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1
作者 王婷婷 翟胜 《科学咨询》 202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为例,挖掘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思考和...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为例,挖掘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思考和探索课程思政与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融合的策略,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理教学 农业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农村人口与经济匹配度及农业区位商评价——基于“七普”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林发彬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20期9-13,18,共6页
文章利用“七普”的数据,采用农业区位商和匹配度指标以及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福建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一致性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口集聚程度远低于经济集聚程度的地区在农业上缺乏比较优势。而... 文章利用“七普”的数据,采用农业区位商和匹配度指标以及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福建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一致性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口集聚程度远低于经济集聚程度的地区在农业上缺乏比较优势。而在农业经济具有显性优势的地区人口集聚程度又往往远高于经济集聚程度;农业显性优势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不足。农业显性优势区的剩余劳动力仍有意愿加入流动人口中去。从长期来看,福建省农村人口与经济基本匹配的地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区位 匹配度 对应分析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地化教育培养高中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素琴 安珍妮 +2 位作者 吴涛 张建珍 葛佳浩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地化教育通过联结学校、地方和社区,将地方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真实问题,与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地化教育通过联结学校、地方和社区,将地方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真实问题,与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在把握地理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图尔敏论证教学模型,构建在地化教育新模式,为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在地化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教育 地理批判性思维 农业区位因素 图尔敏论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索——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月荣玉 刘春燕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2期138-143,共6页
一、GIS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适配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后文简称“新课标”)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指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看作一个整体,综合各种要素分析地理问题... 一、GIS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适配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后文简称“新课标”)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指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看作一个整体,综合各种要素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事物 后文 综合思维 要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人文地理调查活动教学设计策略探讨——以“农业区位因素调查活动”为例
5
作者 崔文轩 韩晨熳 +2 位作者 陆丽云 陈霞 王延华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社会调查活动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高中人文地理核心知识,对人文地理调查活动进行了分类与梳理,挖掘其中共同的思政教育目标及不同类型调查活动各自侧重的思政目标,从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 社会调查活动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高中人文地理核心知识,对人文地理调查活动进行了分类与梳理,挖掘其中共同的思政教育目标及不同类型调查活动各自侧重的思政目标,从确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活动、分享调查成果等方面探讨了在社会调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并以“农业区位因素调查活动”为例,设计了具体调查方案,以期为中学开展地理调查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人文地理调查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全情境教学策略探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6
作者 韩子璇 饶继河 林雄斌 《地理教育》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与认知建构,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内在一致性。深度学习强调将主动建构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方法迁移运用到真实情境。因此,全情境覆盖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关键环节。为加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 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与认知建构,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内在一致性。深度学习强调将主动建构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方法迁移运用到真实情境。因此,全情境覆盖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关键环节。为加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教师需要创设全情境地理课堂,融合知识体系,架设知识联系,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成效。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为例,基于杭州市塘栖镇枇杷产业共富“金果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全情境教学研究并提出系列教学策略,以期优化地理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为地理学科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全情境 地理教学 农业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及案例——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为例
7
作者 张媛媛 张静 王安平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85-592,共8页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推动多学科交叉教学势在必行。在众多的学科交叉教学中,高中地理多学科交叉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基础。本文建构了包括选择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的设计链,以新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推动多学科交叉教学势在必行。在众多的学科交叉教学中,高中地理多学科交叉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基础。本文建构了包括选择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的设计链,以新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多学科交叉”为研究主线,进行案例设计,对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本节课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整合出多学科交叉教学的适用原则,以期为多学科交叉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农业区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引领下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维聪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2期47-51,共5页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于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学生所了解的、熟悉的地理事象和问题,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经典性与新颖性[1]。乡土地理作为重要的地理教...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于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学生所了解的、熟悉的地理事象和问题,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经典性与新颖性[1]。乡土地理作为重要的地理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地理 课程标准要求 地理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课程 新课标 农业区位因素 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力——以陕西省凤堰古梯田水田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9
作者 王朋 吴大胜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43-45,共3页
乡土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陕西省凤堰古梯田水田农业为例,探讨凤堰古梯田发展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乡土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陕西省凤堰古梯田水田农业为例,探讨凤堰古梯田发展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并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地理 核心素养 凤堰古梯田 农业区位因素 区域认知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以探究玉山七彩百合园的前世今生为例
10
作者 朱雨薇 肖燕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25期78-81,共4页
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玉山镇玉山七彩百合园为线索,创设“初识玉山农业景”“探究百合知今生”“再识百合而后生”三个真实地理情境,引导学生活用所学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玉山百合园的农业区位选择变化原因并... 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玉山镇玉山七彩百合园为线索,创设“初识玉山农业景”“探究百合知今生”“再识百合而后生”三个真实地理情境,引导学生活用所学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玉山百合园的农业区位选择变化原因并尝试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及区域认知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玉山百合园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意义建构的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11
作者 罗春宇 《地理教育》 2024年第8期16-19,25,共5页
意义建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与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问题式教学需依托情境,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的教... 意义建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与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问题式教学需依托情境,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建议相契合。本文以意义建构为理论基础,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为例,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意义建构—迁移应用”5个环节设计实施问题式教学,旨在探索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建构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理念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育途径探索——以主题7“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为例
12
作者 麻赟辉 《陶行知学刊》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农业区位因素是上海版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对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及必修二中人文地理部分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学习。我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也是世界水稻生产强国,在世界粮食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 农业区位因素是上海版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对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及必修二中人文地理部分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学习。我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也是世界水稻生产强国,在世界粮食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水稻作为教学案例,通过“水稻的自白书”“一颗文明的种子”“种子旅行记”“我为家乡代言——青浦薄稻米”四个跨学科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稻生长的生物学习性,探究水稻起源地的环境特征及不同历史时期水稻生产重心地域性转移的原因,理解青浦薄稻米优良品质的区位条件。教学过程以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理解问题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生活情景为教学方式,充分实现了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业区位 跨学科 生物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以“通化人参”为例
13
作者 刘茗玉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把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深度学习强调真实情境的构建、深度问题链的提出、学生自我认知...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把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深度学习强调真实情境的构建、深度问题链的提出、学生自我认知与高阶思维的形成,这都与课标所强调的内容相吻合。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度学习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理论 农业区位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14
作者 黄莹莹 《中学课程资源》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区域实践性特点。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区域实践性特点。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为德育主线,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思政 农业区位因素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15
作者 房成玉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第5期95-97,共3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关试题一般以具体的地理区域为背景,引导学生对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特点、区位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知识梳理 农业区位因素 地理知识 地理区域 区位优势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 综合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例设计
16
作者 黄越烯 《广西教育》 2024年第23期131-134,共4页
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教师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教学为例,依托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寻找发展桑蚕之地、探析发展桑蚕之因、探寻桑蚕发展之变... 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教师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教学为例,依托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寻找发展桑蚕之地、探析发展桑蚕之因、探寻桑蚕发展之变、思考桑蚕发展之路等策略,挖掘区域乡土地理教学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地理区域特征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认知 高中地理 课例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
17
作者 童超 朱菲菲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第11期21-23,共3页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利。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情境创设的要求,提出情境化教学在高中地理复习课的设计路径,并以“农业区位... 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利。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情境创设的要求,提出情境化教学在高中地理复习课的设计路径,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创设以芒果种植为切入点的情境案例,确立“海南芒果—攀枝花芒果—日本芒果—延伸拓展”为主线的有效情境,最终达到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时空分布变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复习课 情境教学 农业区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能农业区位论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明龙 周剑勇 刘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杜能通过一系列假设条件,把研究对象确定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在此基础上,建立同心圆模式,提出孤立国全境的生产布局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六个不同圈境,每个圈境都有自己的主要产品,以及相应的耕作制度。决定各圈境农业... 杜能通过一系列假设条件,把研究对象确定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在此基础上,建立同心圆模式,提出孤立国全境的生产布局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六个不同圈境,每个圈境都有自己的主要产品,以及相应的耕作制度。决定各圈境农业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的,除了土地资源的性质外,更主要的是它与农产品市场之间的距离。杜能由此创建的农业区位论对后来的区位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也存在偏离实际和某些观点前后矛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能 农业区位 孤立国 圈境 运输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杜能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 被引量:21
19
作者 叶长卫 李雪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杜能农业区位论从孤立化研究和区位地租出发 ,得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的理论模式。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认识杜能农业区位论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应用和启示 。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农业区位 区位地租 杜能 农业经济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位论思想的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系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甜雅 黄佛君 《中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13期78-80,共3页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部分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此时学生容易缺乏系统的逻辑认知。将杜能农业区位论思想引入高中“农业区位因素”教学,通过课前、课堂、课后的系统教学,有助于学生认知“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逻辑,内化区域认...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部分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此时学生容易缺乏系统的逻辑认知。将杜能农业区位论思想引入高中“农业区位因素”教学,通过课前、课堂、课后的系统教学,有助于学生认知“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逻辑,内化区域认知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杜能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