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17
1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农地非农化 计量模型 经济驱动机制 耕地保护 土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的外部性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董德坤 朱道林 王霞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7,共3页
农地除了具有生产功能外,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的、社会的功能,而在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价格中仅仅反映了前者,后者却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而土地产权制度也无法提供一种农地有效保护的激励。因此对于农地保护而言,斯密所称的那只... 农地除了具有生产功能外,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的、社会的功能,而在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价格中仅仅反映了前者,后者却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而土地产权制度也无法提供一种农地有效保护的激励。因此对于农地保护而言,斯密所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有效地配置土地以达到社会最优。从农地保护、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耕地保护 经济效益 中国 外部性 土地利用 农业土地资源 边际收益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的空间配置效率与农地损失 被引量:46
3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7,共9页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到东部地区,将能够达到全国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的效率最优。然而,上述结论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而不是农地非农化的社会最优配置,因为最优配置还涉及其他方面效率的改善。所以,本文结论进一步指出,在现阶段农地资源存在过度非农化的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配置效率 农地非农化 过度性损失 农地损失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6期5-9,共5页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现象、趋势、原因。研究显示 :在经济的成长阶段 ,两岸的农地非农化率随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变化 ;未来两岸农地非农...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现象、趋势、原因。研究显示 :在经济的成长阶段 ,两岸的农地非农化率随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变化 ;未来两岸农地非农化都有加速的趋势 ,但原因不一样 ;与台湾地区相比 ,大陆的农地承担着更重的就业压力 ,如何协调经济快速增长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仍然是今后大陆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的重点问题。大陆农地非农化高昂的社会成本 ,无疑增加了这一问题解决的难度。为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成长 农地非农化 土地利用 中国 台湾省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5-49,共5页
研究目的:验证土地市场发育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方向,估算其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省份处于转型期土地市场经济阶段;(2)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 研究目的:验证土地市场发育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方向,估算其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省份处于转型期土地市场经济阶段;(2)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1999—2005年,全国因土地市场发育而得到抑制的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为25624.79 hm2,占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1.76%,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抑制作用还不高。研究结论:缓解农地保护压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调整可从两方面开展:(1)提高拍卖出让方式比例,出让方式由低市场化方式向高市场化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2)加强土地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发育 农地非农化 面板数据模型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1,共9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26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各地房地产开发、以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形成了农地非农化的压力;高校园区扩张、开发区热和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是城市化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递增作用。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分地区计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中部地区土地出让收入显著,西部地区表现出房产开发和高校园区的扩张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政府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2
7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5,62,共7页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人口城镇化到农地非农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3)人口城镇化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弹性为0.53,即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变动1%,人口城镇化将变动约0.53%。研究结论:研究区城镇化方式为先土地非农化再带动人口城镇化,土地非农化作为人口城镇化的引擎在推进城镇化速度方面非常明显,是一种粗放、摊大饼式的土地高消耗、人口低吸收的城镇化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城镇集约化指数控制农地非农化速度和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协调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农地非农化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农地非农化与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研究——一个整体性视角与政策组合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31,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秩序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农地非农化中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中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并提出了“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制度”有机融合的准市场化配置...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秩序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农地非农化中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中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并提出了“市场+政府+民主协商制度”有机融合的准市场化配置的农地非农化机制和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政策组合,试图在改革现有农地制度的同时,在城镇化中建立一个农地适度非农化和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非农化 失地农民 利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了1.42%。本研究还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如果2000至2030年农地非农化面积在1997至2002年年均农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扩大10%-50%,农地非农化导致的粮食产出损失最高为粮食需求星的6%左右。因此,应该适当释放农地,以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视角下地票交易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凤凯 张凤荣 李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9,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非农化模型,从农户与区县政府两个层面,考察指标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以期为地票交易供给侧激励效率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空间上的"指标漂移"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非农化模型,从农户与区县政府两个层面,考察指标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以期为地票交易供给侧激励效率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空间上的"指标漂移"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导致农户和区县政府层面上空间激励低效的问题。研究结论:(1)在农户层面,地票增值收益的返还,忽视了宅基地资源价值的空间差异,造成了宅基地退出的空间低效和耕地保护效果的大打折扣;(2)区县政府层面,地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双重身份,指标漂移过程中发展权的损失使其缺乏持续供给地票的积极性。(3)供给侧激励的改善需结合地票增值收益的形成和宅基地区位、功能差异,把握地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形成空间上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地票供给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地票制度 农地非农化 激励机制 空间效应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物元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苑韶峰 杨丽霞 +1 位作者 施伟伟 孙乐 《上海国土资源》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农地在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也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物元模型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及现有土地收益分配缺陷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区域的农民土地权益为待评判物元,计算农民土... 农地在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也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物元模型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及现有土地收益分配缺陷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区域的农民土地权益为待评判物元,计算农民土地增值收益的关联度,进而分析土地增值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要偏向于用地单位和政府,失地农民的权益受损程度较大。利用物元模型为土地收益增值分配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吴次芳 杨志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9-37,共9页
将现行体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分析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地... 将现行体制下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分析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不但对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且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然而现行农地保护制度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非农化 面板数据模型 制度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刘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6-290,317,共6页
将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判别驱动地方政府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 将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判别驱动地方政府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中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则表现为发展驱动型,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制度收益。中央政府要达到控管农地非农化进程的目标,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以经济管理手段来约束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违规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引导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节约与集约利用非农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非农化 面板数据模型 制度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农地非农化时空模拟与规划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鸿辉 曾永年 谭荣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72,共7页
遵循时间与空间规划效率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和资源经济学理论构建农地非农化时空模拟与规划模型(STSPFCM)。该模型由外部环境、多智能体系统、决策框架组成,可实现影响农地非农化过程的智能体决策规则的时间与空间... 遵循时间与空间规划效率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基于多智能体系统和资源经济学理论构建农地非农化时空模拟与规划模型(STSPFCM)。该模型由外部环境、多智能体系统、决策框架组成,可实现影响农地非农化过程的智能体决策规则的时间与空间"显性"表达,模拟不同农地非农化规划准则下的农地非农化发展趋势,实现农地非农化的时空规划。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长沙市为试验区,利用STSPFCM对2006—2020年长沙市农地非农化进行了时空模拟与规划。结果表明:STSPFCM能够为农地非农化时空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农地非农化 土地利用 时空模拟与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玉恒 胡智超 刘彦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构建了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评价模型,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益。结果表明:(1)除海南省外,沿海各省均处于农地过度非农化状态,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强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利用的低效益;(2)沿海各省份的... 构建了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评价模型,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益。结果表明:(1)除海南省外,沿海各省均处于农地过度非农化状态,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强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利用的低效益;(2)沿海各省份的农地非农化均有较大的净收益,即农地非农化的效益远大于农地本身的效益;(3)快速城镇化的需求和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对农地非农化在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出了紧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城乡土地利用 配置效益 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地非农化中政府行为的博弈论解释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飞 曲福田 孔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78,共7页
在我国,政府直接掌控农地非农化过程,因此要研究我国农地非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将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中的博弈模型,对农地非农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中央政府的制度变革... 在我国,政府直接掌控农地非农化过程,因此要研究我国农地非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将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中的博弈模型,对农地非农化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中央政府的制度变革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当前地方政府成为主要的土地违法者、中央政府农地非农化制度变革艰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建 汪应宏 +1 位作者 毛璐 胡贵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就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暂时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迁移 户籍制度 农地非农化 农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农地非农化配置方式效率损失及农地过度性损失 被引量:22
18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计算并比较现阶段全国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农地非农化配置方式的效率损失以及农地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以期对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关系的协调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 研究目的:计算并比较现阶段全国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农地非农化配置方式的效率损失以及农地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以期对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关系的协调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边界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大陆31个省市的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共计12年的数据计算了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低效产生的效率损失和农地非农化过度性的损失。研究结果:虽然现阶段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效率损失在逐渐减少,但中国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阶段共计过度性农地非农化184234hm 2,占这两阶段农地非农化总数量的11.2%,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过度性损失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研究结论:提高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程度是促进现阶段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期内应把重点放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市场建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市场配置方式 效率损失 过度性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与人类活动的动力学演化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刘友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7,61,共5页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非农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当农地承载力较大时,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地非农化水平较高。(2)过度的农地非农化、...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非农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当农地承载力较大时,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地非农化水平较高。(2)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土地资源利用等一些减小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土地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而剧烈的变化意味着灾变。(3)农地非农化水平一定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促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4)当前,大量的农地被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农地非农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不同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方向,将形成不同的平衡态,进而导致系统演化趋势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非农化 人类活动 系统演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 被引量:18
20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95-100,共6页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