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解读的再创造性 |
陈道谆
陈晓红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2
|
浅谈文学翻译的等值性和再创造性 |
韩会玉
|
《科技信息》
|
2006 |
1
|
|
3
|
从词汇翻译看译者的再创造性——以《哥儿》三译本为例 |
黄莺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4
|
“再创造性设计批评”的概念、特征与运用 |
李传文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5
|
发掘艺术的力量——兼论美术欣赏的再创造性 |
周岩
|
《中小学美育》
|
2003 |
0 |
|
6
|
从《David Copperfield》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看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性叛逆 |
邵爱琴
|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09 |
0 |
|
7
|
也谈编辑工作的再创造性 |
袁达珍
|
《传媒观察》
|
1999 |
0 |
|
8
|
错题资源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再创造性的实践研究 |
童伟东
|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21 |
0 |
|
9
|
从《心》的三个译本看译者的再创造性 |
林曌
|
《日语学习与研究》
|
2014 |
0 |
|
10
|
论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 |
许钧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89 |
8
|
|
11
|
审美接受者对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再创造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2
|
网络时代审美意识的变异 |
巫汉祥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3
|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悟性 |
宇文高峰
|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4
|
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 |
张新木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15
|
论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 |
许钧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3
|
|
16
|
论编辑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
宾长初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8 |
2
|
|
17
|
论电影欣赏的心理特征 |
袁智忠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18
|
论电影艺术鉴赏的特征 |
万年春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4 |
1
|
|
19
|
网络媒体的编辑如何把关 |
杨舒丹
|
《今传媒》
|
2008 |
1
|
|
20
|
农业情报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
白尔钿
陈恩平
干劲天
|
《农业技术经济》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