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AMS的半悬挂式农业机组静侧翻稳定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东辉 吕建华 +2 位作者 龙刚 张宇晨 常志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6-1183,共8页
针对目前半悬挂式农业机组侧翻稳定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表征机组静侧翻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以横向载荷转移率(LTR)作为机组的侧翻指标,建立了半悬挂式农业机组的侧翻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准静态侧翻仿真试验。通过ADAMS动力学建模,... 针对目前半悬挂式农业机组侧翻稳定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表征机组静侧翻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以横向载荷转移率(LTR)作为机组的侧翻指标,建立了半悬挂式农业机组的侧翻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准静态侧翻仿真试验。通过ADAMS动力学建模,得到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高度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讨论了半悬挂式农业机组各参数对机组静侧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拖拉机和半悬挂式机具的LTR均与其重心高度、轮距、自身质量、轴距、重心到牵引点的距离及牵引点高度等相关。对侧翻指标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表明:拖拉机和半悬挂式机具的重心高度和轮距均为影响其侧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若要提高半悬挂式机具的侧翻稳定性,除增大轮距和降低重心高度外,还可采用降低牵引点高度及增大重心到牵引点距离的方法。本研究为半悬挂式农业机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半悬挂式农业机组 静侧翻稳定性 横向载荷转移率 数学模型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组经济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
2
作者 王红飙 弋晓康 周岭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8-21,共4页
以基层农场为实例,以多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影响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完成工作量与标亩耗油,此方法为农机机组提高经济收入,确定最大边际收益措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业机组 经济收入 灰色关联分析 完成工作量 标亩耗油 边际收益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火电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优化设计——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屈保中 张丽 朱清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为了提高农业火电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的效率,将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引入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粒子群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了秸秆火力发电机组脱硝系统上。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3种不同的方... 为了提高农业火电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的效率,将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引入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粒子群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了秸秆火力发电机组脱硝系统上。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3种不同的方法应用到了脱硝系统上,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的智能控制器得到的脱硝效果最好,对于提高农业火电机组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火电机组 秸秆发电 脱硝系统 粒子群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组运动状态识别及作业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水晶 曹露 +3 位作者 闫思梦 张朋永 万盈贝 乔金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基于农机管理信息平台所获得的农业机组位置海量数据识别机组运动状态可以科学计算机组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界定农业机组纯作业状态、转弯状态、停歇状态和转移状态基础上,依据北斗卫星... 基于农机管理信息平台所获得的农业机组位置海量数据识别机组运动状态可以科学计算机组时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对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界定农业机组纯作业状态、转弯状态、停歇状态和转移状态基础上,依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的农业机组位置海量数据,设计了农业机组各运动状态识别方法,建立了机组时间利用率和生产率等关键作业参数计算模型。研究结果完善了农业机组海量数据处理及应用理论与方法,可为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经营组织正确评价机组运动状态和效果、有效节约机械作业成本及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定量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组 海量数据 运动状态 作业参数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UR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长度和面积耦合关系研究
5
作者 乔金友 李荣 +3 位作者 张朋永 万盈贝 陈海涛 李文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8,共9页
由于农业机组技术参数与作业单元地块条件间无定量匹配关系,依据经验选择不同地块条件所用农业机组存在地块适应性差、农机动力浪费、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在界定农业机组作业季节时间利用率(STUR)概念基础上,建立直观表达收获机... 由于农业机组技术参数与作业单元地块条件间无定量匹配关系,依据经验选择不同地块条件所用农业机组存在地块适应性差、农机动力浪费、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在界定农业机组作业季节时间利用率(STUR)概念基础上,建立直观表达收获机组STUR随作业单元地块条件定量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结合试验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两次曲线拟合,得到大、中、小型3种常用收获机组STUR随作业单元地块面积呈对数函数关系变化,目标STUR条件下3种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长度与面积呈幂函数定量耦合关系。研究证实较大功率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长度和面积亦较大,当STUR为0.8、作业单元地块长度为1 000 m时,雷沃谷神GF40、约翰迪尔C110和凯斯6130三种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面积分别为2.8、2.95和3.2 hm2。研究确定基于目标STUR收获机组选型原则,完善农业机组运用和农业机器选型理论,为农业机械化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组 作业季节时间利用率 作业单元地块 耦合关系 农机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和GIS的农机作业导航系统 被引量:13
6
作者 庄卫东 杨超 +1 位作者 汪春 韩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基于GPS和GIS的农机作业导航系统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减轻驾驶员的工作难度。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结构,系统实现了对农业机械提供道路行走导航和机组在田间作业中利用光耙进行直线导航的功能,并具有行走轨迹实时记... 基于GPS和GIS的农机作业导航系统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减轻驾驶员的工作难度。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结构,系统实现了对农业机械提供道路行走导航和机组在田间作业中利用光耙进行直线导航的功能,并具有行走轨迹实时记录、作业面积计算统计、作业回放等功能,便于工作和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IS 农业机组 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直线行走作业DGPS导航软件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庄卫东 汪春 刘福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对于大中型宽幅农业机组的田间行走作业,利用DGPS进行导航具有很多优点,本研究利用VB6.0编程语言,对农机直线行走作业DGPS导航涉及的GPS定位信息的获取、坐标投影变换、导航AB线的确定等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开发了应用软件。农业生产中可... 对于大中型宽幅农业机组的田间行走作业,利用DGPS进行导航具有很多优点,本研究利用VB6.0编程语言,对农机直线行走作业DGPS导航涉及的GPS定位信息的获取、坐标投影变换、导航AB线的确定等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开发了应用软件。农业生产中可利用触摸屏计算机实现对机组田间直线行走作业导航。田间作业记录进行模拟试验表明,此软件可有效地实现导航功能,并同时具有作业行走记录和行走距离、作业面积实时显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组 DGPS 导航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enhouse Gases Fluxes on Different Peat Agroecologies at Central Kalimantan, Indonesia
8
作者 Anicetus Wihardjaka Dedi Nursyamsi Prihasto Setyant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203-209,共7页
Peatland of central Kalimantan covers 2,934,660 ha and some areas are used for oil palm culture. Oil palm culture in peatland requires drainage system. Petland drainage is regarded to enhance greenhouse gases release ... Peatland of central Kalimantan covers 2,934,660 ha and some areas are used for oil palm culture. Oil palm culture in peatland requires drainage system. Petland drainage is regarded to enhance greenhouse gases release due to faster peat decomposition and reduce peat surface (subsidence) in certain time. To improve peat productivity, the in situ ameliorant materials should be applied such as biochar of oil palm bunche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greenhouse gases laboratory using soil column method to determine effect of biochar of oil palm bunches on greenhouse gases flux in different peat agro-ecology. The peat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central Kalimantan. The pea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soil column with 20 cm-diameter and 50 cm in height. The 3 ~ 5 experiment was arranged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The first factor treatment was peat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groecologies (below 3 years old of oil palm, above 3 years old of oil palm, and scrubs), and the second factor treatment was rate of oil palm bunches biochar (0, l, 2, 3, 4 t.ha-1). Without applying biochar of oil palm bunches, the CO2 flux from peat with scrub was higher than from peat with oil palm plantation. Application of oil palm bunches biochar in three peat agro-ecologies emitted CO2 lower than application of no biochar. Under peat with scrub ecology, methane flux increased with time period of incubation. Methane flux was generally higher by applying biochar of oil palm bunches in scrubs agroecology, however, application of oil palm biochar reduced methane flux from peat for oil palm plantation. The increase of rate of oil palm bunches biocha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 GHGs emission (P 〈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EATLAND amelior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