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性塑造:中国法治进程的关键要素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层变革,因而公民性重塑也就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重大的社会转型,也促发了文化断裂,而由于历史等因素导致的公民性缺失,致使文化断裂背景下的价值真空、道德滑坡...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层变革,因而公民性重塑也就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重大的社会转型,也促发了文化断裂,而由于历史等因素导致的公民性缺失,致使文化断裂背景下的价值真空、道德滑坡和社会失范等现象加剧。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公民性塑造,从而为推进民主进程和建立法治秩序提供根本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性塑造 文化断裂 公民性缺失 过程公民 积极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性视域下我国邻避冲突的生成机理探析——基于10起典型案例的考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谭爽 胡象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3,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邻避冲突正不断升级,给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理论界侧重于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究其缘由,却忽略了公民素养与行为在冲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基于此,立足"公民性"视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邻避冲突正不断升级,给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理论界侧重于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究其缘由,却忽略了公民素养与行为在冲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基于此,立足"公民性"视域,运用8个观测变量和21个衡量指标对10起典型案例进行综合梳理与比较分析,再思邻避冲突的生成机理,结果显示:"公民性"的"认知要素"是冲突形成的基础,"技能要素"是冲突理性化发展的支撑,"道德要素"是冲突化解的关键。只有公民在主张自我权利的同时善于使用公民技能,履行公共责任,遵循公共道德,方能从根本上突破邻避怪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 公民性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修辞的功能与公民性塑造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超 杨席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西方修辞术是伴随着古希腊的公民社会而产生的。在当时,古希腊的青年公民学习修辞成为他们做一名合格公民的必备技能。通过梳理史料文献以及对于修辞现象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修辞的功能。修辞的这些功能与公民性塑造息息相关,理解二... 西方修辞术是伴随着古希腊的公民社会而产生的。在当时,古希腊的青年公民学习修辞成为他们做一名合格公民的必备技能。通过梳理史料文献以及对于修辞现象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修辞的功能。修辞的这些功能与公民性塑造息息相关,理解二者的关系对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公民性 公民性塑造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组织化参与中的公民性养成--以上海一个社区为个案 被引量:35
4
作者 朱健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城市社区制转型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上海一个社区的组织化参与机制的个案研究,可见出:在当代城市社区存在着命令型、授权型、内生型和外入型4种组织化参与机制。其中后3种类型都有利于公民性的养成。这里的公民性虽然与西方情境... 城市社区制转型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上海一个社区的组织化参与机制的个案研究,可见出:在当代城市社区存在着命令型、授权型、内生型和外入型4种组织化参与机制。其中后3种类型都有利于公民性的养成。这里的公民性虽然与西方情境中的公民性不同,但是也同样表达出对权利的尊重、对平等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 公民性 城市社区 志愿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 被引量:36
5
作者 黄湘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公民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公民社会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 原则。公民社会不仅会赋予公民以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作为社会的能 动主体形成和具有相应的行为模式和文化观念。公民文化建设是文... 公民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公民社会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 原则。公民社会不仅会赋予公民以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作为社会的能 动主体形成和具有相应的行为模式和文化观念。公民文化建设是文化形态的变革,也应该是公 民个体的自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市场经济 民主 公民性 公民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权力多元认同中的公民性建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闵学勤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8,共20页
以社区视角观察城市居民的公民性建构,缘于经历30多年发展历史的城市社区权力已从居委会单一中心转向多元权力组织并存的格局,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管理者的选择、社区权益的保护、社区问题的解决等路径表达公民性。本文运用北京、深圳、南... 以社区视角观察城市居民的公民性建构,缘于经历30多年发展历史的城市社区权力已从居委会单一中心转向多元权力组织并存的格局,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管理者的选择、社区权益的保护、社区问题的解决等路径表达公民性。本文运用北京、深圳、南京、沈阳和西宁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检验城市居民对社区各组织的多元认同与公民性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相比,以社区权力多元认同为主导的社区因子构成重要影响,这表明社区发展未来将成为公民性建构不可或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权力 多元认同 公民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公民性塑造 被引量:35
7
作者 马长山 李金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7,共10页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核心在于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治实践参与能力,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因此,它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适应中共十九大报告关于"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战略要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核心在于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治实践参与能力,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因此,它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适应中共十九大报告关于"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战略要求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法治启蒙工程。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公民教育模式,确立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努力培养公民的民主法治理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参与能力和共同体伦理。为此,创新公民法治教育模式,探索多元共建的法治教育方式与路径,就显得重要而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法治教育 法治启蒙 公民性塑造 法治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闵学勤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67,共7页
在社区冲突场景下观察、分析公民性建构,应和了中国城市社区多中心治理的新格局。本研究以北京、深圳、南京、沈阳和西宁五大城市1021份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经路径分析显示,社区冲突发生的频度、参与社区冲突目标和深度对公民性建... 在社区冲突场景下观察、分析公民性建构,应和了中国城市社区多中心治理的新格局。本研究以北京、深圳、南京、沈阳和西宁五大城市1021份社区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经路径分析显示,社区冲突发生的频度、参与社区冲突目标和深度对公民性建构均有不程度的影响。由于个体差异、城市差异未显著影响公民性差异,因此社区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目前城市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冲突 公民性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 被引量:11
9
作者 钱洁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自古希腊的"原始公民性"开始,从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两个维度考察,公民性经历了以臣民意识为特征的公民性缺失、捍卫公民权利的消极公民、具有责任和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积极公民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与公共管理由"统治型... 自古希腊的"原始公民性"开始,从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两个维度考察,公民性经历了以臣民意识为特征的公民性缺失、捍卫公民权利的消极公民、具有责任和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积极公民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与公共管理由"统治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嬗变相互交织,是公共管理嬗变的社会基础和内在动力。现代"服务型"公共管理的发展伴随着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共和主义复归与重塑,并有赖于从社区开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沟通与协商机制、合作与共治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民性 公民意识 公民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性:现代人的存在样态和品质吁求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鑫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在全球化的政治语境中,公民性被极大地延拓着。公民性的核心在于公民之公共精神,这是作为现代人所吁求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公民性 现代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性的建构与反思--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闵学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2,共6页
转型中国急需借助强大而成熟的公民力量去建构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江苏四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试图考察公民在私域空间的自我建构、基础美德、社会互动和政治诉求等四个维度上公民性的成长样态、建构模式,以及对公民社会的推动力,... 转型中国急需借助强大而成熟的公民力量去建构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江苏四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试图考察公民在私域空间的自我建构、基础美德、社会互动和政治诉求等四个维度上公民性的成长样态、建构模式,以及对公民社会的推动力,并且依从中国本土语境及全球化的双重视角对国人公民性的成长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性 公民素质 建构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进程中民间组织的公民性塑造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长山 《北方法学》 2008年第3期5-11,共7页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产生了民间治理空间和公民性诉求。而民间组织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力量和平台,承担着公民性塑造的重要功能和责任,也即推进"公民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培养公民的民主生活技能、增进公民的公共... 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产生了民间治理空间和公民性诉求。而民间组织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力量和平台,承担着公民性塑造的重要功能和责任,也即推进"公民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培养公民的民主生活技能、增进公民的公共精神、培育公民的理性自律品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其公民性塑造功能,从而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转型期 公民性塑造 法治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现代“公民性”建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8,308,共9页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典范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身份定位和价值认同还颇有争议,而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存在,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亲民战略和商业娱乐价值构筑了深远的影响力,其内在的文化属性规约着自身毋容置疑的意识形态职能,而商业化、... 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典范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身份定位和价值认同还颇有争议,而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存在,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亲民战略和商业娱乐价值构筑了深远的影响力,其内在的文化属性规约着自身毋容置疑的意识形态职能,而商业化、娱乐化的外在形式又决定着它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方式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其显性的外在形式遮蔽了隐性的现代公民意识的作用机制,梳理大众文化对现代社会"公民性"的建构路径,探讨这一文化形态对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理性价值,进而真正达到对这一文化的清晰认知,这是积极应对大众文化燎原之势不可回避的终极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公民性 社会意识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阳沿湖风光带巴陵广场设计的人性与公民性表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敏 杨啸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66-167,共2页
通过对岳阳市洞庭湖风光带巴陵广场进行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空间、可参与交流和聚会、人性化、亲水性以及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来实现广场的人性和公民性的回归。
关键词 城市广场 公民性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性之重构:城市化进程中的权益与情感——读施芸卿《再造城民》一书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沙沙 文婷 李静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9-26,共8页
施芸卿在《再造城民》一书中,以"平城万人维权运动"为例,揭示了我国公民性在政府与市场并置的逻辑形塑中逐渐觉醒,然对其残缺状态及其弥补重构探讨甚少。现代公民性内涵包括基本权责、区群共识和共同情感。而社会迅疾变迁,冲... 施芸卿在《再造城民》一书中,以"平城万人维权运动"为例,揭示了我国公民性在政府与市场并置的逻辑形塑中逐渐觉醒,然对其残缺状态及其弥补重构探讨甚少。现代公民性内涵包括基本权责、区群共识和共同情感。而社会迅疾变迁,冲突解决程序不公、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等原因使得公民基本权益与共同情感遭到蚕食。虽然区群共识得以重塑,但是基本权益与共同情感仍然残缺,致使我国公民性沦为"半空心化"状态。而非营利性组织作为介于国家、市场、公民之间的中观事实,提供了一条区分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路径",为拾回公民性中缺失的权益与情感造就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性 非营利组织 半空心化 第三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的“公民性”理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海平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卢梭认为,"公民性"是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合格公民的实质性要件;"公民性"失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负面效应;参与政治共同体是"公民性"回归的基本途径。卢梭的"公民... 卢梭认为,"公民性"是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合格公民的实质性要件;"公民性"失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负面效应;参与政治共同体是"公民性"回归的基本途径。卢梭的"公民性"理论为我们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以下启示:应着眼于社会自组织的健康成长,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共同体环境;要建立和完善程序性制度,为公民参政提供法律保障;要扩大人民代表的覆盖面,为公民参政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公民性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兼爱思想与公民性品格塑造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晓会 李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其根据在于,国民人格多是遵循儒家的君子之道,即儒家君子人格是公民性品格塑造的基础。而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差异恰恰是两者能够形成互补的前提;两者的共通性使得墨子思想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国人人格内部,实现融合与对话。儒墨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决定了墨子思想能够与儒家思想形成对接,最终对国民公民性品格塑造形成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性品格 墨子 兼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与公民性:两种语言一种心态——对人民性与公民性文学论争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1-66,共6页
“人民性”与“公民性”是近几年文坛议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这两种提法尽管在表面上存在着区别,但是,在深层上却是异曲同工的。它们最终都将文学引入了历史决定论的道路。无论是“人民性”,还是“公民性”,都是诉诸于一种历史规范,将... “人民性”与“公民性”是近几年文坛议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这两种提法尽管在表面上存在着区别,但是,在深层上却是异曲同工的。它们最终都将文学引入了历史决定论的道路。无论是“人民性”,还是“公民性”,都是诉诸于一种历史规范,将文学纳入这个历史规范的现成容器之中。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顽症。文学参与历史、道德建构的时候,如果不立足于自身世界的话,文学将会被历史所抛弃。真正对现实关怀的文学应该立足于文学自足性的基础之上。那些立足于人道主义的立场,与底层者具有深切共鸣的作家,才可能创作真正的底层关怀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公民性 人道主义 小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性权利与政府“选择性执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乔新生 《学习月刊》 2005年第8期36-37,共2页
从去年到今年,本刊编辑部不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要求我们的文章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黄、赌、毒”现象,从理论上剖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提出治理的对策。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针对社会毒瘤的系列文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 从去年到今年,本刊编辑部不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要求我们的文章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黄、赌、毒”现象,从理论上剖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提出治理的对策。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针对社会毒瘤的系列文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丑恶现象,保持头脑清醒,遵守党的纪律,坚守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有项经常性的任务叫“扫黄”。它说明“黄”不是极个别的偶然的“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顽劣的丑恶的现象。“卖淫”或斯文地叫它“性交易”就是“黄”的主要一面。对这种丑恶现象是采取回避式的“驼鸟政策”还是勇于面对?考虑再三,我们还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唯物主义的严肃态度作科学分析,但又不免小心翼翼并愿意接受坦诚的建议和批评。马克思把妓女称为像计件工资劳动者那样出卖肉体的女人。妓女作为一种职业、性交易作为世界最古老的一种行业,为何多少年来屡禁不止?它和人性有关么?它和政府的公共政策有关么?有些国家将妓院经营纳入依法纳税管理的作法合理吗?性交易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这种产业是否有存在的市场需要和市场环境?如何看待政府的选择性执法与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阻止暗娼传播爱滋病、规范性交易场所?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本刊特约撰稿人深入采访,取得了第一手调查资料,同时约请了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这个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执法 交易 公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性养成
20
作者 张媛 袁祖社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2-45,共4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重新审视人格培育的道德实践方式及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建构,强调道德内涵养成而非人类智识开发和伦理行为规范.将人性发展、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作为建立健全社会德育价值的追求,注重人内在价值的独...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重新审视人格培育的道德实践方式及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建构,强调道德内涵养成而非人类智识开发和伦理行为规范.将人性发展、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作为建立健全社会德育价值的追求,注重人内在价值的独特性与所具有的发展潜能性,通过启发和提升民众作为现代社会之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行动自觉,培育具有公民性信念和优良德性的现代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道德建设 公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