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合成氨装置低温甲醇洗系统改造总结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红兵
-
机构
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大氮肥》
CAS
2011年第2期89-91,94,共4页
-
文摘
介绍合成氨装置低温甲醇洗系统的改造情况,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
关键词
低温甲醇洗系统
改造
冷端温差
超滤器
预洗塔
除沫塔盘
-
Keywords
Rectisol system
retrofi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cold end
ultra-filter
pre-wash tower
de-foam tray
-
分类号
TQ113.264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
-
题名空分装置运转周期的探讨
- 2
-
-
作者
高凤山
-
机构
天津华北氧气厂
-
出处
《冶金动力》
1989年第4期42-46,共5页
-
文摘
空分设备正常开车后,因净化系统的实际工作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所以空分装置设备和管道会逐渐地被二氧化碳、水分等杂质所堵塞,造成换热效果差、主冷温差扩大、下塔压力升高,流体阻力增大,空气吸入量减小,使氧、氮产品产量。
-
关键词
运转周期
二氧化碳
切换式换热器
空分装置
冷端温差
下塔
蓄冷器
换热效果
板式
中部温度
-
分类号
TF083.1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
-
题名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多种能量收集利用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王兵
王博
何豪杰
龙泉宇
尹鹏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9,共7页
-
基金
国家部委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由于许多无线传感器需要长期持续供电,而更换电源的方法不切实际,所以能够让传感器收集环境中的能量,实现自主供电将大大地有利于传感器的持续使用。目前,自主供电方式大多仅是收集环境中的一种能量,但由于环境状况复杂多变,难以实现对单一能量的稳定获取。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收集光能、温差能和风能中的一种或多种能量的独立供电系统。通过对收集装置的结构改造(采用LEC材料、弧形压电转换器、热冷端独立的温差能量收集),以及BQ25504、LTC3588、LTC3109三种能量收集芯片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环境能量的利用率。储能部分采取锂离子电容器加钛酸锂电池的双极储能原理,既延长了电源系统的使用寿命,又扩大了使用的温度范围,使电气设备得到长期稳定供电。即使在环境能量较为恶劣时,仍可供电长达半个多月,增强了无线传感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无线传感器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电源设计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LEC材料
热冷端独立温差发电
弧形压电换能器
两级储能原理
-
Keywords
wireless sensor
LEC material
independent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t hot and cold end
arc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two stage energy storage principle
-
分类号
TM910.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题名低温蒸汽-太阳能双热源ORC发电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杨新乐
董思含
黄菲菲
张博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华油实业公司
-
出处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138-13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4083
51174269
+1 种基金
51374123
51574136)
-
文摘
为充分回收矿藏热采过程尾端低温蒸汽余热,提出一种通过利用太阳能热量补充预热器中热源显热以缩小换热温差的新型低温蒸汽-太阳能双热源ORC发电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其热力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并进行了热力性能分析及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热源补助可有效减小换热温差,进而显著提升系统热力性能。当采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时,与基本的ORC系统相比,选择冷端温差较小的预热器可使双热源系统火用效率显著增加;在预热器冷端温差为30 K、两系统分别采用5种不同循环工质时,双热源ORC系统的热力性能均高于基本ORC系统,且以R236fa为工质的双热源ORC系统热力性能最佳。
-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冷端温差
热力性能
低温蒸汽-太阳能双热源
循环工质
-
Keywords
dual heat source
organic Rankine cycle
cold-e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orking medium
thermal performance
-
分类号
TK51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基于传热窄点分析的跨临界CO2系统稳态性能研究
- 5
-
-
作者
朱超男
陈蕴光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61,共7页
-
文摘
基于传热窄点研究了固定气体冷却器进出口水温时,高低不同的进水温度、不同的出水温度、排气压力、蒸发温度、过热度以及换热面积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出口水温的升高和换热面积的减小,系统COP逐渐减小,并且最优高压压力逐渐升高;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增加,最优高压压力逐渐升高;增加过热度只会在排气压力较低时提高系统的COP。当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冷端温差随负荷率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气冷器进出口水温温差大的工况,当负荷率小于1时传热窄点会位于换热器中间位置。在负荷率到达1时,传热窄点恰好移动到冷端。当负荷率大于1时,传热窄点一直稳定在冷端;对于气冷器进出口水温温差小的工况,当负荷率小于1时,传热窄点就已经到达冷端,并随着负荷率的增大一直稳定在冷端;部分负荷下的COP总是小于设计负荷下的COP,实际负荷偏离设计负荷越远,系统的COP越小。
-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COP
传热窄点
冷端温差
部分负荷
-
Keywords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COP
Pinch point
Approach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artial load
-
分类号
TB657.2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