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傅里叶红外在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冀北-辽西坳陷中元古界下马岭组油气包裹体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先进技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Micro FT-IR)在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程度,还可划分油气的成藏期次和油气类型。以冀北-辽西坳陷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为例,利...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先进技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Micro FT-IR)在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程度,还可划分油气的成藏期次和油气类型。以冀北-辽西坳陷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为例,利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油气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至少存在两期次的油气充注,早期为具有较高CH2/CH3比值的中-重质油,晚期为具有较低CH2/CH3比值的轻质油或凝析油气,轻质油或凝析油气包裹体作为烃源岩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是辽西-冀北地区的主要油气类型。实践表明,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是研究油气包裹体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 冀北-辽西坳陷 油气包裹体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油源及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欧光习 李林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研究了辽西-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沥青、油苗显示相对集中的地层(雾迷山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油气的来源、成熟程度与成藏期次。研究表明,区内中-上元古界部分地层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源...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研究了辽西-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沥青、油苗显示相对集中的地层(雾迷山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油气的来源、成熟程度与成藏期次。研究表明,区内中-上元古界部分地层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源岩多达到成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是中-上元古界油气的主要贡献者。中-上元古界储层中存在大量类型各异的油气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的产状与光学特征可以判定它们分属不同地质时期储层流体活动的产物,指出中-上元古界经历了三到四期的油气成藏过程,中晚期油气成藏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冀北 -上元古界 油源 成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