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伴高脂血症患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涛 朱华 +1 位作者 朱小波 赵建平 《医师在线》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高脂血症患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ACS伴高脂血症患者92例,根据是否再发AMI,分为再发组(n=24)和非再发组(n=68)...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高脂血症患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ACS伴高脂血症患者92例,根据是否再发AMI,分为再发组(n=24)和非再发组(n=68),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和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TEG参数、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四项指标对ACS伴高脂血症患者再发AMI的预测效能。结果再发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低于非再发组,凝固角(α)高于非再发组(P<0.05),两组血凝块最大强度(M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发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非再发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非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K、α、PT、TT、APTT、FIB单独及联合检测在预测ACS伴高脂血症患者再发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16、0.695、0.635、0.642、0.641、0.675、0.800,灵敏度分别为70.59%、67.65%、64.71%、58.82%、61.76%、61.76%、64.71%、96.00%,特异度分别为67.86%、63.79%、62.07%、60.34%、63.79%、60.34%、62.07%、60.34%(P<0.05)。结论TEG联合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对ACS伴高脂血症患者再发AM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四项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脂血症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文美 李爱英 +2 位作者 臧全玲 史有奎 陈京霞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7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组)2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梗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血清hs-C... 目的观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组)2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梗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血清hs-CRP,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PN,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再梗组血清hs-CRP与APN的相关性。结果再梗组hs-CRP为(9.65±2.53)mg/L、APN为(2.76±0.76)mg/L,初梗组分别为(7.82±2.85)、(3.47±0.71)mg/L,正常组分别为(2.33±1.60)、(10.69±1.35)mg/L,两两比较,P均<0.05。再梗组血清APN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两者的相关性可能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伯全 李英 +4 位作者 季先友 王子良 孙大英 吴广明 张舒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研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预后。方法对我院7年5个月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胸痛症状、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证据、血清心肌酶学升高的确诊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于出院后以不同的方式(门诊、电话... 目的研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预后。方法对我院7年5个月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胸痛症状、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证据、血清心肌酶学升高的确诊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于出院后以不同的方式(门诊、电话询问、通信)进行追踪观察其临床预后,并特别注意询问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前3小时内的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其中第二次梗死者42例,第三次梗死者7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8例、高侧壁3例、下壁并正后壁7例、下壁并右心室4例、前间壁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无Q波性8例、原部位25例、不同部位11例、梗死延展5例。本组有典型症状者21例,症状较轻或不典型者8例,以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来医院就诊而确诊者分别为9例、6例、5例。有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有2例死于心脏骤停。有或无诱发因素者分别为26例和23例。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原梗死部位,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猝死,病死率高于同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总病死率,临床预后较首次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 临床特点分析 心源性休克 陈旧性心肌 症状不典型 临床预后 心肌酶学升高 急性左心衰竭 胸痛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东旺 薄秀慧 崔庆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静 李琳 +2 位作者 郑刚 张德铭 米建香 《华夏医学》 2002年第4期441-442,共2页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再发 AMI患者 (再梗组 ) 74例与同期患有 AMI、出院后随访无再梗的 1 1 9例患者 (非再梗组 )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再梗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梗死后心绞痛分别占 6...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再发 AMI患者 (再梗组 ) 74例与同期患有 AMI、出院后随访无再梗的 1 1 9例患者 (非再梗组 )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再梗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梗死后心绞痛分别占 62 .1 6%、59.46%、2 8.38%及 47.30 % ,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42 .86%、42 .0 2 %、1 4 .2 9%及 1 8.49% ;再梗组血总胆固醇水平极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5.81± 1 .2 6比 3.95± 1 .68,P<0 .0 0 1 ) ;发生再梗时症状多不典型 (47.39%比70 .2 7% ) ;再梗组住院病死率极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2 1 .62 %比 7.56% ,P<0 .0 0 1 )。结论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为再梗的主要危险因素 ,再梗时临床症状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总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初步探讨
6
作者 李军 刘培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128-129,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减少再发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我院10年收治住院的60例再发AMI与同期收治住院的402例初发AMI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预防 AMI 亡率 病率 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文 李来传 +2 位作者 史有奎 陈京霞 臧全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AP)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AP)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LP(a)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OMI组、AP组、再梗组hs-CRP、Lp(a)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hs-CRP、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组Lp(a)和hs-CRP呈正相关性(r=0.697,P<0.001)。结论 (1)血清hs-CRP、Lp(a)浓度升高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再发心梗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对增高,说明hs-CRP、Lp(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lipoprote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理念下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处理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旭兰 李苗苗 +2 位作者 冯毅 吕智 张林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8期767-768,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因意外导致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卧床不起,加之高龄,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给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如何践行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因意外导致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卧床不起,加之高龄,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给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如何践行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此类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改善伤后的生活质量,对骨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1例高龄髋部骨折再遇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通过骨科、麻醉科、内科多学科诊疗和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高龄髋部骨折 高龄患者 围术期处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surgery 内科疾病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岳庆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9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3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比较。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相关冠脉再...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3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比较。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相关冠脉再通率为56.3%;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组相关冠脉再通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5,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与首发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相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铁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764-3765,共2页
目的对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与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其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高血压70... 目的对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与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其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高血压70.8%vs61.1%(<0.05),糖尿病33.3%vs23.5%(P<0.05),高质血症12.5%vs25.7%(P<0.05),恶性心律失常29.2%vs30.4%(P>0.05),心功能衰竭58.3%vs46.9%(P<0.05),死亡率20.8%vs78.6%(P>0.05)。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较重,较易发生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1
作者 陈雪 卢喜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术后 肺占位性病变 不稳定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右侧胸痛 持续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生化指标对1年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12
作者 尚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天津市红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7例AM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所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将再次发生AMI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将没有... 目的分析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天津市红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7例AM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所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将再次发生AMI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将没有再次发生AMI患者19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在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B、HDL-C、LDL-C、VLDL-C、尿酸、肌酐、尿素氮、T3、T4、TSH、NT-proBNP、肌钙蛋白T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小板计数、PL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247例AMI患者,1年内再发AMI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小板计数较高、PLR升高是1年内再发AMI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AMI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同型半胱氨酸,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原文传递
老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索冬卫 孙秋虹 李楠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老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AMI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本文将86例再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老年再发AM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AMI患者 远期预后 临床资料 临床防治
原文传递
首发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兆诱因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戚厚兴 崔芬 +3 位作者 张金国 王微 谭洪勇 魏广和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RMI)的先兆诱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关于AMI诊断标准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临床表现分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组(首发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再发组),...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RMI)的先兆诱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关于AMI诊断标准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临床表现分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组(首发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再发组),分析其先兆诱因、临床特征。结果首发组前壁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再发组(62.03%,59.64%,χ~2=8.65,P<0.01),而下后壁梗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97%,40.50%,χ~2=0.21,P>0.05);再发组患者有家族史(32.43%)、焦虑抑郁情绪(51.35%)者显著大于首发组(16.61%,20.37%;χ~2=6.56,3.81;P<0.05),而再发组吸烟者(29.73%)则显著低于首发组(51.58%,χ~2=3.88,P<0.05);再发组患者心力衰竭(43.24%)、恶性心律失常(27.03%)、死亡(18.92%)的发生率显著大于首发组(20.37%,17.95%,7.40%,χ~2=3.81,5.79,18.69;P<0.05)。再发组患者非原位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42.88%)、死亡的发生率(21.43%)显著大于原位再梗死者(13.04%,17.39%,χ~2=5.88,4.50;P<0.05)。结论 RMI患者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中有家族史、有焦虑抑郁情绪者显著大于首发AMI患者;RMI患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的比例较高;RMI患者非原位再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的比例显著大于原位再梗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急性心肌 先兆诱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预防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远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8-2020,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入院的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的AMI患者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入院的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的AMI患者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于溶栓治疗后应用波立维和辛伐他汀及给予抗凝、抗心肌缺血、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梗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死亡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可以降低AMI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联用 辛伐他汀 预防 急性心肌 前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党 《临床研究》 2016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8例AI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后者予以... 目的:分析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8例AI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后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情况与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梗死再发率3.45%比对照组14.29%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 AIM患者行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其血脂水平,并有效减少梗死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在ST段抬高AMI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陈纪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3期3-3,共1页
关键词 ST段抬高 AMI DES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内狭窄 临床疗效 价值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18
作者 徐世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24期8-8,共1页
患者,男,36岁,1周前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陈旧性脑梗死病史4年,遗留右下肢无力。急性心肌梗死病史6年,曾在社区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1个月前因胃部不适,未经医生同意自主停用阿司匹林,此后胃部不适缓解。... 患者,男,36岁,1周前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陈旧性脑梗死病史4年,遗留右下肢无力。急性心肌梗死病史6年,曾在社区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1个月前因胃部不适,未经医生同意自主停用阿司匹林,此后胃部不适缓解。入院后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陈旧性脑 冠脉造影检查 支架内狭窄 阿司匹林 医生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指数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佳奇 齐斌 +3 位作者 张锐 刘旭东 任平 刘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09-510,514,共3页
目的探讨衰弱指数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5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kwood衰弱指数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489)与... 目的探讨衰弱指数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5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kwood衰弱指数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489)与未衰弱组(n=376)。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大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衰弱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未衰弱组患者全因死亡、再住院、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衰弱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指数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住院、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衰弱指数能够独立预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住院、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大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指数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