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的特点、成因和治理路径——以江苏省泰州市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泽义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设计。农村社会在摆脱贫困后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当前...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设计。农村社会在摆脱贫困后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但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当前的农村空心化突出表现在人口外流加快、农业生产滞后和基础设施闲置等方面,其主要成因是城镇化的“拉力”、工业化的“吸力”和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引力”,对此,要在壮大产业基础、改善人居环境和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从根本上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空心化 治理 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下人力资本存量与农户收入结构关系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祝琴 裘欣 +1 位作者 严影 曾佳欣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基于江西某地四个区县415份扶贫调查数据,本文构建了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收入模型,从知识扶贫视角,运用统计学理论研究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与收入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存量普遍偏低,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且... 基于江西某地四个区县415份扶贫调查数据,本文构建了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收入模型,从知识扶贫视角,运用统计学理论研究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与收入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存量普遍偏低,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且人力资本存量与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呈正向相关,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与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关系,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差异源自人力资本存量对收入的贡献率,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低下,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是我国知识脱贫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提出提升乡村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 农户人力资本 农户收入结构 工资性收入 知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路径
3
作者 朱自龙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乡村振兴,职教先行。职业教育作为跨越“教育”“职业”“产业”的类型教育,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具有独特优势。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推进与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融合,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学历人才培养和非学历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乡村振兴,职教先行。职业教育作为跨越“教育”“职业”“产业”的类型教育,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具有独特优势。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推进与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融合,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学历人才培养和非学历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应密切联系乡村发展实际,主动实施供给侧改革,通过增加面向乡村的人才供给数量和提高面向乡村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人才支撑 智力支持 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4
作者 孟书敏 杨方圆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新时代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图景不断凸显、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开创、新风貌不断展现等主要成就。实践中,全面审视乡村文化振兴境遇,其仍面临着乡村文化建设主体...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新时代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新活力不断增强、新图景不断凸显、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开创、新风貌不断展现等主要成就。实践中,全面审视乡村文化振兴境遇,其仍面临着乡村文化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乡村文化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乡村文化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为此,要积极探索多元主体的乡村文化治理格局、切实提高乡村文化供给质量、着力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同、加快促进乡村文化数字化转型,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语境下农民精神风貌变迁及其提升对策探析——以聊城市为例
5
作者 赵存吉 贾红雪 刘殿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190-193,共4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乡村治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精神面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消极精神面貌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乡村治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精神面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消极精神面貌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该研究以黄河流域鲁西段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从农民自我身份认同、乡村伦理关系、乡村礼俗秩序、农民文化和情感需求等维度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当地农民精神风貌的变迁与表现。研究发现,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精神风貌存在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变迁不匹配的消极表现,剖析其成因,从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创新治理模式、发挥文化教化功能、满足农民精神需求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为未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启发和借鉴,为乡全面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 农民精神风貌 乡村社会变迁 乡风民俗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 被引量:93
6
作者 文丰安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南,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南,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统筹乡村治理主体,增强乡村振兴治理动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乡村振兴新型动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乡村振兴人才动力等共同构成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保障。巩固“核心”,强化党的领导机制;提供“保障”,稳步推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机制;拓宽“渠道”,探索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围绕“中心”,创新农民参与机制等是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机制。立足未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实现“三个全面”,努力推动“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农业数字化转型 内生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