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贮藏期广西巨峰冬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淑仪 张劲 +5 位作者 李玮 陈国品 谢林君 李洪艳 阳仁桂 文仁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36-2241,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一年两收葡萄"冬果贮藏保鲜方法及贮藏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巨峰冬葡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二茬果(冬葡萄)为材料,采用两类保鲜剂(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的7个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果实,... 【目的】探讨广西"一年两收葡萄"冬果贮藏保鲜方法及贮藏期内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巨峰冬葡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二茬果(冬葡萄)为材料,采用两类保鲜剂(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的7个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果实,以空白处理为对照,每隔30 d测定冬葡萄的品质指标1次,连续测定5次。【结果】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巨峰冬葡萄果实脱粒率、pH波动上升,好果率波动下降,可溶性总糖(TS)含量先升后降,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V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解和损失。果实贮藏至5个月,化学保鲜剂处理的好果率均保持在85.00%以上,对照处理的好果率降至13.66%;各保鲜剂处理的TS、TSS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化学保鲜剂处理的T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生物保鲜剂处理在短期贮藏(0-3个月)可显著保持果实品质。【结论】保鲜剂结合冰温贮藏可有效保持采后巨峰冬葡萄的品质,最佳贮藏期为0-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剂 巨峰 冬葡萄 贮藏保鲜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剪时间对冬葡萄结果母枝成花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文仁德 赵明 +4 位作者 白先进 张瑛 黎鲜 马广仁 陈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寻求冬葡萄适宜的催芽时期。【方法】在3地不同点葡萄园内,2010年从8月5~20日,每5d进行一次修剪催芽处理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修剪时间对冬葡萄成花的影响。【结果】8月5日、8月10日、8月15日和8月20日修剪催芽的巨峰葡萄结果母枝... 【目的】寻求冬葡萄适宜的催芽时期。【方法】在3地不同点葡萄园内,2010年从8月5~20日,每5d进行一次修剪催芽处理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修剪时间对冬葡萄成花的影响。【结果】8月5日、8月10日、8月15日和8月20日修剪催芽的巨峰葡萄结果母枝成花枝率分别为59.15%、61.4%、83.59%和58.97%;结果母枝成花穗率分别为88.39%、86.26%、127.66%和96.94%,8月15日处理成花率最高。【结论】当地8月15日前后对巨峰葡萄进行修剪催芽较有利于冬葡萄成花,是冬葡萄生产的最佳催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葡萄 修剪时间 成花枝率 成花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峰冬葡萄成品酒的感官品评和理化指标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战吉宬 廖天生 +1 位作者 李长龙 何宏悉 《南方园艺》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通过分析比较应用优化工艺酿造的柳州巨峰冬果酒、柳州巨峰夏果酒、市售巨峰酒,并与传统酿造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进行感官品评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巨峰冬果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评得分均高于巨峰夏果酒和市售巨峰酒,... 通过分析比较应用优化工艺酿造的柳州巨峰冬果酒、柳州巨峰夏果酒、市售巨峰酒,并与传统酿造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进行感官品评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巨峰冬果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评得分均高于巨峰夏果酒和市售巨峰酒,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各项指标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冬葡萄成品酒 感官品评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巨峰冬葡萄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研究
4
作者 战吉宬 廖天生 +1 位作者 李长龙 何宏悉 《南方园艺》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柳州巨峰葡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市场对鲜葡萄需求将逐渐饱和,葡萄生产效益逐渐下降。为了稳定葡萄的发展,提高葡农的经济效益,研究以柳州巨峰冬葡萄为原料,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巨峰葡萄和赤霞珠葡萄的果实特性,明确巨峰冬葡萄的果实特... 柳州巨峰葡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市场对鲜葡萄需求将逐渐饱和,葡萄生产效益逐渐下降。为了稳定葡萄的发展,提高葡农的经济效益,研究以柳州巨峰冬葡萄为原料,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巨峰葡萄和赤霞珠葡萄的果实特性,明确巨峰冬葡萄的果实特点,针对其特点研究巨峰冬葡萄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州巨峰冬葡萄 酿造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果实质构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林君 成果 +2 位作者 周咏梅 谢太理 张劲 《南方园艺》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研究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果实质构特性变化规律,及贮藏温度对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阳光玫瑰冬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0℃、10℃2个贮藏温度,贮藏期内采用全质构分析(TPA)测定其质地参数变化。结果表明:贮藏2周时,10℃处理的阳光玫瑰冬葡萄... 研究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果实质构特性变化规律,及贮藏温度对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阳光玫瑰冬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0℃、10℃2个贮藏温度,贮藏期内采用全质构分析(TPA)测定其质地参数变化。结果表明:贮藏2周时,10℃处理的阳光玫瑰冬葡萄果实的各质地参数升高;2周后,0℃处理的阳光玫瑰冬葡萄果实各质地参数保持的较好。贮藏期内,果实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弹性、内聚性呈上升趋势,咀嚼性、胶着性、可恢复功波动变化。采后贮藏温度对阳光玫瑰冬葡萄质构特性影响显著,0℃更能在较长贮藏期内保持果实质构特性,质构特性的变化可作为葡萄贮藏保鲜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 冬葡萄 质构特性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糖酸组分及甜酸风味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林君 成果 +3 位作者 周思泓 王海军 庞丽婷 张劲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4期53-58,共6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0℃和10℃保鲜的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糖酸组分含量,探究葡萄贮藏过程甜酸风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阳光玫瑰冬葡萄糖酸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不同,糖酸含量的变化直接引起风味品质改变。贮藏期4周内,10...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0℃和10℃保鲜的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糖酸组分含量,探究葡萄贮藏过程甜酸风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阳光玫瑰冬葡萄糖酸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不同,糖酸含量的变化直接引起风味品质改变。贮藏期4周内,10℃保鲜的葡萄果实甜酸风味保持较好;4~8周,0℃贮藏的葡萄果实风味保持较好;12周后,阳光玫瑰葡萄甜酸风味品质开始发生劣变。甜酸风味变化可作为判定贮藏期葡萄品质劣变程度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 冬葡萄 贮藏 糖酸 甜酸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冬葡萄贮藏中致腐微生物鉴定及生物防治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劲 李洪艳 +5 位作者 白先进 张平 张瑛 曾伟 李玮 文仁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0-315,共6页
通过平板涂布分离、致病性试验、菌落形态观察、光学显微镜下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主栽品种巨峰冬葡萄贮藏保鲜过程中致病致腐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葡萄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是灰... 通过平板涂布分离、致病性试验、菌落形态观察、光学显微镜下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主栽品种巨峰冬葡萄贮藏保鲜过程中致病致腐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葡萄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是灰霉、交链孢霉、芽枝霉、大毛霉、茁芽丝孢酵母、黑曲霉、拟茎点霉等7个种属。其中灰霉、交链孢霉、芽枝霉和大毛霉分别占检出微生物的34.3%、15.7%、12.6%和9.8%,是冷藏保鲜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引入罗伦隐球酵母作为生物防治拮抗菌,以灰霉菌作为典型致病微生物开展生物防治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罗伦隐球酵母对灰霉菌抑制效果最佳,且抑制效果与拮抗菌的使用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冬葡萄 贮藏保鲜 病原菌 生物防治 拮抗菌
原文传递
破眠剂1号对葡萄冬芽休眠解除及萌芽过程中呼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波 王孝娣 +4 位作者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王志强 刘凤之 《中国果树》 2016年第4期5-10,共6页
以中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破眠剂1号解除葡萄冬芽自然休眠及促进萌芽过程中芽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破眠剂1号处理葡萄休眠冬芽比对照萌发早、整齐,且萌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 以中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破眠剂1号解除葡萄冬芽自然休眠及促进萌芽过程中芽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破眠剂1号处理葡萄休眠冬芽比对照萌发早、整齐,且萌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休眠解除期)暂时抑制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后期(萌芽准备期)促进葡萄冬芽总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暂时抑制葡萄休眠冬芽的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激活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从而促进自然休眠的解除;处理后期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葡萄冬芽的萌发。综上所述,破眠剂1号可代替葡萄冬芽的部分需冷量,使其自然休眠解除并促进萌芽,冷量不足则阻碍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眠剂1号 '夏黑’ 葡萄 休眠解除 萌芽 呼吸速率 呼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氰胺打破葡萄冬芽休眠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朝 李小琴 +2 位作者 陈姣 王凯 张永福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探明单氰胺打破葡萄冬芽休眠的生理机制,以‘水晶’葡萄为材料,采用单氰胺进行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葡萄冬芽萌芽情况并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氰胺处理后葡萄冬芽提早萌芽,与对照相比其多项生理指标中,POD活性、... 为探明单氰胺打破葡萄冬芽休眠的生理机制,以‘水晶’葡萄为材料,采用单氰胺进行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葡萄冬芽萌芽情况并对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氰胺处理后葡萄冬芽提早萌芽,与对照相比其多项生理指标中,POD活性、氮、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最显著,由此可见以上指标是单氰胺解除葡萄冬芽休眠的主要生理因子,可缩短葡萄冬芽萌芽周期,提高萌芽率和萌芽整齐度,促进冬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氰胺 葡萄 休眠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葡萄冬剪机架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瑞林 付琼 +1 位作者 王石 佘光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1年第10期60-64,共5页
介绍了葡萄冬剪机机架基于ANSYS模态分析过程,阐述了模态分析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预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葡萄冬剪机机架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验证葡萄冬剪机机架的工作稳定性、安全可靠性;通过对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三维仿真和模态分... 介绍了葡萄冬剪机机架基于ANSYS模态分析过程,阐述了模态分析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预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葡萄冬剪机机架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验证葡萄冬剪机机架的工作稳定性、安全可靠性;通过对机械设备关键部件的三维仿真和模态分析,展示共振现象对机械产品关键零部件可能损害的程度和可能损害的方式,根据模态分析中得出机械设备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合理参数范围,可对设计中的缺陷做出及时调整,有效降低机械产品的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剪机机架 模态分析 低阶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及热裂解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芦昶彤 陈芝飞 +7 位作者 马宇平 侯佩 付瑜锋 郑峰洋 李成刚 孙志涛 高明奇 张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5,共7页
以D-果糖和L-天冬氨酸单钾盐为原料合成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 NMR和高分辨率质谱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应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 以D-果糖和L-天冬氨酸单钾盐为原料合成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 NMR和高分辨率质谱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应用热重-微商热重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研究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裂解温度为187.8℃,700℃时总失重达到91.26%;目标化合物裂解产物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裂解产物包括杂环类、酮类、羧酸类、醛类、酚类、烯烃类、醇类和芳烃类等化合物,裂解产物表现出烘焙香、甜香、焦甜香、可可香、花香和奶香等香韵;目标产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L-天氨酸-2-脱氧-D-葡萄 Heyns重排反应 合成 热失重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法 香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W196毛葡萄干酒降酸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管敬喜 谢太理 +3 位作者 杨莹 文仁德 陶伟 肖战海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3,共3页
NW196冬果中有机酸含量偏高,影响了葡萄酒的酒体平衡。采用不同降酸方法对NW196毛葡萄干酒进行综合降酸。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降酸、化学降酸和冷冻降酸3种方法可使果实中的含酸量由16.95 g/L下降到葡萄酒中的7.79 g/L,酿造的葡萄酒果香... NW196冬果中有机酸含量偏高,影响了葡萄酒的酒体平衡。采用不同降酸方法对NW196毛葡萄干酒进行综合降酸。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降酸、化学降酸和冷冻降酸3种方法可使果实中的含酸量由16.95 g/L下降到葡萄酒中的7.79 g/L,酿造的葡萄酒果香浓郁、口感柔和、酸度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 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一家系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玉洁 邹丽萍 +6 位作者 孟岩 张颖 石秀玉 鞠俊 杨光 胡琳燕 陈小桥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系2例AGU同胞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酶学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病例1为先证者,男,1岁8个月,因“发...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系2例AGU同胞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酶学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病例1为先证者,男,1岁8个月,因“发热伴肝、脾肿大9d”入院.患儿营养状态中等,发育正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8.0 g/L、红细胞3.18×10^12/L、白细胞4.06×10^9/L、中性粒细胞0.236、淋巴细胞0.631、血小板34×10^9/L、C反应蛋白17 mg/L.血生化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4.1 U/L、血清白蛋白32.8g/L、直接胆红素10.5 μmol/L、乳酸脱氢酶301.7 U/L.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反应性骨髓细胞形态改变;外周血及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头颅MRI显示髓鞘发育不良.外周血白细胞天冬氨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GA)活性5.7 nmol/(g·min)[正常值>26.6 nmol/(g·min)].基因分析显示患儿AGA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一个杂合变异位点c.392C> T(p.S131L),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来自父亲,未检测到母源基因突变.先证者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无效,1个月后死亡.例2为先证者的哥哥,4岁时因发热,肝、脾肿大就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智力倒退,行为异常,头颅MRI显示双侧大脑、小脑及脑干广泛对称性白质损害,6岁时死亡.总结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尚未报道,国外报道22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语言发育障碍是多数患儿被父母注意的首个临床症状.结论 AGU缺乏特异性症状,对于不明原因的语言落后伴智力进行性低下的患儿应考虑AGU的可能,争取酶学及基因诊断.c.392C>T(p.S131L)为AGA基因的一种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酰基葡萄糖胺尿 溶酶体贮积病 突变
原文传递
谈谈现场新闻
14
作者 赵忠裕 《今传媒》 1995年第1期25-26,共2页
谈谈现场新闻赵忠裕"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前加"现场"二字,旨在强调"报道"应具有鲜明的现场感.即将新闻发生的现场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 谈谈现场新闻赵忠裕"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前加"现场"二字,旨在强调"报道"应具有鲜明的现场感.即将新闻发生的现场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年前,《西安晚被》头版已经刊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新闻 新闻敏感 新闻价值 现场观察 深入现场 新闻采写 经商办厂 冬葡萄 颤抖的手 基本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控措施对葡萄冬剪枝条堆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震 胡强 +1 位作者 朱计谋 赵师成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9-634,共6页
以葡萄冬剪枝条为原料,以饼肥、尿素、碳酸氢铵为氮源,EM菌、生物菌肥发酵剂、秸秆发酵剂为接种外源微生物,设置9个处理,进行为期60天的堆肥,研究了不同调控措施堆体温度、堆肥基质物理性质、pH值、堆体腐熟程度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 以葡萄冬剪枝条为原料,以饼肥、尿素、碳酸氢铵为氮源,EM菌、生物菌肥发酵剂、秸秆发酵剂为接种外源微生物,设置9个处理,进行为期60天的堆肥,研究了不同调控措施堆体温度、堆肥基质物理性质、pH值、堆体腐熟程度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枝屑添加不同氮源对堆温影响较大,添加饼肥的处理增加了堆体50℃以上高温的持续时间,且处理1(添加饼肥、C/N 20:1、接种EM菌发酵剂)高温维持时间最长,为10天。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都有所增加,且都在理想基质范围内,各处理pH值变化基本一致,均是先升高后降低;除处理6(添加碳酸氢铵、C/N 30:1、接种生物菌肥发酵剂)外,其他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均在1以上,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都可满足植物的生长;处理1全量氮、磷和钾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160%、0.959%和1.880%,实际应用价值更大。综合考虑,添加饼肥、调整碳氮比为20:1、接种EM菌发酵剂,为最佳葡萄枝屑基质化发酵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剪枝条 堆肥 物理化学性质 种子发芽率 养分
原文传递
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患儿1例的基因变异分析
16
作者 高爱民 邓婉玲 +2 位作者 杨莹 刘毓 文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1例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5日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的1例AGU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 目的分析1例天冬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AGU)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5日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的1例AGU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携带AGA基因c.319C>T(p.Arg107*)纯合无义变异,其父母均为同一变异的杂合子。患儿CNV-seq分析未见异常。上述变异在人群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致病性(PVS1+PM2+PP3)。结论AGA基因c.319C>T纯合变异可能是本例AGU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为患儿父母的再次生育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酰基葡萄糖胺尿症 AGA基因 致病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Hpyerglycemic Effect of a Mixture of Sea Cucumber and Cordyceps Sinensi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 被引量:1
17
作者 HU Shiwei WANG Jingfeng +3 位作者 LI Zhaojie FU Jia WANG Yuming XUE Changh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Sea cucumber and cordyceps sinensis are used as both food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Asia.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hpyerglycemic effect of a mixture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japon... Sea cucumber and cordyceps sinensis are used as both food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Asia.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hpyerglycemic effect of a mixture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japonicas) and cordyceps sinensis (Cor-dyceps militaris) (SCC) in diabetic rat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underlining such an effect. The diabetic model rat was induc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 The diabetic mode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0.9% NaC1), low dose group (300 mg SCC.(kg body weight)-1) and high dose group (1200 mg SCC (kg body weight)-l). Sodium chloride and SCC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once a day for 35 d. Changes in fasting serum glucose and serum insulin content, oral glucose tolerance and liver and muscle glycogen content were routinely evaluated. Pancreas tissue and β-cells of islets were observed under both optical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The abundance of glucose metabolism-relating genes in gastrocnemius and 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was determined with eithe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or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SCC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asting serum glucose content, improv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creased serum insulin and glycogen content; repaired STZ-injured β-cells of diabetic rat,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 protein kinase B (PKB) and 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 encoding protein in both gastroenemius and adipose tissue, and Glut4 encoding gene in peripheral tissue.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SCC exerted an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by repairing β-cells and promoting insul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insulin-sensitive gastrocnemius and adipose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ucumber cordyceps sinensis hpyerglycemic effect β-cell glucose transporter 4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cytotoxic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Liriope muscari 被引量:4
18
作者 LI Yong-Wei QI Jin +5 位作者 ZHANG Yuan-Yuan HUANG Zhen KOU Jun-Ping ZHOU Shui-Ping ZHANG Yu YU Bo-Y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61-466,共6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roots of Liriope muscari(Decne.) L.H. Bailey.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through various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inc...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roots of Liriope muscari(Decne.) L.H. Bailey.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through various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including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infrared(IR), mass spectrometric(MS), 1D- and 2D-NMR analyses in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data. In addition, the cytotoxicity of these compounds against human breast cancer MDA-MB-435 cells was evaluated by the MTT assay. Two new steroidal glycosides, 25(R, S)-ruscogenin-1-O-[β-D-fucopyranosyl(1→2)]-[ 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Liriopem I, 1) and 25(R, S)- ruscogenin-1-O-[β-D-f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4)]-β-D-fucopyranoside(Liriopem II, 2) and two known compounds LM-S6(3) and DT-13(4)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Liriopem I(1), liriopem II(2) and DT-13(4) showed remarkable cytotoxicity with IC50 values being(0.58 ± 0.08),(0.05 ± 0.10), and(0.15 ± 0.09) μg·m L-1, respectively. In summary, compounds 1 and 2 ident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exerted cytotoxicity against breast cancer cells,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ounds as novel anticancer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riope muscari Steroidal glycosides C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