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偏磷酸钠改性沸石处理矿井水中氨氮
1
作者 章丽萍 虎翔 +5 位作者 王伟伟 雷文波 李蕙彤 孙华冉 战永祺 连泽谕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2-372,共11页
我国部分矿区矿井水中氨氮(NH_(4)^(+)—N)存在超标问题,且去除矿井水中的NH_(4)^(+)—N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矿井水中NH_(4)^(+)—N的高效去除,对天然沸石(NZ)进行六偏磷酸钠(SHMP)浸渍改性,增强其对矿井水中NH_(4)^(+)—N的去除效果... 我国部分矿区矿井水中氨氮(NH_(4)^(+)—N)存在超标问题,且去除矿井水中的NH_(4)^(+)—N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矿井水中NH_(4)^(+)—N的高效去除,对天然沸石(NZ)进行六偏磷酸钠(SHMP)浸渍改性,增强其对矿井水中NH_(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经过0.1 mol/L SHMP溶液浸渍3 h制备出了六偏磷酸钠改性沸石(SHMP-NZ),在初始NH_(4)^(+)—N质量浓度5 mg/L、投加量2 g/L的条件下振荡吸附2 h后NH_(4)^(+)—N去除率可达到95.7%,相较于未改性天然沸石提高了39.9%。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测定显示改性后沸石孔隙变大,表面变得光滑松散,比表面积增加,微孔体积减小,介孔、大孔和平均孔径增加。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后沸石的基本骨架无明显变化。弱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SHMP-NZ吸附去除水中的NH_(4)^(+)—N,共存阳离子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K^(+)>Na^(+)>Ca^(2+)>Mg^(2+)。拟一级动力学、拟二级动力学和Elovich动力学非线性拟合表明,天然沸石和SHMP-NZ吸附NH_(4)^(+)—N更加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NH_(4)^(+)—N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离子交换)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2种材料对NH_(4)^(+)—N的吸附涉及外扩散、内扩散和反应平衡3个阶段;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表明,SHMP-NZ较天然沸石更易于吸附NH_(4)^(+)—N,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及SHMP-NZ吸附NH_(4)^(+)—N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36和0.9828,SHMP-NZ最大NH_(4)^(+)—N吸附量为11.03 mg/g,较天然沸石提升了88.23%;吸附热力学表明各试验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小于0,焓变(ΔH)和熵变(ΔS)大于0,是一个熵增反应,有利于NH_(4)^(+)—N的去除。SHMP-NZ吸附-解吸循环5次后,对NH_(4)^(+)—N的去除效率仍有89.7%。实际矿井水中低浓度NH_(4)^(+)—N的处理,改性沸石在投加量1 g/L,25℃条件下振荡吸附1 h后,出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中氨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低浓度 氨氮 六偏磷酸钠 改性沸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在菱锰矿与方解石表面的吸附行为
2
作者 罗娜 闫宝宝 +1 位作者 时景阳 王晓平 《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34-38,45,共6页
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动电位测定研究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以及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可以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 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动电位测定研究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以及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可以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六偏磷酸钠能够选择性抑制方解石的主要原因是六偏磷酸钠在溶液中主要以HPO_(4)^(2-)形式存在,HPO_(4)^(2-)会吸附在方解石表面从而抑制方解石的上浮,但在菱锰矿表面基本不发生吸附,不影响菱锰矿上浮,从而实现两种矿物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菱锰矿 方解石 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偏磷酸钠-Fe^(2+)的铁盐脱氮反应器运行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赵治国 杨富刚 +3 位作者 王雯谚 刘梦瑜 李湧 谭焕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88 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0.42 kg/(m^... 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88 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0.42 kg/(m^(3)·d)时,最高稳定氮去除负荷为0.41 kg/(m^(3)·d);当Fe^(2+)容积负荷为4.92 kg/(m^(3)·d)时,最大铁去除负荷为2.77 kg/(m^(3)·d)。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硝态氮、Fe^(2+)的去除率分别达94.6%、52.6%,最佳效能可维持28 d。反应器运行到第82天时,颗粒污泥由黄色变为灰褐色,颗粒解体,污泥比活性逐渐升高,比反硝化活性由0.71 mg[N]/(g[VSS]·h)升高到2.3 mg[N]/(g[VSS]·h),同比上升224%;比铁氧化活性由7.3 mg[Fe]/(g[VSS]·h)升高到15 mg[Fe]/(g[VSS]·h),同比上升105%。六偏磷酸钠-Fe^(2+)脱氮作为一种新型自养反硝化技术,不仅增强了活细菌的生物活性和反硝化活性,还延长了铁盐脱氮污泥反硝化的高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脱氮 六偏磷酸钠-Fe2+ 运行性能 微生物学特征 比反硝化活性 比铁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张宁 《轻工科技》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为了研究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3个实验组(六偏磷酸钠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连续膳食干预4周时间,分别采集0周、2周和4周时各组小鼠粪便及4周时小鼠盲肠内容物,对小鼠盲肠内容物中... 为了研究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3个实验组(六偏磷酸钠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连续膳食干预4周时间,分别采集0周、2周和4周时各组小鼠粪便及4周时小鼠盲肠内容物,对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的短链脂肪酸和小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改变了肠道菌群物种的相对丰度,使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例改变,并使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六偏磷酸钠高剂量组检测出了丰度较高的拟杆菌属等,说明摄食高剂量的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会打破小鼠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小鼠肠道菌群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62
5
作者 冯其明 周清波 +2 位作者 张国范 卢毅屏 杨少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6-441,共6页
通过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等研究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浮选行为与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很好地抑制方解石的上浮。机理测试则表明,六偏磷酸钠未大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而是在其作用下,方... 通过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等研究六偏磷酸钠对方解石浮选行为与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很好地抑制方解石的上浮。机理测试则表明,六偏磷酸钠未大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而是在其作用下,方解石表面的金属离子Ca2+从固相转入液相,减少方解石表面捕收剂吸附的活性点,从而实现方解石的浮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六偏磷酸钠 浮选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的分散机理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夏启斌 李忠 +1 位作者 邱显扬 戴子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通过红外光谱、分散度、ζ电位及吸附量测定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并利用DLVO理论就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的分散行为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六偏磷酸钠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小 ,但六偏磷酸钠作为高分子化合物 ,... 通过红外光谱、分散度、ζ电位及吸附量测定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并利用DLVO理论就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的分散行为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六偏磷酸钠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小 ,但六偏磷酸钠作为高分子化合物 ,仍足以增大蛇纹石表面电位的绝对值 ,提高了粒间静电排斥作用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六偏磷酸钠 分散机理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在铝土矿浮选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国范 冯其明 +2 位作者 卢毅屏 刘广义 欧乐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 2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六偏磷酸钠对这 2种矿物均有抑制作用 ,当捕收剂用量增大时 ,被六偏磷酸钠抑制的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逐...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动电位测试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 2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六偏磷酸钠对这 2种矿物均有抑制作用 ,当捕收剂用量增大时 ,被六偏磷酸钠抑制的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逐渐变好 ,而高岭石则变化不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六偏磷酸钠与捕收剂油酸钠在这 2种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 ,而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 ,使得在一定捕收剂用量下 ,六偏磷酸钠抑制高岭石的上浮而不抑制一水硬铝石 ,这为 2种矿物的浮选分离提供了依据 ;此外 ,六偏磷酸钠对矿物表面的动电位影响较大 ,增大了矿物之间的静电排斥力 ,有利于矿泥的分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 捕收剂 竞争吸附 铝土矿浮选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在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分散机理 被引量:37
8
作者 龙涛 冯其明 卢毅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63-1769,共7页
通过浮选实验、沉降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和显微镜下观测考察六偏磷酸钠在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作用,研究六偏磷酸钠的分散作用机理。人工混合矿实验结果表明:镍黄铁矿易与蛇纹石发生异相凝聚,降低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六偏... 通过浮选实验、沉降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和显微镜下观测考察六偏磷酸钠在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作用,研究六偏磷酸钠的分散作用机理。人工混合矿实验结果表明:镍黄铁矿易与蛇纹石发生异相凝聚,降低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六偏磷酸钠能提高人工混合矿的分散性,实现镍黄铁矿与蛇纹石的浮选分离。硫化铜镍矿实际矿石浮选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较好地分散矿浆,当原矿镍品位为0.33%时,通过两次粗选就能得到合格的镍精矿产品,镍总回收率为80.27%。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六偏磷酸钠通过化学吸附以及溶出蛇纹石表面的镁离子两种方式调整蛇纹石的表面电性,进而分散镍黄铁矿与蛇纹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硫化铜镍矿 蛇纹石 分散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罗娜 张国范 +1 位作者 朱阳戈 崔萌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14-3220,共7页
通过溶液化学计算、SEM-EDAX分析、ζ电位测试并结合浮选实验,以Na2CO3和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研究Ca2+存在体系中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与方解石单矿物的浮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在二者混合矿... 通过溶液化学计算、SEM-EDAX分析、ζ电位测试并结合浮选实验,以Na2CO3和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研究Ca2+存在体系中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与方解石单矿物的浮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在二者混合矿的浮选分离中,方解石溶出的Ca2+在调浆过程中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吸附在菱锰矿表面,使二者表面性质趋同,难以实现浮选分离;改变药剂添加方式,优先加入六偏磷酸钠络合溶液中的Ca2+,阻止其在菱锰矿表面吸附,避免菱锰矿表面性质改变,再加入Na2CO3调节矿浆pH,最终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方解石 六偏磷酸钠 钙离子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水中分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毛萱 吴佩珠 +2 位作者 汤顺清 黄耀熊 唐福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6-728,共3页
本文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 /六偏磷酸钠分散体系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水中分散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六偏磷酸钠很宽的浓度范围内 ,羟基磷灰石都能够稳定存在。六偏磷酸钠是羟基磷灰石在水中... 本文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 /六偏磷酸钠分散体系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水中分散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六偏磷酸钠很宽的浓度范围内 ,羟基磷灰石都能够稳定存在。六偏磷酸钠是羟基磷灰石在水中优良的分散剂。当NaP/HA =12 .5 (重量比 )时获得高分散性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 ,该溶胶含有 88%粒径在 6 5~ 86nm范围的羟基磷灰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六偏磷酸钠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六偏磷酸钠添加剂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希娟 李春梅 +1 位作者 黄承志 李原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45-1348,共4页
在pH8.6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六偏磷酸钠使天青B在溶液中发生聚集,溶液由天蓝色逐渐变为紫色,体系的吸光度降低,光散射增强。在优化条件下,在6.0×10-7~1.0×10-5mol/L范围内,天青B在602nm处的吸光度降低与六偏磷酸钠浓度呈... 在pH8.6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六偏磷酸钠使天青B在溶液中发生聚集,溶液由天蓝色逐渐变为紫色,体系的吸光度降低,光散射增强。在优化条件下,在6.0×10-7~1.0×10-5mol/L范围内,天青B在602nm处的吸光度降低与六偏磷酸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5.3×10-7mol/L。对浓度为5.0×10-6mol/L的六偏磷酸钠溶液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5%。本方法用于饮料中添加剂六偏磷酸钠含量的分析,平均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9.5%~112.3%,可实现六偏磷酸钠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光散射 天青B 六偏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对魔芋葡甘聚糖干法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庞杰 孙远明 +1 位作者 乐学义 刘佩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用六偏磷酸钠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干法改性。结果表明 ,反应最佳条件为六偏磷酸钠∶魔芋葡甘聚糖 =1∶8(W/W) ,在pH 1 ,5 5℃反应 1 .5h。其透明度、粘度、冻融稳定性均比对照明显改善 ;水溶胶具有一定的耐酸、耐高温能力 。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魔芋葡甘聚糖 干法改性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的应用及制备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华东 曾波 +1 位作者 戴元华 宋同彬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磷酸钠盐是工业磷酸盐中产量最大、消费量最多的磷化工产品,其技术开发与市场发展都比较成熟,主要有正磷酸钠盐、焦磷酸钠盐、聚磷酸钠盐和偏磷酸钠盐。六偏磷酸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功能性磷酸盐,可应用于洗涤、水处理、食品、选矿、冶... 磷酸钠盐是工业磷酸盐中产量最大、消费量最多的磷化工产品,其技术开发与市场发展都比较成熟,主要有正磷酸钠盐、焦磷酸钠盐、聚磷酸钠盐和偏磷酸钠盐。六偏磷酸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功能性磷酸盐,可应用于洗涤、水处理、食品、选矿、冶金等工业生产中。综述了六偏磷酸钠的应用领域,并详细介绍了六偏磷酸钠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主要有磷酸二氢钠两步法和五氧化二磷一步法。提出了六偏磷酸钠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偏磷酸 磷酸钠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提高鄂西鲕状赤铁矿石磨矿效率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泽红 徐昌 李国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4,共4页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鄂西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矿浆黏度、矿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矿粒表面电位以及磨矿产品颗粒形貌等指标的测定,对六偏磷酸钠的助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给定的相同磨矿条件下,加入0....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鄂西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矿浆黏度、矿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矿粒表面电位以及磨矿产品颗粒形貌等指标的测定,对六偏磷酸钠的助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给定的相同磨矿条件下,加入0.8%(占试样质量百分比)的六偏磷酸钠,可使磨矿产品中-0.074 mm的含量提高30.25个百分点;六偏磷酸钠通过降低矿浆的黏度、改变矿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和矿粒表面电位、减少矿粒表面吸附的微细矿粒、增加矿粒表面的微细裂隙等方式促进鲕状赤铁矿的粉碎,提高其磨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鲕状赤铁矿 六偏磷酸钠 助磨剂 磨矿效率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胺体系下六偏磷酸钠对白云母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宇斌 余乐 +3 位作者 张威 王花 张小波 彭祥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7-1412,共6页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及动电位、红外光谱以及XPS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酸性条件下十二胺体系中六偏磷酸钠对白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的条件下,不同用量的六偏磷酸钠可使白云母动电位产生正负交替性变化。十二胺在白云母表...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及动电位、红外光谱以及XPS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酸性条件下十二胺体系中六偏磷酸钠对白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的条件下,不同用量的六偏磷酸钠可使白云母动电位产生正负交替性变化。十二胺在白云母表面的吸附状态为物理吸附,六偏磷酸钠以磷酸胶体的形式覆盖在白云母表面,导致十二胺在白云母表面的吸附减弱,增加了白云母的亲水性,从而对白云母的浮选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当六偏磷酸钠浓度为1×10^(-3)mol/L时,可使白云母的回收率降低69.6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六偏磷酸钠 可浮性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提纯凹凸棒石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蓉 胡盛 杨眉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1,共3页
通过XRD手段分析了江苏省盱眙县凹凸棒石原矿(AT)的主要成分为凹凸棒石、伊利石、石英(或含蛋白石)等。用六偏磷酸钠作为凹凸棒石提纯的分散剂、采用搅拌、静置分层等步骤除去AT中的主要杂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纯试验,考察了凹凸棒石矿... 通过XRD手段分析了江苏省盱眙县凹凸棒石原矿(AT)的主要成分为凹凸棒石、伊利石、石英(或含蛋白石)等。用六偏磷酸钠作为凹凸棒石提纯的分散剂、采用搅拌、静置分层等步骤除去AT中的主要杂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纯试验,考察了凹凸棒石矿浆浓度、搅拌时间、六偏磷酸钠用量对提纯凹凸棒石(PAT)膨胀容和平均粒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矿浆浓度为5%、搅拌时间60min、六偏磷酸钠用量2%时,PAT的膨胀容最大,凹凸棒石提纯效果最佳,经XRD分析和TEM评价,纯度大于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六偏磷酸钠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和六偏磷酸钠对氧化铈抛光ZF7玻璃的协同增强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危亮华 傅毛生 +4 位作者 李艳花 周雪珍 周新木 焦晓燕 李永绣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1-1244,共4页
研究了添加NaCl或(NaPO3)6的氧化铈浆料对ZF7光学玻璃抛光的材料去除速率(MRR)及对应的粒子表面Zeta电位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NaCl使CeO2浆料的抛光速率下降,而(NaPO3)6则可有效提高MRR;同时添加NaCl和(NaPO3)6对MRR值有明... 研究了添加NaCl或(NaPO3)6的氧化铈浆料对ZF7光学玻璃抛光的材料去除速率(MRR)及对应的粒子表面Zeta电位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NaCl使CeO2浆料的抛光速率下降,而(NaPO3)6则可有效提高MRR;同时添加NaCl和(NaPO3)6对MRR值有明显的协同增强作用.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了最大MRR值(351.26nm/min)时抛光玻璃的表面粗糙度Ra为0.799nm,完全可以满足高质量玻璃抛光的要求,比未加添加剂的MRR(199.36nm/min)和Ra(0.754nm)分别提高了76.2%和5.97%.MRR与粒子表面Zeta电位呈线性关系,证明可通过合理构筑粒子表面双电层来提高表面电性,进而提高抛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氯化钠 六偏磷酸钠 抛光 ZF7光学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在制备洁净煤过程中作抑制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莉君 荣国强 +1 位作者 刘炯天 王永田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采用太西煤制备洁净煤,在相同实验室试验条件下,分别利用工业上较为常用的抑制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作抑制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水玻璃。
关键词 太西煤 抑制剂 水玻璃 六偏磷酸钠 洁净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对陶瓷釉料中纳米ZnO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奠础 王娟丽 +3 位作者 马建杰 陈岗庆 李瑞丰 王志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26-229,共4页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ZnO在水中和陶瓷釉料中的分散性以及纳米ZnO对陶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烧成温度测试手段,对含纳米ZnO的水溶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ZnO在水中和陶瓷釉料中的分散性以及纳米ZnO对陶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烧成温度测试手段,对含纳米ZnO的水溶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ZnO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3.0%纳米ZnO,pH为9。在陶瓷釉料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4.0%纳米ZnO、pH为9、陶瓷基釉200 mL。以此釉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使光泽度提高7.14%,烧成温度降低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ZNO 六偏磷酸钠 分散 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六偏磷酸钠提取甜菜果胶工艺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海燕 刘志勇 +1 位作者 陈良 张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用钙离子螯合剂六偏磷酸钠(SHMP)溶液从甜菜干粕中提取果胶,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之上,对影响果胶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六偏磷酸钠提取甜菜果胶的二次回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甜菜... 用钙离子螯合剂六偏磷酸钠(SHMP)溶液从甜菜干粕中提取果胶,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之上,对影响果胶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六偏磷酸钠提取甜菜果胶的二次回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甜菜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4h,螯合剂SHMP质量分数1.25%,提取温度88℃,此时果胶产率为14.32%,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同时,采用间羟联苯法测定出果胶样品的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3.12%。红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果胶样品具有果胶分子的结构特征,并初步判断为低酯果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干粕 果胶 提取工艺 六偏磷酸钠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