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内注射腺苷联合逆向精准溶栓对A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兰芳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腺苷联合逆向精准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9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溶栓组(59例)和联合组(60例...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腺苷联合逆向精准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9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溶栓组(59例)和联合组(60例)。溶栓组实施逆向精准溶栓治疗,联合组在溶栓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经冠脉内注射腺苷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TIMI)分级3级占比、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占比均高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7、6.364,P<0.05);联合组患者TIMI血流帧数计数(e TFC)低于溶栓组,心肌灌注指数(PI)高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2、2.816,P<0.05);联合组患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低于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1、4.008、2.787,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6.67%,低于溶栓组患者的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腺苷联合逆向精准溶栓治疗AMI能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减轻心肌损伤,对降低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逆向精准溶栓 冠脉内注射腺苷 心肌灌注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症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冠状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术后价值研究
2
作者 刘严 刘玲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研究冠状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并发症控制护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冠状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就诊日期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参照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组(n=32)及观察组(n=32),两组患... 研究冠状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并发症控制护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冠状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就诊日期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参照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组(n=32)及观察组(n=32),两组患者入组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及并发症控制护理模式,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估分析,比较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情况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状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并发症控制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并且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且经过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建议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 并发症控制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替罗非班冠脉内溶栓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陈智珠 王国坤 +1 位作者 陈亮 罗学楚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脉内溶栓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受的急诊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符合要求),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PCI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脉内溶栓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受的急诊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符合要求),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PCI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脉内给予溶栓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肌酶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CK-MB、cTnⅠ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K-MB、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给予溶栓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给予溶栓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手术 无复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芦定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
4
作者 房勇 阳成俊 +3 位作者 刘青平 谭启林 邹小秋 巫玉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预防性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采用比伐芦定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TIMI血流分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PCI术后,TIMI帧数低于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预防性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比伐芦定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更能对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进行有效防治,有助于制订预防无复流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得较好的即刻靶血管血流及后期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比伐芦定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心血管不良事件 出血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旋磨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江晓波 廖良彪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旋磨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钙化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目的:探讨冠脉内旋磨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钙化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纳入对照组,45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冠脉内旋磨术,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心功能变化及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最小管腔直径更大,病变最重狭窄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心绞痛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旋磨术在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钙化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心绞痛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旋磨术 稳定型心绞痛 前降支钙化病变 心功能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王月 万秋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分组方式:随机数字法(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SMART结合常规护理;... 目的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分组方式:随机数字法(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SMART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健康知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身体活动、情感情况、其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抑郁、紧张、精力、疲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2.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RT结合细节护理对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水平,可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细节护理 冠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 并发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冠脉内灌注尿激酶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王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7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脉内灌注尿激酶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5)与对照组(n=2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脉内灌注尿激酶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冠脉内灌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尼可地尔冠脉内灌注,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因子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B型脑钠肽(BNP)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MACE发生率,研究组(8.00%)较对照组(36.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采用尿激酶+尼可地尔冠脉内灌注联合PCI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及心功能,恢复心肌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脉内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米热努尔·艾力木 李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且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系统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且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系统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比指标更优。结论 系统化护理能够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患者提供系统化、科学化地支持,全面打造安全且可靠的医疗环境,为患者带来更多地健康利益,从而保证患者在围术期内的舒适度,并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干预 冠心病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PCI高血栓负荷STEMI的近期疗效影响
9
作者 彭露 李世煌 +2 位作者 王才安 余勋章 江健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PCI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PCI组(研究... 目的探讨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PCI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PCI组(研究组)和直接PCI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的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其中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PCI组是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新型溶栓药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替奈普酶),后进行血栓抽吸,再行PCI术。对照组直接PCI术。对比术后两组的TIMI分级、术后60 min ST段回落、术后30 d心功能和术后30 d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TIMI分级结果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min ST段回落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复查心脏彩超,两组患者的整体心功能恢复尚可,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内溶栓联合血栓抽吸能使急诊PCI术后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有效恢复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溶栓 血栓抽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IMI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置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李树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74-0077,共4页
讨论冠脉内支架置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名在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间收治的A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 讨论冠脉内支架置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名在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间收治的A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LVRT,生活质量评分,病人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左室射血分数也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电图及LVRT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有效地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日。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支架置入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片对老年冠心病冠脉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曾煜周 肖永琪 +2 位作者 许键 罗茜元 伍学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32-0135,共4页
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冠脉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呲格雷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老年冠心病冠脉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50例,予阿司匹林... 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冠脉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呲格雷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老年冠心病冠脉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50例,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片)与观察组(15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呲格雷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CK、LDH、CK-M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呲格雷片治疗,可明显缓解心绞痛,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氯呲格雷片 冠心病冠脉内介入术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无保护左主干冠脉内支架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树铮 陈韵岱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选择性无保护左主干冠脉内支架术 无保护左主干狭窄 冠脉内支架术 消蚀性冠脉旋切术 选择性支架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13
作者 朱福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78-0181,共4页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184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并发症全方位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纳入184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并发症全方位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较多,而给予并发症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善效果
14
作者 莫小燕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血栓抽吸术,观察组使用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血流灌注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指标、MACE及出血率。结果两组术前TIMI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分级中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的MBG 3级比例、ST段回落≥50%率高于对照组,术后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NP、Mb、CK-MB、cTnⅠ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再发STEMI、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心脏性猝死等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IMI大出血、TIMI小出血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STEMI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心肌血流灌注,降低NRP率,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MACE低,出血风险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术 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 效果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李建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12-0115,共4页
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二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重组人尿... 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二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情况优于A组,P<0.05;B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低于A组,P<0.05;B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原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血栓溶解,促使患者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确保心脏肌肉细胞能够吸收到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减少心肌损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因而此类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血栓吸出术在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血栓中的应用
16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4 位作者 褚俊 冯克福 韩晓萍 严激 顾统元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普通 0 0 14″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12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者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4例。 8例完全闭塞者中经血栓吸引后 7例血管直接开通 ,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支架术后前向血流TIMI 3级和TMP 3级者 9例。 3例血流稍减慢 ,TMP 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平均LVEF为 (6 4 1± 9 3)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血栓吸出术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血栓 经皮血运重建术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成形及支架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17
作者 梁峰 仵施政 +5 位作者 李运乾 胡建国 刘卓敏 李保 孔繁钰 王建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72-274,共3页
观察冠脉内成形+支架术(PTCA+Stent)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功行PTCA+Stent术的29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病史。取术前1d~10d(3.83±2.88)d和术后1d~6d... 观察冠脉内成形+支架术(PTCA+Stent)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功行PTCA+Stent术的29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病史。取术前1d~10d(3.83±2.88)d和术后1d~6d(2.69+1.26)d两份心电图。从导联间最大QT间期(QTmax)减去最小QT间期(QTmin)得到QTd,同样得到校正的QTd(QTcd)。结果:QTd、QTcd术前为(58.97±19.15)ms、(62.9±21.36)ms,术后(32.07±10.14)ms、(32.52±13.32)ms,(P<0.001,P<0.001)。QTmax术前为(412.4±33.98)ms,术后为(392.4±23.9)ms,有显著差异(P<0.001),但心率校正后的QTcmax术前为(429.2±31.99)ms,术后为(426.9±26)ms,无显著差异(P>0.5)。而QTmin及心率校正的QTcmin术前(353.5±24.5)ms、(366.3±22.7)ms,术后(361±20.79)ms、(394.3±24.1)ms,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01),且QTcmin的差异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脉内成形术 冠脉内支架术 QT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斑块性质的影象学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震坤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3期153-156,共4页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冠脉内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意义。正确评估冠脉内斑块性质可指导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和临床治疗。本文就检测冠脉内斑块性质的影象学技术作一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内斑块 影象学 冠脉造影术 血管内超声 冠脉内血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43例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3
19
作者 于蓓 陈可冀 +2 位作者 毛节明 郭静萱 吕树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5-58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浓缩丸组 (治疗组 ,43例 )和西药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41例 ) ,疗程均为 6个...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4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浓缩丸组 (治疗组 ,43例 )和西药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41例 ) ,疗程均为 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 ,以及患者的血瘀症状和血瘀证候积分的变化 ,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 -静息心肌断层显像追踪、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随访中各项血瘀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 ,6个月后血瘀证候积分值明显下降 (P <0 0 1 ) ,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84例患者总冠脉造影复查率为 61 9% ,治疗组再狭窄率为 2 5 8% ,对照组再狭窄率为3 2 1 % (P >0 0 5 )。结论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作用 ,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内 支架植入 再狭窄 血腐逐瘀浓缩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在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爱华 龚开政 +3 位作者 严俊峰 孙晓宁 凤以良 张振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9-881,共3页
目的评价疏血通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随访观察 6个月 ,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 目的评价疏血通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随访观察 6个月 ,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的再狭窄情况。结果共有 4 3例患者完成随访 ,疏血通治疗组 2 3例 ,常规治疗组 2 0例。疏血通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3例 ( 1 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例( 35 %)〕(P <0 0 5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疏血通治疗组经治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治疗组 ;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 0 4 6± 0 2 5 )mm ,( 2 4 2 6± 8 64 ) %〕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 0 75± 0 33)mm ,( 31 2 5± 1 1 0 3) %〕 ,P值均 <0 0 5 ;而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 1 2 3± 0 30 )mm ,( 5 8 96± 2 4 68) %〕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 0 98± 0 33)mm ,( 42 68± 2 9 5 1 ) %〕 ,P值均 <0 0 5。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常规治疗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治疗组 术后再狭窄 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结论 指数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