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蔺倩 段慧 刘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测量的冠周脂肪组织CT衰减是一种无创的评估冠心病的方法,本文将从冠周脂肪组织生物学、量化方法及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组织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沈旨艳 夏坤 +3 位作者 幸志洋 向江月 曾宪春 王荣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4-617,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为心外膜脂肪内的特殊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及直接刺激血管分泌多种抗炎及促炎因子,影响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衍生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可无创量化冠状动...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为心外膜脂肪内的特殊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及直接刺激血管分泌多种抗炎及促炎因子,影响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衍生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可无创量化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像学指标。本文就FAI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在C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冠周脂肪联合冠状动脉斑块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刘超 寇介丽 +1 位作者 郑书刚 郑彩端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冠周脂肪联合冠状动脉斑块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有记录的ACS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斑块破裂的客观证据)并...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冠周脂肪联合冠状动脉斑块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有记录的ACS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斑块破裂的客观证据)并在ACS事件前1个月至2年接受CCTA检查的病人。通过CCTA检查收集斑块参数和冠周脂肪特征[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采用信息增益评估每个特征的相对重要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单个或组合特征预测ACS的风险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了59例病人,CCTA和ACS事件之间的中位间隔为341 d(IQR为166~544,范围55~702),94.9%的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罪犯病变中低衰减斑块的患病率和FAI高于非罪犯病变(P<0.05和P<0.01)。FAI显示出最高的信息增益(0.051,95%CI:0.050~0.052),其次是低衰减斑块(0.028,95%CI:0.027~0.029)和斑块体积(0.023,95%CI:0.022~0.024)。具有较高FAI和存在低衰减斑块的病变与后续ACS罪犯病变的风险较高相关(FAI和低衰减斑块风险比分别为HR=3.251,95%CI:1.310~8.040,P<0.01和HR=2.601,95%CI:1.356~4.945,P<0.05)。FAI、低衰减斑块和斑块体积的联合模型在预测ACS风险中表现出最佳性能(AUC=0.737,95%CI:0.714~0.767,P<0.01)。结论:斑块参数和冠周脂肪特征的结合可以提高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病人ACS风险的无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斑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块定量参数及冠周脂肪衰减指数对FFR-CT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思廷 徐怡 +3 位作者 冯长静 祝因苏 朱晓梅 王连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基线斑块定量参数和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两次CCTA检查的259例患者资料。分析斑块的定量参数,并测量冠周FAI和FFR-CT。第一次CCTA选...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基线斑块定量参数和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两次CCTA检查的259例患者资料。分析斑块的定量参数,并测量冠周FAI和FFR-CT。第一次CCTA选定斑块远段FFR-CT≥0.8,第二次FFR-CT<0.8,为FFR-CT进展组;若第二次FFR-CT>0.8,为非进展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对FFR-CT进展的影响,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不同模型预测FFR-CT进展的效能。结果冠周FAI、斑块传统参数、多种斑块成分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周FAI(OR=1.042,95%CI=1.002~1.083),斑块长度(OR=1.138,95%CI=1.069~1.211),高危斑块(OR=2.433,95%CI=1.275~4.643),斑块总负荷(OR=1.261,95%CI=1.127~1.410)及非钙化斑块体积(OR=0.984,95%CI=0.976~0.992)是FFR-CT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冠周FAI+斑块传统参数+斑块成分参数联合的模型预测FFR-CT进展的曲线下面积最高(AUC=0.738,P<0.001)。结论冠周FAI、斑块长度、高危斑块、斑块总负荷及非钙化斑块体积是FFR-CT进展的影响因素,联合多种参数建立模型预测血流动力学进展的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斑块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最大面积狭窄率联合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可预测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 被引量:19
5
作者 单冬凯 王更新 +3 位作者 王玺 丁熠璞 陈韵岱 杨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8-994,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指标与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FAI)在预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联合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于1月内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从血管水平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指标与冠周脂肪CT衰减指数(FAI)在预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联合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于1月内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患者。从血管水平检测CCTA指标,包括斑块分布、冠脉血管钙化积分、病变长度、最大直径狭窄率、最大面积狭窄率(MAS)、总斑块负荷,并测量冠周FAI和基于机器学习的CT-FFR。有创FFR≤0.8被认为存在病变特异性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结果回顾性入组99例患者,共计血管124支。从血管水平,FFR≤0.8组的冠脉血管钙化积分,最大直径狭窄率、MAS和总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FFR>0.8组,冠周FAI(P<0.01)和CT-FFR(P<0.01)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诊断试验显示,MAS联合冠周FAI的AUC达到0.818,与CT-FF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MAS与冠周FAI联合应用对鉴别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FFR技术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最大面积狭窄率 CT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组织 脂肪CT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TA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慧 刘良卿 +3 位作者 龚波 李红尧 潘靓 邢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63-66,6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为ACS组48例和SCAD组49例。将狭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设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脂肪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比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97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测试组30例。通过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基于CCTA检查勾画的冠周脂肪ROI的图像中获取78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6个特征来构建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基于提取的脂肪衰减指数构建FAI模型。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测试组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1、0.884)均高于FAI模型的AUC(0.721)。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测试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6.7%、93.3%。结论:基于CCTA检查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明显优于FAI模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肪组织 影像组学 脂肪衰减指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媛 郭歌 +4 位作者 蔡嘉庚 蔡珠兰 吴岑岑 赵鹏辉 祖凌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冠心病预后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探究冠周脂肪体积、FAI、PCATM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斑块性质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铭 冯长明 +3 位作者 郑琦 周琪 黄晓静 边毓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探究测量冠周脂肪体积、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冠周脂肪平均衰减(PCATMA)与冠心病冠脉狭窄、斑块性质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 目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探究测量冠周脂肪体积、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冠周脂肪平均衰减(PCATMA)与冠心病冠脉狭窄、斑块性质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测定冠周脂肪体积、FAI、PCATMA。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斑块性质分为非钙化组、钙化组和混合组;同时展开1年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比各亚组冠周脂肪参数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冠周脂肪体积、PCATMA低于中度组,FAI高于中度组(P<0.05)。不同斑块性质患者冠周脂肪参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钙化组冠周脂肪体积高于混合组,PCATMA高于非钙化组、混合组,FAI低于非钙化组、混合组(P<0.05)。MACE组病变血管两支及以上、冠脉重度狭窄占比、FAI高于非MACE组,PCATMA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脉重度狭窄、高FAI值是患者随访1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AI和PCATMA单独应用预测AUC分别为0.736(0.634~0.838)、0.673(0.572~0.774),联合应用AUC为0.857(0.785~0.930),高于上述指标单独应用(P<0.05)。结论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的冠心病患者表现出不同的冠周脂肪CTA特征,冠脉重度狭窄、高FAI值是患者随访1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FAI和PCATMA对患者MACE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冠周脂肪体积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冠周脂肪平均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月 邢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729-1735,共7页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包围大部分脉管系统,可以调节血管稳态并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血管壁及其PVAT之间存在双向信号通路,这在心血管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血管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斑块破裂中其...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包围大部分脉管系统,可以调节血管稳态并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血管壁及其PVAT之间存在双向信号通路,这在心血管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血管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斑块破裂中其主要作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通过分析冠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密度的变化随之提出一种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炎症的生物标记物——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还与不良纤维化和血管重构有关,通过分析PCAT细微的组织结构变化提出了放射组学特征,其有望最大化CCTA的诊断和预后效果。在本综述中,我们首先阐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随后我们描述了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和心血管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双向作用,介绍了基于CCTA的影像学成像用于心血管风险分层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杰 侯国存 +1 位作者 冯国徵 姜林森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目的 探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体积及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血管重塑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5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 目的 探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体积及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血管重塑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5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AVF患者90例,手术后第2天通过CT测量AVF周围径向距离等于血管直径(d)内的脂肪体积和FAI。通过多普勒超声评估患者手术后1年AVF通畅性,并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分为内瘘成熟组和内瘘不良事件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AT体积及FAI对AVF手术后1年内结局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内瘘成熟组(69例)相比,内瘘不良事件组(21例)患者PVAT体积较小(t=6.572,P=0.018)且FAI较高(t=-4.883,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肪体积(OR=0.256,95%CI:0.087~0.752,P=0.013)及FAI(OR=1.064,95%CI:1.007~1.124,P=0.026)均为AVF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VAT是AVF通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脂肪体积为保护因素,FAI为危险因素。可通过手术后早期筛查,识别AVF不良事件高危患者,将其防治关口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动静脉内瘘 脂肪体积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在不同斑块类型中的差异 被引量:5
11
作者 景梦园 孙建清 +6 位作者 周青 孙嘉晨 林晓强 韩涛 张斌 邓靓娜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斑块类型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共279个钙化斑块,其中153个非钙化斑块,56个混合斑块。分析一般... 目的探究不同斑块类型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共279个钙化斑块,其中153个非钙化斑块,56个混合斑块。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斑块位置及PCAT定量参数如体积、脂肪衰减指数(FAI)在不同斑块类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FAI对不同斑块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斑块类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危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斑块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钙化斑块的PCAT体积小于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H=65.649,P<0.001);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FAI大于钙化斑块[分别为−73.0(−80.0,−67.0)Hu、−76.5(−83.8,−70.0)Hu、−85.0(−92.0,−80.0)Hu;H=134.005,P<0.001)。使用FAI区分钙化和非钙化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 0.778~0.864),使用FAI区分钙化和混合斑块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 0.675~0.818)。结论PCAT在不同斑块类型间存在差异,且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FAI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组织 斑块 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影像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晶 罗倩 +1 位作者 乔瑾 黄明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2-1196,共5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具有特殊内分泌功能,能够通过双向通讯作用参与调节血管炎症,反映局部或整体血管炎症水平,并间接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评估。PCAT在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斑块检测、血管功能评估、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具有特殊内分泌功能,能够通过双向通讯作用参与调节血管炎症,反映局部或整体血管炎症水平,并间接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评估。PCAT在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斑块检测、血管功能评估、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也日益体现。目前,已有多种无创影像学方法用于PCAT的检测。基于此,本文就PCAT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脂肪衰减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晶 乔瑾 +1 位作者 罗倩 黄明刚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个月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选取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75例患者(共计1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个月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选取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75例患者(共计120条血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血管水平测量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_(CT)),斑块参数包括斑块长度和直径狭窄程度(DS),以及总斑块(TP)、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体积及相应负荷;设定FFR_(CT)不超过0.8为阳性组,FFR_(CT)大于0.8为阴性组。结果FFR_(CT)阳性组的FAI、斑块长度、DS、TP和NCP的体积及负荷高于FFR_(CT)阴性组(P<0.05);而两组的CP体积及负荷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可知,FAI、斑块长度、DS、TP负荷、NCP负荷、TP体积、NCP体积的AUC分别为0.733、0.647、0.735、0.643、0.638、0.662、0.679。其中,FAI和DS的AUC最大,二者联合时AUC为0.827。结论FAI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具有相关性,联合FAI与DS可以有效提高对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周脂肪测量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赛月 韩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与非易损斑块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的差异,通过对易损斑块类型FAI差异的分析,研究是否能够对易损斑块进行量化及对斑块进行危险分层。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与非易损斑块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的差异,通过对易损斑块类型FAI差异的分析,研究是否能够对易损斑块进行量化及对斑块进行危险分层。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患者351例,共401个斑块,CT表现为某一支冠脉只存在易损斑块或单纯存在非易损斑块。根据有无高危征象分为易损斑块组(n=292)及非易损斑块组(n=109),分析两组及各类型易损斑块影像学特征、FAI、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每mm3单位体积关系。结果:①易损斑块组及非易损斑块组斑块的FAI差异显著(P<0.01);FAI与PCAT/m m3呈负相关。②易损斑块组根据其定义分为低衰减斑块合并正性重构组、点状钙化合并正性重构组、餐巾环征合并正性重构、点状钙化合并餐巾环征及正性重构组,易损斑块各组FAI差异显著(P<0.01),组间进行两两比较,餐巾环征合并正性重构组与点状钙化合并正性重构、低衰减斑块合并正性重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状钙化合并餐巾环征及正性重构组与点状钙化合并正性重构组F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F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损斑块FAI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可根据易损斑块类型进行危险分层,餐巾环征可以作为易损斑块的独立预测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冠周脂肪体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衰减值与斑块特征的关系
15
作者 席华泽 景梦园 +3 位作者 袁隆 徐敏 杨晶晶 周俊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计算机断层扫描衰减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3—7月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1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80个病灶)。采用人工智能半自动软件计算斑块及斑... 目的探讨不同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计算机断层扫描衰减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3—7月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1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80个病灶)。采用人工智能半自动软件计算斑块及斑块周围的所有脂肪衰减指数(FAI),分析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评估它与不同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冠状动脉周围FAI呈正相关关系(r=0.251,P=0.016)。FAI在易损斑块[(-72.58±5.77)HU]、非钙化斑块[(-74.19±10.18)HU]、混合斑块[(-77.43±8.56)HU]周围比致密钙化斑块[(-86.93±10.01)HU]高(P<0.001),轻度狭窄斑块[(-80.24±12.29)HU]、中度狭窄斑块[(-79.31±14.56)HU]低于轻微狭窄[(-84.14±9.41)HU](P<0.05),中远段斑块[(-80.24±12.29)HU]、远段斑块[(-72.95±12.04)HU]低于近段斑块[(-83.95±11.59)HU](P<0.05);斑块周围FAI与斑块长度无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I与斑块类型、斑块位于中远段及远段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冠状动脉斑块周围FAI与斑块类型和位置关系密切,选择炎症高风险斑块周围测量FAI有助于监测冠心病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斑块成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脂肪衰减指数 斑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灵丽 蒋思宇 +1 位作者 冯馨仪 李睿(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变化可以动态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活动,冠状动脉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PCAT衰减及影像组学等参数指标可以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炎症,这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变化可以动态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活动,冠状动脉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PCAT衰减及影像组学等参数指标可以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炎症,这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就冠状动脉CT检查技术的PCAT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血管炎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非对比增强扫描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娟 齐海成 +4 位作者 伊力亚·阿洪江 刘倩 栗岩 李杉 邢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比较CT非对比增强扫描(NCCT)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的量化水平,探讨NCCT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分为RCA无狭窄组、RCA狭窄程... 目的:比较CT非对比增强扫描(NCCT)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的量化水平,探讨NCCT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分为RCA无狭窄组、RCA狭窄程度<50%组和RCA狭窄程度≥50%组,分别在NCCT和CCTA图像上对RCA近段至远段径向距离等于血管直径的脂肪组织(-190~-30HU)进行FAI值测量,分别比较RCA无狭窄组、RCA狭窄程度<50%组、RCA狭窄程度≥50%组增强前后的血管周围脂肪FAI的差异,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各组CCTA的FAI值均高于NCCT的FAI值,各组NCCT与CCTA的FAI值均呈中-高度相关[82例患者整体,(-87.69±8.29)HU vs(-77.16±6.22)HU,r=0.61;RCA无狭窄组,(-87.69±8.29)HU vs(-77.16±6.22)HU,r=0.88;RCA狭窄程度<50%组,(-87.51±8.75)HU vs(-76.66±6.39)HU,r=0.66;RCA狭窄程度≥50%组,(-88.10±7.89)HU vs(-78.10±6.31)HU,r=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CCT和CCTA测量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CT非对比增强扫描可以测量冠脉周围脂肪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A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影像组学的临床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芳 严高武 +2 位作者 傅冬梅 付国勇 李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1期10-12,共3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是指距离血管外壁与相邻冠状动脉直径相等的径向距离内的任何脂肪组织。炎症血管壁可通过旁分泌方式释放促炎刺激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一种检测冠状动脉炎症的无...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是指距离血管外壁与相邻冠状动脉直径相等的径向距离内的任何脂肪组织。炎症血管壁可通过旁分泌方式释放促炎刺激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一种检测冠状动脉炎症的无创成像生物标志物。本文将简述FAI的概念、冠周脂肪的临床应用,并总结影像组学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及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不同类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李晓乐 谢丽响 +7 位作者 严卉 陈文苏 李承宗 王子硕 陈广义 王思怡 张银洋 胡春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究冠周脂肪(PCAT)及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首次且成功行RFCA的360例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PersAF)组153例,及阵发性房颤(PAF)... 目的探究冠周脂肪(PCAT)及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首次且成功行RFCA的360例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PersAF)组153例,及阵发性房颤(PAF)组207例,定期随访复发情况,根据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量PCAT相关参数,采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并计算TyG指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与复发情况。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效能。结果中位随访11.5个月后,87例患者复发,其中PersAF组47例,PAF组4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回旋支脂肪衰减指数(LCX-FAI)为PersAF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TyG指数为PersAF及PAF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LCX-FAI、TyG指数预测PersAF患者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892,二者联合AUC为0.951。TyG指数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842。结论TyG指数是PAF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CX-FAI和TyG指数可预测PersAF患者术后复发,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 脂肪衰减指数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湿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参数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唐雨青 郭思恩 +4 位作者 李禹慧 陈文生 田铁桥 刘国清 王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6,共8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湿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85例接受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且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湿证组(366例)和非湿证组(2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自动图像分析软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湿证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85例接受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且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湿证组(366例)和非湿证组(2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自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PCAT相关参数—右冠状动脉脂肪组织衰减指数(RCA-FAI)。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采用Pearson或者Spearman分析湿证与各变量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湿证患者影响因素,建立ROC曲线分析PCAT对T2DM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湿证的预测价值。结果 T2DM湿证组RCA-FAI高于T2DM非湿证组(P<0.001),且T2DM湿证组BMI、TG、TC和LDL-C高于T2DM非湿证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湿证积分与RCA-FAI、BMI、TG、TC和L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RCA-FAI是T2DM湿证患者影响因素。其中ROC曲线显示RCA-FAI预测T2DM合并CAD湿证的曲线下面积为0.638(95%CI:0.588~0.687)。结论 PCAT相关参数RCA-FAI与T2DM湿证患者显著相关。(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No.ChiCTR2400079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湿证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