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并发十二指肠穿孔24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玉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分析内窥镜括约肌切开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24例的病因以及探讨预防这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作者所在地区5家医院因胆道疾病施行EST治疗致十二指肠穿孔24例。结果保守治疗成功7例,手术治疗存活6例,死亡11例,死亡率达45... 目的分析内窥镜括约肌切开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24例的病因以及探讨预防这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作者所在地区5家医院因胆道疾病施行EST治疗致十二指肠穿孔24例。结果保守治疗成功7例,手术治疗存活6例,死亡11例,死亡率达45.83%。结论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率〈1%,这种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甚高(该组为45.83%),咎其原因为EST手术指征掌握不当,操作人员训练不够等,应高度注意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 十二指肠穿孔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晓鹏 张卫东 +6 位作者 王东 屠佳 田野 崔巍 韩真 袁鹤鸣 张国政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症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CK-A、SREBP-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文俊 秦贤举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血清胆囊收缩素A型受体(CCK-A)、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6例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血清胆囊收缩素A型受体(CCK-A)、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6例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取石率、结石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碎石率、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余结石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CK-A高于术前,SREBP-2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CCK-A高于对照组,SREBP-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胆囊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外科学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气囊扩张术 受体 胆囊收缩素A/血液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2/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下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流动力学镇痛及安全性的影响
4
作者 吴继敏 单伟锋 +2 位作者 徐巧敏 梅培毅 游敏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方法2019年12月至2023年1月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0例胆总管结石并行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方法2019年12月至2023年1月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0例胆总管结石并行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患者,按剂量将其分为低剂量丙泊酚(LP)组,中剂量丙泊酚(MP)组和高剂量丙泊酚(HP)组,每组100例,LP组、MP组、HP组均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剂量分别为1μg/ml、3μg/ml、5μg/ml,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T0、T1、T2、T3、T4、T5时LP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88±6)mmHg、(77±5)mmHg、(71±5)mmHg、(70±5)mmHg、(75±5)mmHg、(84±7)mmHg;MP组分别为(87±6)mmHg、(78±5)mmHg、(70±5)mmHg、(70±5)mmHg、(76±6)mmHg、(83±6)mmHg;HP组分别为(88±6)mmHg、(77±5)mmHg、(71±5)mmHg、(71±5)mmHg、(75±5)mmHg、(83±6)mmHg。T0、T1、T2、T3、T4、T5时LP组的心率分别为(78±6)次/min、(73±5)次/min、(67±5)次/min、(68±5)次/min、(71±6)次/min、(80±6)次/min;MP组分别为(78±6)次/min、(72±5)次/min、(68±5)次/min、(67±5)次/min、(71±6)次/min、(80±6)次/min;HP组分别为(78±6)次/min、(73±5)次/min、(67±5)次/min、(67±5)次/min、(72±6)次/min、(79±6)次/min。在T0时,3组MAP、心率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3组的MAP、心率均降低(P<0.05),但3组MAP、心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与T3时3组MAP、心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4、T5时,3组MAP、心率水平均升高,但3组MAP、心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不存在相互作用(F=0.249,P=0.991)。T0、T1、T2、T3、T4、T5时LP组的VAS评分分别为(4.25±0.22)分、(2.34±0.15)分、(2.41±0.16)分、(2.38±0.14)分、(4.33±0.23)分、(5.21±0.26)分;MP组分别为(4.35±0.24)分、(1.85±0.14)分、(1.82±0.13)分、(1.84±0.12)分、(3.65±0.14)分、(4.78±0.21)分;HP组分别为(4.30±0.23)分、(1.36±0.11)分、(1.33±0.11)分、(1.37±0.12)分、(2.96±0.13)分、(3.55±0.18)分。T1、T2、T3时3组VAS评分降低(P<0.05),且与LP组相比,MP组降低(P<0.05),与MP组相比,HP组降低(P<0.05),T4、T5时3组VAS评分均升高,且LP组比MP组、HP组升高明显(P<0.05),组间与时间存在相互作用。与LP组相比,M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P组对比,H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组相比,MP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P组相比HP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MP组、HP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高血压、心动过缓、谵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25.0%、30.0%,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0,P>0.05)。结论低中高剂量丙泊酚既不会改变血流动力学,也不会延长苏醒时间,且高剂量丙泊酚镇痛效果更好,提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具有满意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麻醉静脉 胆石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5
作者 韩宏锋 陈虹 +1 位作者 薛伟红 李延伟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626-1627,共2页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提高胆管插管的成功率。近几年我们在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了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胆管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插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石症
6
作者 李青 叶再元 《浙江创伤外科》 2001年第5期316-317,共2页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广泛开展,其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总结1996~2000年本院102例EST病例如下.
关键词 治疗 胆石症 内镜括约肌切开 EST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 病例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胆胰疾病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丁世华 吴东海 +1 位作者 郭海建 刘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18-920,共3页
目的分析良性胆胰疾病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T的患者随访资料,探讨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 目的分析良性胆胰疾病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T的患者随访资料,探讨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发症累积发生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57个月,平均随访(30.9±12.1)个月。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累积发生率为9.9%(18/182),包括复发性胆总管结石9例,复发性胆管炎6例,急性胆囊炎2例,胆道狭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憩室旁乳头、胆道积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mm和胆道积气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4.82,95%可信区间(95%CI):1.08-21.55,P=0.040;OR=6.19,95%CI:1.23-31.23,P=0.027]。结论良性胆胰疾病EST术后远期并发症较低,胆总管直径≥15mm和胆道积气是发生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群 王克成 +1 位作者 邓明富 廖丽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胆总管结石21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再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除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外,余者内镜括约肌切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胆总管结石21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再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除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外,余者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均获成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胆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从切开到修复 被引量:19
9
作者 曾建平 董家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阀门,对于维护胆胰管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括约肌成形还是切开术,均可不同程度的破坏Oddi括约肌的功能,造成术后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和胆汁细菌污染,增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反流性胆管炎甚...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阀门,对于维护胆胰管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括约肌成形还是切开术,均可不同程度的破坏Oddi括约肌的功能,造成术后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和胆汁细菌污染,增加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反流性胆管炎甚至胆管癌的风险。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基于笔者的经验,对于括约肌已被医源性损伤的患者,在肝外胆道可保留的前提下,均应联合经十二指肠括约肌修复术以恢复Oddi括约肌结构的完整性,减少其功能缺失继发的胆胰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和钡剂造影在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晓梅 柳建华 +6 位作者 王岩 马穗红 曾功君 区文财 罗环千 寇燕妮 许安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钡剂造影在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应用二维超声诊断CHPS,并测量手术前后幽门管的长径、外径、管壁厚度、肌层厚度、黏膜及黏... 目的探讨超声及钡剂造影在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应用二维超声诊断CHPS,并测量手术前后幽门管的长径、外径、管壁厚度、肌层厚度、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同时根据超声所测幽门管肌层及黏膜层厚度指导手术时电凝刀切开幽门管壁的厚度;利用钡剂造影诊断CHPS并对比手术前后的造影结果。结果超声检查显示术后幽门管的长度、外径、肌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少,幽门舒张时可见幽门管腔不同程度地开放,液体顺利通过管腔,管腔随着幽门的舒张、收缩有规律地开放、闭合。术后钡剂造影显示钡剂顺利通过幽门管。结论超声与钡剂造影均是诊断CHPS的可靠方法,超声检查对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指导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狭窄 肥厚性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超声检查 钡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插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云飞 李兆鑫 +1 位作者 刘明辉 傅继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344-1346,共3页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手段。选择性乳头插管是ERCP诊治的基础,但由于解剖变异、结石嵌顿、乳头狭窄、肿瘤侵袭等诸多原因,导致一些患者行ERCP时常规插管失败。内镜下十...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手段。选择性乳头插管是ERCP诊治的基础,但由于解剖变异、结石嵌顿、乳头狭窄、肿瘤侵袭等诸多原因,导致一些患者行ERCP时常规插管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precutsphincterotomy, PST)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大大提高内镜插管的成功率。4年来作者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了此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管插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远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洪超 王爱坤 +1 位作者 王立胜 宋振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远期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关于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远期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关于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术式的胆总管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RCT文献,总样本量为1 414例,其中LCBDE组708例,EST组7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8,95%CI:0.23~1.03,P=0.06),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LCBDE组低于ES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9~0.53,P<0.0001)。结论:两种术式的术后结石残留率相近,但LCBDE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手术后并发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及内镜括约肌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泽伟 刘晓平 +2 位作者 刘吉奎 熊沛 王浩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 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 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1例行LC+LCBDE,156例行LC+EST;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残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LC+LCBDE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但住院时间稍长,两组中转开腹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联合LCBDE及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病情允许时LC联合LCBDE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96例行ES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1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165例作...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196例行ES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1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16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在既往胆道手术史[8(25.81%)vs 10(6.06%),χ~2=12.200,P=0.000 5]、胆总管结石的数量(2.8±0.5 vs 2.2±0.6,t=5.234,P=0.000 5)、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8(25.81%)vs 13(7.88%),χ~2=6.994,P=0.000 4]、合并肝内胆管结石[6(19.35%)vs 8(4.85%),χ~2=8.280,P=0.004 0]、手术时间[(35.6±5.8)min vs(27.1±6.2)min,t=7.072,P=0.000 4]、是否碎石[10(32.26%)vs 15(9.09%),χ~2=10.591,P=0.000 1]、术后胆道积气[12(60.00%)vs 16(21.82%),χ~2=17.940,P=0.000 2]和应用抗生素持续时间[(3.6±0.7)d vs(4.5±0.8)d,t=5.854,P=0.000 6]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胆道手术史[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1.962(1.156~3.658),P=0.024]、胆总管结石的数量[OR(95%CI):2.632(1.366~5.013),P=0.02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OR(95%CI):2.976(1.482~5.536),P=0.024]、手术时间[OR(95%CI):4.859(2.513~8.622),P=0.006]、术后胆道积气[OR(95%CI):5.326(2.633~10.524),P=0.005]是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应用抗生素持续时间[OR(95%CI):0.565(0.263~0.895),P=0.00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对影响EST术后发生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对预防EST术后发生胆管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胆管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导向乳头切开刀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月寒 尹淑新 +3 位作者 王鼎鑫 刘素丽 邢国璋 张建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36-1637,共2页
关键词 胆道疾病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自制导向乳头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36例的护理
16
作者 徐碧霞 陆静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进行护理。结果:36例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3例胆总管结石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患者的...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进行护理。结果:36例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3例胆总管结石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医护默契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护理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困难插管时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石保平 傅燕 +5 位作者 路明亮 刘国彬 李新华 魏莉 胡宜涛 杨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60-1765,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 目的 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KP组, n =73)、乳头开窗术(NKF组, n =24)、经胰管弓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组, n =30)和弓状刀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Erlangen组, n =58)。对4种预切开方法优缺点、对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可能对并发症发生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KF、TPS组插管成功率均较NKP组高( P 值均<0.05),TP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F组低,NK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P组高( P 值均<0.05)。Erlang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KP组和TPS组( P 值均<0.05)。NKF[OR(比值比)=2.420,95%可信区间(95%CI):0.235~0.828, P =0.036]、TPS(OR=1.752,95%CI:0.238~0.594, P =0.029)是插管成功的影响因素;年龄>57岁(OR=0.094,95%CI:0.028~0.316, P <0.001)、手术总时间(OR=1.029,95%CI:1.002~1.057, P =0.036)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7岁(OR=0.065,95%CI:0.017~0.256, P <0.001)是PEP发生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总时间(OR=1.040,95%CI: 1.007 ~1.074, P =0.016)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S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较NKP、Erlangen相对安全、有效,年龄、手术总时间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导向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老年急性胆管炎98例疗效观察
18
作者 阮丽斌 王宏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3456-3457,共2页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胆管炎/外科学 胆总管结石/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损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军民 任威瑞 +2 位作者 孟霞 赵丽伟 江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8-471,共4页
Oddi括约肌结构精巧,其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细菌等逆行感染,维护肝胆胰内外部生理环境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其造成的负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 Oddi括约肌结构精巧,其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细菌等逆行感染,维护肝胆胰内外部生理环境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其造成的负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认为临床医师需正确认识和重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的损伤,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化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奥狄括约肌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效瑛 吴永彪 +2 位作者 丁相元 李雪 闫慧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0-854,共5页
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球囊扩张术(ESBD)处理巨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9年7月8日的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等中... 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球囊扩张术(ESBD)处理巨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9年7月8日的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同时检索相关会议论文等,纳入ESBD vs EST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共计1926例患者,其中ESBD组973例,EST组9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ESBD组和EST组结石清除率[比值比(OR)=1.53,95%可信区间(95%CI):1.03~2.29,P=0.04]、一次清除率(OR=1.77,95%CI:1.06~2.93,P=0.03)、机械碎石率(OR=0.40,95%CI:0.25~0.63,P<0.0001)、出血率(OR=0.23,95%CI:0.11~0.50,P<0.001)、胆管炎发生率(OR=0.31,95%CI:0.12~0.78,P=0.01)、早期并发症(OR=0.59,95%CI:0.42~0.84,P=0.003)、手术时间(MD=-8.89,95%CI:-17.56^-0.22,P=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穿孔(OR=0.27,95%CI:0.05~1.30,P=0.10)、内镜后胰腺炎(OR=1.03,95%CI:0.66~1.61,P=0.91)方面二者结果相似。结论在内镜下处理巨大胆总管结石中,ESBD在结石清除率、机械碎石率、出血率、胆管炎发生率、手术时间方面比EST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气囊扩张术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