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庄坤 原姗姗 +3 位作者 闫媛 左利平 唐海灵 郭汉青 《中国医药》 2022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与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 目的比较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与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STER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CD;、CD;和S-100蛋白表达情况,手术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4.2±0.6)d比(10.5±2.5)d],CD;、CD;、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和术后1个月创面完全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73.3%(33/45)比33.3%(15/45)、66.7%(30/45)比40.0%(18/45)、64.4%(29/45)比22.2%(10/45)、91.1%(41/45)比33.3%(15/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肿瘤残留率、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8.9%(4/45)比28.9%(13/45)、0(0/45)比15.6%(7/45)、2.2%(1/45)比22.2%(10/45)](均P<0.05)。结论STE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与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具有相当的肿瘤切除效果,STER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隧道技 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雷维商 《微创医学》 202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近年来胃黏膜下肿瘤治疗方式从传统外科手术发展至内镜下微创治疗,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论证。然而,内镜下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文章对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方式进行综述,为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肿... 近年来胃黏膜下肿瘤治疗方式从传统外科手术发展至内镜下微创治疗,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论证。然而,内镜下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文章对固有肌层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方式进行综述,为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胃固有肌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胃间质瘤全层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道权 《全科护理》 2013年第20期1877-1878,共2页
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的间叶性肿瘤,其肿瘤细胞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间叶样细胞,能特异性表达CD117和CD34两种分子标记物。胃巨大间质瘤尤其是表面溃疡形成或中心液化... 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的间叶性肿瘤,其肿瘤细胞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间叶样细胞,能特异性表达CD117和CD34两种分子标记物。胃巨大间质瘤尤其是表面溃疡形成或中心液化坏死者多存在恶性潜能,需要进行治疗。内镜黏膜下肿瘤全层切除技术是微创中微创,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破坏其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肿瘤全层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大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特点及内镜下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洪涛 贾丽萍 +2 位作者 赵洪川 李靖涛 王远新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3期1857-1858,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特点、病理分类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在内镜下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果16例中脂肪瘤9例,类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2例。均予内镜下肿物切除术,并经病理... 目的探讨大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特点、病理分类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在内镜下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果16例中脂肪瘤9例,类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2例。均予内镜下肿物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检是大肠黏膜下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大肠黏膜下肿瘤内镜形态特点的认识,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内镜下肿瘤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黏膜下肿瘤 内镜检查 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隧道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清峰 岳辉 +7 位作者 何锋坚 刘素英 徐胜浩 王伟飞 彭芊芊 陈培生 龙沛琪 杨文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8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及评价内镜隧道黏膜下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镜中心经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来源于食... 目的:探讨及评价内镜隧道黏膜下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镜中心经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并要求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13例,所有患者行STER治疗,完整切除病变并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1~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食管SMTs均应用STER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其中固有肌浅层9例,深层4例;切除病变直径1.3~3.0 cm,中位直径2.0 cm;手术时间50~120 min,中位时间80 min。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染色证实平滑肌瘤11例,间质瘤2例,切缘均为阴性;术中发生单纯皮下气肿3例,均保守治疗后恢复;皮下气肿合并气胸及气腹1例,予术中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气腹针放气后顺利完成手术并恢复;术中出现隧道黏膜侧小破损2例,均予钛夹封闭,术后愈合良好,未发生隧道瘘;所有病例均无术后隧道内出血及感染。采用胃镜及超声内镜随访1~12个月,中位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STER术治疗食管固有肌来源的黏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应注意来源于固有肌深层的病变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隧道黏膜下肿瘤切除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晓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复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0例SNI...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复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0例SNIP患者术后复发7例,复发率为17.50%(7/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具有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中心在上颌窦均为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具有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中心在上颌窦均为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复发 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鼻部手 肿瘤发生中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胃粘膜下间质瘤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安全性预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野 李学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预测胃肠道粘膜下间质瘤(GIST)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安全性评估的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86例胃粘膜下肿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的患者,EFTR术前均行EUS检查。EUS探查黏膜下血管结构及粘膜...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预测胃肠道粘膜下间质瘤(GIST)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安全性评估的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86例胃粘膜下肿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的患者,EFTR术前均行EUS检查。EUS探查黏膜下血管结构及粘膜下肿瘤大小、形态、边界以及起源的层次。肿瘤旁探查每个视野有一支血管直径超过500μm,或探查见每个视野有3支血管直径200-500μm为富血供组(R组,40例),否则为乏血供组(N组,46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程度、钛夹止血的使用率、并发症、复发率等资料。结果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N组[(65.2±20.2)min vs(40.8±19.6)min,P〈0.05]。R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和钛夹止血使用率分别为92.5%和100%,均明显高于N组的17.4%和19.6%(P均〈0.01)。两组血红蛋白降低程度、12个月的随访结果比较无差异。结论超声内镜术前探查胃粘膜下间质瘤的血管结构可以预测手术时间、血管损伤后热钳和钛夹止血的使用率,特别适用于EFTR的安全性预测并为治疗方案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内镜下肿瘤全壁层切除 内镜下黏膜剥离
原文传递
经内镜黏膜下不同术式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曹阳 杨卓 +2 位作者 刘传宏 高峰 王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肿瘤隧道切除术(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接受内镜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肿瘤隧道切除术(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接受内镜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STER组(n=18)与ESD组(n=3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STER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多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缝合夹数量、完整切除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短期并发症发生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ESD组患者长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55%(1/18)、5.88%(2/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共36例(69.23%),其次为间质瘤11例(21.15%)。结论ESD与STER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但ESD手术治疗过程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 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肿瘤隧道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