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提内在感官说 |
彭锋
|
《美育学刊》
|
2017 |
5
|
|
2
|
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的影响 |
李海龙
冯涛
王志鹏
袁珏
吴建霖
陈宇超
周俊
王小升
李忠任
|
《农业与技术》
|
2023 |
2
|
|
3
|
从夏夫兹博里“内在感官说”观康德美学 |
段歌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9 |
0 |
|
4
|
内在感官学说的生态美学意义:生态良知与生态审美 |
程相占
张伊萱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5
|
夏夫兹博里的和谐美学思想 |
赵凯
陈火青
|
《理论建设》
|
2008 |
2
|
|
6
|
洛克的美学思想 |
章辉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7
|
论舍夫茨别利的美学思想 |
彭立勋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8
|
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和原创性理论贡献 |
彭立勋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9
|
哈奇生的直觉美学思想 |
彭立勋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0
|
夏夫兹博里与哈奇生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
章 辉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1
|
夏夫兹博里与哈奇生美学思想比较分析 |
杜正华
|
《咸宁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2
|
西方经验主义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
朱兵
|
《外国文学研究》
|
1987 |
1
|
|
13
|
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
杨君武
|
《湖湘论坛》
|
1995 |
1
|
|
14
|
再造烟叶涂布液温度的工艺探索 |
袁珏
熊珍
冯涛
王志鹏
李海龙
吴建霖
陈宇超
周俊
王小升
|
《造纸技术与应用》
|
2023 |
2
|
|
15
|
诗歌理论:开拓新的视野——读吴思敬的《心理诗学》 |
叶橹
|
《教育艺术》
|
1998 |
1
|
|
16
|
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 |
杨利辰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17
|
让感观透过层层迷雾——新诗审美的否证性命题 |
王邵军
|
《齐鲁学刊》
|
1987 |
0 |
|
18
|
论乐感在音乐创作与审美中的共振效应 |
邵桂兰
王建高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9 |
0 |
|
19
|
审美中的反映与反应 |
伯成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4 |
0 |
|
20
|
电影《香水》美学解读 |
彭洋捷
|
《西部广播电视》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