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诊断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黄伊宁 谢丛 +4 位作者 丛羽晨 王佳 王蕾 王文静 曹彬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肿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一例临床表现为胆管炎,常规影像学检查见胆管狭窄及扩张的患者,该患者...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胆管黏膜上皮的肿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挑战。本文介绍了一例临床表现为胆管炎,常规影像学检查见胆管狭窄及扩张的患者,该患者常规检查均未明确诊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可见黏液自十二指肠乳头溢出,直视下获取病理组织,最终明确诊断为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这提示我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镜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s a rare type of tumor originating from the epithelium of the bile duct.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common imaging examination do not have specificity, which result in a challenge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ase of a patient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olangitis and conventional imaging studies revealing biliary strictures and dilatations. The patient’s routine examinations failed to establis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However, we employe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combined with cholangioscopy to observe mucus spilling from the duodenal papilla and obtained pathological tissue under direct vision.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 It implies that ERCP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scopy is valuabl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内镜逆行管造影 经口胆道镜 胆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 罗国松 +1 位作者 郑英俊 王学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54例)与PTCD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与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肝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ERCP组低位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高于PTCD组(χ^(2)=4.193,4.877,P<0.05);CD3^(+)、CD4^(+)、CD4^(+)/CD8^(+)高于PTCD组,CD8^(+)低于PTCD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PTCD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PTCD组(P<0.05);导管堵塞等并发症7.41%低于PTCD组22.92%(χ^(2)=4.873,P<0.05)。结论ERCP胆管支架置入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黄疸 胆管支架置入 内镜逆行管造影 免疫炎反应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尹静一 樊明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部恶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管造影术(ERCP) 塑料支架 再梗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舒肝宁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4
作者 刘涓涓 陈玲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联合舒肝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80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随机... 目的:观察并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联合舒肝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80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探讨,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联合组予以ERCP联合舒肝宁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P、ALT较治疗前均降低,CHE均升高,且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后与舒肝宁联合治疗具有确切效果,能够加快症状缓解,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梗阻黄疸 内镜逆行管造影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对肝功能、并发症影响研究
5
作者 徐之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8-101,共4页
分析肝胆手术后胆漏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0月到2024年7月,研究对象在此时间范围内于我院进行肝胆手术治疗后的胆漏患者中进行选择,利用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把84名... 分析肝胆手术后胆漏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0月到2024年7月,研究对象在此时间范围内于我院进行肝胆手术治疗后的胆漏患者中进行选择,利用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把84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腹腔置管引流术被用于对照组的治疗,腹腔置管引流术加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被用于观察组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肝功能的改善幅度和炎症指标下降的幅度更大,治疗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缩短恢复的时间,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手术 胆漏 内镜逆行管造影 腹腔置管引流术 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朱琪麟 王良晶 +1 位作者 程秀琴 史肖华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7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观察组(行ERC...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观察组(行ERCP),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管造影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林 张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胰胆管疾病诊治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传统ERCP多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患者的舒适感低、配合度差、手术失败率高;...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胰胆管疾病诊治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传统ERCP多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患者的舒适感低、配合度差、手术失败率高;目前,ERCP多在镇静或全身麻醉方式下进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自身因素差异导致其适合不同的麻醉方式,明确患者自身因素与不同麻醉方式间的相关性有助于麻醉医师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本文对ERCP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各种麻醉方式的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管造影 围手术期 并发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石球囊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的特殊应用
8
作者 王旋 陈雪雯 +6 位作者 黄金鑫 陈佳骏 曲岩 高浩 龚彪 张晞文 李甫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失败后,使用取石球囊尝试跨越吻合口狭窄,统计手术成功率,观察术中情况,分析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入院体征主要包括:32例腹部不适,7例发热,4例皮肤瘙痒,3例黄疸,2例无明显症状;术前胆道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显示,胆管吻合口单纯狭窄35例,狭窄合并结石13例。在取石球囊引导下,导丝成功跨越吻合口狭窄26例,成功率为54.17%(26/48);通过对成功组和失败组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胆总管远端是否扩张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04)。26例经取石球囊治疗成功者,术后48 h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成功手术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取石球囊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治疗中,能够提高操作成功率,特别是对于胆总管远端扩张者优势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石球囊 胆管吻合口狭窄 移植 内镜逆行管造影术(ERCP) 胆总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会师术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易惠明 唐大川 +2 位作者 王兵 张剑 张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会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常规行ERCP治疗困难或失败患者17例,应用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完成诊断及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2 d临床症状及实验室...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会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常规行ERCP治疗困难或失败患者17例,应用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完成诊断及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2 d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TCD与ERCP会师术治疗,其中采取右侧肝内胆管穿刺16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1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取石和鼻胆管放置,对胆管梗阻或狭窄患者行胆管扩张及支架置入术。会师术前与术后2 d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患者胆管梗阻症状完全解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与ERCP会师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行急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威 尹成龙 朱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行急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肝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 目的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行急诊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对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肝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治疗方式分组,将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的患者作为LCBDE组(40例),采用ERCP治疗的患者作为ERCP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的肝胆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LCBDE组短(均P<0.05),两组患者发热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结石取净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均降低,且ERCP组更低(均P<0.05);ERCP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CBD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继发ACST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急诊ERCP治疗可缩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重症胆管炎 内镜逆行管造影 功能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艾司氯胺酮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取石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孟庆伟 王晓东 +2 位作者 陈明浩 侯佳 于松杨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902-1907,共6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取石(ERCP)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行ERCP取石术的老年患者170例,随机分为A组(86例)和B组(84例)。A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取石(ERCP)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行ERCP取石术的老年患者170例,随机分为A组(86例)和B组(84例)。A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入室(T0)、内镜进入喉咽部即刻(T1)、胆管造影时(T2)、取石时即刻(T3)、手术结束时(T4)、苏醒时(T5)]的生命体征指标,记录MOA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1~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SPO_(2))及水平较T0时明显下降(P<0.05),且A组患者T1~T4时MAP、HR、RR、SPO_(2)水平较B组更高(P<0.05)。A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后VAS评分为(1.73±0.33)分,低于B组的(2.15±0.38)分,MOAA/S评分为(4.03±0.67)分,高于B组的(3.19±0.53)分(t=7.700,9.052,均P<0.05)。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7.40±2.12)min、(6.53±1.62)min,均早于B组的(11.57±3.26)min及(8.70±2.18)min(t=9.910,7.378,均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老年患者ERCP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更好,可提高苏醒质量,且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管造影取石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 老年患者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彦国 安建立 +1 位作者 沙俊峰 王景诗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临床疗...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CD组与ERCP组,每组48例。PTCD组采用PTCD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ERCP组采用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T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明显高于ERCP组的2.0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TCD或ERCP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均可有效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力,但ERC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管造影 胆道支架置入 高位恶胆道梗阻 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观察
13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1 位作者 黄洁婕 黄理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出现不良事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60例,观察组(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0例。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级、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ASA分级为Ⅲ级、有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在围手术期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治疗内镜逆行管造影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旭峰 许亚凤 +4 位作者 周志华 向正国 汤小龙 杨胜兰 郑扬 《肝脏》 2021年第3期259-261,265,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未来肝硬化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未来肝硬化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可能导致肝硬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18.75%;经初步单因素分析发现,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奧狄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反复插管、胰管造影、预切开均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对单因素初步证实的结果赋值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有SOD病史、反复插管、胰管造影、预切开均是肝硬化患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腹水、SOD病史、反复插管、胰管造影、预切开等均会提高肝硬化患者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存在这些影响因素的患者,临床应积极给予合理干预,以降低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内镜逆行管造影 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宏 李涛 +1 位作者 刘磊 楚兴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706-170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对照组给予LC联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对照组给予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LBDE)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肝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Bil、AST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确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同时改善其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管造影 胃肠功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麻醉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包胜云 赵佳佳 +1 位作者 郑映 宋雪松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4期5-8,共4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目前临床诊治胰胆管疾病常见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目前临床诊治胰胆管疾病常见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药物应用和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手术治疗工作中断,给医护人员与患者带来诸多不便。ERCP实施过程中麻醉医生的参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降低手术风险及规避不良反应的目的。目前,临床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参与ERCP麻醉工作,麻醉经验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麻醉方式供临床选择,包括各种药物的配伍方案。对近期应用在ERCP中的各种麻醉方式进行了总结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管造影 麻醉方式 镇痛镇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清胰汤灌肠辅助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洪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清胰汤灌肠辅助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均行ERCP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活... 目的观察活血清胰汤灌肠辅助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均行ERCP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活血清胰汤灌肠治疗,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血清TNF-α和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D4+和CD4+/CD8+均显著升高(P均<0.05),CD8+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gA、Ig G和Ig M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清胰汤灌肠辅助ERCP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清 内镜逆行管造影 郁气滞型 重症腺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运涛 罗云藩 邓予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8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 目的探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8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情况以及低位缓解率、高位缓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的ALT、TBIL、D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1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位缓解率为93.55%高于参照组的43.75%,低位缓解率54.55%低于参照组的90.00%,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参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对于高位梗阻患者适合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梗阻患者适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黄疸 内镜逆行管造影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海清 陈德凤 吴波峰 《全科护理》 2011年第35期3249-3250,共2页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长期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长期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下治疗成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管造影 移植 胆管狭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胰壶腹特征分类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
20
作者 蔡小泥 邵金海 +1 位作者 杨玉龙 章鲁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肝胰壶腹特征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3年10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行ERCP治疗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肝胰壶腹特征,将患者分为不突出组(n=184)、突出组(n=76... 目的探讨肝胰壶腹特征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3年10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行ERCP治疗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肝胰壶腹特征,将患者分为不突出组(n=184)、突出组(n=76)、憩室、黏膜褶皱组(n=101)和扭曲、肿瘤累及组(n=39)。记录插管时乳头接触次数、插管成功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扭曲、肿瘤累及组插管时乳头接触次数最多,为(8.95±6.30)次,不突出组接触次数最少,为(4.01±2.42)次,4组患者乳头接触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6,P=0.000)。扭曲、肿瘤累及组插管成功时间最长,为(353.96±263.42)s,不突出组插管成功时间最短,为(161.03±118.06)s,4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3,P=0.000)。共31例患者(7.75%)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胰腺炎最多,无穿孔和死亡病例。结论肝胰壶腹特征是预测ERCP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未来,其有望成为预测胆管插管难易程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特征 内镜逆行管造影术(ERCP)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十二指肠乳头形态 胆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