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FeCl_(2)·4H_(2)O/聚硫酸酯(PSE)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性能和结构的探究
1
作者 马凌飞 王薇 +1 位作者 王佳琦 李玮阳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以四水氯化亚铁(FeCl_(2)·4H_(2)O)为改性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FeCl_(2)·4H_(2)O/聚硫酸酯(PSE)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本文研究了FeCl_(2)·4H_(2)O的质量分数对FeCl_(2)·4H_(2)O/PSE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 以四水氯化亚铁(FeCl_(2)·4H_(2)O)为改性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FeCl_(2)·4H_(2)O/聚硫酸酯(PSE)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本文研究了FeCl_(2)·4H_(2)O的质量分数对FeCl_(2)·4H_(2)O/PSE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微观结构、截留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影响。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滤膜的形貌结构,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超滤膜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利用实验室自制的测试装置测试纯水通量和截留率。实验结果表明:当FeCl_(2)·4H_(2)O为5%时,FeCl_(2)·4H_(2)O/PSE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的性能最优,其纯水通量为210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酸酯 四水氯化亚铁 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醚砜/聚醚砜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刘 王海涛 +2 位作者 戴海平 于湉 王鸿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亲电取代反应成功合成磺化聚醚砜(SPES),利用聚醚砜(PES)与其共混制备SPES/PES平板超滤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实验表明:当SPES质量分数为40%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409.8L/(cm2.h),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达到99.8%,BSA吸附量减少了近5... 采用亲电取代反应成功合成磺化聚醚砜(SPES),利用聚醚砜(PES)与其共混制备SPES/PES平板超滤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实验表明:当SPES质量分数为40%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409.8L/(cm2.h),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达到99.8%,BSA吸附量减少了近50%.与单纯的PES膜相比,由于强亲水性基团磺酸基团(-SO3H)的成功引入,使共混膜的水接触角减小,含水率提高,其亲水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砜 聚醚砜 共混超滤膜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共混超滤膜的研制与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续曙光 胡晓松 刘忠洲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了聚丙烯腈 /二醋酸纤维素 (PAN/CA)共混超滤膜的性能与聚合物共混比、聚合物质量分数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加有氯化锂 (LiCl)的二甲基乙酰胺 (DMAC)是PAN/CA共混体系的良溶剂 .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 14 % ,PAN/CA共混比为 5 0 / 5 ... 研究了聚丙烯腈 /二醋酸纤维素 (PAN/CA)共混超滤膜的性能与聚合物共混比、聚合物质量分数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加有氯化锂 (LiCl)的二甲基乙酰胺 (DMAC)是PAN/CA共混体系的良溶剂 .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 14 % ,PAN/CA共混比为 5 0 / 5 0时 ,所制得的共混超滤膜的性能较好 .对共混超滤膜进行水解改性的实验发现 :膜的截留率上升 ,水通量下降 .用酱油、药酒为料液的超滤实验表明 :共混膜和水解改性膜的耐污染性能优于聚丙烯腈 (PAN)、聚砜 (PS)和磺化聚砜 (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 共混超滤膜 研制 改性 二醋酸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隋燕 彭跃莲 钱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79,共5页
利用溶解度参数法、宏观状态分析、黏度法、相差显微镜观察法,DSC(差示扫描量热计)等手段研究了PVC/PVB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C和PVB共混体系在一定配比范围内为部分相容,且相容性较好,该共混体系明显改善了PVC的亲水性,而... 利用溶解度参数法、宏观状态分析、黏度法、相差显微镜观察法,DSC(差示扫描量热计)等手段研究了PVC/PVB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C和PVB共混体系在一定配比范围内为部分相容,且相容性较好,该共混体系明显改善了PVC的亲水性,而且利用SEM扫描电镜从膜结构方面对PVC/PVB共混膜性能的提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超滤膜 聚氯乙烯 差示扫描量热计 显微镜观察法 二元体系 PVC PVB 状态分析 部分相容 扫描电镜 相容性 参数法 溶解度 DSC 亲水性 性能 结构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截留分子量共混超滤膜的研究(Ⅲ)——PVDF与PVAc共混超滤膜的后处理及化学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龚琦 杜邵龙 董声雄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87-890,共4页
以聚偏氟乙烯 (PVDF)和聚醋酸乙烯酯 (PVAc)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小截留分子量共混超滤膜 .对PVDF和PVAc共混前后超滤膜化学稳定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共混超滤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在相同截留率的前提下 ,用弱溶剂后处理 ... 以聚偏氟乙烯 (PVDF)和聚醋酸乙烯酯 (PVAc)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小截留分子量共混超滤膜 .对PVDF和PVAc共混前后超滤膜化学稳定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共混超滤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在相同截留率的前提下 ,用弱溶剂后处理 ,共混超滤膜的水通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截留分子量 共混超滤膜 PVDF PVAC 后处理 超滤分离 聚偏氟乙烯 聚醋酸乙烯酯 化学稳定性
原文传递
平板式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少华 孙国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65-369,共5页
本文报道了聚砜胺(PSA),聚砜胺/磺化聚芳醚砜(SPES—C),聚偏二氟乙烯(PVDF)/磺化聚芳醚砜平板超滤膜的制备工作,所得膜截留分子量(MWCO)分别为30000-70000,1000-20000,10000... 本文报道了聚砜胺(PSA),聚砜胺/磺化聚芳醚砜(SPES—C),聚偏二氟乙烯(PVDF)/磺化聚芳醚砜平板超滤膜的制备工作,所得膜截留分子量(MWCO)分别为30000-70000,1000-20000,100000。并对北京醋进行了澄清过滤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用PVDF/SPES—C超滤膜,20m2平板超滤机上醋产量为600—800L/m2.h,产量稳定,清洗容易,满足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共混超滤膜 平板超滤 PSA SPES-C PV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AN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马太 何旭敏 +4 位作者 丁俊琪 夏海平 骆惠雄 杨建灵 余乃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以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腈(PAN)为材质,在特种增容剂存在下共混制膜。实验表明,在所用比例下制备的超滤膜,PVC构成连续相,PAN构成分散相。PVC与PAN的相容性和铸膜液的浓度主要影响膜的孔径,必须以牺牲水通量来换取截留率的提高。PVC分... 以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腈(PAN)为材质,在特种增容剂存在下共混制膜。实验表明,在所用比例下制备的超滤膜,PVC构成连续相,PAN构成分散相。PVC与PAN的相容性和铸膜液的浓度主要影响膜的孔径,必须以牺牲水通量来换取截留率的提高。PVC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除对孔径大小有影响外,同时影响孔径的均一程度。而合适的添加剂(如聚乙二醇,PEG)则既可使膜孔缩小,又可有效地提高开放型膜孔所占的比例,从而使截留率和水通量同时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超滤膜 相容性 PVC 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方少明 王明花 +3 位作者 周立明 张宏忠 刘东顺 罗洪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对聚丙烯腈聚合物共混超滤膜PAN/PMMA,PAN/PC的形成及其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配比、添加剂含量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PM MA,PAN/PC共混体系中,PAN/PC共混膜性能较佳,其组成中PC占聚合物... 对聚丙烯腈聚合物共混超滤膜PAN/PMMA,PAN/PC的形成及其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配比、添加剂含量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PM MA,PAN/PC共混体系中,PAN/PC共混膜性能较佳,其组成中PC占聚合物总量0%~26%范围内膜的截留性能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PAN 共混超滤膜 体系 分离性能 聚合物 含量 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VA-CA共混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邱运仁 张启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用聚乙烯醇(PVA)、乙酸纤维素(CA)、冰醋酸、金属氯化物、水为制膜原料,用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金属氯化物的PVA-CA共混超滤膜.金属氯化物包括碱金属氯化物NaCl、KCl和碱土金属氯化物BaCl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研究了金属氯化物含量对共混... 用聚乙烯醇(PVA)、乙酸纤维素(CA)、冰醋酸、金属氯化物、水为制膜原料,用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金属氯化物的PVA-CA共混超滤膜.金属氯化物包括碱金属氯化物NaCl、KCl和碱土金属氯化物BaCl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研究了金属氯化物含量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膜液中碱金属氯化物NaCl、KCl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时,改性共混膜在截留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纯水通量;当其质量分数大于1.5%时,膜的纯水通量显著增加,而截留率随之而降低.其适宜的添加量约为1%,而对碱土金属氯化物BaCl2,其较佳的添加量约为1.5%;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同样质量浓度的添加量,添加KCl的共混膜水通量最大.PVA-CA共混膜经NaCl和KCl改性后,其亲水性有所增加,经BaCl2改性后亲水性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CA共混超滤膜 制备方法 改性技术 聚合度 醇解度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代度氰乙基纤维素与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联楷 苑学竞 +1 位作者 郭群晖 唐泓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用高取代度氰乙基纤维素和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试制成性能良好的共混超滤膜。本文探讨了膜液组成以及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膜的化学稳定性、耐微生物分解性以及其他的一些性能。结果表明,该共混超滤膜除有优良的抗微生物分解性能... 用高取代度氰乙基纤维素和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试制成性能良好的共混超滤膜。本文探讨了膜液组成以及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膜的化学稳定性、耐微生物分解性以及其他的一些性能。结果表明,该共混超滤膜除有优良的抗微生物分解性能外,还比其单组分材料膜有较高的透水性能,在196 kPa 压力下,牛血清蛋白截留率为98%时,膜的纯水通量50 ml/(cm^2·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 共混超滤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F/PEG共混超滤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亚楠 李良飞 +1 位作者 杨海东 王鹏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98-301,共4页
以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与PS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通过扫描电镜考察膜的结构,测试了所制备膜的亲水性和超滤性能;考察了膜的抗污染能力及在含油污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PEG的浓度为10 wt%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382.7 L.(m2.h)... 以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与PS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通过扫描电镜考察膜的结构,测试了所制备膜的亲水性和超滤性能;考察了膜的抗污染能力及在含油污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PEG的浓度为10 wt%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382.7 L.(m2.h)-1,是不加PEG时的4倍。膜的亲水性也显著提高,从而增强了膜的抗污染能力,并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中,使通量和除油率同时提高,提高了膜的工作效率,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研究了PSF/PEG共混超滤膜体系中PEG作用的规律。PEG浓度的增加,改变了PSF/PEG铸膜液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使铸膜液成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加速了相分离的发生。另外,适量添加PEG,提高了膜表面的孔隙率,抑制膜结构中指状孔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超滤膜 PSF PEG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AN共混超滤膜的研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凌爱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研究了CA/PAN共混超滤膜,找出合适的共混溶剂(DMF+LiCl或DMAC+LiCl),并得到3种制成截留分子量为67000的共混膜的方法:①用(DMF+LiCl):DMAC=1.5:1.0的混合溶剂,共混物浓度为16%;②用丙醇,苯,甲酰胺为第二添加剂,共混物浓度为14%;③用... 研究了CA/PAN共混超滤膜,找出合适的共混溶剂(DMF+LiCl或DMAC+LiCl),并得到3种制成截留分子量为67000的共混膜的方法:①用(DMF+LiCl):DMAC=1.5:1.0的混合溶剂,共混物浓度为16%;②用丙醇,苯,甲酰胺为第二添加剂,共混物浓度为14%;③用含某些无机盐或有机溶剂(如CaBr_2,乙醇,DMF或DMAC)的溶液作凝胶介质,共混物浓度为18%,其中,以添加第二添加剂的方法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超滤膜 醋酸纤维素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污染PVC/PSf共混超滤膜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迟莉娜 奚旦立 +1 位作者 陈季华 张振家 《过滤与分离》 CAS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试验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氯乙烯/聚砜共混超滤膜,以活性艳兰KN-R染料废水作为料液,研究不同配方的PVC/PSf共混膜对活性艳兰KN-R染料的吸附性能,并通过正交试验以膜的纯水通量、吸附染料前后膜的污染度和在1 M Pa压力下膜对染料... 试验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氯乙烯/聚砜共混超滤膜,以活性艳兰KN-R染料废水作为料液,研究不同配方的PVC/PSf共混膜对活性艳兰KN-R染料的吸附性能,并通过正交试验以膜的纯水通量、吸附染料前后膜的污染度和在1 M Pa压力下膜对染料的截留率等对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兼顾耐污染性和良好过滤性能的PVC/PSf共混膜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适合活性艳兰KN-R染料过滤的最优膜液组成为:聚合物含量18%、PVC与PSf共混比6:4、以PVP作添加剂且含量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超滤膜 耐污染性能 过滤性能 正交实验 液组成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对改善PSF/PU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倩倩 王鸿儒 +1 位作者 张小波 罗琼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7,共4页
为提高聚砜(PSF)超滤膜亲水性,增强其抗污染能力,以聚氨酯(PU)作为改性剂,采用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SF/PU共混超滤膜。用溶解度参数和共溶剂法等预测了PSF/PU是部分相容体系。同时,用接触角测定仪和拉伸强度仪对膜的亲水性、机械性能等进... 为提高聚砜(PSF)超滤膜亲水性,增强其抗污染能力,以聚氨酯(PU)作为改性剂,采用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SF/PU共混超滤膜。用溶解度参数和共溶剂法等预测了PSF/PU是部分相容体系。同时,用接触角测定仪和拉伸强度仪对膜的亲水性、机械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U加入后,共混膜的接触角从90.17°下降到73.9°,亲水性提高;对明胶的吸附量从122.36μg/cm2下降为88.64μg/cm2,抗污染性提高;在m(PSF)/m(PU)=80/20时,膜的断裂伸长率由17.78%升高到36.78%,机械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聚氨酯 共混超滤膜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F/PU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倩倩 王鸿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6-59,共4页
以聚砜(PSF)和聚氨酯(PU)为膜材料,PEG400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纯水凝胶,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SF/PU共混超滤膜。用溶解度参数预测和粘度法表征了PSF/PU是部分相容体系。系统的研究了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含量... 以聚砜(PSF)和聚氨酯(PU)为膜材料,PEG400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纯水凝胶,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SF/PU共混超滤膜。用溶解度参数预测和粘度法表征了PSF/PU是部分相容体系。系统的研究了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含量和挥发时间等制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总浓度为16%,共混比(mPSF/mPU)为80/20,PEG400含量为6%,挥发时间为40s时,所制备的共混超滤膜分离性能较好,其水通量达到86.48L/(m2·h),对聚乙二醇10000的截留率为85%。与PSF膜相比,共混膜的接触角从90.17°下降到67.7°,亲水性提高;角蛋白吸附量由138.12μg/cm2下降为82.06μg/cm2,抗污染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聚氨酯 共混超滤膜 分离性能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控制相转化法制备PVDF/SMA-g-PEG共混超滤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旭莹 Christine N.Matindi +1 位作者 崔振宇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2,共9页
本文依据Schneier混合焓变理论计算预测、Flory-Huggins理论系统分析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VDF/SMA共混质量比>88/12或<20/80时,体系为完全相容系统.此外,以m_(PVDF)∶m_(SMA)... 本文依据Schneier混合焓变理论计算预测、Flory-Huggins理论系统分析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VDF/SMA共混质量比>88/12或<20/80时,体系为完全相容系统.此外,以m_(PVDF)∶m_(SMA)=88∶12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量为20000)为致孔剂和反应物,配制出均相聚合物溶液(50℃).根据酯化反应进程,终止反应,视反应体系为铸膜液,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超滤膜.随着SMA与PEG之间发生酯化反应和接枝聚合物SMA-g-PEG的合成,溶液黏度从最初的780 mPa·s增至6580mPa·s(64 h),并出现凝胶化.以反应时间为48 h的铸膜液所制得的超滤膜,其纯水渗透率高达4807 L/(m^(2)·h·MPa),BSA截留率为96.6%,通量恢复率为78.9%,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 反应-控制相转化法 共混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SPES相容性及其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友国 左丹英 +1 位作者 李利燕 高云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8-32,共5页
通过粘度法和目视表征了PVDF/SPES溶液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二者为相容性比较差的部分相容体系。PVDF/SPES共混膜中不同的PVDF/SPES比例和混合添加剂对膜的亲水性和超滤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当铸膜液中组成中PVDF/SPES为80/20(质量... 通过粘度法和目视表征了PVDF/SPES溶液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二者为相容性比较差的部分相容体系。PVDF/SPES共混膜中不同的PVDF/SPES比例和混合添加剂对膜的亲水性和超滤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当铸膜液中组成中PVDF/SPES为80/20(质量比)时,并且使用混合添加剂PVP/PgOH/H2O或PVP/HAc/H2O时,PVDF/SPES共混膜表现出更好的分离透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磺化聚醚砜 共混超滤膜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聚醚类高聚物共混相容性及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柯林楠 吴光夏 续曙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研究了由聚砜(PSf)和自制的聚醚类高聚物制备的共混超滤膜的组分相容性、性能及膜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纯PSf、纯聚醚类高聚物以及不同PSf/聚醚类高聚物共混配比制得的超滤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实验结果表明,PSf与聚... 研究了由聚砜(PSf)和自制的聚醚类高聚物制备的共混超滤膜的组分相容性、性能及膜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纯PSf、纯聚醚类高聚物以及不同PSf/聚醚类高聚物共混配比制得的超滤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实验结果表明,PSf与聚醚类高聚物组分在整个配比范围内完全相容.所测定的共混膜的Tg与利用Fox方程得出的理论计算值相一致.PSf/聚醚类高聚物共混膜的水通量要高于纯PSf和纯聚醚类高聚物且截留率几乎没有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的形态并对膜的超滤性能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聚醚类 相容性 聚砜 差示扫描量热仪 玻璃化转变温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 共混超滤膜 PSf 超滤性能 结构 截留率 水通量 计算值 组分 测定 配比 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U共混超滤膜性能研究
19
作者 郝慧博 邱广明 +1 位作者 田瑞 于红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63-365,共3页
PVC膜对糖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排斥力,但其亲水性差,而聚氨酯有较强的亲水性,本课题研究聚氯乙烯(PVC)与聚氨酯(PU)的共混膜,探讨相转化法制备PVC/PU共混超滤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m(PVC)/m(PU)以8/2(质量分数)共... PVC膜对糖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排斥力,但其亲水性差,而聚氨酯有较强的亲水性,本课题研究聚氯乙烯(PVC)与聚氨酯(PU)的共混膜,探讨相转化法制备PVC/PU共混超滤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m(PVC)/m(PU)以8/2(质量分数)共混时,可制的水通量、截留率较好的多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U 共混超滤膜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与纳米二氧化钛共混改性PES超滤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永军 李方 +1 位作者 李佳峰 马春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了改善膜的分离性能,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将GO和nano-TiO_2单独或按比例添加到PES铸膜液中,分别考察了不同共混改性超滤膜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 为了改善膜的分离性能,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与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将GO和nano-TiO_2单独或按比例添加到PES铸膜液中,分别考察了不同共混改性超滤膜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膜进行了分析,利用纯水和模拟污染物进行了通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共混改性后超滤膜热稳定性增强,指状孔道变大,上表面粗糙度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可知GO和nano-TiO_2共同共混改性的超滤膜(0.8%GO+0.2%nano-TiO_2)性能最优,纯水通量可达260L/(m2·h),相较于纯PES膜,通量增加了52.1%,静态接触角可达54.7°,BSA和SA模拟污染物过滤180min后,膜的稳定通量分别保持在67.8和68.0L/(m2·h)左右,截留率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 NANO-TIO2 改性超滤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