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轧薄板激光切割热影响区的深度及性能
1
作者 王毅磊 历妍 薛凯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8期31-35,共5页
为确定激光切割热影响区深度和激光切割热影响区对不同厚度、不同强度冷轧薄板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激光切割速率的方法,对冷轧薄板产品进行激光切割试验,并对激光切割后热影响区的组织、深度和板材的拉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确定激光切割热影响区深度和激光切割热影响区对不同厚度、不同强度冷轧薄板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激光切割速率的方法,对冷轧薄板产品进行激光切割试验,并对激光切割后热影响区的组织、深度和板材的拉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影响区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激光切缝边缘的熔化区,第二部分为非熔化区,熔化区主要为马氏体,非熔化区主要为马氏体+贝氏体,激光切割速率越快,冷轧薄板的热影响区深度越小,冷轧薄板的强度越高或厚度越厚,热影响区深度越大;激光切割加工试样比加工中心加工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高,断后伸长率低,且随着钢种等级的提高,两者间的差异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激光切割 热影响区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钢种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入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2
《变频器世界》 2024年第5期22-22,共1页
近日,顺义区企业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冷轧”)入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七批),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殊荣的背后,是首钢冷轧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卓越实践。近年来,首钢冷轧积极响应国家和北京市的相... 近日,顺义区企业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冷轧”)入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七批),成为全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殊荣的背后,是首钢冷轧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卓越实践。近年来,首钢冷轧积极响应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政策要求,从业务、技术和组织等多维度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标杆企业 北京首钢 冷轧薄板 多维度 顺义区 卓越实践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板表面波纹度评价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蒋光锐 滕华湘 +2 位作者 张浩 刘李斌 李春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使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斯滤波、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和多项式滤波-低通高斯滤波三种波纹度测量方法,测量并计算了冷轧薄板表面的波纹度,分析了滤波方式以及测量长度对波纹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 使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斯滤波、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和多项式滤波-低通高斯滤波三种波纹度测量方法,测量并计算了冷轧薄板表面的波纹度,分析了滤波方式以及测量长度对波纹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高通高斯滤波-低通高斯滤波方法获得的波纹度参数偏大,并且数据重复性差;而采用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方法得到的波纹度参数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采用高通指数滤波-低通指数滤波方法得到的波纹度参数受测量长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度 高斯滤波器 冷轧薄板 涂漆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冷轧薄板表面线缺陷的形貌 被引量:15
4
作者 滕涛 陈银莉 +2 位作者 赵爱民 周欢 汪淑英 《钢铁钒钛》 CAS 2007年第3期28-32,50,共6页
研究了304不锈钢冷轧薄板表面出现的线缺陷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连铸板坯、热轧板带和冷轧板的微观组织,分析冷轧板上线缺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钢板的线缺陷是一种微观"沟槽",在线缺陷沟槽边缘... 研究了304不锈钢冷轧薄板表面出现的线缺陷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连铸板坯、热轧板带和冷轧板的微观组织,分析冷轧板上线缺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钢板的线缺陷是一种微观"沟槽",在线缺陷沟槽边缘存在氧化膜,有的氧化膜呈多层台阶式结构,主要是铬和铁的氧化物,某些氧化膜的边缘存在Mg、Ca、Al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冷轧薄板 表面缺陷 线缺陷 偏析 裂纹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板中浪板形缺陷的屈曲及后屈曲理论与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戴杰涛 张清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0,共7页
针对冷轧过程中常见的中浪板形缺陷,建立其产生全过程也即屈曲及后屈曲变形的解析计算的力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为了验证计算结果,在试验轧机上进行试验轧制研究。在试验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工作辊初始辊形轧制出各种不同大小的中浪浪形模态... 针对冷轧过程中常见的中浪板形缺陷,建立其产生全过程也即屈曲及后屈曲变形的解析计算的力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为了验证计算结果,在试验轧机上进行试验轧制研究。在试验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工作辊初始辊形轧制出各种不同大小的中浪浪形模态,并实测得到中浪浪形的几何参数和对应有关的轧制试验的设备与工艺参数以及轧件的规格与材质参数。运用所建立的解析计算模型和方法,针对试验轧制工况,通过基于能量原理的前屈曲应力场分析获得其临界屈曲条件,通过应用摄动变分方法的后屈曲路径求解得到后屈曲浪高并与轧制试验获得的浪高基本吻合。同时,再运用ANSYS有限元对试验轧制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与试验轧制出的浪形基本一致的屈曲浪形模态,并得到此模态下的屈曲临界条件,既证明了有限元模型及计算结果的正确,也进一步验证了解析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屈曲 后屈曲 轧制试验 解析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的冷轧薄板板形识别 被引量:7
6
作者 申志强 陈韬 +2 位作者 钱基业 张新宇 曹长修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29,共5页
为了解决冷轧薄板板形识别问题,采用基于形态学的图像处理方法。利用高帽变换对板形图像进行增强,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生成缺陷图像,消除二值缺陷图像中的干扰信号,分析二值缺陷图像,判定板形的类别。给出了基于二值形态学的图像... 为了解决冷轧薄板板形识别问题,采用基于形态学的图像处理方法。利用高帽变换对板形图像进行增强,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生成缺陷图像,消除二值缺陷图像中的干扰信号,分析二值缺陷图像,判定板形的类别。给出了基于二值形态学的图像消噪算法和基于灰度形态学的图像增强算法。提出了基于高帽变换的板形识别算法和基于对比思想的板形识别算法。根据上述方法进行了板形识别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常见的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图像处理 冷轧薄板 板形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冷轧薄板再结晶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黄强 徐光 +1 位作者 张鑫强 田德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74-576,共3页
对CSP基板轧制的冷轧薄板试样进行不同温度、时间下的等温退火试验,观察等温退火后试样的硬度变化,研究CSP基板轧制的冷轧薄板在不同压下率下的再结晶动力学特性,确定冷轧压下率对冷轧薄板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冷轧压下... 对CSP基板轧制的冷轧薄板试样进行不同温度、时间下的等温退火试验,观察等温退火后试样的硬度变化,研究CSP基板轧制的冷轧薄板在不同压下率下的再结晶动力学特性,确定冷轧压下率对冷轧薄板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冷轧压下率的提高,再结晶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再结晶动力学 退火 冷轧压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SPCC冷轧薄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尹红国 温德智 +2 位作者 吴光亮 陈振华 罗孟良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对低碳铝镇静钢(SPCC)冷轧薄板进行了模拟罩式退火,分析其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SPCC的再结晶温度为560℃,再结晶温度范围为520~600℃。660~680℃双台阶退火1h后,ReL低于190MPa,Rm为300MPa,A为43%,达到了深冲压用... 对低碳铝镇静钢(SPCC)冷轧薄板进行了模拟罩式退火,分析其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SPCC的再结晶温度为560℃,再结晶温度范围为520~600℃。660~680℃双台阶退火1h后,ReL低于190MPa,Rm为300MPa,A为43%,达到了深冲压用钢的性能指标。采用全速加热(第一阶段300℃/h,第二阶段150℃/h)680℃保温1h后,性能完全满足一般用钢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板中链状分布的渗碳体主要来自于珠光体中片状渗碳体的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冷轧薄板 渗碳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冷轧薄板类钢种的合理炉外精炼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27
9
作者 殷瑞钰 王新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炉外精炼过程钢液氧含量对脱硫效率影响显著,对冷轧薄板钢种如在LF中进行深度脱硫,由于必须将钢液氧含量降至很低水平,容易造成钢中硅含量超标等问题。采用LF工艺不能很好地解决既能强烈搅拌钢水促进夹杂物去除又能防止钢水被炉渣和炉... 炉外精炼过程钢液氧含量对脱硫效率影响显著,对冷轧薄板钢种如在LF中进行深度脱硫,由于必须将钢液氧含量降至很低水平,容易造成钢中硅含量超标等问题。采用LF工艺不能很好地解决既能强烈搅拌钢水促进夹杂物去除又能防止钢水被炉渣和炉气氧化的矛盾,因此须对炉渣进行还原改质处理,同时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转炉连铸机生产节奏变慢等问题。采用CAS和RH精炼工艺能够在防止钢水被炉渣和炉气氧化的前提下,强烈地搅拌钢水以促进夹杂物上浮,生产节奏也能适应大型转炉炼钢和快速板坯连铸需要。对于LCAK、ELC、ULC等冷轧薄板钢种,应以采用CAS和RH精炼工艺方法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炉外精炼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工艺对08Al钢冷轧薄板冲压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正连 王国栋 +3 位作者 张强 胡光远 孟宪明 陈荣清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5-100,共6页
通过冷轧及热处理试验,借助于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6织构分析,对08Al钢冷轧薄板冲压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不同轧制工艺、再结晶退火制度,对08Al冷轧薄板冲压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制订08Al钢冷轧薄板的生产工艺... 通过冷轧及热处理试验,借助于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6织构分析,对08Al钢冷轧薄板冲压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不同轧制工艺、再结晶退火制度,对08Al冷轧薄板冲压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制订08Al钢冷轧薄板的生产工艺制度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取向分布函数 织构 冲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板表面条痕缺陷成因及预防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太雄 钟声 +2 位作者 贾斌 方淑芳 李扬州 《轧钢》 2000年第6期22-24,共3页
为了提高冷轧薄板的成材率 ,研究了冷轧薄板表面条痕缺陷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找出了炼钢、热轧、冷轧各工序可能导致缺陷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冷轧薄板 表面缺陷 条痕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_(12)冷轧薄板退火工艺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晓禾 左良 佟强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1,共3页
讨论了不同退火工艺对 St1 2 冷轧薄板性能的影响。全速加热 ,6 80℃保温 2 0 h,能明显改善钢的性能 ,全氢罩式炉退火后钢板为等轴铁素体晶粒 。
关键词 冷轧薄板 退火工艺 力学性能 无间隙原子钢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冷轧薄板板形识别 被引量:5
13
作者 申志强 潘再生 曹长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5-1619,共5页
为了解决冷轧薄板板形识别问题,采用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使处理后的图像对比度、图像边界的清晰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形态学增强,改善图像效果.对于处理后的图像利用canny算子提取其边缘,利用图... 为了解决冷轧薄板板形识别问题,采用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使处理后的图像对比度、图像边界的清晰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形态学增强,改善图像效果.对于处理后的图像利用canny算子提取其边缘,利用图像的均值、方差和对比度的统计特征作为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输入进行缺陷特征分类.根据上述方法进行了板形识别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常见的板形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冷轧薄板 板形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80冷轧薄板冷弯型钢构件设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元齐 向虎 沈祖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4-1162,共9页
基于国内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轧薄钢板材性数据、S280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几何尺寸数据以及已完成的轴压、偏压、受弯构件承载力试验数据,对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的强度不定性、几何特性不定性、计算模式不定性进行分... 基于国内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轧薄钢板材性数据、S280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几何尺寸数据以及已完成的轴压、偏压、受弯构件承载力试验数据,对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的强度不定性、几何特性不定性、计算模式不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按现有规范的抗力分项系数计算了各类基本构件在不同可能荷载组合下的可靠指标.结果表明:对于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当宽厚比符合规范要求时,按现有规范的抗力分项系数计算得到的可靠指标均能满足目标可靠度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厚度不大于2mm的S280冷弯超薄壁型钢的强度设计指标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80冷轧薄板 冷弯超薄壁型钢 设计可靠度分析 抗力分项系数 强度设计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冷轧薄板退火过程再结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胜梅 金自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1,共3页
采用EBSD分析方法,对CSP试验钢冷轧板退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和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再结晶过程属定向形核,冷轧基体织构主要是成条状的{111}<110>、{111}<112>和{001}<110>取向。新的再结晶晶... 采用EBSD分析方法,对CSP试验钢冷轧板退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和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再结晶过程属定向形核,冷轧基体织构主要是成条状的{111}<110>、{111}<112>和{001}<110>取向。新的再结晶晶粒主要是{111}<112>和{111}<110>取向,且两种取向相互生成。在再结晶温度区间有利于形成{111}<110>和{111}<112>取向,在晶粒长大阶段会生成大量的对深冲性能无明显影响的{112}<110>取向转变。因此,控制再结晶温度区间内形成的{111}取向稳定存在而不发生转变,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深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冷轧薄板 退火 再结晶 织构
原文传递
冷轧薄板闪光对焊机电源控制系统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砚 张靖轩 +1 位作者 王睿 孙鹤旭 《焊接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53,共4页
从冷轧薄板酸洗生产线中闪光对焊机的电源控制系统入手,具体分析了其硬件结构和在闪光阶段、顶锻阶段的控制方法,重点对在闪光前期、闪光后期和顶锻时期焊接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和晶闸管导通角的改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生产实践证明,应用了... 从冷轧薄板酸洗生产线中闪光对焊机的电源控制系统入手,具体分析了其硬件结构和在闪光阶段、顶锻阶段的控制方法,重点对在闪光前期、闪光后期和顶锻时期焊接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和晶闸管导通角的改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生产实践证明,应用了该电源控制系统的闪光对焊机很好地满足了冷轧薄板的对焊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闪光对焊 电源系统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下St14-T冷轧薄板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浩民 陈新平 +1 位作者 吴华 汪承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48,共3页
采用液压胀形试验分析了双向拉伸变形过程板材的应力梯度和应变分布 ,确定了双向拉伸变形状态下板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探讨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板材的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应力状态下板材的本构方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双向拉伸变... 采用液压胀形试验分析了双向拉伸变形过程板材的应力梯度和应变分布 ,确定了双向拉伸变形状态下板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探讨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板材的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应力状态下板材的本构方程存在一定的差异 ,双向拉伸变形条件更有利于发挥材料塑性变形的潜力。与单向拉伸相比 ,双向拉伸变形更有助于板料变形的均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14-T冷轧薄板 板材 液压胀形 本板关系 应变分布 应力梯度 冷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测定冷轧薄板应变硬化指数、塑性应变比值和伸长率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怡斐 赵海声 +1 位作者 郑建平 王春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10期431-433,共3页
借助两种不同的方法 ,测定了冷轧薄板的应变硬化指数 (n)、塑性应变比 (r)值和伸长率。在GALDABINISUN1 0 0 0试验机上 ,用光学非接触引伸计在GRAPHWORK 1软件上实现冷轧薄板的n和r值及伸长率的自动测量 ;在INSTRON 1 1 86试验机上 ,用Y... 借助两种不同的方法 ,测定了冷轧薄板的应变硬化指数 (n)、塑性应变比 (r)值和伸长率。在GALDABINISUN1 0 0 0试验机上 ,用光学非接触引伸计在GRAPHWORK 1软件上实现冷轧薄板的n和r值及伸长率的自动测量 ;在INSTRON 1 1 86试验机上 ,用YYU5 0 5 0引伸计在LZC2软件上自动测量冷轧薄板的n值 ,手工测量r值和伸长率。将两种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非常接近。用光学非接触引伸计在GRAPHWORK 1软件上自动测量的n和r值及伸长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拉伸应变硬化指数 n值 塑性应变比 r值 伸长率 光学非接触引伸计 自动测量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冷轧薄板厂CIMS与底层设备通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辉林 张海峰 郝培锋 《控制工程》 CSCD 2002年第3期38-40,共3页
企业实施CIMS系统中 ,管理计算机与底层设备的通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鞍钢新轧钢股份公司冷轧薄板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通讯为背景 ,探讨了LZ -CIMS与底层设备进行计算机通讯的设计与具体实现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MIS系统与底层... 企业实施CIMS系统中 ,管理计算机与底层设备的通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鞍钢新轧钢股份公司冷轧薄板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通讯为背景 ,探讨了LZ -CIMS与底层设备进行计算机通讯的设计与具体实现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MIS系统与底层设备基础自动化级、过程级的网络结构设计与实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实现CIMS与底层设备通讯的可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鞍钢冷轧薄板 CIMS 底层设备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薄板连续酸洗线的活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振威 余大祥 +4 位作者 张仕龙 李曦东 郭世忠 王海燕 杜秀珍 《轧钢》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对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薄板厂连续酸洗线的活套储量、带钢运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合理设定 。
关键词 冷轧薄板 连续酸洗线 活套 带钢运行速度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