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防己碱对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佃贵 李俊峡 +2 位作者 李振彬 扈国杰 蔡春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凋亡机制及粉防已碱(tetrandrine ,Tet)对VS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凋亡机制及粉防已碱(tetrandrine ,Tet)对VSM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球囊损伤内皮后VSMC凋亡及bcl 1、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增生 ,血管中膜和内膜出现的细胞凋亡较少。Tet可明显促进VSMC凋亡、降低球囊损伤后内膜及中膜厚度、增加管腔面积 (P <0 .0 5 ) ,促进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 2蛋白的表达 (P <0 .0 5 )。结论bax、bcl 2参与了球囊损伤内皮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 ,Tet可能通过对bax、bcl 2基因表达的调节 ,增加VSMC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血管内皮剥脱 分子机制 血管再狭窄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内皮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军 李庚山 +3 位作者 李建军 李艳 赵志明 王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3-425,共3页
为探讨雌激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 ,将成年雌兔给以卵巢切除及髂动脉球囊损伤内皮 ,分别测定对照组及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内皮增生面积百分比和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雌激素组... 为探讨雌激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 ,将成年雌兔给以卵巢切除及髂动脉球囊损伤内皮 ,分别测定对照组及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内皮增生面积百分比和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 ,损伤后内皮细胞增生速度明显加快 (P <0 .0 5 ) ,二者呈高度相关关系 (r=0 .947,P <0 .0 0 1) ,同时血管组织一氧化氮浓度明显增加 (P <0 .0 5 )。以上提示雌激素可促进损伤后内皮细胞增殖 ,加快内皮修复并提高损伤内皮功能 ,从而发挥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雌激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球囊内皮剥脱 雌激素 内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东宝 沈潞华 +1 位作者 谢苗荣 陈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探讨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细胞增殖的影响。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 (n =2 8)和对照组 (n =2 8) ,用球囊导管剥脱内皮及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损伤 ,分别在内皮损伤后 1、2、4、8周处死... 探讨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细胞增殖的影响。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 (n =2 8)和对照组 (n =2 8) ,用球囊导管剥脱内皮及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损伤 ,分别在内皮损伤后 1、2、4、8周处死动物并取髂动脉 ,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氟伐他汀对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B的影响。结果发现 ,氟伐他汀组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氟伐他汀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B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管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率与血小板衍生因子 BB含量的相关系数为 0 .712 7(P <0 .0 1)。提示氟伐他汀可能部分通过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B合成和分泌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细胞增殖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动脉内皮剥脱 AS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三醇对血管内皮剥脱术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建刚 王志荣 +3 位作者 黄元铸 杨国平 冷静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观察白藜三醇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内膜增殖模型,从术前1周至术后4周,给予2~4mg/(kg·d)的白藜三醇。结果:白藜三醇高剂量可有效地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使内膜增生指数从... 目的:观察白藜三醇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内膜增殖模型,从术前1周至术后4周,给予2~4mg/(kg·d)的白藜三醇。结果:白藜三醇高剂量可有效地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使内膜增生指数从模型组(M组)的0.41降低到白藜三醇高剂量组(H组)的0.28(P<0.01);相对管腔面积从M组的0.39增加到H组的0.53(P<0.001);相同管腔直径的增殖内膜中平滑肌细胞(SMC)数目从M组的1935减少到H组的1115(P<0.05)。结论:提示白藜三醇可抑制血管内膜的增殖,对于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三醇 内皮剥脱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覆花提取物抑制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狄柯坪 韩梅 温进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旋覆花提取物(Inula britannica extract,IBE)对内皮剥脱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内膜与中膜比... 目的观察旋覆花提取物(Inula britannica extract,IBE)对内皮剥脱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内膜与中膜比值(I/M)、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表达变化及IBE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结束时,模型组损伤处血管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大量增生、新生内膜呈弥漫性增厚、I/M值增加,NF-κB p65、AP-1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BE给药组内膜增生程度显著减轻、I/M值减少(P<0.05),NF-κB p65、AP-1的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核NF-κB减少。结论IBE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和AP-1的表达而发挥抗血管炎症反应和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提取物(IBE) 血管内皮剥脱 内膜增生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激活蛋白-1(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剥脱及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严子才 傅向阳 +3 位作者 黄凡衡 彭献波 刘春 傅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建立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并探讨高脂血症与血管痉挛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8只,于腹主动脉行球囊内皮剥脱,然后给予高脂饮食(含2%胆固醇及2%猪油)喂养,8周后行组织胺及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造影记录血管直径变化... 目的 建立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并探讨高脂血症与血管痉挛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8只,于腹主动脉行球囊内皮剥脱,然后给予高脂饮食(含2%胆固醇及2%猪油)喂养,8周后行组织胺及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造影记录血管直径变化,并作血脂检查和和病理检验。结果 喂养8周后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P<0.001),组织胺在内皮剥脱和对照部位激发的血管收缩分别为(45.0%±2.1%)和(9.2%±3.6%) (P<0.01),麦角新碱激发的血管收缩则分别为(37.5%±4.6%)和(5.8%±0.7%) (P<0.01)。与对照部位相比,剥脱部位的内膜明显增厚(P<0.01)。增厚的内膜表现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而明显的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内皮剥脱部位。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兔腹主动脉局部痉挛模型;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是在该模型中诱发痉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剥脱 高胆固醇血症 腹主动脉痉挛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的钙稳态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乃奎 岑链珍 +1 位作者 唐朝枢 苏静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9-481,共3页
本实验在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上,观察到动脉组织钙含量在内皮剥脱后3天明显升高,10天达到高峰,21天恢复接近正常;胸主动脉 ̄45Ca摄取和内流仅在内皮剥脱后10天减少; ̄45Ca外移在内皮剥脱后3天时增加,10天... 本实验在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上,观察到动脉组织钙含量在内皮剥脱后3天明显升高,10天达到高峰,21天恢复接近正常;胸主动脉 ̄45Ca摄取和内流仅在内皮剥脱后10天减少; ̄45Ca外移在内皮剥脱后3天时增加,10天时接近正常,21天时减少。这些结果提示内皮剥脱可致血管钙稳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 冠状动脉 再狭窄 内皮剥脱 胸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活化与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长春 温进坤 韩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5,195,共2页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活化 血管内皮剥脱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当归对粘着斑激酶表达和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在防治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长春 温进坤 韩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防治 血管内皮剥脱后再狭窄 蛋白激酶类 活血祛瘀 黄芪 当归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besartanf对大鼠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后血管壁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训民 何国祥 王国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Irbesartan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24只髂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的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三组,分别于本前1天至术后14天食管内喂饲Irbesartan 30mg/kg·d或蒸馏水。术后1... 目的 观察Irbesartan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24只髂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的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三组,分别于本前1天至术后14天食管内喂饲Irbesartan 30mg/kg·d或蒸馏水。术后14天对损伤血管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 Irbesartan显著抑制损伤血管壁中细胞计数增加和内膜增厚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有量效关系。对新生内膜中细胞密度影响不大。结论 Irbesartan能够抑制大鼠髂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Irbesartan可能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besartanf 大鼠 髂动脉球囊 内皮剥脱 血管壁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与c-myc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腊香 刘革修 +3 位作者 曾锋 涂玉林 杨和平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3-25,共3页
用Fogarty导管对25只大鼠行主动脉内皮细胞剥脱。在剥脱后的24h、5天、10天、15天时观察,发现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增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0天接近基础水平。结果表明,c-myc基因表达可能在启动平滑肌... 用Fogarty导管对25只大鼠行主动脉内皮细胞剥脱。在剥脱后的24h、5天、10天、15天时观察,发现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增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0天接近基础水平。结果表明,c-myc基因表达可能在启动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增厚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剥脱 平滑肌细胞 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制导管制作大鼠动脉内皮剥脱模型研究血管损伤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人彭 陈洪江 +1 位作者 龚可伟 朱国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34-135,共2页
我们研制了大鼠动脉内皮剥脱导管,利用该导管制作了96只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成功82只,成功率85%。该导管满足了我们对血管损伤反应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动脉内皮剥脱 血管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苷促进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
13
作者 陈思伟 任先达 +2 位作者 沈兵 蒋作锋 叶慧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促进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10,30,50mg.kg-13个三七总苷治疗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阿司匹林(4.67mg.kg-1)阳性对照组,分别于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前2d开始每天按相...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促进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10,30,50mg.kg-13个三七总苷治疗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阿司匹林(4.67mg.kg-1)阳性对照组,分别于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前2d开始每天按相应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药物一次至术后4周。处死动物后取出髂动脉。随后分别观察离体髂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收缩血管后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髂动脉球囊剥脱术造成血管内皮形态和功能严重损伤,三七总苷30和50mg.kg-1组内皮细胞形态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都可见显著恢复,50mg.kg-1组血管环对Ach的舒张反应接近正常水平,而三七总苷10mg.kg-1对内皮细胞形态及血管环对Ach舒张效应的恢复作用较弱,其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组相近。结论:三七总苷可促进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苷 内皮剥脱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内皮素的释放反应
14
作者 刘勃 陈健 +4 位作者 林静 朱国英 汪丽惠 凌世长 唐朝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工作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观察了术后内皮再生和内膜增生及其与管壁内皮素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脱术后不同时期管壁内皮素的释放均成倍增加,去除内皮后假手术组大鼠血管孵育液中不能检测到内皮素免疫活性... 本工作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观察了术后内皮再生和内膜增生及其与管壁内皮素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脱术后不同时期管壁内皮素的释放均成倍增加,去除内皮后假手术组大鼠血管孵育液中不能检测到内皮素免疫活性,但实验组大鼠血管孵育液中内皮素免疫活性仍较高。凝血酶(4u/ml)可促进术后内皮素的进一步释放。本工作首次证明,非内皮源性内皮素释放增多是导致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内皮素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剥脱 内皮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剥脱后家兔胸主动脉舒张反应的变化
15
作者 刘乃奎 赵民清 +1 位作者 唐朝枢 苏静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9-61,共3页
本实验在家兔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上,观察血管舒张反应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发现.内皮剥脱后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术后2周和4周时分别为对照组的27.7±9.9%和51.1&... 本实验在家兔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上,观察血管舒张反应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发现.内皮剥脱后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术后2周和4周时分别为对照组的27.7±9.9%和51.1±11.4%;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显著增殖,内膜增厚。这些结果提示,内皮剥脱后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产生可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与这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舒张反应 内皮剥脱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钾对血管内皮剥脱术后Ⅰ型胶原增生的影响
16
作者 谢春毅 郑道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剥脱术后血清工型胶原浓度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将2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均为8只):血管咸形术(AP)组、血管成形术+氯沙坦钾(AP+L)组及对照组(C)组。应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硬化模...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剥脱术后血清工型胶原浓度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将2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均为8只):血管咸形术(AP)组、血管成形术+氯沙坦钾(AP+L)组及对照组(C)组。应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硬化模型,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髂动脉壁平滑肌细胞(SMC)的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时AP组Ⅰ型胶原基因开始表达(P<0.05),2、4周时显著表达(P<0.01),AP+L组Ⅰ型胶原基因未表达。结论:血管内皮剥脱可致Ⅰ型胶原合成增加,氯沙坦钾对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基因表达 动物实验 氯沙坦钾 血管内皮剥脱 Ⅰ型胶原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脂质体携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迪丽努尔.莎比托夫 王晓红 +3 位作者 刘乃奎 张灵芝 彭师奇 唐朝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靶向脂质体携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对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条灌流;放射免疫测定环磷酸鸟苷(cGMP)和内皮素(endoth... 目的观察靶向脂质体携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对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条灌流;放射免疫测定环磷酸鸟苷(cGM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结果由静脉注射靶向脂质体(liposome,Ls)携载CGRP制备液(RGDS-Ls-CGRP6.25μg·kg-1)能显著改善血管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P<0.01),提高血浆NO-2含量(P<0.05)及主动脉组织中cGMP的含量(P<0.01),降低血浆ET含量(P<0.01);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P<0.01)。治疗作用明显优于相同剂量单纯CGRP组。结论靶向脂质体携载CGRP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脂质体 CGRP 主动脉内皮剥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迪丽努尔.莎比托夫 王晓红 +3 位作者 常英姿 张灵芝 姚兴海 唐朝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为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防止动脉内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所致再狭窄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内皮剥脱、血管条灌流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环磷一酸尿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水平。结果发现,内皮剥脱后两周,血浆及主动脉组织降钙... 为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防止动脉内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所致再狭窄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内皮剥脱、血管条灌流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环磷一酸尿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水平。结果发现,内皮剥脱后两周,血浆及主动脉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增加(前者对照组为9.2±1.7,去内皮组为14.1±2.0ng/L;后者对照组为7.4±1.4,去内皮组为12.2±2.0ng/g)。应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25μg/Kg)可明显改善损伤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促进去内皮血管壁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主动脉组织内cGMP的含量(对照组4.4±0.5,去内皮组2.0±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3.3±0.5ng/g;P<0.01),减少内皮素的生成(P<0.01),抑制损伤部位的内膜过度憎生(P<0.01).提示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通过促进内皮的修复、抑制内膜的过度增殖而防止剥脱血管的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 药理学 相关肽 主动脉内皮剥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卫华 常青 +1 位作者 李自成 郭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7-399,4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球囊内皮剥脱术进行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大蒜素组术后给予大蒜素注射液2 mL(含大蒜素3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40 mL中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球囊内皮剥脱术进行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大蒜素组术后给予大蒜素注射液2 mL(含大蒜素3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40 mL中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对照组仅给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进行髂动脉内膜面扫描电镜观察,用显微图象分析仪计算髂动脉内膜面黏附的血小板数量。结果:大蒜素组血浆SOD、PGI2、PGI2/TXA2、cA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LPO、TX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大蒜素组髂动脉内膜面血小板黏附数(9.19±2.84)×105/cm2少于对照组(15.4±4.34)×105/cm2(P<0.01)。结论:大蒜素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内皮剥脱 血小板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抑癌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皮剥脱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薇 朱小君 +4 位作者 刘勃 邱京欣 付爱华 李岱宗 周爱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140-141,共2页
p53抑癌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皮剥脱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董薇,朱小君,刘勃,邱京欣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付爱华,李岱宗,周爱儒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曾经提出癌基因表达过盛或抗... p53抑癌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皮剥脱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董薇,朱小君,刘勃,邱京欣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付爱华,李岱宗,周爱儒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曾经提出癌基因表达过盛或抗癌基因表达不足可能是细胞增殖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剥脱 p53 再狭窄 抑癌基因 抗癌基因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础研究所 逆转录病毒载体 内皮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