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阶层的相遇:民间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子弟的社会流动
1
作者 张晓红 潘文格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64-65,共2页
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受拆分型劳动体制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子弟成为乡村留守儿童或城市流动儿童,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往往得不到全面充分的保障,多数农民工子弟最终走上与父辈相似的生活轨道,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农民... 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受拆分型劳动体制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子弟成为乡村留守儿童或城市流动儿童,他们的受教育机会往往得不到全面充分的保障,多数农民工子弟最终走上与父辈相似的生活轨道,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弟能否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之后有较好的教育选择,他们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脱离父辈的生活轨迹、能否通过教育得到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这些问题既与农民工子弟这个庞大群体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事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受教育机会 农民工子弟 城市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阶段 农民工群体 生活轨迹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勇 杜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农民工子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为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意感,他们经常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其不满情绪。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 农民工子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为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意感,他们经常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其不满情绪。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同城市人及其子女进入到同一的运行"通道",感到不公正、自由被剥夺。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同样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并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进行正常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农民工子弟 身份认同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另类”学校,聚焦“另类”教师——《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评介
3
作者 周志锋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
徐隽教授《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一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身份认同作了全面深入的论析。现从“独特的选题视角”“扎实的专业研... 徐隽教授《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一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身份认同作了全面深入的论析。现从“独特的选题视角”“扎实的专业研究”“典型的案例剖析”“深刻的社会思考”四个方面予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40
4
作者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62,190-191,共20页
本文借鉴保罗·威利斯的研究进路,在描述民工子弟校学生同辈群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农民工子弟群体的文化生产过程。研究发现,虽然没有突破阶级的社会再生产,但农民工子弟在丰富多样的同辈群体活动中,自主、能... 本文借鉴保罗·威利斯的研究进路,在描述民工子弟校学生同辈群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农民工子弟群体的文化生产过程。研究发现,虽然没有突破阶级的社会再生产,但农民工子弟在丰富多样的同辈群体活动中,自主、能动地生产出其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文化以"义"的精神为核心,包括平等的义气伦理和不平等的差序体验双重维度,通过意义—规则—行动三个层面的洗礼,这一群体有望实现其相对完整而特有的社会化过程。正是在这种群体文化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弟在意识和微观层面主动放弃了学业,而在结构和宏观上造成社会再生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体验 农民工子弟 同辈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历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熊春文 刘慧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1,184,共24页
流动儿童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议题。近年有学者从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以探索"子弟们"自主性或能动性为出发点的经验研究,最终均以消解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独立性... 流动儿童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议题。近年有学者从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以探索"子弟们"自主性或能动性为出发点的经验研究,最终均以消解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结论。通过对一所农民工子弟校各个年级学生实际流动的动态考察,本文发现农民工子弟校的反学校文化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即从"制度性自我选择"逐渐过渡到"制度性自我放弃"的演化过程。学校往往包含着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双重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真实性及其力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诠释,以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社会再生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自我选择 自我放弃 农民工子弟 反学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宏 马国栋 +1 位作者 彭秀淼 兰建华 《民族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51-56,共6页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专题健康教育”课题组,针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问题进行...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子女专题健康教育”课题组,针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应关心农民工子弟的健康及健康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得到健康幸福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北京市 农民工子女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兴杰 游艳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1,共5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长期受到社会的忽视。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中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是导致教师队伍现状的直接原因。农民工子弟学校必须使用刚柔并济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长期受到社会的忽视。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中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是导致教师队伍现状的直接原因。农民工子弟学校必须使用刚柔并济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利益,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过程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教师现状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日子”:对农民工子弟就学文化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9
8
作者 熊春文 王毅 折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农民工子弟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校——ZH学校初三年级进行了一年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农民工子弟盛行一种"混日子"的就学文化。这种就学文化不仅体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课... 农民工子弟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校——ZH学校初三年级进行了一年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农民工子弟盛行一种"混日子"的就学文化。这种就学文化不仅体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课外活动和同伴群体亚文化活动中,也体现在诸如课堂、作业、考试等学校"主战场"中。初三年级的"混日子"文化席卷了全班所有学生甚至老师,已经没有保罗·威利斯笔下"小子"们反抗的对立面,这种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伸缩性。在权威基础上,根源于农民工子弟对父辈个人气质的认同和形塑;在社会基础上,根源于不公平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子弟 混日子 就学文化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如何生产底层?——一项关于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考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石长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从学校的日常实践和学生的反应入手,考察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产生和变迁的背景,校长的办学动机,学校的建校策略、招生策略、教学策略、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的"反学校文化",揭示了农...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从学校的日常实践和学生的反应入手,考察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产生和变迁的背景,校长的办学动机,学校的建校策略、招生策略、教学策略、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的"反学校文化",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生产社会底层的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所提供的低质教育,加之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自我放弃,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好好学习以实现向上流动的态度和能力,最终重复了父辈混迹于底层的命运。农民工子弟学校通过低质教育生产社会底层,也促成了社会结构中农民工群体社会底层地位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 学校教育 农民工子女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险及其消解的策略——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从根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 身份认同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经验看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思路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明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农民工子弟 就学问题 美国 中国 教育质量 教育经费 特许学校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园危机——“家”的消逝与重建的教育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从根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6,20,共4页
"家"指涉的并不是一个住所,而是内心的一种安适落定的感觉。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是一群有居住地,却没有"家"感觉的儿童。"家"的消逝使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并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破坏行为。消解这种危... "家"指涉的并不是一个住所,而是内心的一种安适落定的感觉。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是一群有居住地,却没有"家"感觉的儿童。"家"的消逝使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并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破坏行为。消解这种危机的现实策略是通过教育,从充分利用农民工及其子女现有的居住条件出发,帮助他们逐步完善自己的相应素养,从而帮助"小移民"找到"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林芳 《社会工作》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城市化流动加速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对于拓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价值体现为: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正常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城市化流动加速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对于拓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价值体现为: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正常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城市的认同感,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密切联系家庭,改善家庭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农民工子弟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学东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1-42,48,共3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师资薄弱,难以获得合法的办学资格。阻碍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办学经费,缺少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弟学校应当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办学经费。同时,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扶持、监督和引导农民工子...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师资薄弱,难以获得合法的办学资格。阻碍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办学经费,缺少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弟学校应当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办学经费。同时,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扶持、监督和引导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困境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与义务教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存昌 张瑜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一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隐含着新的“文盲”的产生与教育质量的滑坡,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出现,一方面切合了这一弱势群体的求学欲;另一方面也给教育质量的保证带来了隐忧。应正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 一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隐含着新的“文盲”的产生与教育质量的滑坡,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出现,一方面切合了这一弱势群体的求学欲;另一方面也给教育质量的保证带来了隐忧。应正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行为,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弟学校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从比较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传瑛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通过对公办农民工公子弟学校与公办普通中学学生的现状调查,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亲子关系、在校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理想追求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和优势,探究一条...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通过对公办农民工公子弟学校与公办普通中学学生的现状调查,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亲子关系、在校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理想追求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和优势,探究一条农民工子弟如何依靠家长、学校和教师,利用独特优势与城市学生融合互补,将来和谐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学生 特点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澄 王珊珊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追求教育公平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却被忽视,他们的专业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阻抗因素和不利条件。本文结合江苏部分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追求教育公平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却被忽视,他们的专业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阻抗因素和不利条件。本文结合江苏部分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揭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寻求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传瑛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1-44,共4页
本文采用调查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通过对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普通中学的现状调查,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亲子关系、在校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理想追求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 本文采用调查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通过对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普通中学的现状调查,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亲子关系、在校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理想追求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特点、优势及问题,分析其成因,探究一条农民工子弟如何依靠家长、学校和教师,利用自身价值和优势与城市学生融合互补,将来和谐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办 农民工子弟学校 学生 教育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义务教育供给主体的机理、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束媛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72-78,共7页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保障其有效供给。然而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还处于边缘地位。现行属地化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使城市政府面临教育用地、财力等资源上的困境而无法满足农民工子女的义...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保障其有效供给。然而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还处于边缘地位。现行属地化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使城市政府面临教育用地、财力等资源上的困境而无法满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在此供需矛盾下,义务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使私人有动机和可能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尽管其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方面远远比不上公办学校,但其更符合低收入农民工的需求,进而成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一大供给主体。这弥补了政府供给义务教育的不足,然而会加深教育的不公平,影响教育的公益性。在城市公办学校无法全部吸纳农民工子女的情况下,应该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支持并进行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义务教育 供给主体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存在问题与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澄 杨芮涵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9,共3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越来越边缘化,其生存和发展长期被社会所忽视。针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现状,需要探寻一条适合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发展路径。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节约资源的自学模式,是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越来越边缘化,其生存和发展长期被社会所忽视。针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现状,需要探寻一条适合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发展路径。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节约资源的自学模式,是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途径,同时主要就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提供几点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 自我导向学习 学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