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中农民工形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与媒体责任 被引量:2
1
作者 时潇锐 吴菲 屈雅利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2,86,共3页
通过统计、调查和访问,得出网络媒体塑造的农民工形象、受众眼中的农民工形象和农民工自我认知形象三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这些差异出发,重点分析了网络中农民工形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三者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强调媒介新闻... 通过统计、调查和访问,得出网络媒体塑造的农民工形象、受众眼中的农民工形象和农民工自我认知形象三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这些差异出发,重点分析了网络中农民工形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三者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强调媒介新闻报道整体真实和新闻专业主义重要性,媒介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农民工形象 社会影响 媒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视春晚中农民工形象的变迁与影响因素探讨——基于媒体建构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丽 虞满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从媒体建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83-2015年间央视春晚中农民工节目进行分析,发现春晚中的农民工形象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形象缺失——被嘲讽的"边缘人"——开始被接纳赞颂——农民工精神风采绽放。农民工形象的变化... 从媒体建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83-2015年间央视春晚中农民工节目进行分析,发现春晚中的农民工形象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形象缺失——被嘲讽的"边缘人"——开始被接纳赞颂——农民工精神风采绽放。农民工形象的变化与国家政策、农民工自身的变化、春晚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及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看来,春晚中的农民工形象有失片面化,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需要被正视和呈现,使农民工生存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而要提高农民工生存质量,需要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生存境况,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农民工形象 变迁 影响因素 媒体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后”美术作品中农民工形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胜选 《阴山学刊》 2007年第2期58-60,共3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也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家所描绘的对象。通过对“89后”的美术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进行分析,关注农民工的心态,可以揭示在当代艺术家笔下的农民工形象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农民 农民工形象 弱势群体 社会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形象研究述评及其相关问题
4
作者 刘保庆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68-71,79,共5页
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研究存在内容重复、研究方法单一和缺乏辩证批判等问题。这主要是研究视野没有将新生代农农民工放到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因此缺少了一种"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的深入研究脱离不开... 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研究存在内容重复、研究方法单一和缺乏辩证批判等问题。这主要是研究视野没有将新生代农农民工放到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因此缺少了一种"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的深入研究脱离不开我国现代化大转变和社会权利重组这一背景,需要一种"整体性"的开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农民工形象 乡村“城市化” 权利重组 “整体性”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与建构:电影《高兴》中的农民工形象
5
作者 姚永明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1期160-162,共3页
根据贾平凹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高兴》以喜剧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了以刘高兴、五富为首的一群勤劳朴实、坚韧不拔、努力奋斗、面对困难始终积极乐观的劳动者形象。现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以《高兴》为代表的农民... 根据贾平凹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高兴》以喜剧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了以刘高兴、五富为首的一群勤劳朴实、坚韧不拔、努力奋斗、面对困难始终积极乐观的劳动者形象。现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以《高兴》为代表的农民工题材电影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提炼出影片所呈现的农民工形象,并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角度分析其形象建构的手法。研究发现,导演阿甘在《高兴》中以巧妙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农民工的生存境遇问题,由此引发了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生存现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高兴》 视听语言 文献研究法 文献资料 农民工形象 生存境遇 同名小说 积极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油画中农民工形象的形成原因及其精神内涵
6
作者 雷保杰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7期36-36,共1页
笔者通过对当代油画中农民工形象的研究分析,认为农民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是形成油画中农民工形象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油画中农民工形象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推动社会对农民工阶层的人文关怀... 笔者通过对当代油画中农民工形象的研究分析,认为农民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是形成油画中农民工形象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油画中农民工形象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推动社会对农民工阶层的人文关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油画 农民工形象 形成原因 精神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再现与刻板印象 被引量:5
7
作者 孟庆红 《东南传播》 2007年第4期17-18,共2页
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大众媒介去认识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然而,在媒介将身外世界转化成人们脑海中的图景的过程中,由于人为观念和技术局限的原因,往往形成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本文从介绍刻板印象的概念着手,着... 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大众媒介去认识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然而,在媒介将身外世界转化成人们脑海中的图景的过程中,由于人为观念和技术局限的原因,往往形成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本文从介绍刻板印象的概念着手,着重分析了大众媒介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再现方式及再现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并运用权力理论、霸权分析和这一领域内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对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再现 农民工形象 刻板印象 权利理论 霸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油画艺术作品中农民工形象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屹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5-96,共2页
艺术家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突出地表现主观的思想感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油画艺术家在表现农民工形象时,由于社会背景、艺术背景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不同,表现农民工形象的形式、方... 艺术家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突出地表现主观的思想感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油画艺术家在表现农民工形象时,由于社会背景、艺术背景不同,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不同,表现农民工形象的形式、方式也就不同,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农民工形象因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农民工形象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漫画中农民工形象的建构——基于多模态隐喻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凯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33-34,共2页
新闻漫画是一种边缘性的新闻文本,其多模态的隐喻性表意与视觉性冲击成为最为明显的外部特点。本文依据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三维模型,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以新闻漫画聚合平台新漫网检索语料为样本,以此展现新闻漫画中农民工与社... 新闻漫画是一种边缘性的新闻文本,其多模态的隐喻性表意与视觉性冲击成为最为明显的外部特点。本文依据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三维模型,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以新闻漫画聚合平台新漫网检索语料为样本,以此展现新闻漫画中农民工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在社会现实中的呈现,检视"农民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的典型媒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话语分析 新闻漫画 费尔克拉夫 新闻文本 传播学 视觉性 农民工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以荆永鸣短篇小说中的农民工形象为例
10
作者 陈蔚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客体不但能够激发写作主体的创作灵感,引发写作的冲动,而且可以传达写作主体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体会,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存在的源泉,是写作活动得以生存的本体。荆永鸣短篇小说中的农民工形象作为写作客体,为我们学习...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客体不但能够激发写作主体的创作灵感,引发写作的冲动,而且可以传达写作主体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体会,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存在的源泉,是写作活动得以生存的本体。荆永鸣短篇小说中的农民工形象作为写作客体,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永鸣短篇小说 农民工形象 写作客体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视野中的“农民工”形象及叙事 被引量:8
11
作者 逄增玉 苏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下,中国近代以来造成的城乡二元对立、旧有的乡村自然经济和生活方式日益遭到瓦解,迫使农民离开土地和乡村到城市谋生,这种社会现象引起文学的关注。从五四到30年代,出现描写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的作品,这些作品... 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下,中国近代以来造成的城乡二元对立、旧有的乡村自然经济和生活方式日益遭到瓦解,迫使农民离开土地和乡村到城市谋生,这种社会现象引起文学的关注。从五四到30年代,出现描写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的作品,这些作品从经济、社会动荡和民族与阶级压迫的角度探究农民离乡的原因,叙写他们的城市遭际和心路历程。抗战爆发使描写乡村破败和农民被迫进城的文学暂时中断。建国后的30年里,严格的户籍身份制度和社会管束,堵塞了农民进城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户籍制度的松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的边缘与贫穷,使大批农民以民工的身份大量涌入城市谋生,他们是城市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追求者、城市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又是城市的底层和牺牲者。当下文学对作为城市外来者的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的描写,形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系列,成为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民工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 城乡差别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文化冲突下的“农民工”形象叙事研究
12
作者 苏奎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9期154-157,共4页
当下文学受社会农民工潮流的影响,对进城农民的描写形成一个创作的潮流。当下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场景设置,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民工形象心理流变的历程图。作家并没有单纯描摹进城农民生存境遇,而是把农民工放在城市与乡村两种... 当下文学受社会农民工潮流的影响,对进城农民的描写形成一个创作的潮流。当下小说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场景设置,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民工形象心理流变的历程图。作家并没有单纯描摹进城农民生存境遇,而是把农民工放在城市与乡村两种文化的冲突下,进行叙述,展现了进城农民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别 文化冲突 农民工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13
作者 苗娟 《戏剧之家》 2014年第6期357-357,361,共2页
农民工常常是大众媒介的主角之一,从"农民工"这一背着历史包袱的词语出发,到"农民工形象"再现于不同的媒介之中,被不同取向、立场的传媒所叙述,获得了不同的指认方式。作为大众媒介,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尽量... 农民工常常是大众媒介的主角之一,从"农民工"这一背着历史包袱的词语出发,到"农民工形象"再现于不同的媒介之中,被不同取向、立场的传媒所叙述,获得了不同的指认方式。作为大众媒介,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尽量避免单一、扭曲的报道,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公正,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形象 大众媒介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视野中的“农民工”形象及叙事分析
14
作者 司娟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6X期187-187,189,共2页
从古至今,农民始终是社会的主体,他们的生活受到普遍的关注。文人在文学创作上,没少以"农民"形象为主要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农民这个角色在社会历史的演变下,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它的每次改变往往伴随着历史的巨变,是富有时... 从古至今,农民始终是社会的主体,他们的生活受到普遍的关注。文人在文学创作上,没少以"农民"形象为主要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农民这个角色在社会历史的演变下,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它的每次改变往往伴随着历史的巨变,是富有时代意义的。它已成为反映历史的主角,所以文人通过再现当代的农民生活,写出了真实的社会形态,还有文人对社会环境的深邃思考,对提高大众的文化、思想水平功不可没。反映时代的作品是丰富的文化宝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智慧,改变着社会的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视野 农民工形象 叙事分析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雨素们刷新了农民工形象
15
《清风》 2017年第6期1-1,共1页
媒体对范雨素的爆炒已然冷却,但范雨素在2017年已经发生和今后将要发生的社会事件中必然刻下深深的印痕。回响仍在社会传递。范雨素,刷新了社会对农民工的看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歌词,不是那些失... 媒体对范雨素的爆炒已然冷却,但范雨素在2017年已经发生和今后将要发生的社会事件中必然刻下深深的印痕。回响仍在社会传递。范雨素,刷新了社会对农民工的看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歌词,不是那些失意的精英自况的专利,用在范雨素和她的皮村工友们身上或许更为恰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诗中所道,向来被视为中国士大夫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形象 中国士大夫
原文传递
《华西都市报》农民工报道研究——以1997-2009年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力 《新闻世界》 2010年第4期80-81,共2页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 农民工形象 《华西都市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弋——以《落叶归根》《租妻》《泥鳅也是鱼》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美龄 谢晓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94-95,共2页
随着城市工业大规模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发达城市和地区流动,城市里有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由于其数量不断增多,各种社会问题日趋显露,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便与日俱增。本文以《落叶归根》《租妻》《泥鳅也是鱼》三部片子为例... 随着城市工业大规模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发达城市和地区流动,城市里有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由于其数量不断增多,各种社会问题日趋显露,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便与日俱增。本文以《落叶归根》《租妻》《泥鳅也是鱼》三部片子为例,缘于它们从整体上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农民工追求理想途中内心世界变化的动态图。其间,不仅诉说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更呈现出城市中国和乡村中国之间的裂缝和想象性对接,使农民工形象的文化意蕴在镜像传播下更加立体和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电影 农民工形象 城市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污名化”之媒介效用分析
18
作者 魏洋桑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34期133-134,共2页
当代农民工群体在新闻传播媒介中被塑造成负面群体,与其在现实中的功能作用产生脱节。之所以导致农民工的污名化,其原因在于媒介的过度负面渲染和农民工自身的文化不适应,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重塑媒介中的农民工形象和引导农民工完成自身... 当代农民工群体在新闻传播媒介中被塑造成负面群体,与其在现实中的功能作用产生脱节。之所以导致农民工的污名化,其原因在于媒介的过度负面渲染和农民工自身的文化不适应,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重塑媒介中的农民工形象和引导农民工完成自身认同的转变,积极完成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形象 歧视原因 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之今昔农民形象
19
作者 莫鸣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2期30-31,共2页
  油画自明代传人中国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电现实原因中国社会选择了油画的现实主义道路.从此,中国油画便参与了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见证和凝结了时代变迁中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感受.……
关键词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 农民形象 忻东旺 油画作品 农民工形象 美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媒介形象与转型
20
作者 苟国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2,共2页
奥运农民工媒介形象是中国农民工形象转型的契机,政府须高度认知农民工的时代价值,媒介亦须加强对农民工形象的正面塑造。要从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上深化对农民工问题的改善。
关键词 农民工媒介形象 现代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