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萘和二茂铁共炭化制备纳米Fe/C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学刚 宋怀河 +2 位作者 陈晓红 章颂云 张兴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介绍了一种 Fe/ 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二茂铁与萘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 (N2 )保护下于 42 0℃进行自升压共热解反应 ,反应在 42 0℃停留 2 h~ 6 h。可获得一类纳米级 (2 0 nm~ 5 0 nm)单质铁粒子均匀分散于炭基体中的特殊复合材料... 介绍了一种 Fe/ 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二茂铁与萘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 (N2 )保护下于 42 0℃进行自升压共热解反应 ,反应在 42 0℃停留 2 h~ 6 h。可获得一类纳米级 (2 0 nm~ 5 0 nm)单质铁粒子均匀分散于炭基体中的特殊复合材料。延长反应时间 ,炭中的金属粒子的直径略有增加。作为对其性能的评价 ,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它在常温下表现出典型的软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二茂铁 纳米复合材料 共炭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渣油与FCC油浆共炭化的化学组成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查庆芳 郭燕生 +2 位作者 吴明铂 王辉 张玉贞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8,共5页
考察了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催化油浆 (FCC)和胜利减压渣油 (VR)在 4 90℃、0 .8MPa下不同混合比的原料和不同反应时间的中间产物的HS、TS、PS、PI及其 1h中间产物的HS和TS的1H NMR。数据结果反映了体系的反应速度。掺入FCC油浆抑制了V... 考察了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催化油浆 (FCC)和胜利减压渣油 (VR)在 4 90℃、0 .8MPa下不同混合比的原料和不同反应时间的中间产物的HS、TS、PS、PI及其 1h中间产物的HS和TS的1H NMR。数据结果反映了体系的反应速度。掺入FCC油浆抑制了VR的反应活性 ,降低了体系的反应速度 ,增加了基质的溶解度 ;1h中间产物的组成结构更接近于原料及反应体系的反应性和基质的溶解度 ,1h中间产物的芳香度越高 ,取代基越少 ,侧链越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减压渣油 FCC油浆 共炭化 化学组成 中间产物 组成结构 针状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炭化剂对沥青浸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史景利 刘朗 +2 位作者 智林杰 张东卿 宋进仁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23,共5页
通过采用常压热缩聚、压力热缩聚、硫氧化等常规工艺和以呋喃树脂、均四甲苯和石油沥青为共炭化剂进行共炭化的方法对煤沥青改性 ,比较了不同工艺和不同共炭化剂对改善沥青浸渍剂综合性能的效果 ,希望提高沥青浸渍剂产炭率的同时使沥青... 通过采用常压热缩聚、压力热缩聚、硫氧化等常规工艺和以呋喃树脂、均四甲苯和石油沥青为共炭化剂进行共炭化的方法对煤沥青改性 ,比较了不同工艺和不同共炭化剂对改善沥青浸渍剂综合性能的效果 ,希望提高沥青浸渍剂产炭率的同时使沥青仍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研究结果表明 ,硫氧化法使沥青产生了过度的交联 ,很高软化点的沥青只具有较低的产炭率水平 ;压力热缩聚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浸渍剂沥青。而通过选用合适的共炭化剂 ,可以进一步改善沥青浸渍剂的综合性能 ;石油沥青共炭化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炭化 沥青浸渍剂 流动性 浸渍性能 煤沥青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重油共炭化反应机理的研究Ⅰ.原料沥青和共炭化沥青的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2 位作者 王茂章 查庆芳 钱树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使用一种工业重质油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煤沥青的炭化性质。利用核磁共振(NMR)手段详细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沥青TS(甲苯可溶)组分的结构变化,发现共炭化反应使沥青中的环烷及链烷烃含量增加,烷烃结构尤... 使用一种工业重质油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煤沥青的炭化性质。利用核磁共振(NMR)手段详细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沥青TS(甲苯可溶)组分的结构变化,发现共炭化反应使沥青中的环烷及链烷烃含量增加,烷烃结构尤其是环烷结构的丰富是导致沥青改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炭化反应 煤焦油 沥青 重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炭化在中间相沥青调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1 位作者 钱树安 张碧江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3-37,共5页
为对沥青进行分子改性,将共炭化反应应用于中间相调制,本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共炭化作用机理,并介绍共炭化作用的相容性原理。
关键词 共炭化 中间相 沥青 调制 改性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炭化制备高残炭率浸渍剂沥青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占军 史景利 +2 位作者 刘乃芝 宋进仁 刘朗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带有侧链的芳香族化合物与中温沥青发生共炭化反应 ,制备性能良好的浸渍剂沥青。实验在反应温度分别为 40 0 ,410 ,42 0℃ ,以及共炭化剂添加比例分别为 3% ,5 % ,7 5 %和 10 %的反应条件下 ,考察沥青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通... 采用带有侧链的芳香族化合物与中温沥青发生共炭化反应 ,制备性能良好的浸渍剂沥青。实验在反应温度分别为 40 0 ,410 ,42 0℃ ,以及共炭化剂添加比例分别为 3% ,5 % ,7 5 %和 10 %的反应条件下 ,考察沥青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共炭化反应可有效地改善浸渍剂沥青的综合性能 ,在提高沥青残炭率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炭化反应 高残炭率 沥青浸渍剂 芳香族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炭化中间相沥青的晶体结构及可溶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王茂章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3期6-11,共6页
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技术表征了三种中间相沥青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沥青溶解度与中间福含量的关系,探讨了炭化条件(停留时间,温度)对中间相形成及溶解性的影响。发现煤焦油沥青和三线芳烃共炭化形成的中间相沥青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发达,... 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技术表征了三种中间相沥青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沥青溶解度与中间福含量的关系,探讨了炭化条件(停留时间,温度)对中间相形成及溶解性的影响。发现煤焦油沥青和三线芳烃共炭化形成的中间相沥青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发达,溶解性较好的特点,适于作为高性能炭纤维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炭化 沥青 晶体 可溶性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及与KOH共炭化对深度脱除煤中无机矿物质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解强 陈清如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研究了煤经热处理(炭化)以及煤与KOH共炭化对酸洗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经炭化再用盐酸洗涤,可以在缓和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酸洗脱灰率;煤与KOH共炭化后再酸洗,不仅对煤中的粘土、黄铁矿等无机矿物质有很好的效果,还特别... 研究了煤经热处理(炭化)以及煤与KOH共炭化对酸洗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经炭化再用盐酸洗涤,可以在缓和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酸洗脱灰率;煤与KOH共炭化后再酸洗,不仅对煤中的粘土、黄铁矿等无机矿物质有很好的效果,还特别适于脱除在一般情况下都难以除去的石英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灰 热处理 共炭化 氢氧化钾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油浆与煤沥青共炭化制备针状焦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文明 熊杰明 +3 位作者 方国 易玉峰 彭晓希 贾中宝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针状焦的应用极其广泛,主要应用在炭材料方面。针状焦的性质好坏取决于原料的组成,因此原料的性质对针状焦的合成有重要的影响。以FCC油浆与煤沥青为原料,经共炭化制备针状焦,考察了共炭化条件以及不同原料比例对针状焦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状焦的应用极其广泛,主要应用在炭材料方面。针状焦的性质好坏取决于原料的组成,因此原料的性质对针状焦的合成有重要的影响。以FCC油浆与煤沥青为原料,经共炭化制备针状焦,考察了共炭化条件以及不同原料比例对针状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FCC油浆与煤沥青按适当比例和焦化条件共炭化之后的原料制备的针状焦具有发达的纤维结构、优异的双电层和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油浆 煤沥青 共炭化 针状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炭化沥青的中间相形成及转化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怀河 冀勇 +1 位作者 刘朗 玉茂章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6,共6页
煤焦油沥青与两种重质油(蒽油,三线芳烃)共炭化反应,制得改性沥青。用热台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改性沥青的中间相形成及其转化特征,发现共炭化沥青具有较原料沥青更好的热行为。与三线芳烃形成的共炭化沥青改性效果显著,中间相... 煤焦油沥青与两种重质油(蒽油,三线芳烃)共炭化反应,制得改性沥青。用热台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改性沥青的中间相形成及其转化特征,发现共炭化沥青具有较原料沥青更好的热行为。与三线芳烃形成的共炭化沥青改性效果显著,中间相生长均匀,最终形成广域融并体结构,有希望作为制备高性能炭纤维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炭化 沥青 中间相 改性 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与DOP共炭化对半焦结构的影响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良成 靳利娥 +2 位作者 钟存贵 王颖 曹青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将煤沥青(CTP)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共炭化,研究了DOP同CTP共炭化对成焦结构产生的影响、热行为及半焦的电化学性质。共炭化所得焦化产物的显微结构分别用偏光显微镜、XRD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电化学性质和热行为分别采用电化学工... 将煤沥青(CTP)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共炭化,研究了DOP同CTP共炭化对成焦结构产生的影响、热行为及半焦的电化学性质。共炭化所得焦化产物的显微结构分别用偏光显微镜、XRD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电化学性质和热行为分别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热重分析仪进行了研究。热重分析表明,DOP与CTP共炭化过程中失重速率变慢,说明期间发生了进一步的聚合反应,提高了聚合度;偏光显微镜和XRD分析表明,共炭化能够改善半焦结构的纤维组织,芳环的晶间有序堆积高度增大,晶面层间距离缩小;SEM进一步证实了共炭化过程有序性微晶结构的存在。同炭化CTP得到的半焦电化学性质相比,共炭化得到的半焦电子传输活性增大,有利于提高炭材料的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共炭化 显微结构 有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固废配煤炼焦中共炭化理论应用及需关注问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甘秀石 王旭 +2 位作者 高薇 杜庆海 张明明 《鞍钢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11-16,共6页
阐述了焦炭固体废弃物与配合煤共炭化原理的应用,分析了焦化固体废弃物配煤炼焦的可行性,提出焦化固体废弃物焦回配备煤技术,实现焦化工艺内的闭路循环、“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同时,重点介绍了四种典型焦化固废的... 阐述了焦炭固体废弃物与配合煤共炭化原理的应用,分析了焦化固体废弃物配煤炼焦的可行性,提出焦化固体废弃物焦回配备煤技术,实现焦化工艺内的闭路循环、“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同时,重点介绍了四种典型焦化固废的应用,并对焦化固废配煤炼焦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固体废弃物 配煤炼焦 共炭化 焦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重油共炭化反应机理的研究Ⅱ.共炭化反应前后重油的结构分析及共炭化机理的推断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2 位作者 王茂章 查庆芳 钱树安 《燃料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催化裂化轻柴油重组分─—三线芳烃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沥青的炭化性能。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三线芳烃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炭化过程中三线芳烃发生烷基取代基的C_2~C_3位键断裂,体系形成的烷基侧链... 催化裂化轻柴油重组分─—三线芳烃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沥青的炭化性能。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三线芳烃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炭化过程中三线芳烃发生烷基取代基的C_2~C_3位键断裂,体系形成的烷基侧链和氢自由基转移至煤焦油沥青分子中,使沥青中烷基侧链含量增加,并产生一些环烷结构。共炭化作用的机理主要为共炭化剂的短烷基侧链转移和在热解及聚合时生成氢自由基的氢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炭化反应 煤焦油 沥青 重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重油共炭化制取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怀河 刘朗 王茂章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5期5-9,共5页
利用工业重油三线芳烃和煤焦油沥青共炭化改善沥青的炭化性质,调制可纺性中间相沥青。本文主要考察了共炭化反应条件对沥青改性的影响,不同热缩聚条件与所得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光学各向异性含量和可纺性的关系,并对中间相沥青进行... 利用工业重油三线芳烃和煤焦油沥青共炭化改善沥青的炭化性质,调制可纺性中间相沥青。本文主要考察了共炭化反应条件对沥青改性的影响,不同热缩聚条件与所得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光学各向异性含量和可纺性的关系,并对中间相沥青进行初步熔纺及后处理,制得强度较高的炭纤维,讨论了由此途径制取高性能沥青基炭纤维的工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重油 共炭化 沥青基 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油浆预加氢及中间馏分与高沸点馏分共炭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峰 张政 +4 位作者 李泽梁 李科旗 刘贺 陈坤 郭爱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采用缓和预加氢对某催化油浆(SO)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多种分析表征对加氢前后SO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蒸馏收率和于蒸馏过程中的生焦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加氢后SO(HSO)中间馏分(350−500℃)和高沸点馏分(500−550℃)的炭化性能以及两者的... 采用缓和预加氢对某催化油浆(SO)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多种分析表征对加氢前后SO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蒸馏收率和于蒸馏过程中的生焦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加氢后SO(HSO)中间馏分(350−500℃)和高沸点馏分(500−550℃)的炭化性能以及两者的共炭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HSO的环烷烃和氢化芳烃含量增多,而不稳定组分烯烃含量显著降低,由2.71%降低为0.97%。由此,HSO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并且其中间馏分和高沸点馏分的蒸馏收率较SO分别提高了25.8%和23.1%。更为重要的是,HSO蒸馏过程中无明显生焦现象。炭化实验结果表明,HSO中间馏分所得焦炭的光学纹理结构最优,为广域流线型,CTE值最低,为2.25×10^(−6)℃^(−1)。HSO高沸点馏分炭化性能相对较差,而与中间馏分共炭化可以显著改善其炭化性能。当高沸点馏分与中间馏分调配质量比例不高于2∶1时,组合馏分所得焦炭为广域流线型结构,CTE值低于2.30×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预加氢 催化油浆 中间馏分 富芳馏分 共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共炭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庆杰 练佳佳 +1 位作者 陈瑞平 赵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1,共3页
生物质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炭化产物中草木灰呈碱性,且碱金属钾元素含量较高.研究了秸秆及牛粪等不同生物质对炭化所得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及牛粪对炭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烧失率计算及碘吸附值测定发现,秸杆对炭化产物... 生物质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炭化产物中草木灰呈碱性,且碱金属钾元素含量较高.研究了秸秆及牛粪等不同生物质对炭化所得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及牛粪对炭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烧失率计算及碘吸附值测定发现,秸杆对炭化产物性能的影响明显优于牛粪,炭化产物经脱灰处理后吸附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牛粪 共炭化 烧失率 碘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和石油渣油共炭化制备针状焦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怀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6,共6页
以煤焦油和石油渣油配比4/1的沥青,在压力1.6MPa、温度为480℃下焦化,可生成针状各向异性的组织结构。在共炭化反应到260min,即中间相区域形成之后,通过减小压力以提高其取向性。所得针状焦的针状组织的单一轴向取向性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针状焦 煤焦油 共炭化 制备 中间相 配比 反应 石油渣油 焦化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基型煤共炭化热解动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绪 侯党社 +1 位作者 杨磊 孙磊 《云南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28-30,共3页
研究了以兰炭末为原料制备的型煤的共炭化热解过程动力学,得出了共炭化热解过程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规律,并计算了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 型煤 共炭化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减压渣油与催化循环油共炭化的研究
19
作者 郭燕生 陈丽丽 +1 位作者 查庆芳 吴明铂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将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催化油浆(FCC)和胜利减压渣油(VR)以不同比例搀兑,在490℃、0.8MPa条件下对搀兑后的原料进行不同反应时间的共炭化,得到了不同的中间产物。利用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产物的HS、TS、PS、PI等组分进行了考察,... 将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催化油浆(FCC)和胜利减压渣油(VR)以不同比例搀兑,在490℃、0.8MPa条件下对搀兑后的原料进行不同反应时间的共炭化,得到了不同的中间产物。利用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产物的HS、TS、PS、PI等组分进行了考察,并讨论了组成变化对成焦的影响。结果表明搀入FCC油浆抑制了VR的反应活性,降低了体系的反应速度,增加了基质的溶解度;体系的芳香度越高,取代基越少,侧链越短,基质对VR中的活性反应组分在炭化早期生成的高度缩合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油浆 减压渣油 针状焦 共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废塑料与配合煤共炭化的焦炭微观结构及热态性能研究
20
作者 黄峰 王明登 +7 位作者 刘洋 师德谦 郑亚杰 李超 钟祥云 田娟娟 徐国忠 白金锋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18-25,共8页
针对聚丙烯基个人防护装备需求量剧增而导致的聚丙烯基废塑料增多,在炼焦煤中配入废塑料是实现产城融合及固体有机废弃物绿色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炼焦配合煤中配入聚丙烯塑料,分别用坩埚和2 kg焦炉进行共炭化试验以研究聚丙烯... 针对聚丙烯基个人防护装备需求量剧增而导致的聚丙烯基废塑料增多,在炼焦煤中配入废塑料是实现产城融合及固体有机废弃物绿色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炼焦配合煤中配入聚丙烯塑料,分别用坩埚和2 kg焦炉进行共炭化试验以研究聚丙烯塑料对炼焦煤热解及成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塑料的热解失重温度区间完全重叠于配合煤的热解失重温度区间之内。配入聚丙烯塑料后,配合煤的固软温度区间由70.4℃最大变宽至106.3℃,黏结指数由78减小至71,最大膨胀度由21.9%减小至-4.7%,能提高共炭化过程中胶质体状态的连续性,促进成焦。聚丙烯塑料配入量为4%时,坩埚焦的结构强度和显微强度均有所提高,且坩埚焦的各向异性程度得以提高,坩埚焦的粒焦反应性降低,而粒焦反应后强度提高。采用成型煤工艺并添加4%的聚丙烯塑料进行炼焦,相较于单独用散煤炼焦所得的焦炭,其结构强度由84.71%提高到89.02%,显微强度由45.22%提高到47.12%,粒焦反应性由43.03%降至41.94%,粒焦反应后强度由58.31%增至64.60%,即聚丙烯废塑料与配合煤共炭化的焦炭质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废塑料 炼焦煤 共炭化 微观结构 热态性能 光学各向异性指数 结构强度 热解失重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