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行驶速度及制动减速度自动测量系统设计研究
1
作者 白学峰 唐勇 +4 位作者 王杰 纪博文 李静 柯荣赫 王兴盛 《江苏农机化》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行驶速度、制动性能对农业机械的整体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在农业机械产品鉴定中,参数的测量往往依赖人工作业,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测量精度差等问题。文章研制了一套农业机械多性能参数自动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农业机械最高... 行驶速度、制动性能对农业机械的整体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在农业机械产品鉴定中,参数的测量往往依赖人工作业,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测量精度差等问题。文章研制了一套农业机械多性能参数自动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农业机械最高设计理论速度、制动平均减速度两个参数的自动化测量,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制动平均减速度 自动化系统 最高设计理论速度 制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模拟试验台车减速度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张慧云 柳立志 《装备维修技术》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动态模拟台车试验中,减速度曲线问题是台车试验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不同的台车试验,所规定的试验曲线都有所不同,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法规或开发试验的要求,本中主要通过对动态模拟试验台车积累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 在动态模拟台车试验中,减速度曲线问题是台车试验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不同的台车试验,所规定的试验曲线都有所不同,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法规或开发试验的要求,本中主要通过对动态模拟试验台车积累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了影响试验减速度曲线的重要试验因素,建立了试验数据库,寻找出了试验因素和试验曲线的减速度峰值、减速度脉宽等试验要素间的规律,使得试验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并结合具体实际试验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拟台车试验 减速度曲线 减速度峰值 减速度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制动减速度控制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萌岭 程光华 +1 位作者 王孝延 金碧筠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共4页
针对高速列车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高精度停车距离的要求,依靠ATP或司机根据前方停车距离不断修正制动指令来实施停车制动这一方法大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弯道和坡道等特殊情况下的制动,这一方法难以满足要求。为了更好地在各种路况... 针对高速列车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高精度停车距离的要求,依靠ATP或司机根据前方停车距离不断修正制动指令来实施停车制动这一方法大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弯道和坡道等特殊情况下的制动,这一方法难以满足要求。为了更好地在各种路况下精确停车,本文首先对目前各列车制动控制模式进行比较,并分析各自不足,提出减速度控制方法;分析减速度控制采用车体减速度的必要性,并分析建立了直线下坡道以及下坡道和弯道同时存在情况下减速度计算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制动减速度可以用列车绝对纵向减速度近似代替。这一结果为减速度控制中减速度的获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减速度控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制动减速度 减速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动减速度的高速公路停车视距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善根 李涛 +2 位作者 林宣财 潘兵宏 王佐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59,共9页
为了研究《路线规范》中确定停车视距指标时采用设计速度的85%或90%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采用高速公路的实测各车道速度数据,分析了各车道的车辆运行速度分布特征。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将车辆制动过程分为驾驶人... 为了研究《路线规范》中确定停车视距指标时采用设计速度的85%或90%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采用高速公路的实测各车道速度数据,分析了各车道的车辆运行速度分布特征。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将车辆制动过程分为驾驶人反应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及全制动时间3个时间段,建立了基于制动减速度的车辆制动模型,并对模型中驾驶人反应时间、制动减速度和运行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深入试验调查和分析研究。分别提出了平坡段小客车与货车在相对舒适和紧急制动两种情况下的停车视距建议值,并提出了不同纵坡条件下的货车停车视距修正值。结果表明:在平坡路段相对舒适情况下的停车视距与AASHTO中的规定值基本一致;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停车视距与我国规范值基本一致,比目前《路线规范》条文中采用折减后的设计速度计算停车视距的解释更加合理。纵坡对货车停车视距影响较大,因此纵坡段以货车停车视距为研究对象,并从安全角度考虑选择采用相对舒适的制动减速度得到的停车视距作为建议值,为《路线规范》规定的停车视距值的应用和解释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停车视距 制动减速度 高速公路 运行速度
原文传递
基于减速度参数的电子制动力分配控制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永辉 于良耀 +1 位作者 宋健 沈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5-650,共6页
基于两轮车辆模型分析了利用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的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路面附着系数与车轮峰值地面制动力的关系,以后轮最大峰值地面制动力为目标确定了制动力的分配系数.讨论了前轮或后轮达到峰值制动力时车辆减速... 基于两轮车辆模型分析了利用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的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路面附着系数与车轮峰值地面制动力的关系,以后轮最大峰值地面制动力为目标确定了制动力的分配系数.讨论了前轮或后轮达到峰值制动力时车辆减速度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异,提出了以车辆减速度和车轮减速度为参数的EBD控制算法,开发了相应的EBD控制流程.在自主研发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中进行了EBD功能集成测试,结果表明:前后轮同时达到峰值附着系数φp的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轮同时抱死的I曲线一致.一定载荷下,后轮制动力存在最大值,且存在较宽范围的φp,对应最大制动力变化不大,EBD能在ABS作用前有效调节后轮制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制动力分配 减速度 制动 算法 防抱制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速度非线性变化对制动距离影响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军 张伟光 陈先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853,共6页
为避免减速度线性变化的假设造成制动距离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回归了减速度与时间非线性关系式,并推导了减速度非线性变化时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建立轮胎-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干燥与潮湿2种路表状况下制动减速度线性和非线... 为避免减速度线性变化的假设造成制动距离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回归了减速度与时间非线性关系式,并推导了减速度非线性变化时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建立轮胎-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干燥与潮湿2种路表状况下制动减速度线性和非线性变化时的制动距离.结果表明:减速度线性和非线性变化计算所得制动距离,对于干燥路表差别不大,潮湿路表则差别十分明显;在潮湿路表状况下,相比于非线性变化,线性变化所得结果往往偏小,说明在分析水膜润滑导致制动距离延长方面,考虑线性变化的制动减速度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距离 减速度 非线性变化 有限元模型 干燥路表 潮湿路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员损伤的汽车正面碰撞减速度波形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铁柱 李光耀 +1 位作者 赵敏 顾纪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0-695,共6页
以车身减速度为研究对象,以乘员损伤指标为目标,对减速度波形进行简化并对其进行优化,为车身改进提供方向,实现车身耐撞性的正向设计。针对某款微型客车,在该车100%正面碰撞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乘员损伤分析软件建立了该车的正面碰撞乘员... 以车身减速度为研究对象,以乘员损伤指标为目标,对减速度波形进行简化并对其进行优化,为车身改进提供方向,实现车身耐撞性的正向设计。针对某款微型客车,在该车100%正面碰撞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乘员损伤分析软件建立了该车的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该车的减速度波形进行了简化,以约束系统模型为基础,对简化减速度波形进行优化。针对特定的乘员损伤指标,优化得到了最优的车身减速度波形。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实验设计构建了乘员约束系统的Kriging近似模型的代替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为合理地利用车身前部的压溃空间,为车身修改提供改进方向及目标,有利于车身安全性的正向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正面碰撞 减速度波形 乘员约束系统 近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合波型的正面碰撞胸部减速度比较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晟 黄向东 +1 位作者 杨蔓 陈金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在正面碰撞车体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把复杂的减速度拟合成简化的波型.文中通过计算等效方形波ESW、尖顶等效方形波TESW和等效双梯形波EDTW 3种简化波型,发现EDTW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得最好;通过比较基于... 在正面碰撞车体结构和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把复杂的减速度拟合成简化的波型.文中通过计算等效方形波ESW、尖顶等效方形波TESW和等效双梯形波EDTW 3种简化波型,发现EDTW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得最好;通过比较基于ESW、TESW和EDTW的胸部减速度,发现基于TESW的胸部减速度峰值与实际峰值最接近.同时,提出采取EDTW包络线和取TESW平均值来设计目标车的思路,利用组合"拟合"方案,进行基于EDTW的车体结构设计和基于TESW的乘员约束系统设计.结果表明:简化的拟合波型TESW和EDTW可以用来指导目标车正面碰撞安全的初步设计,使胸部减速度符合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车体结构 正面碰撞 简化波型 胸部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速度的车辆主动避撞模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强 贾海江 +1 位作者 汪彭 周桂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报警算法;并通过仿真,初步分析DCA模型与时间模型(TTC);然后利用模拟驾驶仪等设备进行DCA模型和TTC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避撞过程中DCA模型与TTC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但在避撞率和及时性方面,DCA模型分别比TTC模型提高了5.4%和1.0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主动避撞模型(DCA) 时间模型(TTC) 避撞减速度 模拟驾驶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列车制动减速度控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萌岭 罗卓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6,共9页
针对列车制动实际减速度有重要影响的不确定参数,提出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新型减速度控制模式。通过硬件在环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减速度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制动控制系统对列车运行不确定参数的鲁棒性。... 针对列车制动实际减速度有重要影响的不确定参数,提出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新型减速度控制模式。通过硬件在环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减速度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制动控制系统对列车运行不确定参数的鲁棒性。当实际闸瓦摩擦系数偏离制动控制系统预设值时,减速度控制器可以估计出闸瓦摩擦系数的实际值,提高了实际减速度对目标减速度的跟踪效果;当列车在坡度为±30‰的坡道上运行时,减速度控制器能估计出坡度值,减速度控制误差由传统非减速度控制模式的±0.3m/s2减小到了±0.1m/s2;在不使用空簧压力信息计算车辆制动质量的情况下,减速度控制器能估计出列车的实际制动质量,获得了类似于传统非减速度控制模式的控制效果,为简化制动系统硬件的气路设计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制动 制动减速度 参数估计 自适应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中减速度检测方法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耀东 葛世荣 TadGolosinski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研究了提升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与井筒装备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性质,建立了矿井提升过程中罐笼的3 种基本动力学模型,即冲撞模型、非直线模型和凸出模型,以对应于罐道局部的变形和弯曲、罐道由于连接安装误差或井筒局部围岩变形而导致在... 研究了提升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与井筒装备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性质,建立了矿井提升过程中罐笼的3 种基本动力学模型,即冲撞模型、非直线模型和凸出模型,以对应于罐道局部的变形和弯曲、罐道由于连接安装误差或井筒局部围岩变形而导致在整体上的非直线形式以及罐道在连接接头处的凸出不平或局部的严重锈蚀等3 种不同的井筒钢轨罐道的缺陷形式.同时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进一步提出了用加速度的速率变化作为判别罐笼是否安全运行的基本准则.研究表明,与现有的直接用加速度数值作为判别的准则相比,新的判别准则能更好地描述井筒钢轨罐道所存在缺陷的程度.作为应用,文中给出了几个在澳大利亚的现场检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 检测方法 动力学模型 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容器摩擦提升制动减速度防滑安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丽蓉 路朋 +1 位作者 常一峰 胡婷婷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226,共4页
单容器摩擦提升系统中,依据欧拉公式,引出摩擦提升防滑条件。综合分析提升过程中单容器的受力机制、典型工况分布特征,确定了单容器平衡系数,引用静张力比,得出制动减速度与防滑安全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摩擦提升 单容器 制动减速度 防滑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颈动脉瞬时减速度波强测定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冬梅 叶平 +2 位作者 张今尧 高鹏 肖文凯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检测心功能的指标—颈动脉瞬时减速度波强(W2)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测量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右侧颈总动脉W2,组织多普勒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和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 目的:探讨无创检测心功能的指标—颈动脉瞬时减速度波强(W2)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测量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右侧颈总动脉W2,组织多普勒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和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分析W2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①高血压组W2低于对照组,以左侧明显(1126±996vs1690±1126 mmHg.m/s3,P<0.01);②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E/Em(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纵向运动峰值速度)增大(9.37±3.32vs7.39±1.83,P<0.01),NT-proB-NP升高(94.6±48.5vs45.2±13.8,P<0.01);③相关性分析:W2与E/Em负相关(r=-0.46,P<0.05),与NT-proBNP负相关(r=-0.21,P<0.05)。结论:无创性评价血流动力学的新技术指标W2是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功能 多普勒组织成像 瞬时减速度波强(W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减速度设计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伟君 李邦国 +1 位作者 乔峰 王鹏飞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42,共5页
无论是直通式还是间接式,世界各国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多采用电空制动来实现。在分析研究国内外高速列车减速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列车运营模式及电空复合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利用黏着、尽量减少制动距离为目标,设计了CRH380B高速列... 无论是直通式还是间接式,世界各国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多采用电空制动来实现。在分析研究国内外高速列车减速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列车运营模式及电空复合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利用黏着、尽量减少制动距离为目标,设计了CRH380B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紧急制动减速度曲线。根据该曲线,通过系统仿真的方法,确定了制动缸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H380B 制动系统 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卷过放缓冲减速度的取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真才 邓久玉 +1 位作者 李惠芬 刘士栋 《煤矿机械》 1998年第2期17-18,共2页
探讨了过卷过放缓冲减速度取值,认为在过放距离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减速度。
关键词 过卷 过放 缓冲 减速度 取值 罐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速列车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文卿 吴晓彪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16,共3页
对比了国内外高速列车紧急制动减速度,探讨了增大列车紧急制动的可行性。提出了更大限度利用黏着,加用新型非黏着制动方式,并在兼顾车内旅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时速300km及以上的高速动车组理想的紧急制动减速度应在1m/s2左右。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紧急制动 减速度 黏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提升机减速度恒定的实验与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耀成 王守谦 《煤炭技术》 CAS 2001年第1期5-6,共2页
针对TKD -A电控系统在煤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将测力传感器信号加入闭环控制回路的方法 ,使减速制动力矩稳定 。
关键词 测力传感器 减速度 提升机 TKD-A电控系统 制动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速度法的起重机械制动器动态制动力矩测试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旭波 苏文胜 +2 位作者 百坚毅 梁有明 王欣仁 《起重运输机械》 2014年第6期84-87,共4页
比较了基于惯性试验台的起重机械制动器动态制动力矩的各种测试方法,介绍了基于减速度法的间接测量动态制动力矩的原理,给出了测量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起重机械制动器 动态制动力矩 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方波减速度的发动机罩溃缩距离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金华 黄向东 +1 位作者 汪俊 廖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60,共4页
为预测在碰撞方向上所需的最小溃缩距离,分析了头部损伤HIC值的评分原理,用一个理想方波减速度曲线替代实际的碰撞减速度曲线,以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的头部碰撞损伤限值为目标控制参数,分析基于理想方波减速度曲... 为预测在碰撞方向上所需的最小溃缩距离,分析了头部损伤HIC值的评分原理,用一个理想方波减速度曲线替代实际的碰撞减速度曲线,以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的头部碰撞损伤限值为目标控制参数,分析基于理想方波减速度曲线的发动机罩所需的最小溃缩距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方形波 减速度 发动机罩 溃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刹车减速度对摩擦焊接头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海 郭艳玲 +1 位作者 许明 刘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5-77,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刹车减速度对摩擦焊接头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刹车减速度,改善了顶锻阶段的变形条件,提高了接头韧性。通过配比合适的转动惯量,最终取消刹车,可降低能耗,提高接头质量,简化焊机结构。
关键词 摩擦焊 刹车减速度 接头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