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机械行业用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
1
作者 刘津成 金阳洋 +1 位作者 林井福 朱吉毅 《微特电机》 2025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获得稳定的输出转矩,设计了一台工业机械行业用的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使用田口法将槽深、磁钢厚度、叠厚、极弧角度和气隙长度作为优化因素,对电机输出电磁转矩、径向电磁力和转矩脉动这三个优化目标进行正交实验。采用有限元方法对... 为获得稳定的输出转矩,设计了一台工业机械行业用的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使用田口法将槽深、磁钢厚度、叠厚、极弧角度和气隙长度作为优化因素,对电机输出电磁转矩、径向电磁力和转矩脉动这三个优化目标进行正交实验。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优化前后电机性能,结果表明,在保证输出转矩不变的前提下,径向电磁力和转矩脉动分别降低了34.1%和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械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田口法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内嵌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海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引下,高职院校纷纷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认识偏差、急功近利等,导致没有从根本上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自立自...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引下,高职院校纷纷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认识偏差、急功近利等,导致没有从根本上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自立自强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国家发展战略入手,提出各专业必须以“内嵌式”为发展思路,系统性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要素,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内嵌式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3
作者 姜梅 寇峻瑜 汪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制式,其车辆及轨道系统依靠非接触式支撑运行,且车辆走行机构内嵌于轨道梁内,因此需针对其车线匹配原理、车辆和轨道梁结构特点,研究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以支撑工程设计。[方法... [目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制式,其车辆及轨道系统依靠非接触式支撑运行,且车辆走行机构内嵌于轨道梁内,因此需针对其车线匹配原理、车辆和轨道梁结构特点,研究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以支撑工程设计。[方法]介绍了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的基本原理;基于车辆行驶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线路的旅客舒适度标准及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值。[结果及结论]在列车运行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取决于横坡角允许值和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允许值。在参考国内外其他轨道交通制式的试验结果、相关标准规定、传统中低速磁浮系统实际建设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建议最大横坡角不大于8°,最大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在一般和困难情况下分别不大于0.4 m/s^(2)和0.6 m/s^(2)。当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统设计速度为200 km/h时,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和困难情况下分别可取为1800 m和1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中低速磁浮 线路 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城市协商治理的内嵌式互动——基于C市参与式预算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开平 王彤 庄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共12页
数字技术革新着协商参与的渠道,重构着城市治理的格局。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通过数字平台嵌入城市治理的全流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契合,体现了人民作为城市治理主体和受益者的价值旨归。城市治理过程与公众的... 数字技术革新着协商参与的渠道,重构着城市治理的格局。将全过程的公众参与通过数字平台嵌入城市治理的全流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契合,体现了人民作为城市治理主体和受益者的价值旨归。城市治理过程与公众的协商参与能够通过数字平台形成全链条的深度嵌合。基于超大城市C市数字化参与式预算改革的田野调研,辅之以平台大数据分析的研究发现,数字平台能够以过程赋能的方式贯通治理流程,以主体赋能的方式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并以资源内嵌的方式形成参与要素与治理环节的过程性互动。基于数字平台的“内嵌式互动”有助于重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权力关系,形成精准回应民需、治理过程共担和治理成果共享的城市治理生态。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驱动公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加强数字技术对国家和社会的双向赋能赋权,推动城市治理和政治发展的耦合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数字技术 协商参与 过程赋能 内嵌式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介入:工匠主体性视域下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的另一种可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明月 马知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作为关键变量,工匠的主体性关乎传统手工艺设计实践中守正和创新的关系调适,深刻影响着设计介入方式的变迁轨迹。内嵌式介入正是为更加释放工匠设计活力而提出的新介入方式。既有介入方式呈现为外源性的介入特征,以设计师为介入载体,依... 作为关键变量,工匠的主体性关乎传统手工艺设计实践中守正和创新的关系调适,深刻影响着设计介入方式的变迁轨迹。内嵌式介入正是为更加释放工匠设计活力而提出的新介入方式。既有介入方式呈现为外源性的介入特征,以设计师为介入载体,依托设计师与工匠的关系调适来促进工匠的设计参与,但其效果因二者间的权力关系而存在不确定性。以工匠为设计介入载体的多维艺术实践表明,内嵌式介入以具有现代设计知识的工匠为驱动中枢,以他们内在的知识交融转化为核心动力,以“单核驱动,多主体协同”为关系网络特征,能够有效规避工匠在设计介入过程中的边缘化风险。这既为协调传统手工艺设计实践中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自决性方案,更为传统手工艺走向自主创新设计提供了契机。同时,规模有限、关系网络构建不够成熟、内嵌式与OEM及协同设计模式的关系问题仍需要在政策、实践和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解决,以推动内嵌式介入成为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的成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设计介入 工匠 内嵌式介入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频矢量水听器内嵌式电荷放大器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尔正 张智强 +2 位作者 李媛 王欢 李宗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针对压电式传感器输出阻抗高,需要放大器做好匹配,国外使用了IEPE传感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国内很少将IEPE传感器应用于水听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内置于水听器的电路,以达到低输出阻抗且两线制的目的,并开展了电路特性分析和硬件电路... 针对压电式传感器输出阻抗高,需要放大器做好匹配,国外使用了IEPE传感器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国内很少将IEPE传感器应用于水听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内置于水听器的电路,以达到低输出阻抗且两线制的目的,并开展了电路特性分析和硬件电路的制作,验证了电路传感器性能,得到了电路的放大倍数、幅频特性等数据。实验表明:该电路可以满足一般水听器2Hz~20kHz的使用范围,且内置电路具有两线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优点,达到了电路小型化、测试系统简单化的目的,对水听器放大电路设计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PE传感器 内嵌式 水听器 电路设计 电荷放大 场效应管 压电式结构 输出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角钢塔内嵌式十二地螺上拔计算理论研究
7
作者 何松洋 鄢秀庆 +3 位作者 李正良 刘翔云 李钟 龚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6-1414,共9页
为解决输电角钢塔大荷载作用下的地螺连接问题,提出一种内嵌式十二地螺节点结构.基于刚度差异演化的塑性屈服线理论,考虑地螺位置、地螺与塔脚板刚度差异的影响,推导出上拔荷载作用下内嵌地螺与外地螺内力不均匀计算的理论公式;然后,结... 为解决输电角钢塔大荷载作用下的地螺连接问题,提出一种内嵌式十二地螺节点结构.基于刚度差异演化的塑性屈服线理论,考虑地螺位置、地螺与塔脚板刚度差异的影响,推导出上拔荷载作用下内嵌地螺与外地螺内力不均匀计算的理论公式;然后,结合24组精细化数值分析,研究不同地螺直径、地螺间距和塔脚板厚度对内、外地螺上拔内力差异的影响,并对其刚度差异修正系数进行标定;最后,通过72组数值试验验证理论公式的合理性.研究结论表明:内嵌式十二地螺结构较传统八地螺结构可以提高节点上拔承载力40%~50%;当内地螺布置在外地螺正交线上时,内、外地螺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不均匀分布系数约为1.1,且不随地螺直径和塔脚板厚度变化;当内地螺沿着对角线靠近外地螺时,内地螺内力的不均匀分布系数减小,但当塔脚板厚度增大时,不均匀分布系数会增大;考虑刚度差异演化的塔脚板塑性屈服线理论的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理论不均匀分布系数与数值不均匀分布系数比值的均值为1.01,变异系数为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结构 内嵌式十二地螺 刚度演化 屈服线理论 计算理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弱磁控制研究
8
作者 赵新 王海明 赵彦辉 《电工电气》 2024年第7期37-42,共6页
提高变桨电机的稳态和动态控制性能,保证在不同风况及母线电压跌落的情况下维持电机高速运行的稳定性尤其重要。分析了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及约束条件,结合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特点,基于SVPWM的矢量控制与电压外环的双电流弱磁控制... 提高变桨电机的稳态和动态控制性能,保证在不同风况及母线电压跌落的情况下维持电机高速运行的稳定性尤其重要。分析了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及约束条件,结合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特点,基于SVPWM的矢量控制与电压外环的双电流弱磁控制策略,设计了矢量控制和弱磁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基于该控制系统模型搭建了实验平台,对不同直流母线电压下矢量控制与弱磁控制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验证了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实现了扩速性能。目前,该控制系统已应用于风机变桨伺服控制系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弱磁控制 电压外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非加劲厚钢板墙现场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9
作者 王明 李文强 蒋国明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就某超高层内嵌式非加劲厚钢板墙的焊接变形控制进行介绍,通过设置钢板墙安装对接措施,保证钢板对接精度,在钢板对接焊接前设置加固措施、焊接过程中控制焊接顺序,焊接完成后进行变形矫正的方法保证非加劲厚钢板墙的施工精度。
关键词 内嵌式钢板墙 非加劲厚钢板墙 焊接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型解耦控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荒原 王双红 +2 位作者 辜承林 邵可然 孙剑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具有好的转矩性能和宽的调速范围,但其电流控制器需要精确的参数模型,由于饱和效应影响,电感参数会随运行条件不同发生改变,控制器受耦合影响,系统容易出现速度及转矩超调、扰动等现象。为了提高IPMSM恒转矩...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具有好的转矩性能和宽的调速范围,但其电流控制器需要精确的参数模型,由于饱和效应影响,电感参数会随运行条件不同发生改变,控制器受耦合影响,系统容易出现速度及转矩超调、扰动等现象。为了提高IPMSM恒转矩及恒功率区的控制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电流解耦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法对参数进行在线检测,检测系统加入了前馈及闭环反馈,保证了参数检测的准确性及鲁棒性。这种解耦电流控制器结构简单、紧凑,有效改善了控制性能。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改进型控制器能有效准确的实时在线检测参数,同时使得整个系统响应速度快、无超调、系统转速稳定无扰动现象,能明显地提升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参数辨识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分段线性化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坤华 孙玉坤 +1 位作者 吉敬华 项倩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7-22,共6页
在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弱磁控制过程,提出了分段线性化的弱磁控制策略。根据电动机弱磁各阶段运行的特点,将弱磁控制分为三个区域,对每个区域分别线性化,得到了各区域工作点的直轴、交轴电流和... 在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弱磁控制过程,提出了分段线性化的弱磁控制策略。根据电动机弱磁各阶段运行的特点,将弱磁控制分为三个区域,对每个区域分别线性化,得到了各区域工作点的直轴、交轴电流和控制方程。线性化后的弱磁控制策略节省了电动机工作点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实时性能,可实现最大转矩输出。结果表明,分段线性化弱磁控制策略使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宽调速范围内获得了更好的调速性能,电动机可控性和可靠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弱磁控制 分段线性化 调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碳纤维板条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拉拔实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朝阳 胡志海 +1 位作者 贺学军 李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7-361,共5页
采用新型的C型试块进行直接拉拔实验,研究碳纤维板条粘结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嵌槽尺寸对界面粘结性能(包括破坏形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极限载荷随粘结长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嵌槽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粘结长度的影响最大,混凝土... 采用新型的C型试块进行直接拉拔实验,研究碳纤维板条粘结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嵌槽尺寸对界面粘结性能(包括破坏形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极限载荷随粘结长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嵌槽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粘结长度的影响最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最小。根据实验测得试块加载端与自由端的荷载和滑移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计算分析,提出相应的局部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条 内嵌式 粘结 拉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负载转矩估算的非线性观测器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33
13
作者 毛永乐 杨家强 +1 位作者 赵寿华 陈阳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52-2259,共8页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中转子位置和转速估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负载转矩估算的非线性观测器方法。基于合成反电动势建立了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在静止坐标系下设计了非线性观测器,通过状态矫...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中转子位置和转速估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负载转矩估算的非线性观测器方法。基于合成反电动势建立了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在静止坐标系下设计了非线性观测器,通过状态矫正控制策略,使非线性观测器收敛到期望的平衡点。依据扰动理论建立了负载转矩估算方程,在线估算负载转矩,以消除由机械模型误差引起的转子位置和转速的估算误差。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稳态和动态条件下准确估算转子位置和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观测器 负载转矩估算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磁场定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型内嵌式SMA电机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凯 辜承林 +2 位作者 史铁林 马志云 严新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19-222,共4页
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功率密度大的电机,在轻型机器人及小型化系统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然而,几乎所有现行结构中,致动元件和偏动元件都是分离的,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也彼此独立,不但机构复杂,就是手指的张合动作... 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功率密度大的电机,在轻型机器人及小型化系统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然而,几乎所有现行结构中,致动元件和偏动元件都是分离的,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也彼此独立,不但机构复杂,就是手指的张合动作也很不连贯,更无仿生柔顺性可言。因此,该文研制了新型直线型内嵌式记忆合金电机。该电机由内嵌直线回复型记忆合金丝的硅胶棒组成,通过温度循环方式稳定输出力和位移。该文建立了电机的变形理论,结合实验结果,对丝半径、丝的偏心距、丝的预变形量、棒半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这一微特电机设计的规律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内嵌式SMA电机 设计 优化 形状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嵌式SMA电机的柔性机械手研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凯 辜承林 严新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4-79,共6页
该文描述了一种新型柔性机械手的研制。这种新型机械手能够实现拟人抓取中的平滑运动。手指外径10mm,由两个弯曲部分、一个连接部分组成,弯曲部分为偏心嵌有线性SMA驱动器的单元电机;介绍了SMA丝和弹性手指的尺寸规格设计和制作方法;详... 该文描述了一种新型柔性机械手的研制。这种新型机械手能够实现拟人抓取中的平滑运动。手指外径10mm,由两个弯曲部分、一个连接部分组成,弯曲部分为偏心嵌有线性SMA驱动器的单元电机;介绍了SMA丝和弹性手指的尺寸规格设计和制作方法;详细研究了弯曲部分的机械特性并给出了基于电阻反馈的控制系统;最后设计制作了一个三指机械手,抓取实验证明:机械手能较好完成平滑拟人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SMA电机 柔性机械手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弯曲 手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内嵌式永磁电动机转子机械强度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远扬 韩则胤 陈阳生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18,共6页
转子的强度和应力分析是设计高速内嵌式永磁电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电机高速运行时,隔磁桥作为IPM电动机转子结构最容易断裂的部分,主要承受离心力、电磁力以及永磁体吸引力三种力的作用。利用电磁和结构有限元计算,可以分析出隔磁桥和... 转子的强度和应力分析是设计高速内嵌式永磁电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电机高速运行时,隔磁桥作为IPM电动机转子结构最容易断裂的部分,主要承受离心力、电磁力以及永磁体吸引力三种力的作用。利用电磁和结构有限元计算,可以分析出隔磁桥和极靴部分的形变和应力分布。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机械强度分析方法。与传统的有限元法相比,该方法无需进行物理场的切换,计算量大大减少。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电动机 机械应力 FEM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系统中内嵌式PLC梯形图编程的软件实现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汉兵 叶伯生 杨道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介绍了数控系统内嵌式PLC的原理 ,详细给出了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PLC编辑与编译程序的细节与方法。
关键词 梯形图 PLC 数控系统 内嵌式 编辑 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补光和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傅国海 杨其长 刘文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田间条件下采用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LED冠层补光和电热线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不加温不补光对照(CK)、根区加温15℃处理(T15)、根区加温18℃... 田间条件下采用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LED冠层补光和电热线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不加温不补光对照(CK)、根区加温15℃处理(T15)、根区加温18℃处理(T18)、单一补光处理(L)、根区加温15℃+补光处理(T15+L)、根区加温18℃+补光处理(T18+L),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区加温均能提高SRSC甜椒根区的温度,但根区温度仍呈现出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T18的根区全天保持较高温度。根区热通量的变化与根区温度变化相对应,T15和T18处理的根区热通量昼夜变化较CK剧烈,其根区侧面白天向内传热滞后,晚间侧面向外传热提前,传递量增加;根区垂直方向白天向内传热滞后,传递量减少,晚间垂直向外传热提前,但传递量增加。T15和T18均显著提高了甜椒的株高、冠层厚度和冠层直径,且T18比T15效果更明显。T15对甜椒的地上及地下干鲜重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T18的提升效果显著。根区加温补光处理的甜椒生物量普遍高于单一根区加温或补光处理,其中T18+L处理提升效果显著优于T15+L处理。T15、T18和L相对CK均提高了甜椒单产,单产分别提高30.74%、53.0%和14.81%。而根区加温和LED补光协同作用比单一的根区加温或冠层补光都能表现更好的增产效果,T15+L和T18+L分别比T15和T18的产量分别提升32.86%和15.50%,分别比L产量提升51.29%和53.87%。总之,根区加温与LED补光是日光温室甜椒增产有效的调控措施,两者在增加单株产量上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二者共同作用比单一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且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促进效果比冠层补光更加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 日光温室 根区加温 LED补光 甜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法的内嵌式永磁电动机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9
19
作者 贾金信 杨向宇 曹江华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共4页
首先基于传统的电机本体设计方法,获得一台15 kW、102 V的内嵌式永磁电动机的基本设计参数,然后利用基于等效磁路法的RMXPRT软件对该内嵌式永磁电动机的一些重要设计参数进行优选,得到较为理想的参数范围。最后,引入一种新颖的优化方法... 首先基于传统的电机本体设计方法,获得一台15 kW、102 V的内嵌式永磁电动机的基本设计参数,然后利用基于等效磁路法的RMXPRT软件对该内嵌式永磁电动机的一些重要设计参数进行优选,得到较为理想的参数范围。最后,引入一种新颖的优化方法——田口法,以内嵌式永磁电动机的气隙长度、永磁体厚度与宽度、磁桥长度和宽度作为优化变量,以效率和磁钢用量作为优化目标对电机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方案后将其导入到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Maxwell进行仿真,以对所设计电机进行合理性分析。优化后效果明显,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电动机 田口法 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温度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傅国海 刘文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5,共9页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并在早春季节,研究了两种模式的...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并在早春季节,研究了两种模式的SRSC[嵌槽式垄(SRSC-P)和嵌膜(铁丝网槽支撑)式垄(SRSC-W)]及土垄(SR)和单一基质槽垄(NPG)栽培下的甜椒幼苗根区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栽培垄根区温度与温室内、外的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室内和栽培垄根区的平均温度分别比室外提高8.07℃和10.93℃,夜间分别提升9.90℃和14.81℃。在夜间低温阶段,SRSC-W维持根区较高温度的能力相对优于SR和SRSC-P,其根区平均温度分别比SR和SRSC-P高1.34℃和0.52℃;在白天高温阶段,SR、SRSC-P、NPG、SRSC-W最高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8.06℃、27.21℃、29.93℃、26.05℃,SRSC-W抗高温效果最佳,NPG抗高温效果最差。阴天条件下,栽培垄的蓄热保温性能比晴天条件下差。SR白天和夜间的中心根区平均温度皆高于外侧,但SRSC-P和SRSC-W白天外侧温度高,夜间中心根区温度高。栽培垄北部根区温度高于南部根区温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SRSC-W栽培模式的南部中心根区温度和北部中心根区温度差异相对于其他处理最小。此外,SRSC-W中心根区温度变化滞后时间最长,温度缓冲能力强。总之,SRSC-W栽培方法维持早春季节夜间甜椒根区温度能力和对低温及高温胁迫的缓冲性最强,且成本低,在日光温室抗低温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 蓄热保温 根区温度 昼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