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VA菌根真菌对植物养分吸收与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2
- 1
-
-
作者
曾曙才
苏志尧
陈北光
俞元春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069)
广州市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98-z-044-01).
-
文摘
VA菌根是泡囊-丛枝内生菌根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VA菌丝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积,促进植物对矿质养分(尤其是磷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植物抵抗养分胁迫的能力,减少氮、磷肥的使用量和流失,从而避免水体富营养化.VA菌丝可以形成菌丝桥,在不同植株间传递养分,成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通道.
-
关键词
VA菌根真菌
养分吸收
养分传递
菌丝桥
植物共生体
-
Keywords
vesicular arbuscular mycorrhiza
nutrient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VAM hyphae links
-
分类号
Q948.122.2
[生物学—植物学]
S154.38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三叶草体内磷通过菌丝桥向黑麦草的传递研究
被引量:22
- 2
-
-
作者
艾为党
张俊伶
李隆
李晓林
冯固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15-61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应用5 室分隔法研究了供体三叶草体内的32P 通过菌丝桥向受体黑麦草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菌根侵染供体三叶草根系之后,根外菌丝可穿过中室到达受体植株根室而再度侵染受体黑麦草的根系,从而形成三叶草- 黑麦草根系之间的菌丝桥;供体三叶草体内的32P 可通过根间菌丝桥传递给受体黑麦草,32P
-
关键词
菌丝桥
三叶草
黑麦草
养分传递
-
Keywords
Hyphal links, Red clover, Rye grass, Nutrient transfer.
-
分类号
S541.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43.6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外生菌根菌丝桥在板栗幼苗间传递磷的效应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徐冰
冯固
潘家荣
秦岭
李晓林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北京农学院园艺系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5-77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9970 1 39)
北京市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 6982 0 0 9)。~~
-
文摘
采用 32 P示踪和 4室根箱方法研究了外生菌根菌丝桥对板栗磷营养和植株间磷素传递作用的效应。给一株板栗幼苗 (供体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 ( Boletusedulis)、褐环乳牛肝菌 ( Suillusluteus) ,菌根真菌在侵染供体植物以后其根外菌丝继续生长并侵染邻近的另外一株板栗植株 (受体 )。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 ,供体板栗体内的 32 P可通过菌丝桥传递给受体板栗 ,受体植株不仅根中 32 P放射性强度高于对照 ,而且茎中32 P强度也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外生菌根真菌在不同板栗植株间形成了菌丝桥 ,但是菌丝桥传递的磷的数量很有限 ,仅占供体植株体内总磷量的 5 %~ 8%。美味牛肝菌和褐环乳牛肝菌侵染供体板栗植株以后 ,使植株含磷量、总吸磷量和生物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受体板栗幼苗在菌丝桥建立以后其植株含磷量和总吸磷量显著高于对照 ,但生物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别。
-
关键词
菌丝桥
板栗
养分传递
磷营养
传递作用
-
Keywords
ectomycorhizal fungi
chestnut P transfer hyphall ink
-
分类号
S664.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三叶草根间菌丝桥传递衰亡根系中磷的作用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张俊伶
李晓林
左元梅
杨志福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9-59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应用五室方法研究了三叶草根间菌丝桥传递衰亡根系中磷的作用。三叶草生长至10周切除供体地上部让根系衰亡,11周时收获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桥可以在植株间传递32P,从而使受体三叶草地上部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供体植株地上部切除后有利于32P通过菌丝桥从衰亡根系向受体植株的转移,表现为受体植株含磷量有所增加,但对植株的生长影响不大。
-
关键词
菌丝桥
三叶草
磷
养分传递
VA菌根
根系
-
Keywords
VA mycorrhiza,red clover,hyphae links,phosphorus,underground nutrient transfer,root.
-
分类号
S151.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41.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五室隔板法研究三叶草根间菌丝桥磷传递的可行性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张俊伶
李晓林
杨志福
李春俭
张福锁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1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文摘
应用五室隔板法研究了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对32P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菌根侵染供体植株根系之后,可以穿过隔板再度侵染受体植株的根系,从而形成植株根系之间的菌丝桥。这一菌丝桥将施用在供体植株的32P运输到受体植株。表明五室隔板法可以在排除其他养分传递途径的情况下用以研究三叶草植株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作用。
-
关键词
五室隔板法
菌根
三叶草
菌丝桥
磷
养分传递
-
Keywords
VA mycorrhiza
red clover
hyphae link
phosphorus
underground nutrient transfer
-
分类号
S131.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54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的作用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张俊伶
李晓林
杨志福
-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9-13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应用五室方法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的作用及其对受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证实^(32)P可以通过菌丝桥在三叶草根系间传递,三个收获期^(32)P的传递量无显著差异;供体和受体植株根间形成的菌丝桥对受体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在10周时才表现出来。本文对影响植株间菌丝桥传递转移^(32)P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关键词
菌丝桥
三叶草
VA菌根
^32P
养分传递
-
Keywords
Hyphae links
^(32)P
Underground nutrient transfer
VA mycorrhiza
Red clover
-
分类号
S541.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玉米根间菌丝桥对磷的传递作用初报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张俊伶
李晓林
杨志福
-
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
出处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76,共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VA 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种菌根真菌,可以和绝大多数的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在低肥力等营养逆境条件下,VA 菌根庞大的根外菌丝可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养分,从而改善宿主植物的营养状况。VA 菌根菌侵染一株植物后可以继续侵染另一株植物,从而在两株植物间形成由菌丝构成的株间桥梁。近年来,菌丝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因为菌丝桥在系统养分传递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植物通过菌丝桥联结形成的地下网络对保持和利用土壤养分资源、维持植物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玉米
VA菌根
磷素
菌丝养分传递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4.4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对马尾松苗氮素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4
- 8
-
-
作者
涂桂英
王艺
田磊
江泽汀
覃云展
刘山玉
-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4-2015,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0537)
贵州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ZK[2022]一般207)
+1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贵州省科技基金[2018]1072)
贵州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GZMU[2019]YB18)。
-
文摘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氮素的吸收、传递及分配规律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示踪技术,采用四室隔网系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表明:供体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根外菌丝能够穿过粘土层和隔离层到达受体室,在供、受体植株之间形成菌丝桥。接种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均显著增加供体植株苗高、地径及生物量(P<0.05),但对受体植株的影响有差异,其中接种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Sc)对植株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接种对供、受体植株全氮含量无显著性的规律(P>0.05),只有接种东方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Po)的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接种能够显著提高供体植株根、茎、叶的吸氮量,且叶>根>茎,受体植株中,接种Po、Sc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的植株总吸氮量较不接种(NE)显著增加(P<0.05),而接种混合菌(Sm)的植株与NE无显著差异(P>0.05)。接种Sl的植株^(15)N传递率最高(75.86%),受体植株对^(15)N吸收量最大(91.68μg/pot),Po次之。供体植株中,除接种Sl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叶外,其他处理的^(15)N分配中心均在根部,在受体植株中,接种Po、Sl、Sm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根部,而NE和接种Sc的植株^(15)N主要分配在茎。综上,在马尾松供、受体苗木间能形成菌丝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能够促进马尾松供体植株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植株吸氮量,对于受体植株不同菌种的作用有差异,其中接种Sc的苗木表现最好。此外,不同的菌种菌丝对植株的全氮含量、^(15)N吸收量、传递率及分配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以接种Po和Sl的苗木表现较好。
-
关键词
马尾松
菌根真菌
根外菌丝
^(15)N标记
养分传递
-
Keywords
masson pine
mycorrhizal fungi
extraradical mycelium
^(15)N labelling
nutrient transfer
-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丛枝菌根菌丝网络在植物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 9
-
-
作者
曹本福
姜海霞
刘丽
陆引罡
王茂胜
-
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大学新型肥料资源与技术研究所
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
贵州理工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
-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85-3396,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133)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项目(201807)
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资助。
-
文摘
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学领域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对高效利用养分资源、提高生产力以及构建植物群落均具有重要意义。丛枝菌根真菌是重要的植物互惠共生微生物,其菌丝可以将邻近植物的根部连接起来,形成共同的菌丝网络(CMNs),这些网络对转移养分、水分以及调节植物群落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CMNs可以充当植物之间传递病害和蚜虫诱导信号的通道,并激活邻近植物(未受感染)的化学防御。本文围绕最新的CMNs在植物相互作用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CMNs规模及其功能活性的主要因素,阐述了CMNs在植物间养分、水分转移及再分配中的作用,并对CMNs在地下化学信号交流、幼苗建植及群落构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回顾,最后展望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理解CMNs在植物互作中的生态学功能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公共菌根网络(CMNs)
相互作用
养分传递
防御信号
植物群落
-
Key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s)
interaction
nutrient transfer
defense signals
plant community
-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黄顶菊AM真菌多样性及其优势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胡学意
吴海英
祝诚尚
李伟
郭霄
李敏
郭绍霞
-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
-
出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2-706,共15页
-
文摘
自河北衡水市选择6个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样地,采集根区土壤和根系样品,分离丛枝菌根(AM)真菌,测定其物种多样性状况;于盆栽条件下评估上述试验确定的优势AM真菌对黄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隔网分室培养系统测定促生效应最大的AM真菌优势种组合对黄顶菊与伴生植物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间碳氮运转分配的影响。从根区土壤和根内分别鉴定到AM真菌8属26种和5属7种,其中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根区土壤的优势种;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A.laevis处理对黄顶菊的促生效应最大。分室培养系统中分别对黄顶菊和三叶草接种AM真菌和施加15N或13C处理后,黄顶菊茎叶和根系15N和13C丰度均明显高于三叶草的。结论认为,入侵样地黄顶菊根区有丰富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其中,优势种F.mosseae+R.intraradices+A.laevis组合有助于黄顶菊从三叶草中夺取碳氮养分,显著提高入侵寄主竞争力,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其入侵建群。
-
关键词
黄顶菊
丛枝菌根
生长发育
养分传递
-
Keywords
Flaveria bidenti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utrient transmission
-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知识快餐店 网往科学
- 11
-
-
-
出处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
2025年第5期18-19,共2页
-
文摘
地下的树根和真菌菌丝会形成庞大的网络,连接不同植物,帮助它们传递养分和信息,这被称为“木维网”。
-
关键词
地下网络
养分传递
木维网
信息交流
植物
-
分类号
S66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