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分析
1
作者 张曼宁 钟智丽 +2 位作者 万佳 薛兆磊 荣翔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玄武岩长丝/芳纶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速冲击试验以及冲击后侧向压缩试验,探究了冲击能量和预制件的经纱密度、纱线细度对复合材料板在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板的剩余压... 以玄武岩长丝/芳纶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速冲击试验以及冲击后侧向压缩试验,探究了冲击能量和预制件的经纱密度、纱线细度对复合材料板在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板的剩余压缩强度,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下降速度先快后慢,在6 J和10 J之间存在冲击能量的拐点;预制件存在最佳经纱密度值,超过最优值后,密度越大,复合材料板的剩余压缩强度反而降低;一定范围内,预制件的经纱细度越大,复合材料板的剩余压缩强度也相对较高。所得结论可为之后提高复合材料板的抗冲击性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纱织物 复合材料板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压板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的统计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普会 沈真 聂宏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6,共4页
通过对T300/5405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出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符合Weibull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冲击威胁的概念,对T300/5405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了冲击损伤容限可靠性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在可靠性分... 通过对T300/5405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出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符合Weibull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冲击威胁的概念,对T300/5405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了冲击损伤容限可靠性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在可靠性分析中引入了冲击威胁的概念,可以较充分地发挥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损伤容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WEIBULL分布 冲击威胁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超声成像的CFRP冲击损伤无损表征与冲击后压缩强度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伟 王彬文 +3 位作者 樊俊铃 詹绍正 焦婷 杨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6-306,共11页
为实现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板损伤特性和剩余强度的定量无损表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式超声成像的CFRP层板冲击损伤表征与冲击后压缩强度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相控阵超声多模式成像技术获得了不同冲击载荷下AC631/CCF800H双马来酰亚胺... 为实现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板损伤特性和剩余强度的定量无损表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式超声成像的CFRP层板冲击损伤表征与冲击后压缩强度预测方法。首先,基于相控阵超声多模式成像技术获得了不同冲击载荷下AC631/CCF800H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分层损伤的位置、尺寸和分布信息,随后,以层析C扫描图像为基础,引入等效开孔体积对其冲击后压缩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相控阵超声B扫描、声程C扫描和层析C扫描等多种成像模式相结合,能够有效描述层板内部分层损伤的形貌、尺寸及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与凹坑深度拟合和最大开孔体积拟合等传统方法相比,基于层析C扫描图像的等效开孔体积与CFRP层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相关性更大,预测结果也更为精确。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复合材料冲击损伤过程精细化分析和材料力学性能定量无损表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冲击后压缩强度 多模式超声成像 无损表征
原文传递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的压缩强度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奕霖 周仕刚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对不同厚度的二维编织环氧玻璃纤维层合板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及冲击后压缩破坏试验,以研究低速冲击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剩余压缩强度(CAI)的影响。用透光描影及热揭层方法对冲击损伤形式进行描述。讨论了损伤宽度、损伤面积与冲击能量及剩余... 对不同厚度的二维编织环氧玻璃纤维层合板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及冲击后压缩破坏试验,以研究低速冲击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剩余压缩强度(CAI)的影响。用透光描影及热揭层方法对冲击损伤形式进行描述。讨论了损伤宽度、损伤面积与冲击能量及剩余压缩强度、模量间的关系,并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开口等效及软化夹杂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值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织物 复合材料层合板 低速冲击 冲击后压缩强度(C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厚度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素春 丁冰 《江苏科技信息》 2016年第9期61-63,共3页
变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机主承力结构上已得到应用,冲击后压缩强度(CAI)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参数。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过渡段厚度差、过渡段斜率、薄区厚度等影响因素对变厚度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铺... 变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机主承力结构上已得到应用,冲击后压缩强度(CAI)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时的一个重要参数。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过渡段厚度差、过渡段斜率、薄区厚度等影响因素对变厚度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铺层递减厚度对冲击后压缩强度影响不明显;减小铺层递减区斜率可以有效提高冲击后压缩强度;加厚薄区有利于提高冲击后压缩强度和设计许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度 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作用下复合材料夹芯墙板的冲击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益炜 张晨浩 +1 位作者 刘伟庆 王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39,145,共8页
研究了以真空导入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夹层板墙板在不同温度作用下的抗低速冲击性能。根据ASTM D7136M—2005规范的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测试,来评价该墙板在不同温度下的低速冲击性能。在30、50、70、90℃下分别测量... 研究了以真空导入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夹层板墙板在不同温度作用下的抗低速冲击性能。根据ASTM D7136M—2005规范的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测试,来评价该墙板在不同温度下的低速冲击性能。在30、50、70、90℃下分别测量增强格构腹板墙板的中心点和增强格构腹板型墙板的无腹板处、单向腹板处、纵横向腹板交叉处的冲击接触力和侧压承载力,得到相应冲击力-时间曲线和冲击后侧压荷载-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温度升高,各冲击作用点的冲击接触力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以冲击后的压缩强度作为评价GFRP-泡沫复合材料夹层墙板的冲击韧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冲击作用点的冲击韧性也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对墙板的冲击性能影响较大:无论何种温度下,冲击作用点处的腹板数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其冲击接触力和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复合材料夹芯墙板 格构腹板 冲击韧性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PPESK纤维毡层间增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7
作者 吕续津 霍红宇 +3 位作者 彭公秋 张宝艳 叶金秋 刘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7,共9页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oly(Phthalazine Ether Sulfone Ketone),PPESK]得益于良好的环氧相容性、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具有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面...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oly(Phthalazine Ether Sulfone Ketone),PPESK]得益于良好的环氧相容性、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具有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实现了PPESK超细纤维毡的稳定制备,并通过层间铺贴、热压,实现了PPESK与T800级碳纤维/高温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复合。在预浸料层间添加17 g/m2 PPESK超细纤维毡,其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可达391 MPa,表明PPESK对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增韧效果较明显。静电纺丝PPESK纤维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增韧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萘联苯聚醚砜酮 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静电纺丝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韧方法研究
8
作者 田铁兵 赵中杰 +2 位作者 王晋 冯敏 王萌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针对目前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韧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在传统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体中引入可和环氧树脂交联键合的互穿网络型增韧剂。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分析、理化及力学性能研究,对比了反应型增韧剂与通用型增韧剂对先进碳纤维增强复... 针对目前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韧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在传统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基体中引入可和环氧树脂交联键合的互穿网络型增韧剂。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分析、理化及力学性能研究,对比了反应型增韧剂与通用型增韧剂对先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可交联增韧剂加入后,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从280 MPa提升至33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增韧 冲击后压缩强度 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环氧/S6级高强玻璃纤维薄层织物预浸料制备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曼玉 王洁宇 +4 位作者 刘思达 孔维纳 班梓发 朱凯 沈超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1-13,共3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中温环氧增韧树脂体系ACTECH■1213,研究其流变性能、固化反应特性及耐热性能。以国产S6级高强玻璃纤维薄层织物为增强材料,通过热熔两步法成功制备了薄层织物预浸料,制备出的预浸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显示出该树脂体系... 研制了一种新型中温环氧增韧树脂体系ACTECH■1213,研究其流变性能、固化反应特性及耐热性能。以国产S6级高强玻璃纤维薄层织物为增强材料,通过热熔两步法成功制备了薄层织物预浸料,制备出的预浸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显示出该树脂体系与S6级高强玻璃纤维薄层织物有较好的匹配性。采用热压罐法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层压板固化后单层厚度可达0.048mm。此外,对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和冲击后压缩性能,经向拉伸强度达705 MPa,冲击后压缩强度达275 MPa,相比现有中温环氧无碱玻璃纤维薄层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的静强度高出60%以上,成功实现了中温环氧/S6级高强玻璃纤维薄层织物预浸料的国产化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薄层织物 预浸料 力学性能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700/氰酸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离位”增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浩 郑亚萍 +2 位作者 张娇霞 许亚洪 戴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1,共4页
针对氰酸酯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对该体系的流变性能与DMA进行分析,并对浇注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聚砜作为增韧剂,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层压板,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对微观... 针对氰酸酯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对该体系的流变性能与DMA进行分析,并对浇注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聚砜作为增韧剂,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层压板,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对微观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时,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有较长的工艺适用期,很好的工艺操作性。Tg为200℃时,浇注体的力学性能优良。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离位"增韧层,体系出现了相反转结构,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复合材料的CAI值从180MPa增加到260MPa,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离位”增韧改性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表面毡改善层合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宏俊 崔雪娇 +2 位作者 赵亚娣 马崇启 王瑞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采用玻纤表面毡作为增韧剂,添加到复合材料层间构建结构化增韧层,对VARTM成型的玄武岩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层间增韧改性,并对增韧前后复合材料的Ⅰ型、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玻璃纤维表... 采用玻纤表面毡作为增韧剂,添加到复合材料层间构建结构化增韧层,对VARTM成型的玄武岩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层间增韧改性,并对增韧前后复合材料的Ⅰ型、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玻璃纤维表面毡增韧后,层合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G_ⅠC从27.6 J/m^2增加到48 J/m^2,G_ⅡC从87.2 J/m^2增加到122.5 J/m^2,Ⅰ型、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73.9%和40%,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值从103.75 MPa增加到129.22 MPa,提高了24.5%.SEM图像表明:低黏度树脂对玻纤表面毡具有较好的浸透作用,无规排列的玻纤在层间与环氧树脂形成了非反应诱导相分离的双连续相结构,获得了显著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玻纤表面毡 层间断裂韧性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体育复合材料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江 《塑料助剂》 CAS 2022年第5期6-10,31,共6页
针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材料用于高端体育器材时耐热性能和耐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用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能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对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碳纤维/环氧树脂(GO/CF/EP)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 针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材料用于高端体育器材时耐热性能和耐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用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能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对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碳纤维/环氧树脂(GO/CF/EP)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内,氧化石墨烯掺量为0.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玻璃转化温度为201℃,复合材料凹陷深度和损伤面积分别为1.01 mm和1 089 mm^(2),冲击后抗压缩强度为180 MPa,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动态热机械能 冲击后压缩强度 体育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记SAMPE’97会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渠森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1997年第Z4期2-11,共10页
笔者应邀参加于97年5月4日至8日在美国洛杉机召开的第42届先进材料与加工工艺(SAMPE)年会。与往常一样,本届年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复合材料同仁,会场内讨论热烈,展台前门庭若市,呈现一派热闹气氛。本届的主题是在飞机批生... 笔者应邀参加于97年5月4日至8日在美国洛杉机召开的第42届先进材料与加工工艺(SAMPE)年会。与往常一样,本届年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复合材料同仁,会场内讨论热烈,展台前门庭若市,呈现一派热闹气氛。本届的主题是在飞机批生产中如何用好老材料,改进旧工艺,以求以“买得起复合材料”的成本与金属材料竞争。围绕这一思路,笔者介绍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构件 预浸料 电子束固化 研究新进展 SAMPE 热压罐 双马来酰亚胺 冲击后压缩强度 复合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涂层对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后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瑞彦 张国利 +2 位作者 岳海亮 马欢 陈联云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6-536,共11页
对聚氨酯喷涂复合材料层板进行反复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试验,研究了损伤程度、层板厚度和涂层厚度对聚氨酯喷涂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检测压缩过程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试样的破坏过程和破坏... 对聚氨酯喷涂复合材料层板进行反复低速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试验,研究了损伤程度、层板厚度和涂层厚度对聚氨酯喷涂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检测压缩过程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试样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冲击后压缩强度存在拐点,随着层合板厚度的增加试样的冲击后压缩强度降低,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含聚氨酯的试样冲击后压缩强度明显提高;压缩破坏位置与损伤程度有关,试样的损伤程度不同其压缩破坏过程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氨酯涂层 层合板厚度 冲击后压缩强度 损伤拐点 压缩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航空结构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平 万建平 +3 位作者 甘武奎 唐邦明 安学锋 张明 《洪都科技》 2008年第4期18-25,共8页
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对NY9200G/T300环氧树脂体系复合材料进行增韧,通过试验,将其与增韧前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离位"技术增韧,在基本保持NY9200G/T30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该复... 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对NY9200G/T300环氧树脂体系复合材料进行增韧,通过试验,将其与增韧前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离位"技术增韧,在基本保持NY9200G/T300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工艺增韧 冲击后压缩强度 加筋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及其增强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包建文 钟翔屿 +6 位作者 张代军 彭公秋 李伟东 石峰晖 李晔 姚锋 常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48,共16页
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主要的航空结构复合材料。借鉴国外高强中模碳纤维及其高韧性复合材料发展经验,在国内高强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强中模T800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系统分析了与... 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主要的航空结构复合材料。借鉴国外高强中模碳纤维及其高韧性复合材料发展经验,在国内高强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强中模T800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系统分析了与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匹配的树脂基体、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现状。国产T800H级碳纤维增强高韧性环氧树脂基和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达到国外同类复合材料的水平,高韧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优于国外同等韧性的复合材料。国产T800H级碳纤维增强高韧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可同时满足手工铺贴、自动铺带和自动铺丝3种铺放工艺要求。在T800级复合材料成熟应用的基础上,未来主要发展高压缩强度、高模量和基于BVID的高冲击韧性高强中模碳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碳纤维 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自动铺带工艺 自动铺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位”增韧ES-U3160/528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丽 安学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0,共4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树脂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聚醚砜(PES)对高温环氧树脂5284性能的影响及增韧机理,并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制备了具有增韧功能的ES-U3160织物。以ES-U3160织物作为增强体,采用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TM)工艺...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树脂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聚醚砜(PES)对高温环氧树脂5284性能的影响及增韧机理,并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制备了具有增韧功能的ES-U3160织物。以ES-U3160织物作为增强体,采用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TM)工艺制备了ES-U3160/5284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韧性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S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5284的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PES与5284树脂形成了双连续相结构,有效地阻止了裂纹的扩展,起到了增韧的作用。与未增韧复合材料相比,"离位"增韧ES-U3160/5284复合材料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GⅠC)、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及冲击后压缩强度(CAI)都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U3160织物 “离位”增韧 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玻纤增强复合材料CAI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易立 宋阳曦 +1 位作者 舒倩 罗俊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探究一种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的数值模拟仿真技术。方法:根据相关国标中试验要求,基于LS-DYNA 软件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获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和... 探究一种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的数值模拟仿真技术。方法:根据相关国标中试验要求,基于LS-DYNA 软件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获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和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许用值 LS-DYNA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梯度取向增韧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单瑞俊 郭聪聪 +2 位作者 夏晶 尹国强 胡啸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172,共5页
为了研究层间梯度取向增韧的实施方法和机理以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AFG-90H、AG-80H及CYDBN-240环氧树脂匹配二氨基二苯砜固化剂,制备成对聚醚砜(PESU)有不同溶解性能的两种树脂配方。在溶解性较好的配方A中添加少量PESU记作... 为了研究层间梯度取向增韧的实施方法和机理以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AFG-90H、AG-80H及CYDBN-240环氧树脂匹配二氨基二苯砜固化剂,制备成对聚醚砜(PESU)有不同溶解性能的两种树脂配方。在溶解性较好的配方A中添加少量PESU记作A-,在配方A和配方B中添加大量PESU记作A+和B+,A-作为内膜分别搭配A+和B+作为外膜,制备成两种四膜预浸料;A-分别与A+和B+先混合均匀,再涂膜制备双膜预浸料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增韧剂在树脂基体中的溶解性和预浸料工艺方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及冲击后压缩强度(CAI)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双膜预浸料,增韧剂的溶解性差异对层压板的性能影响较小;对于四膜预浸料,采用对增韧剂溶解性能一致的内外膜时,CAI提升5%左右;采用对增韧剂溶解性有差异的内外膜,CAI可提升15%左右。说明该方法可使增韧剂在层间Z向扩散,实现了层间梯度取向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膜预浸料 Z向扩散 取向增韧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石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发获突破
20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2年第1期64-64,共1页
近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完成了“基于PDCPD(聚双环戊二烯)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课题的研究,并通过该公司评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CPD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所开发的改性PDCPD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冲击... 近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完成了“基于PDCPD(聚双环戊二烯)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课题的研究,并通过该公司评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CPD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所开发的改性PDCPD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冲击后压缩强度比未改性的分别提升73%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双环戊二烯 复合材料制备 基碳纤维 自主知识产权 拉伸强度 冲击后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