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微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施云波 王萌萌 +1 位作者 南慧杰 时野坪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4-258,共5页
以农业微环境为背景,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技术,实现监测系统的网络化。通过处理器模块对经A/D转换的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进行采集,控制WiFi无线模块发送数据。为了扩大监测的面积,在系统中利用无线路由器中继通信,软件对终端节点和监... 以农业微环境为背景,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技术,实现监测系统的网络化。通过处理器模块对经A/D转换的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进行采集,控制WiFi无线模块发送数据。为了扩大监测的面积,在系统中利用无线路由器中继通信,软件对终端节点和监测中心的通信、数据的采集、处理、发送和显示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控制。系统的建立简单、快捷,无需对网络设施进行预制,应用方便,扩展性良好。通过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工作稳定,功耗较低,数据测量及收发稳定,上位机运行良好,完全满足农业微环境对测量及控制系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农业微环境 监测系统 CP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微环境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齐玉春 董云社 章申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二氧化碳(CO_2)、氧化亚氮(N_2O)、甲烷(CH_4)等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促动因素。同时各种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量也同样受其所处环境状况的影响与反馈作用。研究各环境要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机... 二氧化碳(CO_2)、氧化亚氮(N_2O)、甲烷(CH_4)等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促动因素。同时各种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量也同样受其所处环境状况的影响与反馈作用。研究各环境要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机制是调节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循环反馈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阐述了土壤排放N_2O、CH_4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微环境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农业微环境多参数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方 林素敏 单鱼洋 《电子设计工程》 2019年第5期91-95,共5页
本文以农业微环境为背景,针对目前我国微环境监测系统控制精度不高,控制模式落后等现实条件,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农业微环境多参数监测系统的软件系统,将LabVIEW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结合起来,完成了对温度、湿度、CO2浓度... 本文以农业微环境为背景,针对目前我国微环境监测系统控制精度不高,控制模式落后等现实条件,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农业微环境多参数监测系统的软件系统,将LabVIEW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结合起来,完成了对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光照度4个农业微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测与预警,从而实现了农业微环境监测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同时达到实现精准农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环境 监测系统 LABVIEW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微环境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4
作者 雷雨果 刘抗 杨森 《河南科技》 2019年第22期8-10,共3页
本文利用智能感知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效实用、易于部署的基于农业微环境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农业环境信息的远程采集和农业设施的智能控制,让科技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过程深度融合。该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河南省... 本文利用智能感知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效实用、易于部署的基于农业微环境的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农业环境信息的远程采集和农业设施的智能控制,让科技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过程深度融合。该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环境 日照传感器 智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loid)Contaminated Soil: A Review 被引量:11
5
作者 Zhiqiang Y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increased urban pollution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heavy metal(loid) pollution in soil has been very serious, and there is an urgent...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increased urban pollution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heavy metal(loid) pollution in soil has been very serious,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loid) pollution.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are always used to perform biological alteration or improvement of soils and sewage. Using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resistant to toxic heavy metal(loid) ions for alt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loid)s in ionic form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loid)contaminated soil.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icrobial remediation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loid) contaminated soils, and the approaches for breeding bacteria those can be used for highly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loid)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microbial remed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loid) contaminated soil, and finally described the future trends and further research work of heavy metal(loid) contaminated soils by microbial 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loid)s Microbial remediation Breeding approaches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