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国芬 谭包生 +2 位作者 单志钢 耿威 罗晨晨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同期种植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修复病例91例,男35例,女56例,随机分为2组,植骨组47例,植入57颗种植体;不植骨组44例,植入种植体51颗,共植入108颗种植体。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11mm,提升幅度为2~6mm。平均随访56.8个月。35例患者(41颗种植体)于后期随访中行锥形束CT(CBCT)和根尖片,观察种植体新骨形成量和种植体突出窦底高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植骨组7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87.7%;不植骨组3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4.1%。CBCT扫描显示,提升幅度为2~4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2.7±1.3)mm,不植骨组为(2.4±1.5)mm,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升幅度为4~6mm时,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为(3.5±1.3)mm,不植骨组为(1.3±0.4)mm,植骨组比不植骨组新骨形成高度显著增加。结论:在上颌后牙缺失区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是安全可行的,植骨材料对于促进新骨形成并非必须,然而提升幅度较大时,植骨能获得更多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存留率 新骨形成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强 夏茜 +3 位作者 马洪 王永 杨红 周成菊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总结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例牙槽嵴顶距窦底垂直骨高度为5~7mm的患者,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21枚种植体,植骨或不植骨,定期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种... 目的:总结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例牙槽嵴顶距窦底垂直骨高度为5~7mm的患者,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21枚种植体,植骨或不植骨,定期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情况良好,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骨质稳定,窦底边界清晰,无炎症表现,19例均完成种植修复,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提升 牙槽嵴 冲压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使用或不使用植骨材料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包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7-17,共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使用或不使用植骨材料植入上颌后牙区的远期效果及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研究回顾了2002.12~2007.6年期间于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共91例患者,他们进行了上颌后牙区的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使用或不使用植骨材料植入上颌后牙区的远期效果及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研究回顾了2002.12~2007.6年期间于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共91例患者,他们进行了上颌后牙区的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共植入108颗种植体,其中47例患者植入Bio-oss骨粉后同期植入57颗种植体(植骨组),44例患者未植入任何植骨材料共植入51颗种植体(不植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植骨材料 临床对比研究 BIO-OSS骨粉 同期植入 上颌后牙区 北京口腔医院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提升空间成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莹莹 黄元丁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当牙齿缺失时,种植体被认为是牙齿替换的高质量解决方案。上颌骨后牙长期缺失往往会导致上颌窦气化和牙槽嵴吸收,上颌后牙区磨牙缺失的患者往往牙槽骨量和质量不足,导致种植体支持的修复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不足,使得种植牙的植入具有... 当牙齿缺失时,种植体被认为是牙齿替换的高质量解决方案。上颌骨后牙长期缺失往往会导致上颌窦气化和牙槽嵴吸收,上颌后牙区磨牙缺失的患者往往牙槽骨量和质量不足,导致种植体支持的修复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不足,使得种植牙的植入具有挑战性。获得骨增量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上颌窦底提升术、引导骨再生术、植骨术、牙槽嵴扩大术、牙槽牵张成骨术等。上颌骨后部的种植体骨支持往往较差。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治疗。上颌窦底提升术联合骨增量材料的临床技术在骨量不足的病例中已大量应用和研究。因此,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新骨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临床术式的选择及种植的远期成功具有重要意义。When teeth are missing, implants are considered be a high-quality solution for tooth replacement. Long-term loss of posterior maxillary teeth often leads to maxillary sinus pneumatization and alveolar ridge resorption. Patients with missing molar teeth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ry region often have insufficient alveolar bone volume and quality,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restorative remaining alveolar bone height (RBH) for implant support, making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 challenging.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s to obtain bone augmentation are maxillary sinus floor lift,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bone grafting, alveolar ridge expansion, and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Bone support for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 is often poor. This condition can be treated with maxillary sinus floor lift. The clinical technique of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augmentation materials has been used and studied extensively in cases of insufficient bone mas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new bone formation after 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choice of clinical procedure and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the im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引导骨再生 浓缩生长因子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行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种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运昕 李超伦 +3 位作者 束蓉 谢玉峰 刘晓峰 刘大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评价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5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5.95±1.19)mm。采用经牙槽突进路上颌窦... 目的:评价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5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5.95±1.19)mm。采用经牙槽突进路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s誖种植体47颗,分别于3~6个月后行上部修复,随访期为6~30个月,通过影像学及临床PD、PLI、BOP等评价指标,评价种植体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5.74%,45颗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良好。术中2颗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26%。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良好,PD平均为(3.22±1.07)mm,平均累积边缘骨丧失为(1.38±0.59)mm。结论: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短期疗效可靠,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上颌窦底提升 不植骨 牙周炎 骨增量 种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促进骨再生应用方式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谢善恩 张妍 +2 位作者 温国琛 曲皓 董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89-2795,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口腔种植领域用于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时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包括上颌窦内提升术和外提升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上颌窦底提...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口腔种植领域用于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时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包括上颌窦内提升术和外提升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常与骨移植材料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对PRF促进上颌窦底黏膜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尚未详细报道,同时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就PRF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促进上颌窦底黏膜中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以及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不同应用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利用PRF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进一步推进PRF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促进成骨 应用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F联合Bio-Oss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云 王瑞春 关振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Bio-Oss材料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1年12月口腔门诊采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接受种植治疗...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Bio-Oss材料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1年12月口腔门诊采用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接受种植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术中植入Bio-Oss骨填充材料;联合组:49例,患者术中植入CGF联合Bio-Oss的骨填充材料,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新形成的骨密度,种植体植入前后患者牙周健康指标及种植体的稳定性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牙槽骨密度HU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联合组的牙槽骨密度HU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联合组龈沟液出血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的牙周探诊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联合组的牙周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联合组植入体的植入扭矩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行同期种植修复治疗中,植入CGF联合Bio-Oss的骨填充材料对于促进早期牙槽骨成骨能力形成及提高种植体植入稳定性较单纯Bio-Oss填充材料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材料 牙槽嵴顶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黏骨膜穿孔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许悦 张鹏 +2 位作者 李建虎 程政 周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穿孔与否对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并使用CAS-KIT工具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32例患者共计3... 目的:分析对比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穿孔与否对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并使用CAS-KIT工具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32例患者共计38个种植位点,对比分析窦底黏膜穿孔组与未穿孔组患者的术后主观感受、术后即刻、术后4个月及修复后影像学表现。结果:32例患者通过使用CAS-KIT工具提升上颌窦黏膜并成功同期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发现8例患者黏骨膜穿孔,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肿痛或感染等不适反应,术后4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发现上颌窦提升后形成新骨改建,修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均存留无松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两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有无发生穿孔,种植体早期成功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窦黏骨膜穿孔 种植体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在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海楠 常晓峰 +3 位作者 杜良智 贺龙龙 孟兆理 刘少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CBCT评估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及上颌窦状况,评价其指导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上后牙缺失且经CBCT检查确认,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BCT信息制定手术方案。同期植入种植体85枚,延期... 目的:通过CBCT评估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及上颌窦状况,评价其指导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上后牙缺失且经CBCT检查确认,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BCT信息制定手术方案。同期植入种植体85枚,延期植入11枚,术后6~8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修复后3、6、12月定期复查。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出现黏膜穿孔,术后随访中未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未出现明显骨吸收,患者未诉主观不适。种植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结论:CBCT可为侧壁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提供全面可靠的指导,术前精确测量与检查,对提高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谭学莲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详细讨论了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场景及优势、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计划制定以及术式选择等关键问题,旨在探讨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治疗上颌后牙牙髓源性上颌窦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操作路径和制订多学科联合管理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 牙源性上颌窦炎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牙源性上颌窦炎患牙拔除后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韵莹 刘芸 +4 位作者 徐婷 刘珍珍 曹少萍 王张嵩 武东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 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修复 上颌窦黏膜厚度 上颌窦内成骨高度 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 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植骨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改善上颌磨牙区严重骨缺损病例1例
12
作者 田野 石晓璐 +5 位作者 王济朋 翟少博 刘洋 杨征 吴毓川 储顺礼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面对上颌磨牙区偏离牙弓曲线水平向严重缺损伴骨高度不足,本病例尝试选用钛网作为支架,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实现局部区域的水平向和垂直向骨增量。方法患者术前CBCT显示,26牙位处剩余骨宽度约3.3 mm,高度约4.9 mm,27牙位处剩余骨宽度... 目的面对上颌磨牙区偏离牙弓曲线水平向严重缺损伴骨高度不足,本病例尝试选用钛网作为支架,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实现局部区域的水平向和垂直向骨增量。方法患者术前CBCT显示,26牙位处剩余骨宽度约3.3 mm,高度约4.9 mm,27牙位处剩余骨宽度约5.2 mm,高度约5.1 mm。病例治疗采用了钛网维持颊侧水平向成骨空间,采集自体骨混合人工骨植骨,并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同时联合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改善垂直向骨量。结果术后5个月,取出钛网,CBCT显示,26牙位处较术前骨宽度增加了2.0 mm,高度增加了3.2 mm;27牙位处较术前骨宽度增加了1.2 mm,高度增加了4.0 mm,获得了理想的骨增量效果。术后6个月,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种植体植入术,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术后1年,种植修复完成,CBCT显示,26牙位处较术前骨宽度增加了2.9 mm,高度增加了4.5 mm;27牙位处较术前骨宽度增加了0.9 mm,高度增加了6.6 mm,结果显示骨增量效果稳定,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功能,并取得一定的美学效果改善。结论该病例结果表明,钛网植骨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可以获得较为充分稳定的骨增量效果,是一种可靠的用来改善上颌磨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上颌窦底提升 骨增量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茹 李鹤佳 +5 位作者 韩梅 邵伟然 朱杨 李德超 刘继光 赵艳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分析其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08~2016-08于本院治疗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70例,这些患者共植入94枚种植体。经过随访,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进行X线片检... 目的: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分析其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08~2016-08于本院治疗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70例,这些患者共植入94枚种植体。经过随访,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分析其修复效果。结果:70例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的状况,观察期另有1例患者出现种植体移位状况,此外,没有患者出现出血、感染、鼻窦炎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全部植入的94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随访后,患者未出现异常状况。结论:将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应用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 上颌后牙区 种植修复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腭鼻隐窝的CBCT研究
14
作者 常蓓 蒋瑞芳 徐本雨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2-349,共8页
目的:腭鼻隐窝(palatonasal recess,PNR)是上颌窦内侧壁的凹陷性结构,熟悉腭鼻隐窝的解剖特点有利于评估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难度,降低黏膜穿孔的风险。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了PNR的解剖特点,为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 目的:腭鼻隐窝(palatonasal recess,PNR)是上颌窦内侧壁的凹陷性结构,熟悉腭鼻隐窝的解剖特点有利于评估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难度,降低黏膜穿孔的风险。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了PNR的解剖特点,为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189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223个缺牙位点)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缺失牙位的PNR的检出率、PNR的角度以及PNR与牙槽嵴顶、上颌窦侧壁的距离,并进一步统计PNR角度<90°且距离牙槽嵴顶<15 mm的风险位点的发生率。结果:共有176位(93.12%)患者观察到PNR,总计PNR位点为202个(90.58%)。PNR角度为(123.81±25.15)°,从第一前磨牙到第二磨牙位点角度逐渐增大。PNR与牙槽嵴顶距离是(12.89±2.85)mm,第二前磨牙处与牙槽嵴顶的距离最远,第二磨牙处最近。PNR与上颌窦外侧壁的距离是(16.93±4.57)mm,第一磨牙处的PNR距离上颌窦外侧壁最远。PNR风险位点在第一前磨牙处发生率最高。结论:PNR是上颌窦内壁的常见解剖结构,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前应通过CBCT仔细了解PNR的解剖特点,降低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腭鼻隐窝 上颌窦底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霖(综述) 宋瑜(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3期4117-4121,共5页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用于解决种植手术中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该手术视野受限,上颌窦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和手术较高的技术敏感性,可能会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用于解决种植手术中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该手术视野受限,上颌窦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和手术较高的技术敏感性,可能会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该文旨在总结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积极预防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期为该手术的优质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围手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骨填充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燕 原辉婷 +1 位作者 谷艳景 刘洋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骨填充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1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骨填充材...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骨填充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1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骨填充材料植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F植入。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新生骨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种植体存留率。结果:术后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IS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近中、远中新生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55),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骨填充材料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ISQ值和新生骨高度,效果优于单用骨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填充材料 上颌窦底提升 疼痛 种植体稳定系数 新生骨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张崇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CAS-KIT)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于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口腔科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CAS-KIT组和冲顶组,各30例...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CAS-KIT)提升法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于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口腔科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分类法分为CAS-KIT组和冲顶组,各30例。CAS-KIT组采用CAS-KIT提升法实施液压提升治疗,冲顶组采用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治疗。比较两组上颌窦提升效果、种植体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骨高度均高于术前,且CAS-KIT组高于冲顶组(P<0.05);CAS-KIT组骨提升量大于冲顶组(P<0.05)。两组种植体近侧、远中侧、颊侧、舌侧稳定性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底冲顶提升法与CAS-KIT提升法的种植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均较好,但CAS-KIT辅助下的骨提升量更大,上颌窦底提升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冲顶提升 上颌窦内提升工具盒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评估植骨与种植体突入长度对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后骨改建影响分析
18
作者 李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46-0149,共4页
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患者中应用锥形束CT(CBCT)对植骨与种植体突入长度(IPL)进行评估,并分析对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115例接受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为分析对象,研究方式为回顾性研究,依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完... 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患者中应用锥形束CT(CBCT)对植骨与种植体突入长度(IPL)进行评估,并分析对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115例接受上颌窦底提升术患者为分析对象,研究方式为回顾性研究,依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完成组别的划分,涉及内容包含植骨和IPL情况,植骨且IPL低于3mm者为1组,共计26例;植骨但IPL超过3mm者为2组,共计52例;未植骨且IPL低于3mm者为3组,共计23例;未植骨但IPL超过3mm者为4组,共计14例。对所有人员手术时的黏膜穿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随访明确种植体存留情况,在使用CBCT的基础上,对新骨形成率等进行测量,并在组别间展开对比。结果 4个组别患者经随访发现黏膜穿孔率以及种植体留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1、2组新骨形成高度均高于3、4组;3、4组顶端骨高度变化量高于1、2组;2组皮质骨高度变化最高,1组高于3组、4组;3组骨密度变化量最高,4组高于1组、2组(P<0.05);4个组别的边缘骨吸收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对于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患者来说,植骨以及IPL深度对黏膜穿孔、种植体存留情况的影响较弱,但植骨人员有助于形成新骨,促进骨皮质高度的增加。通过CBCT评估植骨与种植体突入长度对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后骨改建的影响,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窦底提升 植骨 植体突入长度 骨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材料对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吸收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探讨
19
作者 李桂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88-091,共4页
探讨不同骨材料对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吸收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牙种植,A组使用自体骨移植材料填充上颌窦底,B组使用异种骨... 探讨不同骨材料对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吸收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牙种植,A组使用自体骨移植材料填充上颌窦底,B组使用异种骨移植材料进行填充,对比两组术后骨吸收率和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B组术后的骨吸收率平均为(2.53±1.74)%,显著低于A组的(14.28±3.59)%;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种植体存留率分别为100.00%、96.55%,均高于A组的96.77%和90.32%,P<0.05;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种骨移植材料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吸收率相对更低,种植体存留率更高,更有助于上颌后牙缺损患者的牙种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材料 上颌窦底提升 骨吸收率 种植体 存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继刚 梁景章 +3 位作者 黄艳阳 张磊涛 潘文仪 钟小强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10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将骨量严重缺失(窦嵴距离≤4 mm)患者80例共120个上颌窦,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个上颌窦。分别通过牙槽嵴顶入路(牙槽嵴顶入路组)和上颌侧壁开窗入路(上...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与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将骨量严重缺失(窦嵴距离≤4 mm)患者80例共120个上颌窦,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个上颌窦。分别通过牙槽嵴顶入路(牙槽嵴顶入路组)和上颌侧壁开窗入路(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2种不同入路途径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半年后植入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半年后行永久修复。比较2组上颌窦窦膜穿孔情况、手术时间、患者痛苦指数、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结果牙槽嵴顶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鼻孔流血现象,窦膜穿孔率为0,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有2例术后鼻孔少量流血,窦膜穿孔率为3.33%;牙槽嵴顶入路组手术时间为(42.82±3.46)min,明显少于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的(88.38±4.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237,P=0.001);牙槽嵴顶入路组痛苦指数4.20±0.68,低于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6.34±0.4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6,P=0.003);牙槽嵴顶入路组平均提升高度为(12.44±2.48)mm,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平均提升高度为(12.28±2.87)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90);牙槽嵴顶入路组种植牙成功率为100%,上颌侧壁开窗入路组为99.03%(102/103)。结论牙槽嵴顶入路环形骨块内嵌式窦底提升术式相比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式手术时间明显缩小,患者痛苦指数明显减少,并发症少;而在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种植牙成功率及窦膜穿孔率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 上颌窦底提升 植骨 入路途径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