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围术期血管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层损伤动态变化研究
1
作者 罗远志 赵雷 +4 位作者 耿弘 籍强 左坤 周锴 何庚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387-394,共8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围术期血管内皮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层(EGL)损伤标志物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连续44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患者在术前(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围术期血管内皮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层(EGL)损伤标志物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连续44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患者在术前(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分别测量血浆血管EGL损伤标志物多配体蛋白复合物-1(Syndecan-1)、透明质酸(HA)、硫酸肝素(HS)、硫酸软骨素(CS)的浓度,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动脉血气并记录乳酸浓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个时间点Syndecan-1、HA、HS、CS的浓度以及乳酸浓度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EGL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乳酸峰值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管EGL损伤标志物Syndecan-1、HA、HS、CS的浓度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即明显升高,在术后6 h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在术后7 d均降到与术前相近水平。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在术后6 h达到峰值,并在术后48 h恢复到术前水平。Syndecan-1、HA、HS、CS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动脉血乳酸峰值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体外循环引起的血管EGL损伤可持续到术后一周的时间,且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血浆乳酸峰值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内皮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层 乳酸 微循环 体外循环时间 主动脉阻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8期167-167,169,共2页
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制备及研究是利用多糖改变蛋白的功能性。应对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控制,实现提升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的制备效果。本文综合分析了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方式、制... 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制备及研究是利用多糖改变蛋白的功能性。应对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控制,实现提升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的制备效果。本文综合分析了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方式、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实践应用4方面内容,以期为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制备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制备 工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不同时间给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降解的影响
4
作者 胡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712-717,共6页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TXA)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加入100μmol/L的H_2O_2作用12h,在H_2O_2作用开始后30min和60min以及H_2O_2作用结束前1h和2h这4个时间点加入150μmol/...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TXA)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加入100μmol/L的H_2O_2作用12h,在H_2O_2作用开始后30min和60min以及H_2O_2作用结束前1h和2h这4个时间点加入150μmol/LTXA;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HUVECs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多配体聚糖、透明质酸(HL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体外血管内皮细胞侵袭行为。结果:HUVECs经H_2O_2作用后,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ICAM、HLA和TNF-α的表达,同时促进体外内皮细胞侵袭行为(P<0.05);TXA在H_2O_2作用60min内给药可抑制H_2O_2对HUVECs的凋亡诱导作用,同时下调caspase-3、ICAM、HLA和TNF-α的表达,并抑制内皮细胞侵袭行为(均P<0.05);TXA在经H_2O_2作用60min后给药无上述保护作用(P>0.05)。结论:早期TXA给药对H_2O_2诱导HUVECs中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的降解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氨甲环酸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层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宇辉 叶八宁 施贤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793-2795,共3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层(EGL)的作用,以及对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室(ICU)的需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层(EGL)的作用,以及对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室(ICU)的需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给予西维来司0.2mg·h-1·kg-1静脉持续泵入,连续使用72h)与对照组(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入),在入住ICU时,24、72h检测血气分析、心排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弹性蛋白酶(NE)、硫酸乙酰肝素(HS)、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1),取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Balf-NE及清蛋白(Balf-ALB)。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90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EVLWI、PVPI、血浆NE、HS、Syndecan-1及Balf-NE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72h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EVLWI、PVPI,血浆NE、HS、Syndecan-1及Balf-NE、Balf-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90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E抑制剂西维来司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氧合水平,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90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西维来司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肺血管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甜菜果胶共价复合物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朵霞 曹雁平 +1 位作者 袁芳 高彦祥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02-2105,共4页
蛋白质-多糖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共价复合物,其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得到提高,为研究与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共价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提高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界面张力仪测定界面张力、红外光谱分析二级结构,... 蛋白质-多糖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共价复合物,其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得到提高,为研究与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共价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提高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界面张力仪测定界面张力、红外光谱分析二级结构,并结合GPC-动态光散射法考察其分子量分布,初步探讨乳清分离蛋白(WPI)-甜菜果胶(BP)共价复合物乳化稳定提高原因。研究结果表明:WPI-BP共价复合物与混合物相比,界面张力降低;WPI-BP共价复合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含量增加,亲水性增强;共价复合物的分子量增大,dn/dc降低,分子量分布更集中,提高其在乳状液界面上的空间位阻作用,从而提高其乳化稳定性。因此,界面张力降低、亲水性增强与空间位阻增大是WPI-BP共价复合物乳化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 界面张力 羟基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及Toll样受体4介导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 被引量:5
7
作者 韩雅玲 张效林 +1 位作者 康建 王士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改良Boydon小室测定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改良Boydon小室测定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单层细胞通透性及其F-肌动蛋白分布的影响;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法检测LPS刺激细胞NF-κB活化后的核转位及TLR4mRNA的表达。结果:LPS作用ECV-3041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NF-κB活化后发生核转位;LPS以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方式上调TLR4mRNA的表达,ECV-304单层通透性也随之增加。结论:NF-κB及TLR4可能在LPS诱导内皮细胞单层损伤导致通透性增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TOLL样受体4 多糖 通透性增高 血管内皮细胞 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和多糖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董磊 刘田静 +4 位作者 孔令姗 郭惠玲 李晨晨 超文正 俞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97-400,共4页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的界面行为,多糖的界面行为以及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界面行为所做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糖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 相互作用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素-纤维素复合物的电化学异相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甄文娟 单志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C和酪素之间;XRD结果显示复合物的结晶指数较MCC有所降低,在2θ=19,°26.5°出现了新的衍射峰,而MCC的特征衍射峰消失;热重热解曲线也展现了不同于MCC和酪素的失重台阶。本实验通过与化学法对比认为电化学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合成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纤维素酪素复合物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高糖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立峰 张惠莉 +5 位作者 罗朋立 徐萌 杨卉 黄秀丽 马生花 倪惠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探讨低氧、高糖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低氧高糖组、常氧高糖组和正常对照(Con)组,对各组HRGECs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情况。结果 Con... 目的探讨低氧、高糖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低氧高糖组、常氧高糖组和正常对照(Con)组,对各组HRGECs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情况。结果 Con组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免疫荧光染色最强,常氧高糖组荧光染色减弱,而低氧高糖组荧光染色减弱更明显;Con组、常氧高糖组和低氧高糖组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2±0.183)vs(2.913±0.137)vs(2.062±0.152)nm,P<0.05];Con组HRGECs培养24h、48h和72h的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且低氧高糖组各时点NO分泌水平最低(P<0.05)。结论低氧、高糖可使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减少,且导致NO分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低氧 高糖 多糖-蛋白复合物
原文传递
高糖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红渝 樊文星 +3 位作者 黄颂敏 刘芳 唐万欣 左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0-985,共6页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对HRGECs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正常糖浓度组(5 mmol/...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对HRGECs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正常糖浓度组(5 mmol/L D-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甘露醇组(30 mmol/L甘露醇),分别培养72 h后,用特异性异硫氰酸盐荧光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FITC)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进行三维(3D)重建,观察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的变化。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HRGECs膜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免疫荧光染色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yndecan-1和Glypican-1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Syndecan-1和Glypican-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高糖组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减少36.8%(P<0.05)。高糖组HRGECs表面Syndecan-1和Glypican-1免疫荧光染色弱于正常糖浓度组和甘露醇组。高糖组HRGECs 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弱于正常糖浓度组和甘露醇组(P<0.05),且未检测到高糖组Glypican-1蛋白的表达。结论高糖可导致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缺失(厚度减少)和HRGECs膜表面核心蛋白Sydecan-1和Glypican-1的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高糖 多糖-蛋白复合物 核心蛋白 SYNDECAN-1 Glypican-1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κB-圈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激活机制的探讨
12
作者 李磊 汤耀卿 +3 位作者 纪玉宝 毛恩强 瞿洪平 张圣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圈套(decoy)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获取和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平均分成4组。NF-κB-圈套组和错配-圈套组分别预先以NF-κB...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圈套(decoy)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获取和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平均分成4组。NF-κB-圈套组和错配-圈套组分别预先以NF-κB-圈套-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和错配-圈套-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对照组)处理,LPS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培养液,观察荧光标记DNA转染细胞情况。用10μg/mlLPS刺激2h激活NF-κB,收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核蛋白,检测不同组NF-κB活性以及P65和P50亚基蛋白质含量。结果:转染5h后大于90%细胞核内可观察到绿色荧光。NF-κB-圈套组NF-κBP65亚基活性显著低于错配-圈套组和LPS组,但P65和P50亚基蛋白质含量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F-κB-圈套能抑制细胞核内NF-κB的DNA结合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NF-κB-圈套转入细胞核后占据转录因子核定位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激活机制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多糖(LPS) NF-ΚB激活 NF-ΚB活性 DNA结合活性 蛋白质含量 细胞核内 P65 作用机制 抑制作用 转染细胞 荧光标记 复合物 P50 对照组 错配 培养液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共价复合物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常雨 郑逸梅 +2 位作者 罗碧英 滕慧 陈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89-399,共11页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性。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多糖、多酚为原料制备不同功能性质的二元或三元食品级复合物的共轭方法、表征和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复合物作为载体的主要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并总结了递送体系与人体胃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在制备和分析复合物作为递送体系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多糖-多酚复合物 生物活性物质 递送系统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5-3p靶向PRMT5改善P.g-LPS所致HUVECs炎症反应和凋亡
14
作者 吴金生 李佳 李维善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目的:研究miR-205-3p对P.g-LPS所致HUVECs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P.g-LPS刺激HUVECs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Con组、LPS组、LPS+miR-NC组、LPS+miR-205组、LPS+si-NC组、LPS+si-PRMT5组、LPS+miR-205+pc-NC组和LPS... 目的:研究miR-205-3p对P.g-LPS所致HUVECs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P.g-LPS刺激HUVECs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Con组、LPS组、LPS+miR-NC组、LPS+miR-205组、LPS+si-NC组、LPS+si-PRMT5组、LPS+miR-205+pc-NC组和LPS+miR-205+pc-PRMT5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05-3p、PRMT5和凋亡蛋白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表达;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205-3p和PRMT5的靶向关系。结果:P.g-LPS刺激HUVECs后,炎症因子表达和凋亡率显著升高,miR-205-3p下调,PRMT5上调(P <0.05)。miR-205-3p可以抑制PRMT5表达,且过表达miR-205-3p和PRMT5低表达均可以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和降低细胞凋亡率(P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R-205-3p可靶向抑制PRMT5的表达(P <0.05)。且过表达PRMT5可明显逆转过表达miR-205-3p对炎症反应和凋亡的抑制作用(P <0.05)。结论:P.g-LPS促进HUVECs炎症反应和凋亡;miR-205-3p靶向负调控PRMT5表达来改善P.g-LPS诱导的HUVECs炎症反应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5-3p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炎症反应 凋亡率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人脐静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窝蛋白-1在脂多糖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尤青海 张丹 +2 位作者 孙耕耘 岳扬 徐秀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所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炎性损伤中小窝蛋白-1(Cav-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PMVEC,分别进行LPS刺激时效实验和蛋白激酶A(PKA)通路干预实验。①时效实验:以10μg/mL LPS分别刺激0、1、3...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所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炎性损伤中小窝蛋白-1(Cav-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PMVEC,分别进行LPS刺激时效实验和蛋白激酶A(PKA)通路干预实验。①时效实验:以10μg/mL LPS分别刺激0、1、3、6、12、24h后进行细胞单层通透性(伊文思蓝-白蛋白法)和Cav-1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于LPS刺激0、10、30、60、90、120min检测细胞磷酸化小窝蛋白-1(p-Cav-1)表达(Western blotting)。②干预实验:以10μmol/L蛋白激酶A特异抑制剂(PKI)与RPMVEC预孵育30min后再加入10μg/mL LPS继续孵育,30min后检测p-Cav-1表达。3h后检测细胞单层通透性及Cav-1蛋白表达;设未刺激组和LPS或PKI单独刺激组为对照。结果①LPS刺激RPMVEC后1h Cav-1蛋白表达(积分A值)即开始上升(2.97±0.07),3h达峰值(3.77±0.37),之后逐渐下降,但至24h时(1.45±0.18)仍明显高于LPS刺激0h时(1.12±0.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047,P=0.000);LPS可呈时问依赖性(0、1、3、6、12、24h)增加RPMVEC通透性(A值),变化趋势与Cav-1蛋白表达-致,分别为(99.67±4.32)%、(118.17±2.32)%、(159.00±2.61)%、(141.17±2.64)%、(120.17±2.79)%、(108.83±2.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869,P=0.000)。LPS亦可呈时间依赖性增加Car-1磷酸化:10min时P—Car-1蛋白表达(积分A值)即开始升高(2.41±0.11),30min达高峰(2.83±0.10),然后逐渐下降,120min时(1.04±0.04)恢复到基础水平(1.03±0.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9.417,P=O.000)。~PKI与LPS预孵育可使Cav-1表达(积分A值:5.07±0.22比3.81±0.23,P〈0.01)及p-Cav-1表达(积分A值:3.93±0.23比2.77±0.10,P〈0.01)较LPS刺激组进一步增加,并破坏RPMVEC屏障功能,使RPMVEC通透性增加[(184.17±5.49)%比(151.50±3.08)%,P〈0.01]。结论Car-1及其磷酸化表达增加参与LPS诱导RPMVEC屏障损伤,PKA信号通路通过调控Car—1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参与LPS对RPMVEC的致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单通透性 蛋白激酶A 大鼠
原文传递
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植 刘昊天 +2 位作者 刘骞 陈倩 孔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4-331,共8页
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许多食品和药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加工、贮存和胃肠道环境中极容易分解,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如何设计食品级的递送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美拉德反应无需添加化学试... 生物活性物质作为许多食品和药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加工、贮存和胃肠道环境中极容易分解,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如何设计食品级的递送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美拉德反应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即可自然发生,已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蛋白质和多糖经美拉德反应得到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载体之一。本文综述了美拉德反应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在乳状液、纳米粒子、纳米凝胶和微胶囊等生物活性物质递送体系中的应用,讨论了递送体系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并展望了美拉德反应在制备递送体系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 生物活性物质 递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