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西周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2年第1期34-41,55-54,共22页
我们在《江西地区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综述》中,对我省解放以来出土和调查的印纹陶材料,作了概括性的叙述,为尔后的分期断代,准备了必要条件;现在,我们将依据近几年来出土和调查收集的新资料,以清江县三桥公社樊城堆遗址发掘材料为基础...
我们在《江西地区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综述》中,对我省解放以来出土和调查的印纹陶材料,作了概括性的叙述,为尔后的分期断代,准备了必要条件;现在,我们将依据近几年来出土和调查收集的新资料,以清江县三桥公社樊城堆遗址发掘材料为基础,讨论一下江西地区西周时期的几何形印纹陶器纹样,以补前文之不足。 一、樊城堆遗址二、三两次 发掘材料 清江县三桥公社樊城堆遗址,是1977年清江县博物馆调查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城堆遗址
陶瓷器
几何形印纹
云雷纹
印纹
陶
江西地区
清江县
探方
交叉纹
文化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产生、变化和衰退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放
《南方文物》
1981年第1期24-28,17,共6页
近几年来,我省的考古工作者对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的发生、发展、兴衰问题,以及对与其相关的社会性质、传播路线、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我国的考古学术界也在几何印纹陶的起源(包括起源于什么条件、时间与地点)、文化面貌等...
近几年来,我省的考古工作者对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的发生、发展、兴衰问题,以及对与其相关的社会性质、传播路线、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我国的考古学术界也在几何印纹陶的起源(包括起源于什么条件、时间与地点)、文化面貌等问题上,进行着更大范围的综合性探讨,特别是对几何印纹陶产生、变化和衰退原因进行的分析,随着其它有关几何印纹陶问题逐步地解决,也开始被人们注重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
印纹
陶
文化面貌
考古工作者
几何形印纹
族属
装饰工艺
南方地区
制陶业
定居生活
社会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江西地区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
被引量:
1
3
《文物工作资料》
1977年第5期1-6,共6页
表面上拍印有各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釉陶器和原始瓷器,其分布区域虽然辽阔,但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各地,因而过去曾把它作为代表江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原始文化,而冠之“几何印纹陶文化”或“以几何印纹陶为代表的文化”等名称,以区别于...
表面上拍印有各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釉陶器和原始瓷器,其分布区域虽然辽阔,但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各地,因而过去曾把它作为代表江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原始文化,而冠之“几何印纹陶文化”或“以几何印纹陶为代表的文化”等名称,以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原始文化。对于这种“几何印纹陶”的萌芽、产生、发展、兴衰以及传播、年代和族属诸问题,过去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器
几何
印纹
陶
原始瓷器
云雷纹
考古界
江西地区
几何形印纹
族属
长江以南
文化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南方印纹陶研究首部集大成之作——读《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
4
作者
刘慧中
《南方文物》
2012年第4期183-187,100,共6页
"如果历史不仅仅是‘文字’书写的历史,‘实物’本身也在‘书写——构建’着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那么‘中原’与‘周边’的划分其实就成了业已掌握了文字和书写奥秘的‘中原’地区对于那些尚未掌握文字的其他地区的一种优势和权力,...
"如果历史不仅仅是‘文字’书写的历史,‘实物’本身也在‘书写——构建’着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那么‘中原’与‘周边’的划分其实就成了业已掌握了文字和书写奥秘的‘中原’地区对于那些尚未掌握文字的其他地区的一种优势和权力,而这种优势和权力正在随着三星堆遗址这样的考古发现而逐渐被动摇和‘解构’,‘中原’、‘周边’这些称谓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涵义应该被剔除,‘中原’及其之外的地区都应作为不同的地理‘区域’而共存,曾经在这些‘区域’上活跃着的文明则共同塑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成为这一文明的生命力的源泉"①"任何一个考古或历史学者,只要不带任何偏见,只要有机会亲临这壮观的考古现场,目睹这件件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无不为其惊人的创造力所倾倒,流连忘返,无不承认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南方的古老文明如同中原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祖国的南方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
陶
越族
彭适凡
几何形印纹
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
5
作者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2年第4期44-58,共15页
在我国南方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中,人们较普遍地使用着一种几何形印纹陶器。 这种陶器器皿的特点,首先是在器皿表面装饰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图案花纹。
关键词
印纹
陶
几何形印纹
印纹
软陶
考古工作
硬陶
新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学者
新石器晚期
考古学文化
卫聚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文化”刍议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翊华
《南方文物》
2000年第3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赣文化
先生
中国文明起源
文明
楚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几何形印纹
江西
中国古代文化
印纹
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述先越民族的两种生产工具
被引量:
3
7
作者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58-63,73,共7页
据有关文献记载,包括今天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苏的南部地区,曾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的活动地域。这支分布在东南广大地域内的古代百越文化,应该是渊源于此一地区的诸种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的同志称这些新石器文化为“先越...
据有关文献记载,包括今天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苏的南部地区,曾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的活动地域。这支分布在东南广大地域内的古代百越文化,应该是渊源于此一地区的诸种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的同志称这些新石器文化为“先越文化”,而创造这一“先越文化”的主人应该就是“先越民族”。从“先越文化”→“百越文化”,从“先越民族”→百越族,其间无论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考察,都有一个继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某些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农业或手工业工具如有段石锛、双肩石斧等,在“先越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石锛
百越
新石器晚期
青铜文化
石斧
河姆渡文化
南部地区
几何形印纹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的族属——兼及其年代
被引量:
2
8
作者
彭适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7-73,共7页
闽、赣两省有关武夷山地区悬棺葬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已愈来愈引起历史、考古和民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有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也曾就这一地区悬棺葬的特点、时代和命名等问题谈过些粗浅的看法,这里,想再就它们的年代及族别...
闽、赣两省有关武夷山地区悬棺葬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已愈来愈引起历史、考古和民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有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也曾就这一地区悬棺葬的特点、时代和命名等问题谈过些粗浅的看法,这里,想再就它们的年代及族别问题谈一点管见。限于水平,难免舛谬,敬希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制
族属
考古调查
几何形印纹
印纹
陶
越族
干越
文化面貌
葬俗
春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越文化初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1年第3期9-17,共9页
由于南方各遗址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特殊性都是存在的,有些文化遗址,虽然都包含有几何形印纹陶,在年代上相当于或者稍早于商周时期,却并不一定都是属于商周文化系统的,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也不一定是奴隶社会,它的文...
由于南方各遗址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特殊性都是存在的,有些文化遗址,虽然都包含有几何形印纹陶,在年代上相当于或者稍早于商周时期,却并不一定都是属于商周文化系统的,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也不一定是奴隶社会,它的文化面貌是大不同于中原和南方商周文化的,个性多于共性,有它自身发展的特点,例如福建的昙石山遗址和黄土仑墓葬,广东的佛山河宕墓葬,江西的万年墓葬和遗址,等等,加之文献记载缺乏,对于很多问题,到现在还是若隐若显的。何谓越文化或者“先越”文化,它的特征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面貌
几何形印纹
商周
黄土仑
大汶口文化
三苗
云雷纹
陶瓷器
蕉叶纹
交叉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古代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
2
10
作者
肖一亭
《南方文物》
1993年第3期70-75,17,共7页
一、江西人类历史的开端在江西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从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当时的人类体格如何,使用怎样的生产工具?社会组织结构如何?以及当时的环境、气候如何?千百年来都是一个谜。这也是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甚为关注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古代文明
吴城文化
文化面貌
青铜文化
社会组织结构
新石器时代早期
几何形印纹
收割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青铜文化(摘要)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林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3年第3期37-44,28,共9页
〔概述〕:江西青铜文化类型、分期和分布。解放以来,我省调查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已超过三百处。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发掘之后,我们曾对过去一般称之为“印纹陶文化”而年代多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材料,重新进行了订正。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印纹
陶
云雷纹
陶瓷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商周
几何形印纹
商文化
铸范
出土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婺源县中云发现商周遗址
12
作者
李家和
刘林
《南方文物》
1982年第4期3-4,共2页
婺源县博物馆在中云采石场发现了一件西周铜鼎和一批几何形印纹陶片(该报导见本刊1982年第二期)。今年四月下旬我队再次派人会同县博物馆戴敬标同志前往该地点进行复查。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为该石灰山的陡坡是不适合先民们定居的地点,...
婺源县博物馆在中云采石场发现了一件西周铜鼎和一批几何形印纹陶片(该报导见本刊1982年第二期)。今年四月下旬我队再次派人会同县博物馆戴敬标同志前往该地点进行复查。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为该石灰山的陡坡是不适合先民们定居的地点,于是扩大范围进行调查,终于在石灰山的南面台地上找到了遗址的地层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县博物馆
商周
几何形印纹
地层堆积
石灰山
雷纹
陶片
石镞
分布范围
器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族属考
13
作者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1年第4期23-29,共7页
闽、赣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族属,目前意见分歧较大,有所谓彭祖族、武夷君、武夷族、闽越族、安家族、闽(氵仆)族、于越族和干越族诸说,很显然,诸种说法中,除第一说是认为苗蛮集团中的彭祖氏族外,其它各说几乎都认为是属于百越的葬制,只...
闽、赣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族属,目前意见分歧较大,有所谓彭祖族、武夷君、武夷族、闽越族、安家族、闽(氵仆)族、于越族和干越族诸说,很显然,诸种说法中,除第一说是认为苗蛮集团中的彭祖氏族外,其它各说几乎都认为是属于百越的葬制,只是由于“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汉书·地理志》引臣瓒语)因而各自认定的百越族中的支派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制
族属
彭祖
越族
百越
臣瓒
西周遗址
印纹
陶
几何形印纹
战国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古代刻划文字和符号浅谈
14
作者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64-69,共6页
在《几何形印纹陶初步研究》中,我们试图从南方地区很多古文化遗存普遍发现有几何形印纹陶器和刻划文字符号等情况,来论证南方历史上曾有过共同文化的推断。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地下考古资料的不断被发现,现在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夏商...
在《几何形印纹陶初步研究》中,我们试图从南方地区很多古文化遗存普遍发现有几何形印纹陶器和刻划文字符号等情况,来论证南方历史上曾有过共同文化的推断。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地下考古资料的不断被发现,现在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夏商时期的南方广大地区,既有土著的而后主要是越族的文化,又有中原迁徙来的三苗氏和其它族的文化,而它们又不断地与中原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相融合,因之,这个地区的古代文化,同黄河、淮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比起来,有许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印纹
南方广大地区
洪州窑
夏商时期
柳湾墓地
三苗
商周时期
文字符号
陶瓷器
石刻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山麓的汉代闽越国古城
15
作者
杨琮
《江西文物》
1989年第1期96-97,30-123,共4页
在风景奇秀的武夷山麓,有一座汉代古城,城址座落在崇安县南部的兴田乡城村旁,其城北距武夷宫约二十公里。这里水环山,山依水,风光旖旎。城村——这座崇安县最大的村落即以此城得名,从村口到城墙下不过百米之遥。 城村古城坐山傍水,形胜...
在风景奇秀的武夷山麓,有一座汉代古城,城址座落在崇安县南部的兴田乡城村旁,其城北距武夷宫约二十公里。这里水环山,山依水,风光旖旎。城村——这座崇安县最大的村落即以此城得名,从村口到城墙下不过百米之遥。 城村古城坐山傍水,形胜天然。城墙筑在逶迤曲折的小山脊上,虽历二千多年的剥蚀仍巍然矗立。城墙还保存着4—8米的高度,墙基宽15—21米,墙顶面宽4—8米。城址的平面近似长方形,但不规则。南北长度约八百六十米,东西宽度约五百五十米,城内的面积约为四十八万平方米,城墙的周长约为二千八百九十六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田乡
崇安
闽越
墙顶
城北
过武夷山
考古发掘
建阳县志
东越列传
几何形印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
16
作者
刘诗中
《南方文物》
1981年第4期60-68,共9页
江西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南岸的鄱阳湖流域,全省总面积十七万余平方公里。全省境内水系纵横,要道舟车络绎,自然环境优美。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省新石器时代早期万年仙人洞遗址的发现,证明了远在七。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
江西地区
几何形印纹
圈足
石镞
鼓腹
用器
陶网坠
石锛
石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关硬陶器的研究
17
作者
曹柯平
《江西文物》
1991年第2期51-52,86,共3页
硬陶器早已大量见诸于考古报告和论文之中。但长期以来,硬陶器并没有成为陶器研究中一个受到重视的分类;它或者是纹饰排比中需要强调的陶片质地,或者在何为陶器,何为瓷器的争论中充当模棱两可的角色。其实,硬陶器是器物分类的一个重要内...
硬陶器早已大量见诸于考古报告和论文之中。但长期以来,硬陶器并没有成为陶器研究中一个受到重视的分类;它或者是纹饰排比中需要强调的陶片质地,或者在何为陶器,何为瓷器的争论中充当模棱两可的角色。其实,硬陶器是器物分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陶器研究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陶器研究中,它是一块值得认真讨论的领域。理由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报告
陶片
硬陶
大汶口文化
印纹
软陶
黄土仑
龙山黑陶
陶瓷发展史
几何形印纹
刻划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考古随想
18
作者
宋建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直到现在可能还有很多人认为,它只是在近200年才从海边渔村发展而来的新兴城市。因此一谈到上海考古,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立刻产生几个问题:上海有古可考吗?在现代化大都市怎样考古?
关键词
考古工作
现代化大都市
新兴城市
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
良诸文化
重大考古发现
定居生活
几何形印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物杂谈(三则)
被引量:
2
19
作者
家和
《南方文物》
1980年第2期24-28,共5页
一、仿陶铜器一例 在南方的古代人类居住遗址和墓葬中,常会发掘出不少陶瓷器皿,它的表面,往往有用印花模子拍印上去的菱形、圆形、方形、三角形、逗点形、多边形等花纹,或者是由两种、三种这样的花纹组合成的图案,考古学上把它统称之为...
一、仿陶铜器一例 在南方的古代人类居住遗址和墓葬中,常会发掘出不少陶瓷器皿,它的表面,往往有用印花模子拍印上去的菱形、圆形、方形、三角形、逗点形、多边形等花纹,或者是由两种、三种这样的花纹组合成的图案,考古学上把它统称之为几何形印纹,模印着这些花纹的陶瓷器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印纹
居住遗址
古代人类
陶瓷器皿
吴城商代遗址
吴城遗址
蚕纹
文化遗址
安阳小屯
西周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定南县历市镇新发现的西周遗址
被引量:
1
20
作者
秦光杰
《南方文物》
1980年第2期7-11,共5页
定南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南与广东的和平,西与广东的始兴、曲江,东与福建的武平、上杭均相毗邻,北与清江的吴城、筑卫城也相距不远。因此,调查定南县境内古文化遗址,以了解其文化面貌,并与本省和邻省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的文化性质进行分...
定南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南与广东的和平,西与广东的始兴、曲江,东与福建的武平、上杭均相毗邻,北与清江的吴城、筑卫城也相距不远。因此,调查定南县境内古文化遗址,以了解其文化面貌,并与本省和邻省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的文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大革命前,省博物馆曾派人在定南县境进行过一次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遗址
古文化遗址
定南县
文化面貌
文化性质
江西省南部
陶片
圈足
几何形印纹
云雷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西周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家和
出处
《南方文物》
1982年第1期34-41,55-54,共22页
文摘
我们在《江西地区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综述》中,对我省解放以来出土和调查的印纹陶材料,作了概括性的叙述,为尔后的分期断代,准备了必要条件;现在,我们将依据近几年来出土和调查收集的新资料,以清江县三桥公社樊城堆遗址发掘材料为基础,讨论一下江西地区西周时期的几何形印纹陶器纹样,以补前文之不足。 一、樊城堆遗址二、三两次 发掘材料 清江县三桥公社樊城堆遗址,是1977年清江县博物馆调查发现的。
关键词
樊城堆遗址
陶瓷器
几何形印纹
云雷纹
印纹
陶
江西地区
清江县
探方
交叉纹
文化遗物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产生、变化和衰退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放
出处
《南方文物》
1981年第1期24-28,17,共6页
文摘
近几年来,我省的考古工作者对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的发生、发展、兴衰问题,以及对与其相关的社会性质、传播路线、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我国的考古学术界也在几何印纹陶的起源(包括起源于什么条件、时间与地点)、文化面貌等问题上,进行着更大范围的综合性探讨,特别是对几何印纹陶产生、变化和衰退原因进行的分析,随着其它有关几何印纹陶问题逐步地解决,也开始被人们注重起来。
关键词
几何
印纹
陶
文化面貌
考古工作者
几何形印纹
族属
装饰工艺
南方地区
制陶业
定居生活
社会性质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江西地区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
被引量:
1
3
机构
江博"印纹陶问题"研究小组
出处
《文物工作资料》
1977年第5期1-6,共6页
文摘
表面上拍印有各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釉陶器和原始瓷器,其分布区域虽然辽阔,但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各地,因而过去曾把它作为代表江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原始文化,而冠之“几何印纹陶文化”或“以几何印纹陶为代表的文化”等名称,以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原始文化。对于这种“几何印纹陶”的萌芽、产生、发展、兴衰以及传播、年代和族属诸问题,过去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
关键词
陶瓷器
几何
印纹
陶
原始瓷器
云雷纹
考古界
江西地区
几何形印纹
族属
长江以南
文化遗物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南方印纹陶研究首部集大成之作——读《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
4
作者
刘慧中
机构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南方文物》
2012年第4期183-187,100,共6页
文摘
"如果历史不仅仅是‘文字’书写的历史,‘实物’本身也在‘书写——构建’着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那么‘中原’与‘周边’的划分其实就成了业已掌握了文字和书写奥秘的‘中原’地区对于那些尚未掌握文字的其他地区的一种优势和权力,而这种优势和权力正在随着三星堆遗址这样的考古发现而逐渐被动摇和‘解构’,‘中原’、‘周边’这些称谓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涵义应该被剔除,‘中原’及其之外的地区都应作为不同的地理‘区域’而共存,曾经在这些‘区域’上活跃着的文明则共同塑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成为这一文明的生命力的源泉"①"任何一个考古或历史学者,只要不带任何偏见,只要有机会亲临这壮观的考古现场,目睹这件件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无不为其惊人的创造力所倾倒,流连忘返,无不承认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南方的古老文明如同中原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祖国的南方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发源地.
关键词
印纹
陶
越族
彭适凡
几何形印纹
纹样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2
5
作者
彭适凡
出处
《南方文物》
1982年第4期44-58,共15页
文摘
在我国南方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中,人们较普遍地使用着一种几何形印纹陶器。 这种陶器器皿的特点,首先是在器皿表面装饰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图案花纹。
关键词
印纹
陶
几何形印纹
印纹
软陶
考古工作
硬陶
新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学者
新石器晚期
考古学文化
卫聚贤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文化”刍议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翊华
出处
《南方文物》
2000年第3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赣文化
先生
中国文明起源
文明
楚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几何形印纹
江西
中国古代文化
印纹
陶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先越民族的两种生产工具
被引量:
3
7
作者
彭适凡
出处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58-63,73,共7页
文摘
据有关文献记载,包括今天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苏的南部地区,曾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的活动地域。这支分布在东南广大地域内的古代百越文化,应该是渊源于此一地区的诸种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的同志称这些新石器文化为“先越文化”,而创造这一“先越文化”的主人应该就是“先越民族”。从“先越文化”→“百越文化”,从“先越民族”→百越族,其间无论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考察,都有一个继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某些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农业或手工业工具如有段石锛、双肩石斧等,在“先越文化””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石锛
百越
新石器晚期
青铜文化
石斧
河姆渡文化
南部地区
几何形印纹
文化特征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的族属——兼及其年代
被引量:
2
8
作者
彭适凡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7-73,共7页
文摘
闽、赣两省有关武夷山地区悬棺葬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已愈来愈引起历史、考古和民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对有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也曾就这一地区悬棺葬的特点、时代和命名等问题谈过些粗浅的看法,这里,想再就它们的年代及族别问题谈一点管见。限于水平,难免舛谬,敬希指正。
关键词
葬制
族属
考古调查
几何形印纹
印纹
陶
越族
干越
文化面貌
葬俗
春秋时期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越文化初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家和
出处
《南方文物》
1981年第3期9-17,共9页
文摘
由于南方各遗址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特殊性都是存在的,有些文化遗址,虽然都包含有几何形印纹陶,在年代上相当于或者稍早于商周时期,却并不一定都是属于商周文化系统的,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也不一定是奴隶社会,它的文化面貌是大不同于中原和南方商周文化的,个性多于共性,有它自身发展的特点,例如福建的昙石山遗址和黄土仑墓葬,广东的佛山河宕墓葬,江西的万年墓葬和遗址,等等,加之文献记载缺乏,对于很多问题,到现在还是若隐若显的。何谓越文化或者“先越”文化,它的特征怎样?
关键词
文化面貌
几何形印纹
商周
黄土仑
大汶口文化
三苗
云雷纹
陶瓷器
蕉叶纹
交叉纹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古代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
2
10
作者
肖一亭
出处
《南方文物》
1993年第3期70-75,17,共7页
文摘
一、江西人类历史的开端在江西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从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当时的人类体格如何,使用怎样的生产工具?社会组织结构如何?以及当时的环境、气候如何?千百年来都是一个谜。这也是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甚为关注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古代文明
吴城文化
文化面貌
青铜文化
社会组织结构
新石器时代早期
几何形印纹
收割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青铜文化(摘要)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林
李家和
出处
《南方文物》
1983年第3期37-44,28,共9页
文摘
〔概述〕:江西青铜文化类型、分期和分布。解放以来,我省调查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已超过三百处。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发掘之后,我们曾对过去一般称之为“印纹陶文化”而年代多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材料,重新进行了订正。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印纹
陶
云雷纹
陶瓷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商周
几何形印纹
商文化
铸范
出土遗物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婺源县中云发现商周遗址
12
作者
李家和
刘林
出处
《南方文物》
1982年第4期3-4,共2页
文摘
婺源县博物馆在中云采石场发现了一件西周铜鼎和一批几何形印纹陶片(该报导见本刊1982年第二期)。今年四月下旬我队再次派人会同县博物馆戴敬标同志前往该地点进行复查。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为该石灰山的陡坡是不适合先民们定居的地点,于是扩大范围进行调查,终于在石灰山的南面台地上找到了遗址的地层堆积。
关键词
婺源县博物馆
商周
几何形印纹
地层堆积
石灰山
雷纹
陶片
石镞
分布范围
器形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族属考
13
作者
彭适凡
出处
《南方文物》
1981年第4期23-29,共7页
文摘
闽、赣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族属,目前意见分歧较大,有所谓彭祖族、武夷君、武夷族、闽越族、安家族、闽(氵仆)族、于越族和干越族诸说,很显然,诸种说法中,除第一说是认为苗蛮集团中的彭祖氏族外,其它各说几乎都认为是属于百越的葬制,只是由于“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汉书·地理志》引臣瓒语)因而各自认定的百越族中的支派不一样。
关键词
葬制
族属
彭祖
越族
百越
臣瓒
西周遗址
印纹
陶
几何形印纹
战国晚期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古代刻划文字和符号浅谈
14
作者
李家和
出处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64-69,共6页
文摘
在《几何形印纹陶初步研究》中,我们试图从南方地区很多古文化遗存普遍发现有几何形印纹陶器和刻划文字符号等情况,来论证南方历史上曾有过共同文化的推断。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地下考古资料的不断被发现,现在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夏商时期的南方广大地区,既有土著的而后主要是越族的文化,又有中原迁徙来的三苗氏和其它族的文化,而它们又不断地与中原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相融合,因之,这个地区的古代文化,同黄河、淮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比起来,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
几何形印纹
南方广大地区
洪州窑
夏商时期
柳湾墓地
三苗
商周时期
文字符号
陶瓷器
石刻文字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麓的汉代闽越国古城
15
作者
杨琮
机构
福建省博物馆
出处
《江西文物》
1989年第1期96-97,30-123,共4页
文摘
在风景奇秀的武夷山麓,有一座汉代古城,城址座落在崇安县南部的兴田乡城村旁,其城北距武夷宫约二十公里。这里水环山,山依水,风光旖旎。城村——这座崇安县最大的村落即以此城得名,从村口到城墙下不过百米之遥。 城村古城坐山傍水,形胜天然。城墙筑在逶迤曲折的小山脊上,虽历二千多年的剥蚀仍巍然矗立。城墙还保存着4—8米的高度,墙基宽15—21米,墙顶面宽4—8米。城址的平面近似长方形,但不规则。南北长度约八百六十米,东西宽度约五百五十米,城内的面积约为四十八万平方米,城墙的周长约为二千八百九十六米。
关键词
兴田乡
崇安
闽越
墙顶
城北
过武夷山
考古发掘
建阳县志
东越列传
几何形印纹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
16
作者
刘诗中
出处
《南方文物》
1981年第4期60-68,共9页
文摘
江西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南岸的鄱阳湖流域,全省总面积十七万余平方公里。全省境内水系纵横,要道舟车络绎,自然环境优美。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省新石器时代早期万年仙人洞遗址的发现,证明了远在七。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晚期
江西地区
几何形印纹
圈足
石镞
鼓腹
用器
陶网坠
石锛
石矛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关硬陶器的研究
17
作者
曹柯平
出处
《江西文物》
1991年第2期51-52,86,共3页
文摘
硬陶器早已大量见诸于考古报告和论文之中。但长期以来,硬陶器并没有成为陶器研究中一个受到重视的分类;它或者是纹饰排比中需要强调的陶片质地,或者在何为陶器,何为瓷器的争论中充当模棱两可的角色。其实,硬陶器是器物分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陶器研究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陶器研究中,它是一块值得认真讨论的领域。理由如下:
关键词
考古报告
陶片
硬陶
大汶口文化
印纹
软陶
黄土仑
龙山黑陶
陶瓷发展史
几何形印纹
刻划纹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考古随想
18
作者
宋建
出处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文摘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直到现在可能还有很多人认为,它只是在近200年才从海边渔村发展而来的新兴城市。因此一谈到上海考古,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立刻产生几个问题:上海有古可考吗?在现代化大都市怎样考古?
关键词
考古工作
现代化大都市
新兴城市
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
良诸文化
重大考古发现
定居生活
几何形印纹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物杂谈(三则)
被引量:
2
19
作者
家和
出处
《南方文物》
1980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摘
一、仿陶铜器一例 在南方的古代人类居住遗址和墓葬中,常会发掘出不少陶瓷器皿,它的表面,往往有用印花模子拍印上去的菱形、圆形、方形、三角形、逗点形、多边形等花纹,或者是由两种、三种这样的花纹组合成的图案,考古学上把它统称之为几何形印纹,模印着这些花纹的陶瓷器皿。
关键词
几何形印纹
居住遗址
古代人类
陶瓷器皿
吴城商代遗址
吴城遗址
蚕纹
文化遗址
安阳小屯
西周晚期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定南县历市镇新发现的西周遗址
被引量:
1
20
作者
秦光杰
机构
赣州博物馆
出处
《南方文物》
1980年第2期7-11,共5页
文摘
定南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南与广东的和平,西与广东的始兴、曲江,东与福建的武平、上杭均相毗邻,北与清江的吴城、筑卫城也相距不远。因此,调查定南县境内古文化遗址,以了解其文化面貌,并与本省和邻省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的文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大革命前,省博物馆曾派人在定南县境进行过一次调查工作;
关键词
西周遗址
古文化遗址
定南县
文化面貌
文化性质
江西省南部
陶片
圈足
几何形印纹
云雷纹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西周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研究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南方地区几何印纹陶产生、变化和衰退原因的分析
李放
《南方文物》
198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谈江西地区陶瓷器几何形拍印纹样
《文物工作资料》
197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南方印纹陶研究首部集大成之作——读《中国南方古代印纹陶》
刘慧中
《南方文物》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南方古代印纹陶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赣文化”刍议
张翊华
《南方文物》
200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述先越民族的两种生产工具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的族属——兼及其年代
彭适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越文化初论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江西古代文明的起源
肖一亭
《南方文物》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江西青铜文化(摘要)
刘林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婺源县中云发现商周遗址
李家和
刘林
《南方文物》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武夷山地区悬棺葬制族属考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南方古代刻划文字和符号浅谈
李家和
《南方文物》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武夷山麓的汉代闽越国古城
杨琮
《江西文物》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
刘诗中
《南方文物》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有关硬陶器的研究
曹柯平
《江西文物》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上海考古随想
宋建
《上海文博论丛》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文物杂谈(三则)
家和
《南方文物》
198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定南县历市镇新发现的西周遗址
秦光杰
《南方文物》
198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