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正观念的民间认同--“叶玉珍”财产继承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11,共13页
在法律秩序达成官方和民间(国家和社会)两个面向的分析框架下,黄宗智和张静分别从"实践"和"利益分配"的角度提出民间面向上存在的两种解释维度。本文从"叶玉珍"财产继承案出发,着重探讨公正观念的民间认... 在法律秩序达成官方和民间(国家和社会)两个面向的分析框架下,黄宗智和张静分别从"实践"和"利益分配"的角度提出民间面向上存在的两种解释维度。本文从"叶玉珍"财产继承案出发,着重探讨公正观念的民间认同,认为在抽象原则上,官方和民间都认同"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公正观念,但在义务的具体内容上,存在个人义务与家族义务的认同冲突。由此,本文回溯历史,梳理明清以来寡妇财产继承权的变迁,进一步揭示其中所反映的公正观念在官方和民间认同上的一致与冲突,提出在民间这一面向上,"公正观念的民间认同"是以往未注意到的另一解释维度,从而试图对法律秩序的达成加入新的解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观念 民间认同 承祧 家族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秩序·制度理性·公正理想——西方思想文化中公正观念之范式沿革(下)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祖社 《唐都学刊》 2007年第6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西方思想文化 公正观念 制度理性 社会秩序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理想 道德信念 道德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公正观念史中的“应得”问题及其理论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汪盛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3,共10页
西方社会公正观念史的语境中,分配正义有一条清晰的思想行进路径,即“应得”:人之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取其份、各得其所。具体而言,古希腊哲人的“德性”、中世纪神学的“秩序”、近代思想家的“权利”、现代思想家的“功利”... 西方社会公正观念史的语境中,分配正义有一条清晰的思想行进路径,即“应得”:人之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取其份、各得其所。具体而言,古希腊哲人的“德性”、中世纪神学的“秩序”、近代思想家的“权利”、现代思想家的“功利”和当代思想家的“自由”无不体现出各具时代特征的“应得”向度。不可忽视,由古代德性主义、中世纪神权主义、近代权利主义、现代功利主义以及当代新自由主义构成的五大公正原则,对当下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镜鉴,诸如主体意识的激活、道德修为的提升、个性自由的尊重、生命伦理的关怀,等等。但是,无论其中的美德、理性、权利,抑或其中的意志、自由、和谐,都不是现实的公正而是抽象的公正;不是革命性的公正而是保守性的公正;不是实质上的公正而是形式上的公正;不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公正而是属于一部分阶级、一部分群体的公正。对之,我们需在实践中加以辩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分配正义 西方社会公正观念 “应得”问题 理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几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 《心理科学通讯》 1983年第1期17-23,29+66,共9页
一、问题儿童的公正观念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的好坏标... 一、问题儿童的公正观念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的好坏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所以年幼儿童的公正判断是以服从为特征的。10岁左右的儿童的公正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是以公平不公平或平等不平等作为是非标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 发展调查 杜尔 公正观念 公正原则 皮亚杰 问题儿童 道德判断 发展研究 占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公正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聪智 《成才之路》 2010年第34期12-13,共2页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不被人们重视,甚至忽略其作用。本文结合道德观念中的公正观念和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环节,探讨小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公正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儿童道德教育 公正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研究
6
作者 李尚凱 亢冰雁 +1 位作者 瓦海提 艾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7-21,共5页
一、目的公正观念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对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是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从教师和家长偏爱行为好的孩子的日常事例中设计了许多故事,要求儿童对“偏爱行为好的孩子是否公平”这个问... 一、目的公正观念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对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是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从教师和家长偏爱行为好的孩子的日常事例中设计了许多故事,要求儿童对“偏爱行为好的孩子是否公平”这个问题作出判断。他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7岁左右的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研究 公正观念 少年儿童 汉族儿童 道德判断 偏爱行为 故事 协作组 皮亚杰 年龄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公正观念源流略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其才 肖建国 胡玉鸿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7,44,共8页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司法官吏严格执法、大臣经义决狱、皇帝屈法伸情以实现司法公正。西方司法公正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两大观念,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司法官吏严格执法、大臣经义决狱、皇帝屈法伸情以实现司法公正。西方司法公正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两大观念,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正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并且公正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在司法公正的具体定位上,革命导师将"实质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中国古代的司法公正观念 西方司法公正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司法公正思想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洪恩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9年第1期65-69,共5页
公正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范畴。公正与正义、公道、公平、道义等属同一序列的概念。公正最初来源于古希腊文“orthos”一词,意为“表示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往后就引申来表示真实的、公平的和正义的东西”(参见拉法... 公正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范畴。公正与正义、公道、公平、道义等属同一序列的概念。公正最初来源于古希腊文“orthos”一词,意为“表示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往后就引申来表示真实的、公平的和正义的东西”(参见拉法格《思想起源论》,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59页)。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公正通常可划分为个人公正与社会公正两大方面。 个人公正是个人的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指个人在为人处事时,能以社会上当时所公认的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法律、规章、惯例等为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地做人,公允地办事,从而保持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个人公正中,有的西方学者还进一步细分为所谓“立约者”的公正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原则 个人公正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公正 标准统一 公断者 具体要求 制度公正 立约者 公正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司法公正的几个基本问题
9
作者 罗本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90,共5页
当代中国实现司法公正只能以司法系统为改革的突破口 ;以国家权力为主要推动力 ,逐步实现国家推动向社会自觉过渡 ;从法官队伍精英化、公正观念社会化和司法制度理性化入手 ,为实现司法公正创造条件。
关键词 司法公正 法官队伍 公正观念 国家权力 司法制度 司法系统 当代中国 精英化 社会化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选择
10
作者 罗本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法官队伍精英化、公正观念社会化和司法制度理性化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基本条件 ,也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司法公正 法官队伍 公正观念 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正的现实求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福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95-99,共5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正的发展总趋势与所取得的新进展,也剖析了处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从现实与发展的视域,提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念,提高公正的实现水平,规范公正的规则制度,...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正的发展总趋势与所取得的新进展,也剖析了处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从现实与发展的视域,提出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公正观念,提高公正的实现水平,规范公正的规则制度,以促进全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实现程度 公正观念 政治平等 经济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
12
作者 庄祖武 《理论建设》 2000年第6期15-20,共6页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公正原则 中国 分配制度 社会公正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正教育问题初探
13
作者 黄海涛 《教育学术月刊》 1999年第5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公正 教育问题 公正观念 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 基本权利 社会生活 主体意识的觉醒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刑存废之争的合理性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云腾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死刑的存废之争,长期以来是国外刑法学领域一个久争不息的热点,两军对垒,观点鲜明.主张废除死刑的论者认为,死刑违背社会契约,是野蛮时代的刑罚,对于个别预防是不必要的,且死刑不具有特别的一般威慑功能,不是实现刑罚报应的必要手段,死... 死刑的存废之争,长期以来是国外刑法学领域一个久争不息的热点,两军对垒,观点鲜明.主张废除死刑的论者认为,死刑违背社会契约,是野蛮时代的刑罚,对于个别预防是不必要的,且死刑不具有特别的一般威慑功能,不是实现刑罚报应的必要手段,死刑案件一旦出现误判就无法纠正,死刑是歧视之刑,穷人比富人更容易被判处死刑,死刑是不人道的,它违背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容易被统治者所滥用,无法体现罪行的差别,杀一人判死刑,杀十人也只能判死刑,死刑损失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不经济之刑,死刑案件所特有的司法程序扰乱了整个刑事司法体制,等等.总之,在废除死刑论者看来,死刑简直是万恶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废除论 合理性 死刑存废 杀人者 威慑功能 公正观念 道德评价标准 正当性 刑罚 预防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下的官员道德
15
作者 刘春湘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7,共4页
官员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为条件、互相促 进,两者体现出一致性和互补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官员道 德的强有力支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化进程加快... 官员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为条件、互相促 进,两者体现出一致性和互补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官员道 德的强有力支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化进程加快,客观上对官员道德提出了新 要求。新时期官员道德体系应以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确立适应市场 经济需要的民主、平等、公正等八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官员道德 道德规范 效率意识 平等观念 民主观念 公正观念 责任意识 创新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道德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16
作者 刘丽 韩向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区分理论,采用问卷与交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两个郊区和两个乡村的18岁以上的90名男女农民,就“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他们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农民道德价... 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区分理论,采用问卷与交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两个郊区和两个乡村的18岁以上的90名男女农民,就“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他们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农民道德价值取向存在着以关怀道德价值取向占优势的现状。针对此,文章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在山区农村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在农村学校开设好公民课,以培养农民的公正道德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文化水平 郊区农民 公正观念 道德价值观念 吉利根 法制建设 较低者 传统文化 农村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析中国当代政治伦理精神
17
作者 吴灿新 《岭南学刊》 1998年第5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政治伦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民主主义 中国当代 公正观念 腐败现象 公职人员 务实精神 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评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佳芬 李伯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为现今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为现今儿童发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早期儿童 道德发展水平 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社会交往 社会合作 发展研究 成人 公正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变化中的美德观念 被引量:2
19
作者 A.麦金太尔 程立显 《世界哲学》 1988年第3期5-11,共7页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公正誉为政治生活的首要美德。他指出,一个社会如果对公正概念缺乏切实可行的一致意见,就必将缺乏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必要基础。而缺乏这样一种基础,又必将危及我们所处的社会。这是因为,由此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对道德...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公正誉为政治生活的首要美德。他指出,一个社会如果对公正概念缺乏切实可行的一致意见,就必将缺乏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必要基础。而缺乏这样一种基础,又必将危及我们所处的社会。这是因为,由此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缺乏取得一致认识的能力,对道德体系中美德概念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取得一致认识的极为基本的能力(该道德体系同时确定了权利和功利的观念),而且,对具体美德的内容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诺齐克 公正观念 亚里士多德 美德 道德体系 权利原则 互不相容 概念 分配原则
原文传递
试论社会关系与儿童的道德发展
20
作者 王宪清 岑国桢 《教育科学》 1985年第2期44-48,共5页
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如皮亚杰、科尔伯格、班图拉、埃里克逊、佐西莫夫斯基以及埃利康宁等,都曾做过大量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客观因素以及发展的内部心理机制无疑是很有启发的。... 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如皮亚杰、科尔伯格、班图拉、埃里克逊、佐西莫夫斯基以及埃利康宁等,都曾做过大量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客观因素以及发展的内部心理机制无疑是很有启发的。但对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儿童 道德发展 个人关系 小学三年级 集体关系 初中二年级 平均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公正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