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民性塑造:中国法治进程的关键要素 |
马长山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4
|
|
2
|
公民性视域下我国邻避冲突的生成机理探析——基于10起典型案例的考察 |
谭爽
胡象明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3
|
论修辞的功能与公民性塑造 |
陈超
杨席宇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4
|
社区组织化参与中的公民性养成--以上海一个社区为个案 |
朱健刚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5
|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 |
黄湘莲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6
|
|
6
|
社区权力多元认同中的公民性建构 |
闵学勤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7
|
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公民性塑造 |
马长山
李金枝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5
|
|
8
|
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 |
闵学勤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9
|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 |
钱洁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10
|
公民性:现代人的存在样态和品质吁求 |
刘鑫淼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1
|
公民性的建构与反思--以江苏为例 |
闵学勤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2
|
法治进程中民间组织的公民性塑造功能及其实现 |
马长山
|
《北方法学》
|
2008 |
10
|
|
13
|
大众文化与现代“公民性”建构 |
张伟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4
|
岳阳沿湖风光带巴陵广场设计的人性与公民性表现 |
胡敏
杨啸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0 |
4
|
|
15
|
公民性之重构:城市化进程中的权益与情感——读施芸卿《再造城民》一书 |
杜沙沙
文婷
李静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6
|
卢梭的“公民性”理论及其启示 |
陈海平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7
|
墨子兼爱思想与公民性品格塑造 |
龚晓会
李丹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8
|
人民性与公民性:两种语言一种心态——对人民性与公民性文学论争的分析 |
王学谦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9
|
公民性权利与政府“选择性执法” |
乔新生
|
《学习月刊》
|
2005 |
5
|
|
20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性养成 |
张媛
袁祖社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