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凤芹 宁荣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65-68,共4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C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探讨了PVC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和刚性粒子共混增韧改性,尤其是纳米粒子共混增韧改性,指出了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PVC 共混增韧改性 弹性体 刚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的共混增韧
2
作者 张淑梅 陈静华 《化学工程师》 CAS 2004年第6期55-56,共2页
本文综述了关于PVC通过共混增大韧性的几种方法 ,对各种方法的增韧机理进行了简述 ,为提高韧性PVC的生产提供了适宜的途径。
关键词 PVC 共混增韧 合金 弹性体 刚性体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尼龙弹性体增韧的PET共混改性关键技术
3
作者 王磊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4年第11期40-42,共3页
随着现代工业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应用广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然而,PET的脆性导致其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 随着现代工业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应用广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然而,PET的脆性导致其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文章采用了尼龙弹性体对PET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并分析了尼龙弹性体对PET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共混技术实现了材料性能的显著提升。希望研究能为PET材料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也为其他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弹性体 PET 共混增韧改性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协同膨胀阻燃聚丙烯增韧共混物的阻燃组分配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金静 王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0-74,共5页
选用有机蒙脱土(OMMT)作为膨胀型阻燃剂(IFR)的协效剂,对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增韧共混体系(iPP/POE)进行阻燃改性,制备了iPP/POE/IFR/OMMT复合材料。利用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试、锥型量热仪、热失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材料的性能... 选用有机蒙脱土(OMMT)作为膨胀型阻燃剂(IFR)的协效剂,对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增韧共混体系(iPP/POE)进行阻燃改性,制备了iPP/POE/IFR/OMMT复合材料。利用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试、锥型量热仪、热失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OMMT与IFR的配比对膨胀阻燃增韧共混体系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的加入可催化材料的成炭过程,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得到明显提升,燃烧过程中熔融滴落的现象得到改善,同时热量以及有毒烟气释放量显著降低,而复合冲击强度也有一定提升。其中综合性能最优的配比是添加2%(质量分数)的OMMT和23%(质量分数)的IFR,其热释放速率峰值、平均热释放速率、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以及生烟量较iPP/IFR/POE分别降低了28%、20%、17%以及95%,而冲击强度则提高了36%。研究结果为聚烯烃共混物阻燃改性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增韧 膨胀型阻燃剂 有机蒙脱土 燃烧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MBS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松茂 谭作勤 +1 位作者 钟圣兆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根据MBS核壳结构的特征,分析了与PVC进行共混时两组分溶解度参数与相容性的关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共混体系中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表明PVC/MBS体系的相界面具有较好相容性和粘合作用。用红外光谱... 根据MBS核壳结构的特征,分析了与PVC进行共混时两组分溶解度参数与相容性的关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共混体系中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表明PVC/MBS体系的相界面具有较好相容性和粘合作用。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发现了共混体系中PVC-MBS间氢键的存在,从而提高了组分间的相容性。通过PVC-MBS片材的热粘合样品的剪切强度试验,也可观察它们界面的相容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增韧 相容性 PVC M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PET/SsPS-H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进 祝方明 +1 位作者 黎华明 林尚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以自制间规聚苯乙烯 (sPS)功能化合成的磺化间规聚苯乙烯 (SsPS H)作相容剂 ,研究其对sPS/PET共混物微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发现SsPS -H能够有效地改善二者的相容性 ,当sPS/PET/SsPS H为85 /15 /2 (重量比 )时 ,冲击强度达到 11.4kJ/m2 ... 以自制间规聚苯乙烯 (sPS)功能化合成的磺化间规聚苯乙烯 (SsPS H)作相容剂 ,研究其对sPS/PET共混物微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发现SsPS -H能够有效地改善二者的相容性 ,当sPS/PET/SsPS H为85 /15 /2 (重量比 )时 ,冲击强度达到 11.4kJ/m2 ,为纯sPS的 3倍 ,此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为 39.1MPa ,下降约8% ;DMA结果表明 ,随SsPS H用量的增加 ,共混物的Tg 逐渐提高 ;DSC分析结果表明 ,共混体系中sPS的熔点不受SsPS H含量的影响 ,而PET的熔点在加入 6份SsPS H时明显降低。sPS在达到最大结晶速率时的温度均随SsPS H用量的增加先提高而后下降。SEM观察到加入SsPS H后 ,PET分散相的尺寸减小 ,且均匀程度增加 ,共混物室温下冲击断裂显著地由脆性转变为韧性 ,当加入 6份SsPS H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聚苯乙烯 磺化间规聚苯乙烯 相容剂 体系 共混增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010/TPU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淑玲 王贵宾 +3 位作者 姜振华 王东 马荣堂 吴忠文 《弹性体》 CAS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以尼龙1010(PA1010)为基体,以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增韧剂,采用HaakePTW16/25p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A1010/TPU共混增韧尼龙材料,测试了PA1010/TPU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并重点讨论了其流变性能。实验结... 以尼龙1010(PA1010)为基体,以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增韧剂,采用HaakePTW16/25p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A1010/TPU共混增韧尼龙材料,测试了PA1010/TPU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等流变参数,并重点讨论了其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熔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非牛顿指数小于1,符合假塑性流体流动规律。此外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随着组成和温度的变化呈现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变化行为。即在相同温度下,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随着TPU含量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组成下,共混物的表观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1010 流变性能 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非牛顿指数 表观粘度 双螺杆挤出机 物熔体 假塑性流体 尼龙材料 共混增韧 流变参数 剪切速率 表现粘度 流动规律 温度升高 增韧 聚酯型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EP共混体系改性PS 被引量:4
8
作者 蒋世俊 杨其 +1 位作者 朱家玉 黄亚江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0,25,共5页
利用不同配比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EP(环氧树脂)共混体系改性了PS(聚苯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SBS的加入量为15份,EP加入量为3份,DDM(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EP质量含量的25%时能使PS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改性PS的... 利用不同配比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EP(环氧树脂)共混体系改性了PS(聚苯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SBS的加入量为15份,EP加入量为3份,DDM(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EP质量含量的25%时能使PS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改性PS的冲击强度由1.61 kJ/m2提高5.15 kJ/m2,冲击强度提高320%;拉伸强度由44.94 MPa变为46.64 MPa,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 SBS EP DDM 共混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增容制备高性能PLA/PA11共混物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晓磊 徐长福 +3 位作者 王鑫 周为夷 彭少贤 赵西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1,35,共5页
由于聚乳酸(PLA)与尼龙11(PA11)的相容性较差,因此,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PL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物PLA-g-GMA,并充当共混物的增容剂。在共混的过程中,利用增容剂原位反应性,增容PLA与PA11的共混体系。对共混物进行力学性... 由于聚乳酸(PLA)与尼龙11(PA11)的相容性较差,因此,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PL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物PLA-g-GMA,并充当共混物的增容剂。在共混的过程中,利用增容剂原位反应性,增容PLA与PA11的共混体系。对共混物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增容剂的条件下,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差;随着接枝物的加入,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在PLA/PA11(80/20)组分中,当增容剂的含量达到20%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281. 14%、53. 16 MPa,且材料抗冲击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与纯PLA相比,增加了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尼龙1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反应性增容 共混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汝敏 郑水蓉 +2 位作者 陈立新 蓝立文 杨 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选择韧性、耐热性不同的两种典型 BMI树脂──MBMI/DABPA和 MBMI/DA/EP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PES、PES-C与其共混,以进一步提高韧性。结果表明,液体DABPA和EP在加热下可溶解一定量的PES、PES-C树脂,在工艺上实现了用熔融共混法制... 选择韧性、耐热性不同的两种典型 BMI树脂──MBMI/DABPA和 MBMI/DA/EP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PES、PES-C与其共混,以进一步提高韧性。结果表明,液体DABPA和EP在加热下可溶解一定量的PES、PES-C树脂,在工艺上实现了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增韧BMI树脂。共混少量的PES,能大幅度提高 MBMI/DA/EP树脂的韧性,且不降低耐热性;而 PES与 MBMI/DABPA共混,树脂韧性提高,但耐热性有所下降,PES-C与 MBMI/DABPA共混则不降低耐热性。共混树脂随热塑性树脂分子链刚性、相容性、分子量及含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相态结构,在PES-C增韧树脂中发现了热固性球粒聚集在热塑性基体中的相反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聚醚砜 酚酞聚芳醚砜 共混增韧 相态结构 BMI树脂 韧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环氧树脂相结构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明 安学锋 +1 位作者 唐邦铭 益小苏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共5页
用SEM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热塑/热固(TP/TS)原位共混增韧体系和“离位”增韧体系的浇注体固化后的相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对于共混增韧体系,当热塑性树脂含量为16.7%-20.0%时体系发生相反转。通过对发生相反转体系的热固性颗粒尺寸的... 用SEM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热塑/热固(TP/TS)原位共混增韧体系和“离位”增韧体系的浇注体固化后的相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对于共混增韧体系,当热塑性树脂含量为16.7%-20.0%时体系发生相反转。通过对发生相反转体系的热固性颗粒尺寸的统计分析可知,随着TP含量的增加,热固性颗粒的粒子直径越来越小,且粒子直径的分散性也越来越小;在统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由数学分析给出了粒子直径与TP含量的经验关系式,由该经验式可知,热固性粒子直径的上下限分别是1.838μm和0.925μm,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16.0%和39.0%。对“离位”增韧的相形貌进行了分析,“离位”增韧体系形成了增韧层过渡层本体层的复合结构。TP含量在增韧层保持较高水平,在过渡层中迅速降低,在本体层中几乎不存在;同时为达到较好的增韧效果,过渡层厚度不应超过增韧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原位共混增韧 “离位”增韧 相尺寸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的增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洪成海 汪晓东 +2 位作者 刘迪南 李柱石 崔秀国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聚甲醛 (POM)共混增韧是高分子学术界迄今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本文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TPU )增韧POM、聚烯烃 (PE)类弹性体增韧POM、尼龙 (PA)增韧POM、丁腈橡胶 (NBR)增韧POM等方面综述了国内聚甲醛增韧的最新研究进展 .
关键词 聚甲醛 共混增韧 改性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聚烯烃类弹性体 尼龙 丁腈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K-C增韧BMI/DP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汝敏 石毓锬 +2 位作者 郑水蓉 杨利 蓝立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I/DP树脂韧性,7.9%的PEK-C使树脂GIC由214J/m2提高到404J/m2。含活性端基PEK-C和不同分子量的PEK-C对树脂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PEK-C用量的增加,共混树脂呈两种不同形式的球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热塑性树脂 共混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涛 张朋 +3 位作者 董波涛 钟翔屿 李晔 包建文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0期66-72,77,共8页
热固性聚酰亚胺是目前有机材料体系中耐热性能最为优异的材料之一,以其制备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应用。但韧性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在多个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高韧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热固性聚酰亚胺是目前有机材料体系中耐热性能最为优异的材料之一,以其制备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应用。但韧性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在多个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高韧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涉及基于分子主链结构的增韧改性方法、热塑性聚合物共混增韧热固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合物层间增韧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等一系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结构增韧 聚合物共混增韧 层间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塑料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文利 浦鸿汀 张德花 《化学建材》 CAS 2005年第3期17-20,共4页
综述了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常用建筑塑料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讨论了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共混增韧、刚性无机粒子增韧以及共聚、交联等化学增韧的方法和特点。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增韧改性 建筑塑料 热塑性弹性体 刚性无机粒子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共混增韧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PVB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动态力学谱 被引量:3
16
作者 晏欣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24-26,共3页
制备了EP/PVB半 互穿聚合物网络 .动态力学谱结果表明 ,适量的PVB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增韧作用 ,而环氧树脂对PVB的增硬作用不明显 .
关键词 半-互穿聚合物网络 动态力学谱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缩丁醛 共混增韧 EP/PV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物
17
作者 吴丽 《现代塑料》 2011年第11期56-56,共1页
不同于物理共混增韧,马来酸酐接枝物兼具极性基团醛基和烯烃非极性链段,能够通过与聚合物、填料之间的化学键合,很好地实现强度和韧性的完美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物 共混增韧 极性基团 化学键合 非极性 聚合物 醛基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聚酯酰胺对聚碳酸亚丙酯的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艳磊 陈丽杰 +3 位作者 秦玉升 王献红 赵晓江 王佛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PPC有显著提高,当PEA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和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Tmax)比PPC分别提高了52.7%和46.4%。通过调节PEA的含量可以使共混体系同时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线性聚酯酰胺 热稳定性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子产品外壳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以及市场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成辉 李皓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5年第16期112-114,共3页
科技发展节奏的增快必然会带来电子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它们的元件及外壳塑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妥善处理。文中主要以废弃电子产品外壳塑料的回收及二次资源再利用问题为背景,开... 科技发展节奏的增快必然会带来电子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它们的元件及外壳塑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妥善处理。文中主要以废弃电子产品外壳塑料的回收及二次资源再利用问题为背景,开发它的增韧改性再生技术,希望将这些废旧物变废为宝,为社会节能及环保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子产品外壳塑料 HIPS 聚苯乙烯 增韧改性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泡沫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国梁 闫作为 米垚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5年第6期94-98,共5页
综述了酚醛泡沫的两种增韧途径,一种是通过添加改性剂的物理共混增韧方式,改性剂包含柔性聚合物、纳米粒子、纤维等;另一种是通过化学键链的增韧方式,将柔性链段通过共价键与树脂基体相连,并简要介绍了通过改善发泡工艺或者采用可聚合... 综述了酚醛泡沫的两种增韧途径,一种是通过添加改性剂的物理共混增韧方式,改性剂包含柔性聚合物、纳米粒子、纤维等;另一种是通过化学键链的增韧方式,将柔性链段通过共价键与树脂基体相连,并简要介绍了通过改善发泡工艺或者采用可聚合固化剂等方式制备低酸性酚醛泡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泡沫 物理共混增韧 化学增韧 低酸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