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侮辱诽谤罪的公诉规则
1
作者 吴钦梓 卢雨佳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网络暴力事件中侮辱诽谤罪是最常见的罪名,该罪如何适用公诉程序成为司法焦点。针对实体与程序、自诉与公诉的双重交叉问题,仍有反思的必要。实体层面,应当对“社会秩序”“国家利益”等核心概念进行严格解释,明确区分公诉条件与“情节... 网络暴力事件中侮辱诽谤罪是最常见的罪名,该罪如何适用公诉程序成为司法焦点。针对实体与程序、自诉与公诉的双重交叉问题,仍有反思的必要。实体层面,应当对“社会秩序”“国家利益”等核心概念进行严格解释,明确区分公诉条件与“情节严重”这一入罪标准,并且坚持多维度判断,将行为人主观意图及事后悔罪表现等纳入综合考量,以完善侮辱诽谤罪公诉规则。程序层面,为避免检察机关权力滥用、构建系统的程序转换机制,应当从立法论角度出发,明确自诉与公诉衔接的时间节点、厘清检察机关的权力边界并规范统一的自诉终结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治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侮辱诽谤 公诉条件 自诉转公诉 程序衔接 实质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驳回公诉制度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
2
作者 郭烁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9,共18页
法院受理公诉意味着公诉的合法性受到法院肯认,案件与受诉法院之间形成诉讼系属法律关系,进而产生诉讼客体确定、诉讼拘束确定以及(未来的)上诉审法院确定等法律效果。检视法理逻辑和司法实务,对法院受理公诉的条件有所限制,乃确保诉讼... 法院受理公诉意味着公诉的合法性受到法院肯认,案件与受诉法院之间形成诉讼系属法律关系,进而产生诉讼客体确定、诉讼拘束确定以及(未来的)上诉审法院确定等法律效果。检视法理逻辑和司法实务,对法院受理公诉的条件有所限制,乃确保诉讼系属法律效果正确实现的制度必然。这些限制性条件,本质上包含案件的受审资格(审判权)、法院的管辖资格(管辖权)以及公诉的提起资格(起诉条件)三个层次。公诉缺乏以上任一条件,不能成立诉讼系属关系,刑事追诉欠缺合法性基础,法院没有进行实体审理从而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的程序空间;应然的处理方式,是由受请求法院作出以公诉不法为评价内容的终局处分。这种处分,在大陆法系理论中是以“驳回公诉”为内容的形式裁判。在我国刑事诉讼语境下,引入针对诉讼系属不能成立的驳回公诉裁判,既能弥补现有规范中欠缺公诉合法性评价机制的不足,又契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案件质量提升和轻罪治理之起诉控制的时代课题,兼具法理层面的正当性和实务层面的现实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驳回公诉 诉讼系属关系 起诉条件 形式裁判
原文传递
《公诉人》杂志约稿函
3
《公诉人》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公诉人》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主管、广西检察官学院主办的政法社科期刊,办公地址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翔路3号,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876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5-1305/D《公诉人》杂志多年来始终坚... 《公诉人》杂志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主管、广西检察官学院主办的政法社科期刊,办公地址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翔路3号,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876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5-1305/D《公诉人》杂志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客观真实地介绍和反映检察机关在依托职能,公正司法,惩治各类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深受社会各界读者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公诉 政法社科期刊 广西检察官学院
原文传递
轻罪治理背景下公诉裁量权扩张的现实考量——兼论附条件不起诉
4
作者 章诚 赵航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诉源治理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背景下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观点。在积极刑法观念指导下,从刑事立法扩张到刑事司法跟进,完善刑事审查起诉转处程序、引导诉讼分流是极为必要的。将视角从审... 诉源治理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背景下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观点。在积极刑法观念指导下,从刑事立法扩张到刑事司法跟进,完善刑事审查起诉转处程序、引导诉讼分流是极为必要的。将视角从审判环节整体前移,检察机关对于起诉犯罪的裁量权符合起诉便宜主义的诉讼原则,为新时期轻罪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以实践中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十余年的探索经验为基础,将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扩大至成年人轻微犯罪案件的办理,是一条有益的探索路径。对此,尝试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从责任、恢复和回归三个维度构建轻罪治理附条件不起诉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公诉裁量权 轻罪治理 恢复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诉权的概念新释与权能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长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8,58,共10页
公诉权的概念及其权能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甚至普遍性迷思的理论问题。公诉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以及如何起诉犯罪和请求法院做出实体判决的权力。在现代... 公诉权的概念及其权能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甚至普遍性迷思的理论问题。公诉权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以及如何起诉犯罪和请求法院做出实体判决的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公诉权是实体性审判请求权、私诉替代性权力、公益代表性权力和审判范围限制性权力。公诉权的权能主要包括:提起公诉权、不起诉权、支持公诉权、公诉变更权和上诉权(抗诉权或者提请再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 提起公诉 不起诉权 支持公诉 公诉变更权 上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公诉多元化形态及相关制度完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鹏飞 郭志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5,132,共7页
庭审实质化、认罪认罚从宽等制度改革对发挥刑事公诉职能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裁判方式、辩护方式的变化,公诉职能的演化,对我国刑事公诉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公诉已经形成了定罪公诉、量刑公诉、程... 庭审实质化、认罪认罚从宽等制度改革对发挥刑事公诉职能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裁判方式、辩护方式的变化,公诉职能的演化,对我国刑事公诉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公诉已经形成了定罪公诉、量刑公诉、程序公诉的多元化公诉形态。公诉定罪裁量权限制着刑事审判和辩护的范围;量刑公诉促使量刑辩护确立,拓展了辩护权范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量刑裁判权;程序公诉中繁简分流程序大幅提高了司法效率,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促进了程序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形态 定罪公诉 量刑公诉 程序公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诉转公诉制度的立法确立
7
作者 步洋洋 韩雨轩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4期18-31,共14页
我国刑事追诉制度凝聚了历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结晶,可划分为公诉、自诉和公诉转自诉三种方式。自诉转公诉是刑事追诉概念下的特定一项,在实体、程序及证明等三重维度,具备了当前其他几种追诉方式所没有的价值功用。然而,受制于一系... 我国刑事追诉制度凝聚了历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结晶,可划分为公诉、自诉和公诉转自诉三种方式。自诉转公诉是刑事追诉概念下的特定一项,在实体、程序及证明等三重维度,具备了当前其他几种追诉方式所没有的价值功用。然而,受制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下自诉转公诉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应《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时代契机,对于此一问题的研判与思考不应仅仅囿于理论与实践之现存落差,而是应当以域外视角加以镜鉴,借由廓清自诉转公诉程序转化的弹性判断标准、明晰检察机关介入自诉的途径、统一审判机关处理自诉的方式,演绎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诉转公诉基本范式,进而助力刑事追诉制度的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追诉 自诉转公诉 自诉 公诉 程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暴力犯罪案件中的公诉优先原则
8
作者 王楷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9-106,共8页
网络侮辱、诽谤等网络暴力犯罪具有影响广泛、危害后果严重、加害人众多、技术性强等特征,被害人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在确定责任主体、证明犯罪方面也存在困难。现行立法中自诉与公诉的程序划分主要针对发生在物理空间... 网络侮辱、诽谤等网络暴力犯罪具有影响广泛、危害后果严重、加害人众多、技术性强等特征,被害人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在确定责任主体、证明犯罪方面也存在困难。现行立法中自诉与公诉的程序划分主要针对发生在物理空间的传统犯罪,运用自诉程序处理网络侮辱、诽谤犯罪效果有限。惩治网络暴力犯罪应当坚持公诉优先原则,一般先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审查,对符合公诉条件的依法及时立案,并吸收被害人通过作出陈述、提供证据、参与庭审等方式参加诉讼。对于不符合公诉条件,被害人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宽松掌握案件受理条件,同时要求公安机关在行为主体确定、证据收集等方面及时提供协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犯罪 公诉优先 自诉制度 自诉转公诉 立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公诉权的东方经验——日本“公诉权滥用论”及其对判例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长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学说的产生和发展追诉裁量权包括不起诉裁量权和起诉裁量权两方面。从保障人权的目的出发,近现代国家特别注重对政府的起诉裁量权实行强制性的外部审查,以防止公民被政府无根据地或非法地提起刑事诉讼,其中有大陆国家的调查法官预审... 学说的产生和发展追诉裁量权包括不起诉裁量权和起诉裁量权两方面。从保障人权的目的出发,近现代国家特别注重对政府的起诉裁量权实行强制性的外部审查,以防止公民被政府无根据地或非法地提起刑事诉讼,其中有大陆国家的调查法官预审制度(法国对于重罪的起诉还另设有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 起诉裁量权 抑制公诉 检察官 刑事诉讼法 提起公诉 起诉便宜主义 被告人 犯罪嫌疑 二审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再法典化契机下公诉程序规则之革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冷京帅 沈红卫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刑事诉讼法典需具备科学性和体系性,应以保障人权和惩治犯罪的价值衡平为基本目标。从刑事诉讼法再法典化的视角审视,公诉程序规则存在规范密度偏低、立法技术不精、制度内容欠丰、人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公诉程序规则的完善势在必行。... 刑事诉讼法典需具备科学性和体系性,应以保障人权和惩治犯罪的价值衡平为基本目标。从刑事诉讼法再法典化的视角审视,公诉程序规则存在规范密度偏低、立法技术不精、制度内容欠丰、人权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公诉程序规则的完善势在必行。因此要在严守程序法定原则、强化起诉裁量主义、提高人权保障水平的前提下,创设公诉权处分制度,赋予被不起诉人程序参与权和选择审判权,并优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再法典化 程序法定原则 人权保障 公诉裁量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公诉工作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庆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9-12,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法治建设、政法工作和检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五次公诉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对全面依法正确履行公诉职能、加强公诉队伍自身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法治建设、政法工作和检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五次公诉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对全面依法正确履行公诉职能、加强公诉队伍自身建设、提升严格公正司法能力和水平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强和改进公诉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最高检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开创公诉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工作 检察机关 法治建设 检察工作 政法工作 公诉职能 司法能力 公诉部门
原文传递
比例原则下撤回公诉的审查规则构建
12
作者 张英哲 白俊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当前我国刑事程序中,检察机关撤回公诉审查的规则缺失,导致审判权被削弱,撤诉权不受限制而有被滥用之嫌,被告人诉讼权利被忽视等问题,亦可能造成刑事程序运行无序。上述问题的产生存在制度缺失和理论混乱的双重原因。在缺乏具体审查规... 当前我国刑事程序中,检察机关撤回公诉审查的规则缺失,导致审判权被削弱,撤诉权不受限制而有被滥用之嫌,被告人诉讼权利被忽视等问题,亦可能造成刑事程序运行无序。上述问题的产生存在制度缺失和理论混乱的双重原因。在缺乏具体审查规则的情况下,法院只能依据控方的规则进行审查;撤诉申请的解释缺乏明确性,导致审查成了“无米之炊”;审查过程中被告方没有参与,使得审查方式失去了公正性。基于审判中心原则和控辩平等的必要性,引入比例原则的审查规则,将对公权力的审查与撤回行为联系起来,引导法官通过比例原则中的目的正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做出综合判断,实现“行为—手段—目的”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回公诉 比例原则 公共利益 审查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诽谤案件的公诉化诉讼机制构建
13
作者 盖胜男 吴海玲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我国诽谤案件刑事诉讼机制长期以自诉为原则,公诉为例外,有利于保护受害人隐私,促进社会关系的自主修复。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诽谤事件频发,自诉为主的诉讼机制逐渐难以应对网络为媒介的诽谤行为。网络诽谤与传统诽谤案件相比,受害主体... 我国诽谤案件刑事诉讼机制长期以自诉为原则,公诉为例外,有利于保护受害人隐私,促进社会关系的自主修复。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诽谤事件频发,自诉为主的诉讼机制逐渐难以应对网络为媒介的诽谤行为。网络诽谤与传统诽谤案件相比,受害主体更为随机、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危害更大,且网络诽谤常以匿名方式进行,网络诽谤事件受害人自行诉讼的负担也更大。虽然相关部门针对网络暴力进一步明晰了网络诽谤公诉的标准,但多为发生严重后果之后的救济而非事中阻断。网络诽谤案件的自诉基础逐渐消解,公诉程序优势日益凸显,吸收自诉程序的重要价值,在相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诉范围,逐步建立网络诽谤案件完全公诉的刑事追诉机制具有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 自诉机制 公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公诉权的价值构造
14
作者 刘润发 马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9-193,共5页
"公诉权"在我国被长期认为就是专指"刑事公诉权"。在这一片面认识的束缚下,"公诉权"很难被介入到民事、行政诉讼领域中,客观上阻却了公诉权的生存空间。其实,公诉权也是一种诉权,它除了涵盖刑事公诉权外... "公诉权"在我国被长期认为就是专指"刑事公诉权"。在这一片面认识的束缚下,"公诉权"很难被介入到民事、行政诉讼领域中,客观上阻却了公诉权的生存空间。其实,公诉权也是一种诉权,它除了涵盖刑事公诉权外,还应包括民事公诉权和行政公诉权。因此,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公诉权的确立既是对传统公诉权理论的传承与借鉴,也是现代公诉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公诉 民事公诉 行政公诉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诉权的能量——以撤回起诉和再行起诉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琳琳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撤回起诉的规定,但相关司法解释赋予了检察机关撤回公诉权。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滥用。检察机关往往无时间、无次数限制地随意撤回起诉,然后再重新提起公诉,导致出现反复"撤...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撤回起诉的规定,但相关司法解释赋予了检察机关撤回公诉权。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滥用。检察机关往往无时间、无次数限制地随意撤回起诉,然后再重新提起公诉,导致出现反复"撤回起诉——再行起诉"的程序循环现象,损害了刑事司法的尊严,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实,公诉权是有能量的,有一个耗尽的问题。因此,应当对国家追诉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 公诉变更权 撤回起诉 再行起诉 公诉权的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近化理论视角下公诉人的话语策略研究
16
作者 申赵莹 马泽军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1020-1028,共9页
本文旨在运用Cap的趋近化理论,探讨刑事庭审中公诉人的话语策略。本文以张扣扣一案为语料,通过使用UAM corpus tool 3对语料进行人工标注,统计出公诉人话语的趋近化策略。研究发现:公诉人使用了三种趋近化策略,分别为空间、时间、价值... 本文旨在运用Cap的趋近化理论,探讨刑事庭审中公诉人的话语策略。本文以张扣扣一案为语料,通过使用UAM corpus tool 3对语料进行人工标注,统计出公诉人话语的趋近化策略。研究发现:公诉人使用了三种趋近化策略,分别为空间、时间、价值趋近策略;三种趋近化策略在使用上存在不同的倾向性,其中,空间趋近的使用频次最高,在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方面起到了直接作用,其次是价值趋近,最低的是时间趋近;公诉人通过采用这三种趋近策略,构建了话语空间外部实体与话语空间内部实体之间的敌对性,强化话语空间外部实体的非法性,唤起外部逼近的威胁以寻求防御,进而合法化严惩被告人犯罪行为的举措。This study aims to apply Cap’s Proximization Theory to explore the discourse strategies of the prosecutor in criminal trials. Taking the case of Zhang Koukou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manually annotated the corpus using UAM corpus tool 3 to analyze the proximiz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prosecutor.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prosecutor uses three proximization strategies, namely spatial, temporal, and axiological proximization strategies. These strategies show different tendencies in usage: among which spatial proximization i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laying a direct role in proving the facts of the defendant’s crime, followed by axiological proximization, and temporal proximization. By employing these three strategies, the prosecutor constructs hostility between entities outside the deictic center and those inside the deictic center, strengthens the illegality of entities outside the deictic center, awakens external threats to seek defense, and thus legitimizes measures to severely punish the defendant’s criminal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化理论 公诉人话语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诉时效的停止、延长、排除与禁止溯及既往原则
17
作者 金日秀 郑军男(译) 《警学研究》 2024年第4期78-86,共9页
公诉时效是以国家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公诉权的事实状态为根据制止国家追诉权的发动,同时作为公诉时效的法效果谋求犯罪者个人法地位安定的制度。由于该项制度的核心意义关乎相关主体所期待的时间利益,与宪法上的人权保障密切关联,所以... 公诉时效是以国家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公诉权的事实状态为根据制止国家追诉权的发动,同时作为公诉时效的法效果谋求犯罪者个人法地位安定的制度。由于该项制度的核心意义关乎相关主体所期待的时间利益,与宪法上的人权保障密切关联,所以有关公诉时效的立法将受到刑法上禁止溯及既往原则的限制。为避免利用有关公诉时效的溯及扩张处罚范围,有关公诉时效的排除、延长或停止的法律修订,亦应严格遵守法治国原理和人权保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时效 禁止溯及既往 真正溯及立法 不真正溯及立法 时间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叠加背景下检察机关公诉职责再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建华 《法治社会》 2019年第2期95-106,共12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司法责任制、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制度、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国家监察体制等多重改革叠加推进,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监察法等多部法律的修改或制...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司法责任制、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制度、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国家监察体制等多重改革叠加推进,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监察法等多部法律的修改或制定,既丰富了检察机关公诉职责的内涵,又拓展了检察机关公诉职责的范围。新时代检察机关公诉职责由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出庭公诉三项基本权能构成,包括刑事公诉、民事公诉、行政公诉三种基本类型,并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司法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价值目标。为适应改革要求,促进改革的系统集成和改革效果的叠加显现,需要完善检察机关公诉制度,加强检察机关公诉职责的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 公诉职责 刑事公诉 民事公诉 行政公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诉职能的新发展
19
作者 徐美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84-88,共5页
新刑诉法提高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本文试图从检察机关行使不起诉权、提起公诉时证据和案卷材料的移交、出庭支持公诉几个方面阐述我国公诉职能的新发展,检察机关必须适应改革的需要,更新观念。
关键词 公诉职能 不起诉权 提起公诉 出庭支持公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