和DPP-Ⅳ的检测对区分不同类型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辅助性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分化抗原26 二肽蛋白酶Ⅳ 恶性 胸腔积液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和二肽蛋白酶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旺娣 李琳玲 +1 位作者 于婷婷 陈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和二肽蛋白酶Ⅳ(DPP-Ⅳ)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CD26浓度和DPP-Ⅳ活性。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溶性簇分化抗原26(s CD26)和二肽蛋白酶Ⅳ(DPP-Ⅳ)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CD26浓度和DPP-Ⅳ活性。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sCD26、DPP-Ⅳ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积液sCD26曲线下面积(AUC)为0.91,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6.6%;胸腔积液DPP-ⅣAUC为0.90,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5.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胸腔积液sCD26与DPP-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95%CI:0.82~0.91,r=0.72,P<0.01)。结论 sCD26和DPP-Ⅳ的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可溶性分化抗原26 二肽蛋白酶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