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onel 617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几何必须位错的演变
1
作者 王炳正 王旭明 +3 位作者 陈伟 杨武 汪彦江 贾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3-126,130,共5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Inconel 617合金在温度1000~1200℃,应变速率0.001~1 s^(-1)范围内进行热压缩试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其热压缩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几何必须位错(GND)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Inconel 617合金在温度1000~1200℃,应变速率0.001~1 s^(-1)范围内进行热压缩试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其热压缩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几何必须位错(GND)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再结晶程度增大,GND密度降低,并且明显的绝热升温效应加速了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Inconel 617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大量的位错墙相互缠结,GND首先在大角度晶界处塞积,然后形成亚晶界,最终演变为再结晶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617合金 热变形 再结晶 几何必须位错(G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压入测试过程中高熵合金弹性变形对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军 陈杰 王艺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3,共5页
通过微纳米压入法对CoCrFeNiMn高熵合金进行压入测试,得到不同工况下几何必须位错密度与实时压入深度倒数1/h的关系,并探究了弹性因子(Δe)对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弹性变形影响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ρGe)与1/h呈现出非... 通过微纳米压入法对CoCrFeNiMn高熵合金进行压入测试,得到不同工况下几何必须位错密度与实时压入深度倒数1/h的关系,并探究了弹性因子(Δe)对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弹性变形影响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ρGe)与1/h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忽略弹性变形影响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ρG)与1/h呈现出线性关系;对比ρG/ρGe随压入深度的变化,发现存在尺度效应:压入深度小于500 nm时,ρG/ρGe比值为3~4,说明弹性因子在浅压痕处对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影响明显;压入深度达3000 nm时,ρG/ρGe比值接近1;随着压入深度增加,位错滑移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微纳米压入 几何必须位错 弹性因子 弹性变形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复合法制备的SiC_P/ZA27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潘蕾 陶杰 +1 位作者 刘子利 陈照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3-658,共6页
利用高能超声复合法制备了S iCP/ZA 27复合材料(其中S iC颗粒的最小粒径可达0.5μm)。对其进行的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颗粒尺寸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但颗粒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远比粒径的影响显著。在几... 利用高能超声复合法制备了S iCP/ZA 27复合材料(其中S iC颗粒的最小粒径可达0.5μm)。对其进行的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颗粒尺寸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但颗粒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远比粒径的影响显著。在几何必须位错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复合材料流动应力的表达式,建立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模型,试验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超声 几何必须位错 强化模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及尺寸效应对纳米压痕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卜家贺 冯露 张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5-2331,I0002,共8页
为研究残余应力对材料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存在的影响,本文基于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CMSG),提出了一个采用位错密度描述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数值积分方案,并结合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了尺寸效应和初始残余应力... 为研究残余应力对材料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存在的影响,本文基于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CMSG),提出了一个采用位错密度描述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数值积分方案,并结合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了尺寸效应和初始残余应力对纳米压痕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残余应力对材料硬度和纳米压痕载荷-位移曲线有显著影响。残余压应力几乎不影响塑性影响区的大小,但由于压痕产生的压应力场和残余压应力场叠加,使得产生压痕后的应力值更大,而残余拉应力对塑性影响区有较大影响。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样品内位错快速增殖,位错密度几乎是无残余应力的10倍。此外,该模型成功地预测了压痕尺寸效应(ISE),即随着压痕深度减小,硬度增加。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的误差在16%以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几何必须位错 低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纳米压痕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dual elastic stress strain field and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around nano-indentation in TA15 titanium alloy 被引量:7
5
作者 何东 朱景川 +3 位作者 来忠红 刘勇 杨夏炜 农智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Nanoindenta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 were combined to examine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hardness of α and β phases,anisotropy in residual elastic stress strain fields and distri... Nanoindenta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 were combined to examine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hardness of α and β phases,anisotropy in residual elastic stress strain fields and distributions of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GND) density around the indentations within TA15 titanium alloy.The nano-inden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α and β phases,respectively.The residual stress strain fields surrounding the indentation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from recorded patterns.The GND density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indentation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strain gradient theories to reveal the micro-mechanism of plastic deform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hardness for α p hase are 129.05 GPas and 6.44 GPa,while for β phase,their values are 109.80 GPa and 4.29 GPa,respectively.The residual Mises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indentation is relatively heterogeneous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neighboring soft β phase.The region with low residual stress around the indentation is accompanied with markedly high a type and prismatic-GND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hardness stress strain fields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 NANOINDENTATION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TA15 titanium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温度对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田董扩 李振亮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3-49,共7页
研究了变形温度对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后的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与400℃变形温度相对比,350℃时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平均晶粒形状纵横比减小,更有利于提高材料... 研究了变形温度对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后的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与400℃变形温度相对比,350℃时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平均晶粒形状纵横比减小,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和强度.变形温度350℃时,小角度晶界增多,导致再结晶分数减小;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增大,促使流变应力峰值增大;Schmid因子硬取向分数增加,促进基面织构得到强化.变形温度为400℃时主要为{1120}<1010>,{1010<2110>}柱面织构,变形温度为350℃时主要为{0001}<1010>基面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80 EBSD 晶界 取向差 几何必须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0 MPa级中厚板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行为及淬透性分析
7
作者 朱海宾 赵燕青 +2 位作者 石帅 黄新贵 王学敏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1,共10页
超高强中厚板因其超高的强度、良好的塑韧性以及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以及工业防护领域。为研究1 300 MPa级中厚板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行为及淬透性高低,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在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硬度以及几... 超高强中厚板因其超高的强度、良好的塑韧性以及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以及工业防护领域。为研究1 300 MPa级中厚板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行为及淬透性高低,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在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硬度以及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变化规律并绘制了CCT(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曲线,通过端淬试验测定了试验钢的淬透性,并依据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速增加,试验钢组织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逐步转变为贝氏体+马氏体,硬度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当冷速大于5℃/s后可得到全马氏体组织,此时硬度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趋于稳定,进行调质处理时的淬火冷速宜控制在5~10℃/s。试验钢的淬硬层深度约为30 mm,淬透性优异、可满足30 mm及以下中厚板的淬透性要求。30 mm厚中试试验钢经850℃淬火+180℃回火的调质处理后形成回火马氏体组织,其屈服强度为1 328 MPa、抗拉强度为1 684 MPa、伸长率为13.4%、-40℃冲击功为24.3 J,达到1 300 MPa级超高强钢水平,更高的位错密度和大角度晶界密度是其拥有高强度和良好塑韧性的主要原因,为试验钢的后续热处理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00 MPa级中厚板 CCT曲线 组织演变 几何必须位错密度 淬透性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状态条件下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振亮 田董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9-647,共9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研究了不同状态条件下AZ80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了不同状态条件下AZ80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结果表明:按照铸态、均质化热处理态和塑性变形态顺序,试样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平均晶粒形状纵横比呈先...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研究了不同状态条件下AZ80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了不同状态条件下AZ80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结果表明:按照铸态、均质化热处理态和塑性变形态顺序,试样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平均晶粒形状纵横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网状β-Mg_(17)Al_(12)相逐渐消失,材料塑性和强度得到提高;晶界的协调作用主要受晶界迁移与几何必须位错(GND)密度两方面的影响,伴随晶界的迁移,小角度晶界逐渐增多并阻碍再结晶的进行,使再结晶区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亚结构区则逐渐减小,亚结构区的消失为孪晶的形成提供了能量,促进了孪晶的形成;几何必须位错密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减小促进了孪晶的生长和晶粒间的旋转移动,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的增大则使孪晶的生长和晶粒间的旋转移动受到阻碍。塑性变形态镁合金出现了典型的基面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80 EBSD 晶界 取向差 几何必须位错密度
原文传递
深冷处理过程中Inconel 617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姬金金 汪彦江 +2 位作者 俞丽丹 贾智 寇生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4-1250,共7页
研究了Inconel 617合金在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和次数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对Inconel 617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减小,但是随着深冷处理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又增大,并且细... 研究了Inconel 617合金在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和次数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对Inconel 617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减小,但是随着深冷处理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又增大,并且细化晶粒的晶界处具有高的应力。晶格常数与晶粒尺寸的变化相反。深冷处理试样析出了MC、M_(6)C、M_(23)C_(6)的简单和复杂碳化物,导致了位错的塞积。深冷处理24 h后试样的几何必须位错(GND)密度增大,当24 h循环处理2次后,GND密度显著降低。此外,深冷处理导致Inconel 617合金的旋转立方织构和旋转铜织构转变为黄铜织构、P织构、高斯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617合金 深冷处理 晶粒细化 几何必须位错 微观织构
原文传递
背应力平衡策略实现非均质Al-SiC复合材料的强塑性协同
10
作者 冒冬鑫 孟祥晨 +5 位作者 谢聿铭 常月鑫 秦志伟 许双明 万龙 黄永宪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649-1658,共10页
高强复合材料的低位错存储性能及其引发的强塑倒置问题阻碍了该系列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新颖的形变驱动冶金方法,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具有粗细晶粒异质结构的纳微混合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基于背应力理论对累积的几何必须位错和晶内... 高强复合材料的低位错存储性能及其引发的强塑倒置问题阻碍了该系列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新颖的形变驱动冶金方法,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具有粗细晶粒异质结构的纳微混合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基于背应力理论对累积的几何必须位错和晶内分散的SiC颗粒进行调控,使得背应力与外在施加应力保持动态平衡.这是本策略实现材料强塑性协同的关键.所设计的SiC_(5np-5μp)/Al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均匀伸长率分别为324 MPa和12.9%,达到SiC_(10μp)/Al抗拉强度的181%,而塑性仅损失了约3%.因此,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背应力优化的强度-塑性协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必须位错 极限抗拉强度 SIC颗粒 平衡策略 应力优化 异质结构 强塑性 存储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