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1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1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3 位作者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探讨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10只。双参宁心胶囊组预先灌胃双参宁心胶囊溶液(90 mg/kg)7 d,假手术组...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探讨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10只。双参宁心胶囊组预先灌胃双参宁心胶囊溶液(90 mg/kg)7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后2 h左心室注射栓塞微球建立CM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开胸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转录组测序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共同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RT-PCR验证差异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AWs、SV、CO、EF、FS显著降低,LVIDs、LVVs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细胞排列杂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组大鼠LVIDs、LVVs显著降低,LVAWd、LVPWs、EF、FS显著升高(P<0.01),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共同差异基因287个,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PPAR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RT-PCR验证结果显示,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下调模型大鼠心肌组织JAK2、STAT1、CXCL10、CXCL13、CCR1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改善CMVD大鼠心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JAK2、STAT1表达,降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0、CXCL13、CCR1)表达,减少炎症细胞募集,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双参宁心胶囊 转录组 差异基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的冠状动脉狭窄判读与识别的进展
2
作者 白宇 刘洋 +2 位作者 刘娇 凌浩 宋春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5期599-602,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目前仍然是全球死亡、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这种情况还在继续^([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在狭窄早期就准确识别冠状动脉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各种诊断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目前仍然是全球死亡、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这种情况还在继续^([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在狭窄早期就准确识别冠状动脉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各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技术活跃在临床中,我们常见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以及核磁共振技术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核磁共振技术 影像 残疾 城市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中医证因特点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凤群 冯其茂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61-664,共4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发反复心绞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但目前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名、病位与病理因素、辨证论治的研究相对较少。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多以胸闷、胸痛为主...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发反复心绞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但目前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名、病位与病理因素、辨证论治的研究相对较少。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多以胸闷、胸痛为主,故可归属于“胸痹”范畴,病位在心,但与肝、肺、脾、肾四脏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寒凝、痰浊、气滞血瘀,常可相兼为病。总属本虚标实,亦可虚实夹杂,因此临床治疗标实当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相结合,治疗本虚以补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胸痹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A影像组学识别高危斑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杨 吕滨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9-1682,共4页
高危斑块与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相关,尤其是斑块破裂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像组学通过大量快速提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中的定量特征,可以提高识别高危斑块的效率和准确性,揭示患者预后信息,为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提供一... 高危斑块与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相关,尤其是斑块破裂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像组学通过大量快速提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中的定量特征,可以提高识别高危斑块的效率和准确性,揭示患者预后信息,为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提供一定支持。本文就基于CCTA的影像组学在识别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高危斑块 影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学诊断技术进展
5
作者 乙军 胡道旭 +3 位作者 陈徐杰 朱兵 侯曼莉 王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8期38-40,共3页
基础医学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显著提高了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水平.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成果及... 基础医学研究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显著提高了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水平.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成果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影像 心肌灌注显像 密度 负荷显像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磁共振 介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的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文豪 张靖媛 +1 位作者 刘亚君 杜常青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2期36-40,49,共6页
血流储备分数(FFR)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导血运重建策略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冠状动脉生理学“金标准”。然而,由于FFR评估过程中存在压力导丝侵入性操作、充血药物的使用等诸多因素,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冠状... 血流储备分数(FFR)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导血运重建策略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冠状动脉生理学“金标准”。然而,由于FFR评估过程中存在压力导丝侵入性操作、充血药物的使用等诸多因素,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冠状动脉虚拟生理学的应用,基于冠状动脉影像衍生FFR的技术得以研发,如冠状动脉造影衍生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衍生的FFR以及血管内超声(IVUS)衍生的FFR。同时这些功能学评估手段的诊断效能不断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本文旨在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IVUS和OCT衍生的FFR的诊断效能、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生理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学筛查方法
7
作者 王颖 赵虹 韩铭钧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病能得到早期诊断.近年来开展了无症状人群的CAD影像学筛查,以预防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本文概述了目前可用于CAD筛查的影像学方法及有关筛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影像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的代谢组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娟 滕丽新 毛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分析代谢产物变化对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重庆市急救中心、重庆市肿瘤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及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等4所医院老年病科于2003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患者1086例,男性712例,女性374例。依据... 目的分析代谢产物变化对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重庆市急救中心、重庆市肿瘤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及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等4所医院老年病科于2003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患者1086例,男性712例,女性374例。依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NCA组,116例,无冠状动脉狭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NOCA组,276例,冠状动脉狭窄<50%)、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30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63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不同血样中代谢产物的质谱峰,从而确定其中所有的代谢产物。结果针对CAD代谢紊乱做了12个交叉比较,对89种不同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代谢途径的改变包括磷脂代谢增加,氨基酸代谢降低,短链酰基肉碱增多,三羧酸循环减少,原发性胆汁酸合成减少。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组对比有差异的代谢产物诊断价值,有差异的代谢产物诊断NOCA与NCA(n=392)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2、94.2%和80.7%;SA与NOCA(n=339)分别为0.993、96.4%和95.6%;UA与SA(n=370)分别为0.990、97.4%和91.1%;AMI与UA(n=631)分别为0.992、94.5%和95.3%。结论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代谢紊乱,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代谢组 代谢产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病因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66
9
作者 伍期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心脑血管疾病 诊断 病因 脑梗塞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涛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影像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 急性冠状动脉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管腔 易损斑块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病因学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金良 荆全民(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沿其长轴扩展,是主动脉中层解离过程;此外,因主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在主动脉壁间形成血肿...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沿其长轴扩展,是主动脉中层解离过程;此外,因主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在主动脉壁间形成血肿后亦可逐渐形发展为主动脉夹层。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且病情凶险,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病因 动脉 夹层血肿 动脉中层 心血管疾病 血流压力 血管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琰 金仙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盆底 病因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生活质量 中老年女性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学及其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鸣武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病因 合并症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病因学研究: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肺炎衣原体DNA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涛 黄建平 +4 位作者 许香广 张国良 张民 方卫华 张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肺炎衣原体DNA测定的意义,以期发现动脉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1-12/2003-12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45例,男88例,女57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145例冠心病患者外...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肺炎衣原体DNA测定的意义,以期发现动脉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1-12/2003-12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45例,男88例,女57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1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DNA。结果:本组患者肺炎衣原体DNA阳性48例,阳性率33.1%,其中男性88例,阳性30例,阳性率为34.1%,女性57例,阳性17例,阳性率为29.8%,男女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肺炎衣原体DNA,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硬化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心病/病因 衣原体/肺炎 DNA 细菌/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进展与2011回顾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建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也是心血管医学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等AS性疾病带来的危害日渐突出。近20年来,尽管AS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也是心血管医学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等AS性疾病带来的危害日渐突出。近20年来,尽管AS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们对AS病因学方面的认识仍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心血管病 炎症 心血管医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妮苑 刘金丰 +4 位作者 马树华 尹晶晶 黄锦粧 李春梅 李玉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9-301,共3页
CT仿真内镜(computer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 CT仿真内镜(computer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血管、中耳、鼻窦、膀胱、胰胆管等。目前随着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相关的报道不断积累。本文查新了国内外近10年文献,主要就CTVE在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镜 疾病诊断 应用 冠状动脉 ENDOSCOPY 现代医影像 CTVE 计算机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翁侨 陈汉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因研究 母婴安全 进展综述 发病率 蛋白尿 多脏器 围生儿 发病机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石永云 凌斌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2006年第4期200-202,共3页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提出了许多学...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提出了许多学说。对近几年一些较新的研究发现进行了总结,主要从胎盘妊娠高血压疾病学说、免疫学说、胎盘因子学说、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学说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病因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及其再狭窄的影像学评价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军燕 李宇 张兆琪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评价技术 影像 动脉狭窄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合成 平滑肌细胞增生 冠心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学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里程楠 郑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55-358,共4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的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根据美国1980年前的资料估计主动脉夹层的年发病率约5—10例/百万,但随着诊断技术的不...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的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根据美国1980年前的资料估计主动脉夹层的年发病率约5—10例/百万,但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实际发病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值。从理论上讲,所有破坏主动脉中层结构的因素均可导致主动脉扩张、动脉瘤的形成,并最终导致壁内血肿、主动脉夹层或夹层破裂。文献中报导的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和易患因素很多,本文将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学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病因 动脉内膜撕裂 年发病率 动脉疾病 动脉扩张 动脉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