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否降低了家庭金融脆弱性?
1
作者 李胜旗 梁丽华 《金融经济》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在低消费家庭和未进行商业保险投保的家庭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更...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在低消费家庭和未进行商业保险投保的家庭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更强。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工具变量法等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提升收入、积累社会资本和缓解流动性约束等途径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更显著地缓解存在金融脆弱性家庭的相对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家庭金融脆弱性 收入等级提升效应 社会资本积累效应 缓解流动性约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琼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21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农村耕地大量荒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传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上,但... 21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农村耕地大量荒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传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上,但是忽视了劳动力流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文基于二元经济理论,通过调研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提出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政策建议,进一步缓解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妇女儿童问题 农业生产 二元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晋鹏 《山西农经》 2024年第6期62-66,共5页
我国劳动力储备资源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农村劳动力,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得乡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镇,提高和加快了农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建设进程。城乡建设的有序开展以及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都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参与,因此,有效解决农村劳... 我国劳动力储备资源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农村劳动力,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得乡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镇,提高和加快了农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建设进程。城乡建设的有序开展以及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都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参与,因此,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良性流向问题决定着乡镇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互联网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产业梯度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7,共6页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社会网络 效应 社会网络分析 效应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关系网络 合理化建议 “关系”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正向驱动乡村绿色发展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的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晓东 李繁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113,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劳动力经历了多元流动阶段,改善了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外源污染与农业面源的内源污染的双重夹击,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劳动力经历了多元流动阶段,改善了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外源污染与农业面源的内源污染的双重夹击,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老人农业""化学农业"非生态农业成为常态。"三唯论"、二元经济理论、托达罗模型虽然与我国不同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相吻合,但其固有的生态缺失决定了这些理论不能指导现阶段乡村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乡村绿色发展需要形成流出、留住、吸引、培育相结合的良性劳动力流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乡村绿色发展 劳动力流动机制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收入的影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农村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志军 杜育红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4,共6页
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流动出来 ,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其影响机制是 :  虽然外出劳动力户的家庭总收入低于非外出劳动力户 ,然而 ,外出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却要大于非外出劳动力。在影响劳动力外出决定的因素中 ... 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流动出来 ,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其影响机制是 :  虽然外出劳动力户的家庭总收入低于非外出劳动力户 ,然而 ,外出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却要大于非外出劳动力。在影响劳动力外出决定的因素中 ,交通条件的影响并不大 ,而那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收入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技术变动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光泗 朱丽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3-148,共6页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动、机械、化肥的产出弹性均大于零,其中劳动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程度最大;从要素间替代弹性变动来看,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均较小,而耕地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下降的不利影响;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劳动弹性均高于其他要素产出弹性,三大地区的耕地、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粮食 生产技术 要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冲击。新一代劳动力的彻底性流动激发了农村要素结构的重组,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带来...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冲击。新一代劳动力的彻底性流动激发了农村要素结构的重组,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妇女化;土地流转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化投资力度等对策化解这些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生产要素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02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敬 周映伶 聂洪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会引起区域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本文基于2002年~2010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会引起区域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本文基于2002年~2010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有消极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增长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发展 结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季勤 赵子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9-223,共5页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明确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结合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研究了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推进工业化与城...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明确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结合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研究了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多种机制和渠道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主要流向省外从事第二产业、文化程度低、年轻化趋势等特点,其结果是劳动力流动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作用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流入地,占比例较大的向省外流动对于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占比不大的省内产业间流动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抓劳动力输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贡献度 产业结构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胜东 杨国强 梁志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5-20,57,共7页
利用江西省随机调查样本数据,选取多元Logit模型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是影响其选择不同区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变量;... 利用江西省随机调查样本数据,选取多元Logit模型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是影响其选择不同区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变量;农村劳动力家庭因素是抑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特征中劳动力流动就业从事行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同样存在较大影响;而外出务工的主观评价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区域选择 多元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永丽 王宝文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3,共4页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彧 孔繁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7047-17048,共2页
以1999~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城市化水平、人口出生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测算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与收入——基于皖北农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郇红艳 孙道德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80,共7页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劳动力流动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社建 潘慧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13-14,25,共3页
除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异地求职本身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外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劳动力流动的有关政策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到来自户口与就业制度等方面的限制 ,农村劳动力在流动中面临一些问题。国家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 ,... 除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异地求职本身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外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劳动力流动的有关政策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到来自户口与就业制度等方面的限制 ,农村劳动力在流动中面临一些问题。国家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影响因素 户籍制度 就业制度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规律与农民增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白书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6,共6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地域特征、就业手段特征、流动性质特征。农村劳动力流动体现着三大规律,即动力规律、流动规模有限规律、推拉“双反”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一是... 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地域特征、就业手段特征、流动性质特征。农村劳动力流动体现着三大规律,即动力规律、流动规模有限规律、推拉“双反”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二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三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四是鼓励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特征 规律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敦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概率将增加3.5倍,而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外出务工概率较低;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有成员外出家庭中,拥有丰富社会资本家庭的劳动力跨省流动概率较大;家庭经济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越丰富,劳动力外出打工概率越低;家庭自然资本的替代效应将大于收入效应,丰富的家庭自然资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效应;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决策 家庭禀赋 农村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志新 杨琬琨 何双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以及地区整体,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均缩小了其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净流出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动态面板模型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与消解——以湘西花垣县团结镇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谷中原 吴师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5-69,共5页
挣钱养家是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原因,山区劳动力流动导致山区劳动力结构恶化和耕地荒芜,削弱村民务农兴趣和山区农业发展的内生力,滋生农村留守孩问题。要合理组织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外流,加大对"三农"投入,最大限度减... 挣钱养家是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原因,山区劳动力流动导致山区劳动力结构恶化和耕地荒芜,削弱村民务农兴趣和山区农业发展的内生力,滋生农村留守孩问题。要合理组织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外流,加大对"三农"投入,最大限度减少山区劳动力外流之后的耕地荒芜,开展山区农民职业观教育,建立农村留守孩关怀体系,以此来消除因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使山区农村劳动力合理健康流动,保证山区农村社会得到正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农村劳动力流动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