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津液阐释《伤寒论》六病发病及见证
1
作者 王曼 闫新宇 +1 位作者 董寒毅 王俊阁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伤寒论》辨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其核心是以“津液”为基础的六病辨证体系。六病辨证体系以表里三分法为基础,因感邪程度和表里不同,论述津液在机体输布离合的代谢状态以及病传衍化的证治规律,从... 《伤寒论》辨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其核心是以“津液”为基础的六病辨证体系。六病辨证体系以表里三分法为基础,因感邪程度和表里不同,论述津液在机体输布离合的代谢状态以及病传衍化的证治规律,从太阳感邪开始,遵循“表邪入里”论述六病病传和衍化规律。文章论述三阳病三阴病的发病和见证,从而正确应用六病证治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三阴三阳 六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嵘 丁庆学 +1 位作者 牛栋良 王荣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8例(联合“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变化及炎性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两组反酸烧心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余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部六病”溃疡汤可有效改善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促进胃黏膜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溃疡汤 慢性糜烂性胃炎 聚关脉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病辨证”和“六病之气血辨证” 被引量:5
3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3年第9期1385-1389,共5页
《伤寒论》中六病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六病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总纲领,"八纲辨证"是对六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括,"六病之气血辨证"则是"六病辨证&... 《伤寒论》中六病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六病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总纲领,"八纲辨证"是对六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括,"六病之气血辨证"则是"六病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无论是"六病辨证"还是"八纲辨证",都应以"六病之气血辨证"为辨证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病辨证” 六病之气血辨证” “八纲辨证” 《伤寒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条文谈“六病时位辨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栋 李芳铭 《河南中医》 2010年第3期214-215,共2页
《伤寒论》"六病"具有特定的时间概念,"六证"具有特定的时间、病位和病性概念,由此构成"六病时位辨证"特色。六病是病时、病位和病性不相统一的非典型性六病;六证是病时、病位和病性相统一的典型性六病... 《伤寒论》"六病"具有特定的时间概念,"六证"具有特定的时间、病位和病性概念,由此构成"六病时位辨证"特色。六病是病时、病位和病性不相统一的非典型性六病;六证是病时、病位和病性相统一的典型性六病。弄懂六病与六证的确切含义,弄清六病与六证的关系,才能解除千余年来束缚学习《伤寒论》的瓶颈,使《伤寒论》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六病 六病时位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 2012年第4期397-399,共3页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 六病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略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敬虾 姚博 马文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5-56,共2页
三部六病学说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创立的新型的中医理论。其中包括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和局部证治观三部分。整体气血论之溢脉、聚脉、紊脉、覆脉有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在临证中亦多有奇验。
关键词 三部六病 整体气血论 四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七) 三部六病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7期81-82,共2页
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人体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如形成对抗性的矛盾,须采用对抗性的方法,即纠偏疗法;如形成非抗性的矛盾,虚实并见,寒热错杂,须采用协调疗法,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协调疗法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博 宋纪育 马文辉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期5-8,共4页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崭新学说,目前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该学说把机体划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每部以阴阳属性划分为六病。该学说对少阴病、厥阴病的认识及六病主方的选择与学术观点相近的胡氏...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崭新学说,目前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该学说把机体划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每部以阴阳属性划分为六病。该学说对少阴病、厥阴病的认识及六病主方的选择与学术观点相近的胡氏伤寒学派有所不同。刘老晚年发展形成了整体气血论和局部结构观。其弟子因学习背景不同而分为三部分,其中师承弟子对刘老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完整、系统的继承;西学中弟子将该学说与西医学理论进行了融合和创新;中医背景弟子将传统中医知识梳理和整合到三部六病学术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 学术流派 刘绍武 《伤寒论》 胡希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六) 三部六病整体气血论及其诊疗规范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6期79-80,共2页
三部六病学说包括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前几篇介绍了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本篇和下一篇介绍整体内涵和整体病的诊疗规范。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整体气血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诃夫《第六病室》中的权力话语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广宏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114-116,共3页
从《第六病室》中厘清在人类理性发展史上 ,理性与非理性在精神领域与权力领域的共生与斗争的关系 ,两者围绕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关键词 《第六病室》权力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88-89,共2页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年)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它来源于《伤寒论》...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年)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它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 辨证论治 渊源 讲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部六病学说”对中医科学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黎明 宿明良 +6 位作者 刘海涛 邵增田 耿仙 曲宪明 杨菊兰 徐惠荣 薛霞 《中医药研究》 1996年第4期16-17,共2页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医界的一项新颖学说,依据人体生命的规律性,科学地作了系统划分。即凡与空气接触,并能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称为表部;凡与饮食接触,并能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称为里部;凡与血液接触,并能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称为半表...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医界的一项新颖学说,依据人体生命的规律性,科学地作了系统划分。即凡与空气接触,并能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称为表部;凡与饮食接触,并能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称为里部;凡与血液接触,并能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称为半表半里部(亦称中部)。以它作为探讨生理机能的基本要素,在辨证方面根据人体临证的病理信息,在纷繁的症候信息中突出具有特性的重点证,在重点症候中突出有代表性的纲领证,在纲领证中突出有概括性的核心证。运用“三突出”的原则,实现提纲携领的辨证方法。在施治过程中遵循按部定证、辨证定性、据性处方、依方命名的思想原则,非此病不能用此方,非此方不能治此病,本着定证、定方、定疗程、定制剂的“四定”治则。走出一条中医辨证施治规范化、规格化的证治思路,为正确地认识人体,准确地诊治病证,作科学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三突出辨证 四定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三) 三部六病里部病的证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
里阳证和里阴证是里部发生对立性反应的表现,里部部证是里部发生统一性反应的表现。里阳证为实为热,里阴证为虚为寒,里部部证寒热虚实属性并不明显,只表现出里部的部性。
关键词 伤寒论 经证治 三部六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 第七讲 整体气血论——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文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1期1398-1400,共3页
整体气血论是三部六病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中医的补充发展。其对情志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和慢性内伤杂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传统中医 气血论 基层医师 治疗 疗法 学术思想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四)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4期87-88,共2页
1枢阳证的证治 核心证:胸中热烦。 纲领证:胸中热烦,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燥,小便黄赤。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枢机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九) 三部六病对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9期87-88,共2页
三部六病局部证治观分为局部病局部治疗、局部病系统治疗、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三部分,其中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针对多种慢性病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内容丰富多彩,本篇介绍三部六病局部病局部整体双关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糖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二)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期85-86,共2页
根据矛盾对立统一的原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会发生对立性的反应,也可能会发生统一性的反应。当发生对立性反应时,机体会出现阳性和阴性两种变化,三部会出现六类不同的证候群,即六证;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部六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讲座(八) 三部六病局部病的证治观及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文辉 姚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8期95-96,共2页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三部六病说、整体气血论、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本系列前七篇介绍了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整体气血论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辨治水肿新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春兰 马文辉 《光明中医》 2010年第7期1133-1134,共2页
通过研究三部六病辨证论治体系对水肿病的分类用药,进一步了解"经方"在水肿病的证、机、法、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好领会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
关键词 三部六病 水肿 中医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施治小儿支气管肺炎86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梅红 马文辉 《光明中医》 2012年第4期692-693,共2页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施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179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治疗组86例。两组病例均采用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雾化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病毒唑、扑热息痛、氨茶碱...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施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179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治疗组86例。两组病例均采用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雾化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病毒唑、扑热息痛、氨茶碱、氨溴索,治疗组采用"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氨溴索雾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显效率对照组62.4%,治疗组87.2%,经过统计学X2检验处理X2=8.436,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平均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两组对比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施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 调肺汤 支气管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