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韦远田 韦国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其分为两组,单一组(40... 目的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其分为两组,单一组(40例,单纯内囊预警综合征)和合并组(40例,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脑梗死)。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赋值,并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筛选出内囊预警综合征发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一组比,合并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脑白质脱髓鞘的患者占比及血糖水平均更高;将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脑梗死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脑白质脱髓鞘、血糖水平高是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大、合并脑白质脱髓鞘、血糖水平高是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上述特征,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脑梗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肺包虫内囊摘除术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格桑平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1-0024,共4页
探讨高原地区肺包虫内囊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30例肺包虫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效果。结果 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两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原地区肺包虫患者,采取内囊完整摘... 探讨高原地区肺包虫内囊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30例肺包虫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效果。结果 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两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原地区肺包虫患者,采取内囊完整摘除术与内囊穿刺后摘除术疗效、安全性基本相当,但这两种手术的适应症不同,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患者的术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包虫病 内囊完整摘除术 内囊穿刺后摘除术 临床疗效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半自动分割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研究
3
作者 耿介文 王思敏 +2 位作者 胡鹏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7-586,共10页
目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创建一种半自动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分割技术。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数据库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单中心数据,所有数据在分析前均进行了匿名处理。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 目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创建一种半自动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分割技术。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数据库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单中心数据,所有数据在分析前均进行了匿名处理。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和DSA机型、DSA序列数及动脉瘤信息,包括动脉瘤个数、直径(≥5 mm和<5 mm)、颈宽(宽颈、窄颈)及位置(分叉部、侧壁)。根据8∶1∶1的比例将数据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3个数据集患者的DSA三维断层数据均采用三维旋转DSA模式在造影机完成,并由3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对DSA三维断层数据显示的动脉瘤进行标注,并最终生成动脉瘤的标准标签。动脉瘤分割模型包括训练阶段和分割阶段。训练阶段,使用训练集的DSA三维断层图像数据与动脉瘤的分割标签以及通过Marching Cubes算法提取的血管边缘信息,对模型进行端到端的训练,在测试集上监控模型的分割指标,保留分割指标最高的模型。分割阶段,医师在验证集的动脉瘤DSA三维断层图像上选择一个动脉瘤内部的点,截取感兴趣体积(VOI),输入训练好的血管与动脉瘤分割最优模型,得到动脉瘤的分割结果,将分割的VOI定位回原始DSA三维断层图像以获得最终的动脉瘤轮廓。将分割网络模型的分割结果与人工获取的标准标签进行比较,以计算Dice相似系数(DSC)。对验证集数据按照动脉瘤直径、颈宽、位置进行分层,以比较不同亚组间的DSC。计算动脉瘤分割掩膜的长、宽和高的边界框,将其中的最大值作为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与标准标签中的最大直径进行对比。在验证集中统计并比较颅内动脉瘤标准标签人工获取时间与分割网络模型获取时间(从定位动脉瘤到获取满意的动脉瘤颈分割时间)。结果最终纳入了756例患者的969个DSA序列显示的1094个动脉瘤的三维断层数据。其中,训练集纳入604例患者共783个DSA序列的877个动脉瘤,测试集纳入77例患者共100个DSA序列的117个动脉瘤,验证集纳入75例患者共86个DSA序列的100个动脉瘤。(1)各数据集基线比较结果显示,动脉瘤直径(P=0.003)、动脉瘤位置(P=0.003)的各数据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基线资料各数据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验证集中动脉瘤分割的平均DSC为0.868±0.078。直径≥5 mm的动脉瘤分割的平均DSC高于直径<5 mm的动脉瘤(0.891±0.041比0.855±0.088,P=0.038)。窄颈、宽颈、分叉、侧壁动脉瘤分割的DSC值分别为0.882±0.065、0.859±0.085、0.876±0.072及0.863±0.08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动脉瘤分割模型在验证集所得到的掩膜最大直径与人工分割获得的标准标签的最大直径有较好的一致性[(5.78±3.18)mm比(5.37±2.92)mm,r=0.97]。在验证集中,人工分割与应用神经网络分割动脉瘤的平均时长分别为2.5 min、34 s。结论本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创建半自动的颅内囊状动脉瘤分割技术可较为准确分割动脉瘤,该模型有助于动脉瘤形态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性动脉瘤 分割模型 神经网络 U形网络结构 Dice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替罗非班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病例报道
4
作者 郑剑华 崔燕玲 +1 位作者 曹莹 戴建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 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 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仍反复发作刻板样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经评估风险后,静脉溶栓后24 h内予以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 d后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再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静脉溶栓治疗后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时机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案,仍需大规模数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预后分析
5
作者 蔡中海 刘雁伟 +2 位作者 杨世强 彭华 杨安强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中等量丘脑-内囊区出血患者4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中等量丘脑-内囊区出血患者4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神经科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7 d、2周的残余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重症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量丘脑-内囊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 高压氧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解剖标志的穿刺路径规划在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引流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贾宝铭 赵建凯 +5 位作者 张颜礼 冯国强 周西广 裴红莎 汪丽珍 库洪彬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体表解剖标志的路径规划在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血肿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丘脑内囊型出血行引流手术的175例老年病人,其中接受体表解剖标志路径规划血肿引流术的91例病人纳入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的84... 目的评价基于体表解剖标志的路径规划在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血肿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丘脑内囊型出血行引流手术的175例老年病人,其中接受体表解剖标志路径规划血肿引流术的91例病人纳入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的84例病人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路径规划时间、术后再出血情况、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脑积水、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路径规划时间分别为(7.4±2.6)min、(40.5±10.5)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置管准确率、术后再出血、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脑积水、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表解剖标志规划路径的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丘脑内囊型出血,方法简单,路径规划时间短,置管准确率高,手术效果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丘脑内囊型出血 体表解剖标志 路径规划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妄想性障碍1例
7
作者 姜志锋 段蕾梅 +2 位作者 黄鑫 任永英 许建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3-64,共2页
妄想性障碍临床相对少见。在妄想症状的影响下,病人常不认为自己有病,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18年病史的34岁男性妄想性障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精神科,曾口服帕罗西汀、富马酸喹硫平、氯硝西泮等药物,均以... 妄想性障碍临床相对少见。在妄想症状的影响下,病人常不认为自己有病,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18年病史的34岁男性妄想性障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精神科,曾口服帕罗西汀、富马酸喹硫平、氯硝西泮等药物,均以“病人认为药物不对症、有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坚持服药,症状持续无缓解,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致中学辍学,长期由家人照看。就诊我院后,经取得病人家属充分知情同意,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病人妄想、强迫症状完全消失,焦虑情绪及睡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妄想性障碍 立体定向技术 内囊前肢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区局部脑血流量在少量基底节出血手术指征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张卫民 高海晓 +5 位作者 张兰 刘龙 王敏 王松 路萌 库洪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目的为少量(15~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BGH)手术指征的评估提供一种基于客观指标的方法。方法分析198例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入院时所测得的血肿同侧内囊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数值为标准分为轻度灌注不足组[rCBF≥15 m... 目的为少量(15~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BGH)手术指征的评估提供一种基于客观指标的方法。方法分析198例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入院时所测得的血肿同侧内囊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数值为标准分为轻度灌注不足组[rCBF≥15 mL/100(g·min)]103例和重度灌注不足组[rCBF<15 mL/100(g‧min)]95例,在两组中再根据患者是否手术,分别分为手术亚组和保守亚组。对比两组中手术与保守2亚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以及术后内囊区rCBF差异,评价rCBF在评估少量HBGH患者手术指征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轻度灌注不足组手术亚组与保守亚组的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术后内囊区rCBF数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灌注不足组手术亚组与保守亚组的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术后内囊区rCBF数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囊区rCBF可作为评估少量HBGH手术指征的客观指标,内囊区轻度灌注不足者,手术不能明显改善脑灌注和预后,故无手术指征。重度灌注不足者,手术可明显改善脑灌注和预后,故有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 内囊 局部脑血流量 手术指征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戴如飞 刘宁 +3 位作者 王东 赵春生 朱风仪 吴幼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9-620,632,共3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0.46)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EPs显示,实验组各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内囊 内囊出血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姜志锋 段蕾梅 +1 位作者 刘辉 王黎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治疗的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1例29岁男性,早产儿,自幼出现精神发...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治疗的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1例29岁男性,早产儿,自幼出现精神发育迟滞,间断有躁动、喊叫等行为障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1.5年前,药物治疗效果转差,症状加重。充分评估后,行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术后行为障碍症状消失,情绪稳定,继续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术后3~6个月,症状无复发,停用药物。术后42个月随访,手术效果维持良好。结论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如果药物控制效果差,可考虑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治疗。由于毁损术具有不可逆性,并且涉及伦理等问题,因此,合理选择手术病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尤为重要,建议与精神科医师、伦理学家等密切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内囊前肢毁损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张肖 郝姗姗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CW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CW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红景天水煎剂治疗... 目的:探讨红景天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CW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CW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红景天水煎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大脑中动脉血流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治疗前,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治疗CW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红景天 大脑中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在强迫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潘荣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216-0219,共4页
分析强迫症住院患者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损毁术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荔浦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强迫症病例,接诊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掣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40例,两组均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对照... 分析强迫症住院患者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损毁术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荔浦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强迫症病例,接诊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掣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40例,两组均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护理,研究组予以一病一优+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模式,护理时间为半个月,分析两组的护理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自知力评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差别不大(P>0.05);护理后,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其自知力评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更具优势(P<0.05);研究组对比对照组的病患对各方面护理的满意程度更优(P<0.05)。结论 强迫症住院患者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围术期一病一优+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可促使其强迫症状、不良心理状态有效消除,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力 HAMA HAMD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后肢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秋华 张蓓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内囊后肢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局限于内囊后肢的梗死患者94例,以同期年龄相近、性别相同94例未分类脑梗死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并进一步对内囊后肢梗死患者亚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即进... 目的探讨内囊后肢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局限于内囊后肢的梗死患者94例,以同期年龄相近、性别相同94例未分类脑梗死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并进一步对内囊后肢梗死患者亚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即进展性运动障碍组与非进展性组以及白质疏松与无白质疏松组、有多发腔隙性脑梗死(LI)组与无多发LI组的危险因素分布。结果内囊后肢梗死组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率较未分类脑梗死组高(P<0.05)。进展性运动障碍组与非进展组的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囊后肢梗死大多数为穿支动脉病变所致,高血压、吸烟、Hhcy是内囊后肢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内囊后肢梗死容易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及预警综合征,其病理机制与内囊后肢固有的穿支动脉病变以及运动纤维分布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后肢梗死 内囊预警综合征 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颅内囊性病灶穿刺置管套针
14
作者 刘凤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内囊性病灶穿刺置管套针 制作 内囊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伯民 李殿友 +6 位作者 朗黎琴 潘力 孙成彦 李永超 张海音 赵永波 沈建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W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频破坏。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及FDG PET检查。结果  2 8例手术病人中 16例 (16 / 2 8)强迫症状完全消失 ,8例 (8/ 2 8)显著改善 ,4例 (4 / 2 8)无明显变化。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 ,经脑室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恢复 ;12例术后有轻度认知障碍及短暂记忆障碍 ,3~ 10d后恢复 ;2例术后有人格改变 ,表现情感淡漠 ,兴趣缺乏、懒散。在精神科量表检查中 ,焦虑、强迫及抑郁症状表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结论 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 ,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手段 ,除改善强迫症状外 ,它也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强迫症 内囊前肢毁损术 磁共振导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孟辉 冯华 +4 位作者 王宪荣 高伯元 朱刚 林江凯 张礼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 :总结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共 4 5例。结果 :11例囊性肿瘤全切 7例、... 目的 :总结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优缺点。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及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共 4 5例。结果 :11例囊性肿瘤全切 7例、次全切除 4例 ,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 ;18例蛛网膜囊肿全部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 -脑池 /脑室造瘘 ,症状 (13/ 16例 )明显缓解或消失 ,2例缓解 ,1例无变化 ;3例脑室内囊肿均切除 ,症状均消失 ;10例透明膈囊肿全部行囊肿 -脑室造瘘 ,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9例 ,1例无缓解 ;3例脑脓肿行囊肿引流 ,症状均消失。并发症共 7例 ,无伤残及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 ,适用于囊性肿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囊肿、透明膈囊肿及脑脓肿等颅内囊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内囊性病变 微侵袭神经外科 适应证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内囊的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长丽 徐亮 +6 位作者 徐佳 鞠维娜 朴慧烘 金仙梅 朴贤英 戴琎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8-900,共3页
目的:通过超薄冰冻切面构建人脑内囊各部分三维形态,并通过软件测得内囊各部分的长度、宽度、体积和形心坐标等参数,为临床打靶治疗内囊部位的多种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3个无器质性病变男性尸头,行间隔1mm的冰冻水平切片,... 目的:通过超薄冰冻切面构建人脑内囊各部分三维形态,并通过软件测得内囊各部分的长度、宽度、体积和形心坐标等参数,为临床打靶治疗内囊部位的多种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3个无器质性病变男性尸头,行间隔1mm的冰冻水平切片,经数码摄影后存入计算机数据库,用自制软件对含内囊的层面图像行轮廓线的提取,并进行三维重建及数据测量。结果:确定大脑原点为连合间径线的中点,以此建立坐标系,测得内囊及各部分形心的坐标值。左侧内囊形心坐标为-15.7619、2.2032和10.1438mm,右侧内囊形心坐标为17.9320、2.6565和6.3844mm。同时测得左侧内囊体积为4009.1730mm3,右侧内囊体积为4217.2340mm3。经三维重建后的内囊形态不规则,略呈凸面向内凹面向外、前肢较矮后肢较高的"板状"区域。结论:重建内囊及其各部分形态结构真实,可伪彩和真彩显示,再现了各部分结构在脑内的自然形态及空间位置,为内囊部位的脑血管性疾病、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及精神外科疾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三维重建 形心 立体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大鼠内囊电毁损痉挛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鸿燕 周奇志 +2 位作者 蔡定均 叶尚志 杨金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214-2215,共2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痉挛动物模型,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痉挛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痉挛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痉挛组应用脑立体定位仪,精确地进行深部内囊的损伤定位,采用电毁损内囊的方...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痉挛动物模型,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痉挛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痉挛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痉挛组应用脑立体定位仪,精确地进行深部内囊的损伤定位,采用电毁损内囊的方式制造大鼠痉挛模型。假手术组手术同痉挛组,但不毁损内囊。结果造模后痉挛组大鼠右上肢伸直的幅度与造模前痉挛组、造模前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毁损内囊可作为制作大鼠痉挛性瘫痪的一种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内囊 电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长期随访(24例报告)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小小 孙伯民 +2 位作者 李殿友 占世坤 曹春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手术前后的主要症状、体重身高指数(BMI)、月经及相关精神科量表评分等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手术对神经性厌食症的影响。结果术后患者BMI...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手术前后的主要症状、体重身高指数(BMI)、月经及相关精神科量表评分等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手术对神经性厌食症的影响。结果术后患者BMI指数显著升高(配对t检验,t=16.84,P<0.0001);Y-BOCS、HAMA、HAMD及ADL量表手术前后的中位数比较有显著差异(21.0 vs.3.5,16.0 vs.4.0,20.5 vs.5.5,16.5 vs.14.0);术前有体像障碍者19例,术后为9例(M=5,P=0.002);术前仅4人能坚持工作学习,术后该值上升为19例(χ2=4.49,P=0.03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有效,是该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抢救极低体质量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手术治疗 内囊前肢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292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铸 吴明拜 +3 位作者 张昌明 伊力亚尔.夏合丁 张力为 李德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73-1274,共2页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内囊完整摘除术占同期手术的24.98%,术中不慎造成包虫囊肿内囊破裂13例,术后复发4例(1.37%),292例无手术死亡,均...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内囊完整摘除术占同期手术的24.98%,术中不慎造成包虫囊肿内囊破裂13例,术后复发4例(1.37%),292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内囊完整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手术技术条件要求高,但只要掌握得当,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包虫病 内囊完整摘除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