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跨越阶层的相遇:民间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子弟的社会流动 |
张晓红
潘文格
|
《教育科学文摘》
|
2024 |
0 |
|
2
|
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应对策略 |
郑勇
杜萍
|
《江苏教育研究》
|
2009 |
1
|
|
3
|
关注“另类”学校,聚焦“另类”教师——《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评介 |
周志锋
|
《台州学院学报》
|
2019 |
0 |
|
4
|
“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0
|
|
5
|
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历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个案研究 |
熊春文
刘慧娟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0
|
|
6
|
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 |
马宏
马国栋
彭秀淼
兰建华
|
《民族教育研究》
|
2006 |
6
|
|
7
|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分析 |
张兴杰
游艳玲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8
|
“混日子”:对农民工子弟就学文化的一种理解 |
熊春文
王毅
折曦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9
|
|
9
|
学校教育如何生产底层?——一项关于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考察 |
石长慧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0
|
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险及其消解的策略——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 |
严从根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1
|
从美国经验看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思路 |
李明华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2
|
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园危机——“家”的消逝与重建的教育策略 |
严从根
|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3
|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价值分析 |
马林芳
|
《社会工作》
|
2008 |
7
|
|
14
|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刘学东
|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5
|
农民工子弟学校与义务教育 |
孙存昌
张瑜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3
|
|
16
|
民族地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从比较分析的视角 |
李传瑛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7
|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
蔡澄
王珊珊
|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8
|
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李传瑛
|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机理、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
束媛媛
|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
2010 |
2
|
|
20
|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存在问题与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
蔡澄
杨芮涵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