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川均衡调整对南极冰质量平衡监测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贾路路 汪汉胜 +3 位作者 相龙伟 WU Patrick 李斐 史红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6-1477,共12页
本文研究了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对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监测的影响,考虑现有冰川负荷模型和地幔黏滞度模型的差异,完整评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结合GRACE和卫星测高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IA对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变... 本文研究了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对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监测的影响,考虑现有冰川负荷模型和地幔黏滞度模型的差异,完整评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结合GRACE和卫星测高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IA对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变化有重大影响,较大的GIA影响出现在西南极,沿罗斯冰架-卡姆布冰流-罗尼冰架-南极半岛分布,最大值在卡姆布冰流,达到29.8 mm/a;GIA对南极整体冰质量平衡的影响达到134±28 Gt/a.在不确定性的方差中,西南极和东南极分别以冰负荷模型差异和地幔黏滞度差异影响为主,对整个南极,冰模型差异影响占88.4%;在一些典型地区,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在扣除GIA前后分别是,卡姆布冰流~32.8 mm/a和~6.3 mm/a,阿蒙森海湾~-95.3 mm/a和~-102.5 mm/a,Enderby Land~13.6 mm/a和~8.1 mm/a.整个南极冰盖总质量变化在扣除GIA贡献后为-82±29 Gt/a,该估计与卫星测高结果较吻合.此外,GIA对卫星测高监测的冰面高程变化的影响一般不超过8%.本研究为空间大地测量监测南极冰质量平衡提供了新的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 地幔黏滞度 空间大地测量 南极 冰质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测量观测和相对海平面联合约束的冰川均衡调整模型 被引量:19
2
作者 汪汉胜 WU Patrick +3 位作者 van der Wal Wouter 贾路路 胡波 王志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50-2460,共11页
利用大地测量和历史相对海平面变化数据,结合地震剪切波层析模型,联合确定了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其中地慢黏滞度不仅沿径向而且沿横向变化.研究思路是,先尝试性地选择比例系数β,利用与地震剪切波速异常的线性关系,计算... 利用大地测量和历史相对海平面变化数据,结合地震剪切波层析模型,联合确定了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其中地慢黏滞度不仅沿径向而且沿横向变化.研究思路是,先尝试性地选择比例系数β,利用与地震剪切波速异常的线性关系,计算地幔黏滞度横向扰动,并与横向均匀的黏滞度参考模型叠加给出3D地慢黏滞度模型;再利用耦合拉普拉斯方程的有限元法算法进行GIA预测;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预测与观测之间的吻合满意为止.主要结论有:(1)给出了横向非均匀的地幔黏滞度模型(RF3L20(β=0.4)),发现了黏滞度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和其对GIA预测的显著影响,指出横向非均匀不完全是由热效应引起的,可能还与化学组分等其他因素有关,该模型可用于地慢动力学研究.(2)给出了全球现今多种GIA预测速率,可为板块运动、陆地水储量、海水质量变化和冰川冰雪质量非平衡监测提供重要的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观测 相对海平面 冰川均衡调整 横向非均匀 地慢黏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均衡调整对东亚重力和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汉胜 贾路路 +1 位作者 WU Patrick 胡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90-2602,共13页
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RF3L20(β=0.4)+ICE-4G考虑了地幔黏滞度沿横向的变化,其黏滞度参数得到大地测量、历史相对海平面变化观测和地震剪切波层析模型的较好约束.本文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东亚现今重力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根据当前... 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RF3L20(β=0.4)+ICE-4G考虑了地幔黏滞度沿横向的变化,其黏滞度参数得到大地测量、历史相对海平面变化观测和地震剪切波层析模型的较好约束.本文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东亚现今重力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根据当前末次冰川时空变化和黏滞度参考模型中下地幔下部黏滞度认识的差异,评估了预测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GIA对东亚地区重力场和海平面长期变化有显著的影响:例如,在哈尔滨、长春、泰安、蓟县、郑州、武汉等测站,GIA重力影响达几十纳伽,可用超导重力仪和未来原子重力仪观测出来;在东亚大陆GIA对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长期变化的影响为3%~10%,其中青藏高原西部、华北和三峡地区的影响较大.在东海—太平洋区,GIA的相对影响高达20%~40%;GIA使东亚海域绝对海平面以0.27~0.37mm/a的速率在长期下降,在黄海、东海卫星测高监测的绝对海平面长期变化中,GIA的相对影响分别达6.9%和7.5%;在58个验潮站,平均相对海平面长期上升速率为2.22mm/a,GIA影响为—0.17mm/a,其中14个测站GIA的影响达—0.3~—0.4mm/a.本文GIA预测的结果,对在东亚地区发现弱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信号、监测水质量长期变化、监测海平面长期变化和分析其机制,提供精密的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 东亚 重力 等效水柱 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GRACE和ICESat数据分离南极冰川均衡调整(GIA)信号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春春 陆洋 +2 位作者 史红岭 张子占 姜永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07-4021,共15页
2002年发射的GRACE重力卫星为南极冰盖质量平衡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式,但由于南极GIA模型的不确定较大,进而影响GRACE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联合2003—2009年的GRACE和ICESat等数据实现了南极GIA信号的分离,联合方法所分离的GIA不依赖于不... 2002年发射的GRACE重力卫星为南极冰盖质量平衡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式,但由于南极GIA模型的不确定较大,进而影响GRACE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联合2003—2009年的GRACE和ICESat等数据实现了南极GIA信号的分离,联合方法所分离的GIA不依赖于不确定性很大的冰负荷等假设模型,而是直接基于卫星观测数据估算而来的,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在分离过程中,本文提出了冰流速度加权改正法和GPS球谐拟合改正法对GIA结果进行精化,同时引入了南极GPS观测站的位移数据对分离的GIA进行详细的评估和验证,GPS验证表明经过冰流速度加权和GPS球谐拟合双改正后的GIA结果精度明显得到提高.最后本文利用所分离的GIA对GRACE和ICESat结果进行了改正,得到2003—2009年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趋势为-66.7±54.5 Gt/a(GRACE)和-77.2±21.5Gt/a(ICESat),相比采用其他的GIA模型,本文的GIA结果使GRACE和ICESat这两种不同观测技术得到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结果更加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冰川均衡调整 GRACE ICESAT 质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均衡调整(GIA)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汪汉胜 WU Patrick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8-1967,共10页
冰川均衡调整对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貌学、海洋学、冰川学、气候变化、水资源、天文学和考古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其综述性介绍,以吸引我国地学界的注意和兴趣.本文结合作者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全方位地阐述了冰川均衡... 冰川均衡调整对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貌学、海洋学、冰川学、气候变化、水资源、天文学和考古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其综述性介绍,以吸引我国地学界的注意和兴趣.本文结合作者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全方位地阐述了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完整内涵,首先给出了冰川均衡调整的完整概念,探讨了冰川均衡调整对冰后地壳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地球重力场、地球旋转运动和应力状态的影响,再分析了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科学目标和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最后指出了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 科学目标 研究历史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GPS和GRACE卫星数据反演北美洲的冰川均衡调整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少荣 刘庆元 朱建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0,共7页
介绍利用GPS和GRACE观测结果联合反演北美洲的地球模型参数,并检验现有的冰盖模型(ICE-5Gand ICE-3G)的预测结果是否与卫星观测结果相符合。反演结果表明,现有的冰盖模型不能正确给出哈德逊海湾西部和东南部两个区域的重力变化中心,预... 介绍利用GPS和GRACE观测结果联合反演北美洲的地球模型参数,并检验现有的冰盖模型(ICE-5Gand ICE-3G)的预测结果是否与卫星观测结果相符合。反演结果表明,现有的冰盖模型不能正确给出哈德逊海湾西部和东南部两个区域的重力变化中心,预测结果与GRACE卫星观测结果不符合。对ICE-5G冰盖模型的修正试验证实,在哈德逊海湾西部冰盖体积要减小~20%,而在东南部冰盖体积要增大~40%,这样才能使模型计算的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与GPS和GRACE观测结果一致。基于三层地球模型的反演结果表明由卫星观测数据估计的岩石圈有效厚度(~150 km,80%置信度)大于由相对海平面数据得到的估值(~90 km);上、下地幔的有效黏性系数分别为3.7×1020Pas和1.9×1021Pas(90%置信度),比由相对海平面数据得到的相应估值小~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RACE 北美洲 地幔黏性 冰川均衡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IT/GLOBK和GPS观测确定加拿大地区的冰川均衡调整导致的垂向形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翰伟 陈巍 李建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2,共5页
本文采用加拿大地区31个IGS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了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得到了ITRF2014参考框架下的台站位置垂向运动速率的时间序列。对GPS时间序列进行阶跃探测及修复、异常值探测及剔除、趋... 本文采用加拿大地区31个IGS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了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得到了ITRF2014参考框架下的台站位置垂向运动速率的时间序列。对GPS时间序列进行阶跃探测及修复、异常值探测及剔除、趋势项估计、去除近期冰川融化导致的地表弹性变形后,得到了由冰川均衡调整(GIA)导致的GPS台站抬升速率。本文的结果与前人基于GPS观测得到的结果(在ITRF2008框架下)相差在2 mm/a以内,与ICE6G系列GIA模型预测值相差在3 mm/a以内,因此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利用全球GPS台站观测数据研究GIA垂直形变速率,进而约束和改进GIA模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 地表垂直形变 GAMIT/GLOBK GPS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均衡调整模型对全球质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生永赟 游为 +1 位作者 范东明 高松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3-1138,共6页
利用国际上常用的8个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别对利用卫星重力(GRACE)数据解算的2005~2014年全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GIA改正。在对南极地区进行改正时发现,ICE-6G_C、ICE-6G_D和IJ05这3种模型的改正值相近;在对全球海水质量变化趋势进行... 利用国际上常用的8个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别对利用卫星重力(GRACE)数据解算的2005~2014年全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GIA改正。在对南极地区进行改正时发现,ICE-6G_C、ICE-6G_D和IJ05这3种模型的改正值相近;在对全球海水质量变化趋势进行改正时发现,不同改正模型对全球海水质量变化影响的均值都小于-2.0 mm/a;对比陆地水及冰盖对海水质量变化趋势的贡献,同时联合卫星测高和Argo温盐数据集进一步验证发现,Paulson07、GW13和ICE-6G_D模型对全球海水质量改正效果较好。综合整个陆地和海洋的分析结果来看,ICE-6G_D模型更适用于全球质量变化趋势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GIA) 全球质量变化 卫星测高 ARGO G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均衡调整重力与径向位移近似关系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贾路路 汪汉胜 相龙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5-914,共10页
根据不同地幔粘滞度的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 ustment,GIA)模型,研究了地球内部各个圈层对 GIA粘性重力扰动速率的贡献,检验了粘性重力扰动速率与径向位移速率的近似关系及其是否独立于地幔粘滞度,同时利用绝对重力和GPS... 根据不同地幔粘滞度的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 ustment,GIA)模型,研究了地球内部各个圈层对 GIA粘性重力扰动速率的贡献,检验了粘性重力扰动速率与径向位移速率的近似关系及其是否独立于地幔粘滞度,同时利用绝对重力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径向位移数据从实测角度对 Wahr的近似关系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岩石圈对 GIA重力扰动速率和大地水准面异常速率的贡献都超过了86%,而岩石圈以下5个圈层的总贡献不大于14%;利用近似关系,由重力信号转换的径向位移速率与有限元模拟的结果相对差异大约为15%,且相对差异的大小不依赖于地幔粘滞度的变化;根据北美绝对重力和 GPS 径向位移数据得到实测的粘性重力-径向位移比值为0.141±0.014μGal/mm,与 Wahr 的理论值(0.154μGal/mm)非常接近,相对差异仅为9.2%.因此,定量给出了粘性重力-径向位移近似关系的不确定性为9.2%~15.0%,为利用此近似关系分离 GIA和现今地表质量变化粘弹信号的不确定性估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 重力 径向位移 近似关系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冰川均衡调整对全球海水质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敏 钟敏 +1 位作者 张子占 冯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8-1191,1132,共4页
利用3个海平面变化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RF3L20、Pau-5-R“和Pel-5-VM4-R,分别对利用GRACE数据和联合卫星测高及海水温盐度数据解算2004~2010年海水质量变化趋势进行GIA改正。比较改正后的结果得到,用Pel-5-VM4-R模型改正后... 利用3个海平面变化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RF3L20、Pau-5-R“和Pel-5-VM4-R,分别对利用GRACE数据和联合卫星测高及海水温盐度数据解算2004~2010年海水质量变化趋势进行GIA改正。比较改正后的结果得到,用Pel-5-VM4-R模型改正后,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海水质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用另外两个GIA模型改正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本研究显示,在利用GRACE资料反演海水质量变化趋势时,用Pel-5-VM4-R模型进行GIA改正相对合适,并且在2004~2010年,海水质量变化对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贡献为1.5~2.0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均衡调整(GIA) 海水质量变化 卫星测高 GRACE
原文传递
基于GPS测站垂向速度的南极地区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斐 马超 +4 位作者 张胜凯 雷锦韬 郝卫峰 张卿川 李文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368,共16页
由于数据稀缺,南极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GIA)建模相比北美和北欧古冰盖区域更为困难,现有GIA模型在南极地区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为GIA建模提供了外部检核和新的约束.利用GAMIT... 由于数据稀缺,南极冰川均衡调整(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GIA)建模相比北美和北欧古冰盖区域更为困难,现有GIA模型在南极地区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为GIA建模提供了外部检核和新的约束.利用GAMIT/GLOBK10.5软件对南极及周边区域73个测站1996~2014年的GPS数据进行解算和平差,并考虑有色噪声估计其地壳垂向运动速度.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地壳垂向运动的影响,将GPS测站垂向速度与Argus等(2014)、Thomas等(2011)的GPS结果以及各GIA模型预测结果划分区域进行比较,主要包括南极半岛北部、龙尼-菲尔希纳冰架、阿蒙森海沿岸、罗斯冰架、埃里伯斯火山、西南极内陆、东南极沿海等七个区域,结果表明在南极半岛北部和阿蒙森海沿岸派恩艾兰湾地区存在现今冰雪负荷变化引起的显著地壳弹性抬升,在埃尔伯斯火山区域存在的显著下沉可能与其地下岩浆活动有关,东南极沿海测站垂向运动速度都不显著,其他区域的测站垂向运动主要受到GIA的影响.对文章GPS结果与各GIA模型的相关性和GIA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CE-6G(VM5a)模型与文章GPS结果的一致性最好,其次是Geruo13模型,而W12a和IJ05_R2系列模型与本文GPS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差.虽然目前南极GIA模型相比以前版本的模型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南极地区GIA建模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GIA模型相比北美地区不确定性偏大,在BENN等部分测站上存在较大不符值,在现今冰雪负荷变化显著地区由于弹性改正模型不确定性偏大而缺乏精确GPS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GPS 冰川均衡调整 垂向速度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末次冰期冰盖消融对东亚历史相对海平面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汉胜 贾路路 +3 位作者 WU Patrick 江利明 胡波 相龙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4-1153,共10页
基于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利用有限元算法模拟了盛冰期以来东亚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早期相对海平面上升由盛冰期后全球冰盖消融控制,后期的变化则由地壳黏性均衡调整控制;每个时期的结... 基于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利用有限元算法模拟了盛冰期以来东亚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早期相对海平面上升由盛冰期后全球冰盖消融控制,后期的变化则由地壳黏性均衡调整控制;每个时期的结果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与地壳均衡作用及远场均衡效应的区域性差异有关;模拟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冰盖消融模型差异的影响,量级在观测误差范围内.此外,利用本文的GIA模拟结果,对东亚海岸历史相对海平面观测进行改正,揭示了华南全新世以来不同阶段的地壳垂直运动,其中3—8kaBP地壳以较稳定的速率(1~4mm/a)下沉,之后则以较小速率下降或隆升,推测可能与东南部菲律宾板块的俯冲有关;揭示近千年来粤东海岸和珠江三角洲地壳垂直运动有长期隆升趋势,而近三十年的观测结果则显示下沉,推测该差异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沉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冰川均衡调整 东亚地区 历史相对海平面 地壳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RACE、GPS和绝对重力数据监测斯堪的纳维亚陆地水储量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路路 汪汉胜 相龙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8,共9页
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监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陆地水储量变化会受到冰川均衡调整(GIA)信号的严重影响。首先根据该地区绝对重力和GPS并址观测数据计算了GIA重力和垂直位移的实测线性比值,利用该比值和... 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监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陆地水储量变化会受到冰川均衡调整(GIA)信号的严重影响。首先根据该地区绝对重力和GPS并址观测数据计算了GIA重力和垂直位移的实测线性比值,利用该比值和GPS网观测的垂直位移速度场得到了GIA重力。然后,对GRACE观测的重力变化速率进行GIA重力改正,进而可分离陆地水储量变化趋势,避免了使用GIA模型所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并根据观测数据完整估计了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与水文模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的GIA重力-垂直位移线性比值为0.148±0.020μGal/mm(1Gal=10-2 m/s2),该结果检验了Wahr的理论近似值且与北美实测的结果非常接近。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陆地水储量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信号的主体位于半岛南端的维纳恩湖附近,总的水量增加速率为4.6±2.1km3/a,数据观测期间的累积增加水量为38±17km3。研究结果与WGHM水文模型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69,而与GLDAS水文模型的相关性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PS 重力-垂直位移比值 分离方法 陆地水储量 冰川均衡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A重力与垂直位移理论近似关系的实测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路路 相龙伟 雒燕飞 《海洋测绘》 2014年第5期13-15,23,共4页
利用位于冰川均衡调整(GIA)近场的北美和北欧地区绝对重力和GPS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得到GIA重力与垂直位移的实测比值为0.145±0.019μGal/mm,验证了Wahr关于GIA重力与垂直位移的近似理论线性关系,发现理论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差异为6.2... 利用位于冰川均衡调整(GIA)近场的北美和北欧地区绝对重力和GPS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得到GIA重力与垂直位移的实测比值为0.145±0.019μGal/mm,验证了Wahr关于GIA重力与垂直位移的近似理论线性关系,发现理论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差异为6.2%。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该理论近似线性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 GPS 冰川均衡调整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冰量及海平面变化
15
作者 罗安 瓦西拉里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3年第4期69-79,共11页
末次冰期冰盛期(LGM)是十分关键的气候时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极寒冷时期,大量冰盖覆盖在欧洲高纬度地区和北美,研究LGM对认识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沉积记录出发,并分析末次盛冰期冰量对海平面变化的均衡作... 末次冰期冰盛期(LGM)是十分关键的气候时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极寒冷时期,大量冰盖覆盖在欧洲高纬度地区和北美,研究LGM对认识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沉积记录出发,并分析末次盛冰期冰量对海平面变化的均衡作用,讨论了LGM的年代学约束,认为LGM为26.5~19.0 ka BP的一个时期,冰川均衡调整对海平面具有重要影响,末次盛冰期形成120m的低海面,与太阳辐射减少,SST海水表面温度下降和CO2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冰川均衡调整 冰量 末次盛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研究北美陆地水储量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路路 相龙伟 雒燕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共4页
根据冰川均衡调整(GIA)重力和垂直位移理论线性比值,联合利用GPS和卫星重力等空间大地测量数据估算了北美陆地水储量变化,并基于观测数据和理论比值的误差给出了所得结果的误差,避免了使用GIA模型引入的巨大误差。研究结果具有更高的空... 根据冰川均衡调整(GIA)重力和垂直位移理论线性比值,联合利用GPS和卫星重力等空间大地测量数据估算了北美陆地水储量变化,并基于观测数据和理论比值的误差给出了所得结果的误差,避免了使用GIA模型引入的巨大误差。研究结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北美五大湖以西陆地水储量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速率为33±10 km3/a;而五大湖以东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则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研究结果与水文模型WGHM较为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57,而与GLDAS模型的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空间大地测量 陆地水 冰川均衡调整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格措南断裂异常运动信号InSAR探测与成因机制研究
17
作者 李小云 杨莹辉 +4 位作者 许强 宋家苇 李鹏飞 王运生 陈强 《灾害学》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该文获取Sentinel-1卫星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采用SBAS-InSAR技术提取木格措南断裂区域地表形变速率场,结果显示木格措南断裂北段和中段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断裂相关构造运动信号,而断裂南段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活动信号。针对北段和中... 该文获取Sentinel-1卫星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采用SBAS-InSAR技术提取木格措南断裂区域地表形变速率场,结果显示木格措南断裂北段和中段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断裂相关构造运动信号,而断裂南段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活动信号。针对北段和中段的局部断裂构造形变,提取其时序形变并与局部的降水和气温开展关联分析,同时联合升降轨数据开展了垂向形变和平行断层方向的形变分解,并选取典型剖面和时序点开展联合分析,发现断裂北段和中段的显著形变,受气温降水的周性变化和青藏高原冰川均衡调整过程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木格措南断裂区域发现的地表形变,是气温降水和冰川均衡调整过程造成的周期性形变与断裂构造形变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格措南断裂 InSAR监测 周期性形变 冰川均衡调整 构造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面变化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建芬 商志文 +4 位作者 王福 陈永胜 田立柱 姜兴钰 王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64,共22页
在讨论海面标志点基本定义的基础上,从渤海湾西岸534个原始数据中获得了136个指示高水位、潮间带或低水位的海面变化标志点,并重建了它们的相对海平面时空分布,进而获得了渤海湾西岸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带。约lOcal.kaB.P.时,... 在讨论海面标志点基本定义的基础上,从渤海湾西岸534个原始数据中获得了136个指示高水位、潮间带或低水位的海面变化标志点,并重建了它们的相对海平面时空分布,进而获得了渤海湾西岸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带。约lOcal.kaB.P.时,相对海平面变化带达到-25m,以约6m/1000a(即约6mm/a)的平均速率上升,在6cal.kaB.P.前后达到现代海面的高度;6cal.kaB.P.至今,变化带的高度介于+lm- -2m之间,未发现中全新世相对高海面。再搬运海相贝类和陆相泥炭类样品的。℃年龄,分别存在约600年和660年的驻留时间。经过驻留时间校正的新海面变化年代学序列,将渤海湾相对海平面达到现代高度的时间点确定为约6cal.kaB.P.,从而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更为准确。渤海湾盆地的长期稳定下沉和沉积自重压实的共同作用,可能抵消了冰川均衡调整(GIA)引起的中全新世数米高的相对高海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海面标志点 驻留时间校正 冰川均衡调整(GIA)
原文传递
利用卫星重力探测南极冰盖质量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洪国 游为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126,131,共7页
针对不同GIA模型在南极地区的改正差异较大,分析了采用不同GIA模型分析得到的南极冰盖融化误差值,研究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扣除IJ05模型影响后,整个南极冰盖质量以(-81.5±4.2)Gt/a的速度和(-12.3±6.5)Gt... 针对不同GIA模型在南极地区的改正差异较大,分析了采用不同GIA模型分析得到的南极冰盖融化误差值,研究了南极冰盖质量变化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扣除IJ05模型影响后,整个南极冰盖质量以(-81.5±4.2)Gt/a的速度和(-12.3±6.5)Gt/a2的加速度融化,对海平面上升贡献分别为(0.23±0.01)mm/a和(0.03±0.02)mm/a2。西南极处于加速融化状态,速度由2003—2008年间的-37.7Gt/a增加至2009—2013年的-156.0Gt/a。东南极冰盖在2009年前处于稳定,2009年后逐渐积累,且积累速度不断增加。2003-2013期间内东南极,西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度及加速度分别为(28±13.4)Gt/a、(9.8±2.8)Gt/a2、-(108.1±3.5)Gt/a和-(21.1±2.9)Gt/a2,南极冰盖融化主要来自西南极。南极冰盖周年变化影响较强,每年10月左右其质量变化振幅达到最大,半周年变化影响最大在西南极,S2潮波振幅在Ronne冰架附近较大,振幅最大值达到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南极冰盖质量变化 冰川均衡调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