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 被引量:56
1
作者 李纪元 肖青 +2 位作者 李辛雷 李锦明 鲁仪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2,共6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rplantation models on 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young tea oil plantations(Camellia oleifera),the soil and water losses of pure tea oil plantation;tea oil + big green bean(Phaseolus aureua);tea oil + peanut(Arachis hypogaea)were investigated for a whole year in Xinyu,located in the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d runoff ranged from 102.03~157.29 t·hm-2a-1 with the average of 136.16 t ·hm-2a-1.The less value was observed in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peanut,and the runoff values from the pure plantation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from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big green bean,and both were greater by 46.21% and 54.17%,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The soil erosion was 139.9~341.3 t·km-2a-1 with the average of 239.9 t·km-2a-1,and the values from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s with big green bean and peanut increased by 143.96% and 70.4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pure oil stand.The soil erosion in the 3 type stands was all mild.The nutrient loss ranked from great to small value as the following:Ca 4.645 3 kg·hm-2a-1,K 1.402 6 kg·hm-2a-1,Mg 0.265 1 kg·hm-2a-1,P 0.042 6 kg·hm-2a-1,N 0.039 1 kg·hm-2a-1.The loss in the first half yea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half year,regardless inter-cropped or not.The peak value appeared between March and June.The losses of N,P,and K in the inter-cropped plantation with the big green bean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The loss of K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pure plantation,however,the losses of N and P in the inter-cropped stand with peanut were less by 50 percent than that in the pure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幼林 套种模式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覃其云 曹继钊 +2 位作者 梁燕芳 王会利 唐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566-1568,1578,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2 219.42 m3/hm2),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该地区同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土壤侵蚀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125 t/hm2.a)>桉树纯林(3.835 t/hm2.a),桉树间种牧草流失的泥土比例高,而桉树纯林流失的径流比例大。水土养分流失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388 5 kg/hm2.a)>桉树纯林(4.303 1 kg/hm2.a),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得出养分流失大小为有机质>Ca>K>N>P>Mg>Zn>B>Cu。[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型桉树林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9-597,共9页
198 4~ 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南京中医药大学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 3个林场 ,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 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 ,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水土... 198 4~ 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南京中医药大学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 3个林场 ,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 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 ,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以幼林阶段为最大 ,其次中龄林阶段 ,最小是近熟林阶段。幼龄林地表迳流量为 546.0m3·hm- 2 ,土壤侵蚀总量为 10 0 5.0kg·hm- 2 ,土壤侵蚀量尤为明显 ;中龄林地表迳流量为 50 6.98m3·hm- 2 ,土壤侵蚀总量为 180 .7kg·hm- 2 ;而近熟林地表迳流量为 4 77.2 5m3·hm- 2 ,土壤侵蚀量可略而不计。幼龄林流失有机质 50 .0 4 9kg·hm- 2 ,养分为 31.50 8kg·hm- 2 ;中龄林流失有机质为 6.0 80kg·hm- 2 ,养分流失量为 2 .0 96kg·hm- 2 ,而近熟林养分流失量为 10 .784kg·hm- 2 ,无有机质流失。幼龄林阶段土壤侵蚀量以造林当年为最大 ,以后逐年减少 ,第 4年及以后随着林分郁闭度加大 ,流失量很少 ,而地表迳流量与林龄关系不密切。在板页岩发育的土壤条件下 ,土壤有较强的抗蚀能力 ,在杉木人工林经营的 2 5a中 ,水土流失不严重 ,养分损耗很少。总的迳流量为 1530 .2 3m3·hm- 2 ,侵蚀量为 1185.7kg·hm- 2 ,流失有机质为 56.2 8kg·hm- 2 ,流失养分 4 4 .383kg·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水土流失 养分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的土壤分形及养分损耗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怡飞 曹永庆 +3 位作者 姚小华 傅松玲 张平安 楼新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67-871,共5页
为探讨油茶林间作不同绿肥对耕作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养分退化产生的影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间作不同绿肥下油茶林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粒径分布、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粒径分布主要以粘... 为探讨油茶林间作不同绿肥对耕作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养分退化产生的影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间作不同绿肥下油茶林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粒径分布、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粒径分布主要以粘粒(<0.002 mm)和粉粒(0.002~0.05 mm)为主,土壤分形维数为2.681~2.882,顺序为:CK<黑麦草<鼠茅草。(2)研究区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粉粒(0.002~0.05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砾(0.05~2.00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分形维数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土壤容重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3月至8月,两种绿肥间作均显著提高了油茶林耕作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了养分的损耗,其中以鼠茅草改良效果最好。综上,土壤分形维数能够很好地表征土壤质地、粒径组成以及土壤养分状况,为油茶林地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绿肥 体积分形维数 养分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贮藏期主要病害及其预防
5
作者 伍小红 惠伟 李建科 《西北园艺(果树)》 2005年第5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侵染性病害 贮藏期病害 苹果 预防 生理性病害 果实品质 贮藏寿命 养分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七年烤烟抑芽剂试验
6
作者 程智敏 闵涛 《宜宾科技》 2008年第2期28-28,共1页
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研究并解决烤烟打顶抹芽上的一些实际问题越显重要,本实验旨在筛选1-2个较好的抑芽剂供生产使用,达到减轻烟农工作量,减少养分损耗,提高烟叶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 烤烟生产 抑芽剂 试验 养分损耗 烟叶品质 工作量 抹芽 打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高产优质措施六则
7
作者 叶涌清 《福建农业》 1995年第1期10-10,共1页
一、采取挖、填等手段,使蕉园土壤耕作层厚达45厘米以上。 二、整成“三级沟”。即周沟深100厘米,宽40厘米。畦沟分深浅沟,深沟40厘米,浅的15厘米,深浅沟相间排列。 三、采用当年种植、年年换茬的种植方法。有利于选择良种、土壤更新和... 一、采取挖、填等手段,使蕉园土壤耕作层厚达45厘米以上。 二、整成“三级沟”。即周沟深100厘米,宽40厘米。畦沟分深浅沟,深沟40厘米,浅的15厘米,深浅沟相间排列。 三、采用当年种植、年年换茬的种植方法。有利于选择良种、土壤更新和达到蕉株齐、匀壮的效果。 四、合理密植,以每亩栽120—140株为宜,并不断铲锄吸芽,减少养分损耗。 五、掌握“重、早、勤、重、喷”的施肥原则。即重施基肥和旺长肥,薄肥早施、勤施促苗肥,后期喷施饱果肥。整个生育期配料氮、磷、钾比例以1∶0.25∶3.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高产优质 浅沟 蕉园土壤 养分损耗 吸芽 后期喷施 畦沟 钾比 种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料——一种高效肥料
8
作者 冯李文 高波 《川化》 2003年第4期41-46,共6页
1 概述肥料在水中良好的溶解性保证了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但是一般而言,只有30%~60%的养分可以被作物有效利用。在土质疏松的沙地和降水量大的地区,因为淋失太多,肥料的有效利用率相应更低。在周期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下,一些肥料,例如使... 1 概述肥料在水中良好的溶解性保证了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但是一般而言,只有30%~60%的养分可以被作物有效利用。在土质疏松的沙地和降水量大的地区,因为淋失太多,肥料的有效利用率相应更低。在周期性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下,一些肥料,例如使用量很大的尿素,在运输和储备过程中会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大量板结;高吸水性的颗粒肥料会因吸湿使颗粒变成湿而粘的块状物,遇到干燥环境就发生粉化。这不仅导致使用过程中肥效的损失,而且也不利于农民用条播机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高效肥料 养分损耗 蜡包膜 硫磺包膜 聚合物包膜 楝树油包膜 虫胶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