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李君君
陈方平
+2 位作者
颜家运
余海仁
颜向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早期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 1+2 (F1+ 2 )、D 二聚体 (D D) ,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抗凝血酶Ⅲ (AT Ⅲ )。结果 :各期DIC组患者血浆F1+ 2 、D D含量均显...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早期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 1+2 (F1+ 2 )、D 二聚体 (D D) ,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抗凝血酶Ⅲ (AT Ⅲ )。结果 :各期DIC组患者血浆F1+ 2 、D D含量均显著升高 ,AT Ⅲ含量显著降低 ,且与可疑DI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在早期DIC组中 ,F1+ 2 阳性率为 10 0 % ,D D及AT Ⅲ阳性率为 93.8% ,敏感性远远高于DIC常规实验室检查。结论 :F1+ 2 、AT Ⅲ、D D是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原
片段
l
%P
l
US%2
抗
凝血酶
Ⅲ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李君君
陈方平
颜家运
余海仁
颜向军
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早期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 1+2 (F1+ 2 )、D 二聚体 (D D) ,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抗凝血酶Ⅲ (AT Ⅲ )。结果 :各期DIC组患者血浆F1+ 2 、D D含量均显著升高 ,AT Ⅲ含量显著降低 ,且与可疑DI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在早期DIC组中 ,F1+ 2 阳性率为 10 0 % ,D D及AT Ⅲ阳性率为 93.8% ,敏感性远远高于DIC常规实验室检查。结论 :F1+ 2 、AT Ⅲ、D D是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原
片段
l
%P
l
US%2
抗
凝血酶
Ⅲ
D-二聚体
Keywords
Disseminated intravascu
l
ar coagu
l
ation
Prothrombin fragment 1%P
l
US%
2
Antithrombin Ⅲ
D dimer
分类号
R554.8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李君君
陈方平
颜家运
余海仁
颜向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