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青少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强军 黄静 +4 位作者 刘猛 杨诗永 刘娟娟 徐深 范洪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对内斜视青少年视功能、斜视度及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对内斜视青少年视功能、斜视度及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acute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单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Base-out恢复点参数、视功能、斜视度(N-D值),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过矫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se-out恢复点参数与Base-in(BI)恢复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正常视近立体视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斜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外肌、血清中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内直肌后徙术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相比,其能提升内斜视青少年正位率,改善视功能情况,有利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内直肌后徙术 双侧内直肌后徙术 视功能 斜视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效果观察
2
作者 刘艳琼 金红燕 江停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5-48,66,共5页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眼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并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及视功能、融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正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过矫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6个月的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视功能阳性率均降低,Ⅲ级视功能阳性率均升高(P<0.05),但Ⅱ级视功能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范围、集合性融合、离散性融合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2%vs13.46%)(P<0.05)。结论: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CI-IXT矫治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型 内直肌截除 后徙术 矫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守闯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第2期131-131,134,共2页
目的:比较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共同性外斜视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直肌折叠缩短术(观察组)和内直肌截除缩短术(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 目的:比较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共同性外斜视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直肌折叠缩短术(观察组)和内直肌截除缩短术(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充血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膜下血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滑脱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直肌折叠术在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直肌折叠缩短术 内直肌截除缩短术 共同性外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斌 李超 +1 位作者 徐庆 牛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眼科诊治的9例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内斜视...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眼科诊治的9例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内斜视矫正手术,术式采用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周,7例患者的第一眼位基本正位(±10^Δ内),2例欠矫(分别为+15^Δ、+20^Δ),所有患者外转功能明显改善,麻痹眼外转均可过中线;术后1个月,6例患者眼位基本正位(±10^Δ内),3例患者欠矫(分别为+15^Δ、+15^Δ、+30^Δ);术后1年,5例患者眼位基本正位(±10^Δ内),4例患者欠矫(分别为+15^Δ、+15^Δ、+30^Δ、+40^Δ)。结论·显微镜下垂直直肌部分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完全麻痹性内斜视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眼位,还可有效改善麻痹眼的外转功能,但远期易欠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 移位 内直肌后徙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常量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梅芳 陈娟 +1 位作者 钱晶 陈志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86-36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常量内直肌后徙对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62例大角度(>60PD)先天性内斜视分为观察组33例(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5.5 mm^10.0 mm)和对照组29例(双眼内直肌后徙5.0 mm+主斜眼外直肌缩短)。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和... 目的:探讨超常量内直肌后徙对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62例大角度(>60PD)先天性内斜视分为观察组33例(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徙5.5 mm^10.0 mm)和对照组29例(双眼内直肌后徙5.0 mm+主斜眼外直肌缩短)。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和6个月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84.5%、12.1%、3.0%和75.8%、18.2%、6.1%;对照组术后1周和6个月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89.6%、6.9%、3.4%和79.3%、10.3%、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6个月,内转功能受限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7例和2例、对照组5例和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常量内直肌后徙与常量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治疗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效果相当,但手术肌肉数量更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量内直肌后徙 大角度先天性内斜视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直肌缩短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钟华红 麦光焕 +3 位作者 刘春民 邓宏伟 贾惠莉 韩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72-1673,共2页
目的:探讨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收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的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81例,术前及术后1wk;2,6mo均行常规的眼科检查、斜视角测... 目的:探讨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收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或联合外直肌后退术的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81例,术前及术后1wk;2,6mo均行常规的眼科检查、斜视角测量、眼球运动及同视机检查,分别对眼位、视功能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2,6mo,患者正位率分别为80.1%,83.7%和81.3%,眼位同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双眼视功能同术前相比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对于集合不足型共同性外斜视,行双眼或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 共同性外斜视 内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许丽敏 荣军博 +1 位作者 郎丽娟 李志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上直肌转位(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组收治的应用SRT联合MRC治疗的38例(50眼)外展神经麻痹... 目的探讨上直肌转位(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组收治的应用SRT联合MRC治疗的38例(50眼)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棱镜角膜映光法测量所有患者第一眼位斜视度,第一眼位时应用角膜映光法评估眼球外转受限程度;Titmus立体图评估近立体视,同视机随机点图片评估远立体视。随访时间为6~14个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第一眼位的斜视度和外转受限程度,配对卡方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38例(50眼)患者的第一眼位斜视度由术前的(75.53±13.17)PD降至术后6个月的(5.93±2.46)PD(t=12.49,P=0.00),外转受限程度由术前的-4.50±0.68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1.87±0.55(t=-13.00,P=0.00)。术后20例患者近立体视恢复,17例患者远立体视恢复。2例患者术后仍残余小角度内斜视,配戴压贴三棱镜后复视消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结论SRT联合MRC可有效矫正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减少手术累及眼外肌的数目,且术后未发生明显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内直肌后徙术 转位术 外展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内直肌后徙术矫正儿童先天性内斜视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世莲 叶婴茀 +1 位作者 吴恋娟 赵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22-823,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眼内直肌后徙术的先天性内斜视儿童 80例。结果 术前斜视角 + 3 0 △~ + 80 △ ,平均 + 5 1 5 △。术后正位 65例 ,正位率 81 2 5 % ;欠矫 15例 ,欠矫率 18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眼内直肌后徙术的先天性内斜视儿童 80例。结果 术前斜视角 + 3 0 △~ + 80 △ ,平均 + 5 1 5 △。术后正位 65例 ,正位率 81 2 5 % ;欠矫 15例 ,欠矫率 18 75 % ;无一例过矫。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天性内斜视应早期手术 ,双眼内直肌后徙术疗效好 ,内直肌粗壮、紧张者手术效果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内斜视 双眼内直肌后徙术 儿童 视力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窦内窥镜治疗眶内壁骨折合并内直肌嵌顿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加宾 刘玉珉 +2 位作者 魏光杰 徐华林 万京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眶内壁骨折合并内直肌嵌顿的治疗方法。方法经鼻窦内窥镜治疗眶内壁骨折合并内直肌嵌顿12例(12眼),术前,术中、术后7d及术后3月以双马氏杆试验和三棱镜检查原在眼位斜视度和内转眼位斜视度。结果术后3月原在眼位斜视度比术前减... 目的探讨眶内壁骨折合并内直肌嵌顿的治疗方法。方法经鼻窦内窥镜治疗眶内壁骨折合并内直肌嵌顿12例(12眼),术前,术中、术后7d及术后3月以双马氏杆试验和三棱镜检查原在眼位斜视度和内转眼位斜视度。结果术后3月原在眼位斜视度比术前减少(7.83±1.70)△(q=34.84,P<0.01);内转眼位斜视度比术前减少(11.83±1.80)△,(q=42.53;P<0.01);复视和代偿头位减轻。结论以鼻窦内窥镜修复眶内壁骨折合并内直肌嵌顿,手术简便,不遗留皮肤瘢痕,对眶内组织损伤小,可迅速安全的还纳疝入筛窦的眶组织,使内直肌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内壁骨折 鼻窦内窥镜 内窥镜治疗 内直肌 嵌顿 组织损伤 斜视度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桂香 左绪宏 +1 位作者 林静 谭金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胶原纤维的变化,探讨发生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2例为斜视组,角膜移植供体7例为对照组。取1mm3内直肌组织块,经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在JEM-1200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横断面进行...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胶原纤维的变化,探讨发生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2例为斜视组,角膜移植供体7例为对照组。取1mm3内直肌组织块,经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在JEM-1200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横断面进行图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胶原纤维呈簇状穿插于内直肌纤维之间,排列不规则,形成三维结构,横切面呈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斜视组胶原纤维直径及横切平均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组横切面积标准差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而胶原纤维分布密度斜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胶原纤维主要表现为直径增大,每个胶原纤维直径大小变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内直肌 共同性外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筛窦修复眶壁击出性骨折伴内直肌嵌顿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岩 李彦利 刘雪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眶壁击出性骨折指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壁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突入鼻窦内。该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皮下出血及复视大多首诊于眼科,故耳鼻咽喉科病例较少。该病发生的原因临床上以车祸居... 眶壁击出性骨折指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壁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突入鼻窦内。该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皮下出血及复视大多首诊于眼科,故耳鼻咽喉科病例较少。该病发生的原因临床上以车祸居多,其次为斗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出性骨折 眶壁 鼻内镜下 内直肌 经筛窦 嵌顿 修复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限量退后内直肌治疗固定性内斜视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久民 牛光荣 +2 位作者 刘杰 陈世云 张玉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8年第6期193-194,共2页
笔者于1993年12月至1995年5月,采用不限量退后内直肌及其相应筋膜为主的方法,治疗固定性内斜视2例2眼,术后已分别随访39个月、22个月,眼位矫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固定性内斜视 内直肌 角膜缘 筋膜 手术效果 球结膜 眼位 限量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涛 杨相泽 王利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1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1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 外斜视 复发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常量内直肌后退术治疗大度数内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敏 陈小虎 +1 位作者 代艳 赵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观察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术治疗大度数非调节性的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1例大度数共同性内斜视,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内直肌超常量后退)和对照组(内直肌常规量后退),评价其手术肌肉条数、术后1wk及1a的眼... 目的:观察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术治疗大度数非调节性的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1例大度数共同性内斜视,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内直肌超常量后退)和对照组(内直肌常规量后退),评价其手术肌肉条数、术后1wk及1a的眼位和眼球内转功能。结果:观察组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43例,双眼内直肌后徙+单眼外直肌缩短术5例;对照组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6例,双眼内直肌后徙+单眼外直肌缩短术21例,双眼内直肌后徙+双眼外直肌缩短术6例。手术肌肉条数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2,P<0.01)。术后1wk,观察组眼位-2△~+12△,平均+6.52△±3.23△,对照组眼位-3△~+10△,平均+5.38△±2.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08);术后1a,观察组眼位-5△~+10△,平均+4.57△±2.71△,对照组-5△~+8△,平均+3.92△±2.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10)。术后1wk,观察组有14例,对照组有6例内转功能受限;术后1a,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有2例内转功能受限,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χ2=0.47,P>0.05)。结论:超常量内直肌后退术治疗大度数共同性内斜视可减少手术肌肉条数,他对眼球内转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量内直肌后退术 大度数内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视12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兴中 刘尚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的效果。方法:12例大度数内斜视的婴幼儿,施行双内直肌超常量后退8mm。结果:在12例中,9例(75%)眼位正常或存在10°以内的轻度内斜视,3例(25%)患儿矫正不足而失败。结论:双眼内直... 目的:探讨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的效果。方法:12例大度数内斜视的婴幼儿,施行双内直肌超常量后退8mm。结果:在12例中,9例(75%)眼位正常或存在10°以内的轻度内斜视,3例(25%)患儿矫正不足而失败。结论: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是治疗婴幼儿大度数内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量后退 大度数 婴幼儿 内直肌 内斜视 治疗 双眼 矫正不足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眼眶内侧壁骨折内直肌嵌顿复位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虹 谢二娟 胡维琨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眼眶 内侧壁 骨折 内直肌 嵌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直肌超常规量后徙矫正大角度内斜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宇业 刘文敬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16-17,20,共3页
本文报告26例(27眼)大角度(≥50)内斜视在一眼作内直肌超常规量后徙,一次手术矫正率88.89%。眼球内转及辐辏无明显障碍。提示此类内直肌后徒极量可由5mm放宽至7mm。
关键词 内直肌 后徒 超常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细胞构筑—HRP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士江 孔庆霞 +2 位作者 雷中玉 李宪章 迟焕方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细胞构筑。方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结果 内直肌亚核纵长070 ~090 m m ,贯穿动眼神经核的尾吻端,由亚群 A 及亚群 B 二个细胞群构成。结论 内直肌由同侧内直肌亚核... 目的 探讨大鼠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细胞构筑。方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结果 内直肌亚核纵长070 ~090 m m ,贯穿动眼神经核的尾吻端,由亚群 A 及亚群 B 二个细胞群构成。结论 内直肌由同侧内直肌亚核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直肌亚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大鼠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雄兰 曾思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内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疗效。方法126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内直肌悬吊后退术62例为治疗组,传统的内直肌后退术64例为对照组。对术中并发症和术后眼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间正位率... 目的观察内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疗效。方法126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内直肌悬吊后退术62例为治疗组,传统的内直肌后退术64例为对照组。对术中并发症和术后眼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间正位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平均内斜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直肌悬吊后退术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内直肌后退术 临床分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内直肌嵌顿松解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琚怀民 宋照营 屠永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爆裂性眼眶骨折 鼻内窥镜 内直肌嵌顿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