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传统支架置入方法的随机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rollier 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影特征及术前治疗无显著差异。实验第一终点是影像学的成功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残余狭窄 <2 0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减少 ;第二终点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操作时间及花费的评价。  结果 :DS组和CS组组间手术成功率无差异 (DS组为 94 7% ,CS组为 96 0 %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DS组为 5例 (6 7% ) ,CS组为 4例 (5 3 % ) ,两组间亦无差异 (P =NS)。手术时间、球囊导管及造影剂用量DS组均低于CS组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住院期间效果及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 ;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随机研究证实了一些回顾性研究的结果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病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与CS相比较 ,这一策略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增加效益费用比 ,而对急性并发症特别是“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 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直接置入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金成 华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随着支架设计的改进,无球囊扩张的直接支架置入(DS)术被广泛应用,DS可以减轻内膜损伤,减少造影剂用量、球囊数目、操作时间和X线量,降低费用。作者对DS的实验基础、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近远期疗效作一综述。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支架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树宾 高润霖 +8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徐波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姚康宝 左鲁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41例患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支架置入后扩张使用同一种球囊。 结果:41例患者共置入42个支架。病变分型为;A型16例,B1型19例,B2型5... 目的:探讨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41例患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支架置入后扩张使用同一种球囊。 结果:41例患者共置入42个支架。病变分型为;A型16例,B1型19例,B2型5例,C型2例。支架置入前狭窄程度为(75.6±6.4)%。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为(0.5±1.9)%。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诊30天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5例进行随访造影,其中3例患者发生再狭窄。 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无或轻度钙化及靶病变部位前无明显弯曲,最好限于A型和B型的较局限病变,可以采用直接置入支架,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利华 邱强 +2 位作者 周康 谭锋 谢小兵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4例冠心病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临床资料和支架植入的影像学资料 ,并且进行随访。结果  3 4例冠心病患者共检出病变部位 44处 ,置入支架 ...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4例冠心病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的临床资料和支架植入的影像学资料 ,并且进行随访。结果  3 4例冠心病患者共检出病变部位 44处 ,置入支架 3 8个 ,其中 3 4处病变直接置入支架 ,残余狭窄 <15 % ,无急性并发症。置入成功率 10 0 %。随访 6~ 12个月 ,心绞痛明显减轻 ,无 AMI、需CABG手术或 PTCA术、死亡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在部分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安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直接支架 应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5
作者 杨明 胡大一 +5 位作者 王乐丰 李田昌 王明生 彭建军 王红石 邹阳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 临床评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球囊预扩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合并支架置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比较
6
作者 王庆胜 柳东田 +5 位作者 张健 杨红梅 马利祥 方海滨 梁慧 苏庆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合并症 支架 治疗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李国良 初春梅 张运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95-96,共2页
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梗塞相关血管的血流得到充分改善,术后即时再通率高,血流TIMI3级者可达90%-100%,且晚期缺血复发率较低。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5年10月开展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 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梗塞相关血管的血流得到充分改善,术后即时再通率高,血流TIMI3级者可达90%-100%,且晚期缺血复发率较低。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5年10月开展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AMI患者59例,现将其临床疗效及短期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 疗效观察 动脉内支架 冠状动脉支架 AMI患者 球囊预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长期临床观察
8
作者 潘明康 冯红兵 +1 位作者 吴燕群 潘朝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冠心病患者 ,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 ,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结果 :2 6例患者 30处病变均未行球囊预扩张 ,成功置入 30只支架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冠心病患者 ,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 ,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结果 :2 6例患者 30处病变均未行球囊预扩张 ,成功置入 30只支架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 30个月 ,平均 (1 8.6± 8.2 )个月 ,4例有胸闷不适 ,冠脉造影复查此 4例 (6个支架 )有 3例 (3个支架 )再狭窄。结论 :在选择的冠心病人中 ,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是安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英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 无球囊预扩张 应用体会 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 支架人术 病变部位 远期效果 二次损伤 临床效果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10
作者 陈英 《辽宁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297-297,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 临床研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43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申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 治疗 冠心病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靶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良 周胜华 +2 位作者 刘启明 周滔 林楚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03-2406,共4页
背景:以往的研究认为胱抑素C是评价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近年来也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的: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后的血清胱抑素C质量浓度对心血管事件及靶血管再... 背景:以往的研究认为胱抑素C是评价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近年来也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的: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后的血清胱抑素C质量浓度对心血管事件及靶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7-10/2008-1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于发病后12h内成功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1例,根据血清胱抑素C的质量浓度分为2组,A组>1.00mg/L,B组≤1.00mg/L。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及其出院后8个月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血清CysC质量浓度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狭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8个月。两组患者在主要临床不良事件中(如死亡、再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B组(χ2=2.50,P≈0.08)。两组患者出院后死亡、再梗、脑卒中、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高于B组(P<0.05)。A组支架内再狭窄及靶血管新生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于B组(P<0.05)。提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质量浓度与靶血管病变及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有关,尤其是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药物支架 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1
13
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12 位作者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张启高 徐军 严宝力 王景 何松清 蔡晓敏 邹莺 刘保军 诸葛海鸿 蒋琳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初步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我院 182例年龄≥6 0岁的老年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狭窄分布和置入支架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82例患者中 10 7例有单... 目的 :初步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我院 182例年龄≥6 0岁的老年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狭窄分布和置入支架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82例患者中 10 7例有单支、双支、3支或合并左主干病变 ,造影的阳性率为 5 8.8%。其中单支病变 4 1例 ,占38.32 % ,双支病变 32例 ,占 2 9.91% ,3支病变 2 1例 ,占 19.6 3% ,左主干 (LM )病变 13例 ,占 12 .14 %。造影结果显示 ,血管狭窄共计 199支 35 1处 ,其中LM 13支 13处 ,前降支 (LAD) 83支 14 4处 ,旋支 (LCX) 4 4支 87处 ,右冠状动脉 (RCA) 5 9支 10 7处。 199支狭窄血管共置入支架 12 2枚 ,扩张后置入支架的相关动脉为LAD 5 6例 6 0枚 ,LCX2 1例 2 4枚 ,RCA 30例 38枚。同一血管置入 2枚支架的有 10例患者。 12 2枚支架中 ,Coroflex支架 93枚 ,占 76 .2 3% ,Helistent支架 11枚 ,占 9.0 2 % ,AVE支架 17枚 ,占 13.92 % ,Bestent支架 1枚 ,占 0 .82 %。所有支架的直径范围为 2 .0~ 4 .0mm ,其中直径 2 .0mm 2枚 ,2 .5mm 2 3枚 ,3.0mm 4 9枚 ,3.5mm 2 9枚 ,4 .0mm 13枚 ;长度范围为 8~ 30mm ,其中≤ 10mm 2 1枚 ,10~ 15mm 4 3枚 ,16~ 2 0mm 37枚 ,2 1~ 2 5mm 13枚 ,>2 5mm 2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毛幼林 袁义强 +3 位作者 王瑞敏 黄琼 陈俭 陈愿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在IVUS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拟在CT血管造影(CTA)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85例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在IVUS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拟在CT血管造影(CTA)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脉病变检测特点、冠脉支架置入效果及治疗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支架置入总有效率(87. 1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6%)(P<0. 05)。术后1年,观察组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4例(5. 12%),对照组12例(14. 11%);术后3年,观察组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7例(8.97%),对照组18例(21. 17%),两组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VUS下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能更准确检查和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提高支架置入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内超声 支架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人格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欧薇 刘弢 +1 位作者 孙月吉 孙玉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8635-8638,共4页
背景:国外多数研究表明D型人格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重大慢性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文化种族的中国冠心病患者情况是否与国外相同,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地探讨。目的:探讨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 背景:国外多数研究表明D型人格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重大慢性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文化种族的中国冠心病患者情况是否与国外相同,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地探讨。目的:探讨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6-01/12在大连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完成。对象:抽取大连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曾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患者137例。共获得有效问卷132份,男90例,女42例。方法: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将132例患者分为2组,D型人格组41例;非D型人格组91例。分别对于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采用一般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主要观察指标:D型人格组患者和非D型人格组患者一般情况、抑郁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比较。结果:①D型人格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中约占31.1%。②支架置入至少3个月后,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各项评估揭示:D型人格组有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和抽烟行为的人数比例多于非D型人格组,而进行适当适量体育运动的人数比例少于非D型人格组;D型人格组较非D型人格组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方面D型人格组在躯体、心理、社会和总分方面都较非D型人格组更差。结论:D型人格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比非D型人格患者差,人格因素影响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 D型人格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侯铁 邓玉云 +5 位作者 杨光 赵素岗 姜涛 朱崇磊 王云成 金明月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5期748-749,共2页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探究,根据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探究,根据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情况来评定临床使用价值。结果冠脉CTA有支架无狭窄68枚,有支架再狭窄19枚,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支架无狭窄70枚,有支架再狭窄17枚,CTA与SCA进行对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还是通畅的重要检查方法,其检测准确性高,有利于医生对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情况的正确判断,值得在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层 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置入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生物安全性:2年随访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雪峰 徐晶 +1 位作者 游陆 高凤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807-5810,共4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发生率。但对比两类洗脱支架的远期疗效方面国内相关资料较少,中长期随访的研究更少。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与紫杉...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支架内及支架所在节段的再狭窄发生率。但对比两类洗脱支架的远期疗效方面国内相关资料较少,中长期随访的研究更少。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TM)与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 Express2TM)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安全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观察,2005-04/2008-04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233例(共有268处病变)接受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雷帕霉素组)82例,紫杉醇洗脱支架组(紫杉醇组)80例和不锈钢裸支架组(裸支架组)71例。方法:所有患者采取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定量计算机分析法系统测量血管内径。以标准技术分别置入裸支架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出院后每2~4周定期门诊复查及电话主动跟踪随访,置入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此后每4周定期门诊复查及电话主动跟踪随访,有缺血相关症状再次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直至随访满24个月结束。主要观察指标:①3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支架置入情况。②支架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③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④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则视为再狭窄。结果:雷帕霉素组置入支架101枚,紫杉醇组置入支架98枚,普通组置入支架85枚。3组患者无支架脱落、移位、断裂、置入位置不良等现象,随访观察中未发现明显血小板减少、溶血、白细胞增多等。3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支架置入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血管内再狭窄,雷帕霉素组和紫杉醇组均少于裸支架组(P<0.05);雷帕霉素组略少于紫杉醇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在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方面优于金属裸支架。两种药物洗脱支架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 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美珍 罗来树 +3 位作者 李颐 吴延庆 姜醒华 徐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569-2572,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支架治疗策略的选择成为主要技术问题,文章对冠脉造影后的血管狭窄分析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血管分析应用效价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对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分析及血...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支架治疗策略的选择成为主要技术问题,文章对冠脉造影后的血管狭窄分析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血管分析应用效价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对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分析及血管内超声在冠脉支架置入前后的应用,结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置入前后的影像学造影检查,只能观其血管外壁形态、血流变化。对管腔黏膜病变情况、内支架贴壁情况,支架是否完全对称性扩张,以及支架对病变段的覆盖情况,不能精确显示。血管内超声对靶血管的狭窄程度、血管内斑块及黏膜病变情况能够精确实时显示,可实时显示支架是否完全扩张,支架扩张是否均匀对称,支架对血管壁斑块的挤压支撑情况如何。结论:血管内超声在冠脉支架置入前后的应用,较冠状动脉造影更能全面的评价血管内病变情况,对支架的选取策略及支架释放后的评价与指导,防止血管内再狭窄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成像 狭窄分析 冠脉支架 再狭窄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体会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立 王松柏 +2 位作者 刘俊堂 王伟 尚培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冠状动脉支架 麻醉处理 冠心病患者 支架人术 胆囊结石 复杂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的血栓问题:形成的因素及其防治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明新 王守力 陶贵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情况。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2009-10。检索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栓...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情况。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2009-10。检索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栓。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危险因素。②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28篇。结果: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可对人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与普通金属支架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率和靶病变的血运重建率。置入支架后可发生早期、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其发生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治疗可能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个体化手术及个体化药物治疗,在解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可减少再狭窄率和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率。结论:在期待新型支架的同时,对每例患者,应仔细评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到个体化手术及个体化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减少再狭窄率和降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 血栓 防治 心血管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