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风险分级干预策略对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杨丽红 李雪莉 +4 位作者 种月先 尹中信 陈杰 孙梅 丁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不同风险分级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在纠正6、12个月龄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科住院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低出生体重儿150例,出院后在门诊复评GMs。150例早产儿按GMs 2个阶段的评估结果分为高...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不同风险分级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在纠正6、12个月龄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科住院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低出生体重儿150例,出院后在门诊复评GMs。150例早产儿按GMs 2个阶段的评估结果分为高风险Ⅰ级、中风险Ⅱ级、低风险Ⅲ级,制定不同早期干预策略,比较3组患儿纠正6、12个月龄神经发育结果及纠正12个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结果 纠正6个月龄3组患儿龄精细动作、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行为4个领域发育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12个月龄3组患儿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行为5个领域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纠正12个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异常9例,其中脑性瘫痪1例(高风险Ⅰ级),运动发育迟缓8例(高风险Ⅰ级2例、中风险Ⅱ级4例、低风险Ⅲ级2例)。结论 应用GMs评估结果不同风险分级精细化管理指导。能够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减少神经发育异常,可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低出生体重儿 早期干预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联合全身运动评估及头颅磁共振成像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傅慧青 黄为民 +4 位作者 陈志权 吴燕玲 李安芳 陈凤英 杨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联合全身运动评估(GMs)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早产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对象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TIMP测试,在纠正胎龄46~56周时进行GMs... 目的:探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联合全身运动评估(GMs)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早产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对象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TIMP测试,在纠正胎龄46~56周时进行GMs测试,并在期间进行头颅MRI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并记录神经运动发育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及预测准确度,采用Kappa法进行一致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检测方式对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发生17例不良结局,其中4例脑瘫,13例神经运动发育迟缓,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3.60%。TIMP测试结果、GMs测试、MRI检测结果均与神经发育结局相比一致性一般(0.4≤Kappa<0.75,P<0.05)。GMs测试的阳性预测率高于TIMP及三者联合检测,MRI检测的阳性预测率高于TIMP及三者联合检测(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率高于GMs测试(P<0.05)。TIMP、GMs、MRI与三者联合检测之间的准确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知,TIMP测试的AUC为0.872,敏感度为0.882,特异度为0.861;GMs测试的AUC为0.755,敏感度为0.529,特异度为0.981;MRI的AUC为0.839,敏感度为0.706,特异度为0.972;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3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61。结论:TIMP、GMs及头颅MRI检测在预测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方面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早产儿并发神经运动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运动能力测试 全身运动评估 头颅磁共振成像 早期预测 神经运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算法的四足机器人全身运动控制
3
作者 夏怡寒 杨忠 +3 位作者 卓浩泽 游雨龙 眭耀宇 何乃峰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针对传统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增益固定,极易造成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较差、动态性能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与全身运动控制(whole body control,WBC)相结合的新型控制器。首先,根据四足机器人的质量分布特性,建立单刚体... 针对传统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增益固定,极易造成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较差、动态性能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与全身运动控制(whole body control,WBC)相结合的新型控制器。首先,根据四足机器人的质量分布特性,建立单刚体质心动力学模型,将贝塞尔曲线作为足端轨迹的规划曲线并结合机器人质心曲线规划策略,增强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次,将全身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与速度增益基于专家经验建立模糊规则库来进行自适应优化,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三维仿真平台对该算法进行可行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与传统的WBC相比,提高了四足机器人在轨迹跟踪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单刚体模型 质心曲线规划策略 模糊控制 全身运动控制 自适应 鲁棒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进行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娜 崔欣华 +2 位作者 王立云 陈庚 邵艳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44-49,共6页
目的依托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GMs)评估结果,给予高危儿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并进行效果分析,旨在观察GMs质量评估在高危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高危儿早期干预提供研究线索。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儿童... 目的依托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GMs)评估结果,给予高危儿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并进行效果分析,旨在观察GMs质量评估在高危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高危儿早期干预提供研究线索。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儿童保健科随访并且GMs扭动运动评估结果异常的高危儿460例,分为观察组(n=261)和对照组(n=199)。对照组接受儿童保健科常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儿童不安运动(FMs)结果分布情况,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对两组儿童6月龄和12月龄(早产儿采用矫正月龄)的发育商(D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儿童GMs扭动运动异常结果分布无差异(χ^(2)=1.568,P=0.210)。干预后,观察组正常FMs比例(末次)高于对照组(χ^(2)=6.803,P=0.009)。Gesell发育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6月龄(近期效果)粗动作能、精细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和应人能D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035~4.728之间,P<0.05);6个月后(12月龄),观察组儿童除外语言能DQ,对照组儿童除外粗动作能DQ,两组儿童其余能区均较6月龄时增加(均P<0.05);观察组12月龄(远期效果)各能区DQ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增大(t值介于6.861~9.305之间,P<0.05)。结论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可提高正常FMs的发生率,促进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依托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进行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扭动运动 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 Gesell发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操对改善早产儿扭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罗琼 程亮 +1 位作者 黄玉芳 李波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45-647,668,共4页
目的探讨太极操对改善早产儿扭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的疗效。方法研究将100例GMs评估均为PR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婴儿太极操干预,并配合常规早期干预治疗,连续治疗四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干预治疗,在治疗四周后进行全... 目的探讨太极操对改善早产儿扭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的疗效。方法研究将100例GMs评估均为PR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婴儿太极操干预,并配合常规早期干预治疗,连续治疗四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干预治疗,在治疗四周后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选患儿的细动作、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及粗动作等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操对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的影响成效突出,可以提高早产儿的运动认知能力,可在早产儿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操 改善 早产儿 扭动阶段 全身运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全身运动评估在区域化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蔡荣兰 蔡娟 杨丽娟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线上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在区域化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危儿随访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监护治疗出... 目的:探讨线上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在区域化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危儿随访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监护治疗出院的高危儿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采用线上GMs评估为主结合区域化管理的模式进行随访;对照组采用集中在三甲医院随访及线下GMs评估方式进行随访管理。比较2组高危儿随访依从性(总随访率、标准随访率、失访率)、家长满意度以及12月龄时运动、智力发育指数、脑瘫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高危儿标准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失访率低于对照组,家长对随访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高危儿12月龄时运动、智能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线上GMs评估结合区域化管理的随访模式,提高了脑损伤高危儿遵医随访依从性,改善了高危儿生存质量,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是一条高效、经济的高危儿健康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脑损伤 婴儿 互联网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学发育结局信度和预测效度的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杨红 史惟 +8 位作者 邵肖梅 王艺 曹云 王素娟 徐秀娟 张旭东 廖元贵 李惠 朱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72-180,共9页
目的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 目的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记录GMs。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在不安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随访至1周岁以上明确神经学发育结局,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确定是否有运动发育迟缓。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30名评估者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GMs评估,用来检测评分者间信度。由6名评估者在第1次测试间隔2个月后,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测试,用来测定重测信度。结果纳入5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4例,早产儿42(72%)例,孕周为27~36周,平均(31.4±2.0)周,出生体重为830~2900g,平均(1642±408)g;足月儿16(2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1.1)周,出生体重为2650~4150g,平均(3401±365)g;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40个月。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记录115次,人均记录(2.0±0.8)次;在不安运动阶段GMs记录89次,人均记录(1.5±0.6)次。随访结局:7例(12%)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5例(9%)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46例(79%)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97~0.99,重测信度ICC值为0.69。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3%、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95%;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75%、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月龄内应用GMs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GMs质量评估在不同评估者间的稳定性高,在初学者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GMs质量评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新生儿 信度 预测效度 发育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结合诱发电位在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海燕 周俊 +4 位作者 汪珍珍 屠燕屏 刘静 刘常青 杨恩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结合诱发电位(EPs)对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GMs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GMs评估和EPs检测,连续随访并在纠正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结合诱发电位(EPs)对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GMs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GMs评估和EPs检测,连续随访并在纠正年龄12月龄时根据2006年脑瘫(CP)诊断标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质量、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的预测效度。结果 112例研究对象运动发育结局,脑瘫26例(23.2%)、运动发育迟缓14例(12.5%)、正常72例(64.3%)。扭动运动阶段GMs及正中神经诱发电位(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0.0%,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89.9%;不安运动阶段GMs异常对于脑瘫的预测灵敏度96.1%,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8.8%;GMs及MNSEP均异常预测效度无显著提高。两阶段中MNSEP均异常对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灵敏度82.5%,特异度91.7%,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0.4%。结论在扭动运动阶段联合GMs及MNSEP可提高对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诱发电位 运动发育 脑性瘫痪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Vojta 7项姿势反射对高危儿脑性瘫痪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杜菲 刘依竞 +3 位作者 刘玥 秦菁金 罗晓曦 肖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233-4236,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和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评估高危儿脑性瘫痪(CP)的一致性。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于该院康复科就诊并随访至1岁的310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GMs评估、Vojta姿势检查及粗大运动发育量表结...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和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评估高危儿脑性瘫痪(CP)的一致性。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于该院康复科就诊并随访至1岁的310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GMs评估、Vojta姿势检查及粗大运动发育量表结果,随访至患儿1岁,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GMs评估中110例表现为不安运动缺乏(F-),8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CS)全身运动。GMs评估对高危儿CP预测的效度:灵敏度87.27%,特异度89.00%,阳性预测值81.35%,阳性似然比2.40,阴性似然比0.04。(2)Vojta姿势反射检查阴性131例,阳性179例,其中轻度异常者132例,中度异常者77例,重度异常者32例。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高危儿CP预测的效度:灵敏度98.18%,特异度33.50%,阳性预测值44.81%,阳性似然比2.93,阴性似然比0.447。(3)两种检查方法预测C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不理想(κ=0.22,P<0.01)。结论 GMs评估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一致性不理想,GMs评估优于Vojta姿势反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VOJTA姿势反射 高危儿 脑性瘫痪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红 邵肖梅 +8 位作者 王艺 史惟 徐秀娟 曹云 王素娟 廖元贵 朱默 李惠 苏怡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60-261,264,共3页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和小婴儿,采用GMs录像评估法(简称录像法)和GMs直接评估法(简称直接法)进行...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和小婴儿,采用GMs录像评估法(简称录像法)和GMs直接评估法(简称直接法)进行GMs质量评估,分析录像法和直接法的信度。 [结果]录像法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78-0.83,录像法重测信度为0.68-0.90,直接法评估者间信度为0.78-0.85,直接法和录像法的重测信度为0.87-0.90(P〈0.05)。 [结论]GMs质量评估的录像法和直接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引入直接法,并和录像法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发挥GMs质量评估的简便快速的优势,适于在我国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信度 高危新生儿 脑性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良 孟令丹 +3 位作者 王宝宏 赵国英 王娜娜 曹爱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GMs)质量的影响。方法 315例不安运动阶段早产儿分为早期干预组(n=160)和对照组(n=155)。早期干预组在婴儿入住新生儿科后,采用对婴儿直接干预和指导家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正...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GMs)质量的影响。方法 315例不安运动阶段早产儿分为早期干预组(n=160)和对照组(n=155)。早期干预组在婴儿入住新生儿科后,采用对婴儿直接干预和指导家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喂养。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儿各类GMs分布。结果干预前,两组间扭动阶段GMs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0.641,P=0.726)。干预后,早期干预组正常不安运动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8.710,P=0.003),而不安运动缺乏数少于对照组(χ2=5.685,P=0.017)。结论早期干预可提高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干预 不安运动 全身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预测不同孕周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效度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星谷 林小苗 +1 位作者 邹林霞 宋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不同孕周分组的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按照妊娠28-31“周、32~33“周、34~36”周将180例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扭动运动阶段GMs和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通过临床诊断...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不同孕周分组的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按照妊娠28-31“周、32~33“周、34~36”周将180例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扭动运动阶段GMs和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通过临床诊断方法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随访对象12月龄的运动发育结局,比较GMs评估在不同孕周分组中的预测效度。结果运动发育结局有133例发育正常,47例发育迟缓,其中10例脑瘫。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扭动运动阶段GMs敏感性40.4%、特异性90.2%、阳性预测值59.4%和阴性预测值81.1%;不安运动阶段GMs敏感性27.7%、特异性99.2%、阳性预测值92.9%和阴性预测值79.5%。不同孕周分组间的GMs评估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610,P=0.765,P=-0.290)。结论GMs评估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中,不安运动缺乏的评估最高;其次是痉挛.同步性。GMs评估中不安运动缺乏及痉挛.同步性更能够准确区分运动发育结局有无异常。GMs评估对28~36^+6周的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评估 孕周 早产儿 高危 预测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和脑电图预测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军坛 阮毅燕 +1 位作者 陈艳 梁晓竹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和脑电图(EEG)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高危新生儿110例,出生1个月内接受2次GMs质量评估,并进行1次EEG检查;在纠正年龄为1岁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测判断是否为脑瘫,同时采用Gesell发育...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和脑电图(EEG)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高危新生儿110例,出生1个月内接受2次GMs质量评估,并进行1次EEG检查;在纠正年龄为1岁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测判断是否为脑瘫,同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评估,并以之为诊断"金标准"。对比GMs、EEG及GMs+EEG预测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效果。结果患儿纠正年龄为1岁时"金标准"诊断结果为脑瘫4例(3.64%),精神运动发育迟缓27例(24.55%),正常79例(71.82%)。110例高危儿中GMs异常38例,正常72例;EEG检查异常29例,正常81例。GMs质量评估预测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7%、84.81%、68.42%和93.06%,EEG检查分别为70.97%、91.14%、75.86%和88.89%,GMs+EEG分别为90.48%、95.45%、86.36%和96.92%。结论 GMs质量评估与EEG检查对高危新生儿不良神经发育结局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GMs质量评估联合EEG检查可大大提高预测高危新生儿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畸形 脑性瘫痪 全身运动 脑电图 新生儿 诊断 精神运动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被引量:77
14
作者 杨红 邵肖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关键词 质量评估 全身运动 结局预测 体感诱发电位 早期识别 神经生理学 脑发育 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静 刘苓 袁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高危儿,分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合临床诊断确定是否有脑性瘫痪(脑瘫)、发育迟缓和发育偏离。并随访至12...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高危儿,分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合临床诊断确定是否有脑性瘫痪(脑瘫)、发育迟缓和发育偏离。并随访至12月龄以上有明确的随访结局。计算GMs质量评估的预测效度。结果:160名高危儿随访结局:脑瘫11例(6.9%),发育迟缓32例(20.0%),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正常59例(36.8%)。GMs评估对神经学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扭动阶段敏感性73.27%,特异性55.93%,阳性预测值74.00%,阴性预测值55.00%;不安阶段敏感性16.83%,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41.26%。结论:GMs质量评估结合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并坚持长期随访,可协助临床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到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军坛 阮毅燕 梁晓竹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9期63-65,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阶段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110例高危新生儿入组,所有病例在出生到纠正胎龄<40周、纠正胎龄≥40周至<49周内、纠正胎龄≥49周至<60周内各进行1~2次... 目的 研究不同阶段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110例高危新生儿入组,所有病例在出生到纠正胎龄<40周、纠正胎龄≥40周至<49周内、纠正胎龄≥49周至<60周内各进行1~2次GMs质量评估;在年龄为1岁时,对所有病例判断是否为脑瘫,剩余病例则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将结果分为正常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计算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预测脑瘫时,单调运动(poorrepertoire,PR)、痉挛-同步(cramped-synchronized,CS)、不安运动缺乏(absent fidgety movement,F-)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9%、50%、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8.1%、99%,敏感度分别为25%、50%、75%,特异性分别为68.9%、98.1%、99%.预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时PR、CS、F-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7%、25%、2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75.5%、75.5%,敏感度分别为81.5%、3.8%、3.7%,特异性分别为85.5%、96.4%、96.4%.结论 GMs质量评估表现为CS和F-时高度预测脑瘫,其中F-的预测价值最高.在预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上,GMs质量评估为PR时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新生儿 神经发育结局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军坛 阮毅燕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611-1613,共3页
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是高危儿神经发育的超早期预测工具,国外已广泛用于脑瘫等运动障碍的超早期预测。但是除了预测脑瘫外,国外围绕GMs质量评估技术的应用还作了不少研究。该文就GMs不同阶段的预测价值、GMs质量评估技术与其他神... 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是高危儿神经发育的超早期预测工具,国外已广泛用于脑瘫等运动障碍的超早期预测。但是除了预测脑瘫外,国外围绕GMs质量评估技术的应用还作了不少研究。该文就GMs不同阶段的预测价值、GMs质量评估技术与其他神经评估方法的比较,以及GMs质量评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GMs质量评估与母孕期疾病、GMs质量评估与脂肪酸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应用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不安运动阶段质量评估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门光国 王凤敏 崔英波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早期(出生后20周内)全身运动(GMs)不安运动阶段质量评估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数据库检索到2015年12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有16篇文献纳入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6篇文献QUADAS评分≥10的有8篇,... 目的探讨婴幼儿早期(出生后20周内)全身运动(GMs)不安运动阶段质量评估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数据库检索到2015年12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有16篇文献纳入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6篇文献QUADAS评分≥10的有8篇,临床特征等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s不安运动阶段质量评估对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结局(包括脑性瘫痪)的预测分析显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78、0.93、11.26、0.24和55.43;SROC曲线表明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佳结合点的Q值为0.852 2,AUC值为0.919 0。GMs不安运动阶段质量评估对脑性瘫痪的预测分析显示,灵敏度、特异度、PLR、NLR和DOR分别为0.91、0.94、12.91、0.12和133.66,SROC曲线表明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佳结合点的Q值为0.918 5,AUC值为0.969 2。结论 GMs不安运动阶段质量评估是预测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不推荐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不安运动阶段 婴幼儿 神经系统疾病 脑性瘫痪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重测信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帖利军 岳婕 +2 位作者 吕敏 史晓薇 刘黎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分析婴儿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的重测信度。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和神经发育随访的33例新生儿/小婴儿,拍摄新生儿/小婴儿的GMs视频录像,共有新生儿/小婴儿的35例... 目的分析婴儿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的重测信度。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和神经发育随访的33例新生儿/小婴儿,拍摄新生儿/小婴儿的GMs视频录像,共有新生儿/小婴儿的35例GMs视频录像。视频录像由同一位有欧洲GMs Trust评估资质的评估者间隔3月评估2次,比较两次GMs评估结果的百分比一致性和κappa系数。结果 33例新生儿/小婴儿孕周平均为38+3±2+5周,出生体重平均为2 960±633.1g,视频录像时新生儿/小婴儿的平均年龄为末次月经后(PMA)48+5±6+1周。GMs评估中有4例视频录像二次评估结果不一致。小婴儿6种不同类型GMs中早产/扭动阶段的重测百分比一致性在88.23%(66.77%~100%),不安运动阶段为88.89%,所有视频录像的GMs评估百分比一致性为88.57%。正常与异常GMs的重测κappa系数为0.6759[95%可信区间(CI):0.3823~0.9696]。结论 GMs质量评估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重测一致性 可信度 κappa系数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神经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帖利军 刘黎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全身运动(GMs)是一种全身各部分均参与的自发运动。典型的GMs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流畅性的特征,GMs产生的神经学基础是暂时性皮质板下层及皮质板网络结构的相互作用。遵循视觉Gestalt知觉理论对处于早产阶段、足月阶段以及足月后5个月... 全身运动(GMs)是一种全身各部分均参与的自发运动。典型的GMs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流畅性的特征,GMs产生的神经学基础是暂时性皮质板下层及皮质板网络结构的相互作用。遵循视觉Gestalt知觉理论对处于早产阶段、足月阶段以及足月后5个月内婴儿的GMs质量进行评估,不仅可以超早期地预测早产儿和小婴儿的神经发育结局,特别是脑性瘫痪,而且可以预测学龄期儿童的认知、行为损害;GMs还与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Rett综合征、遗传代谢病及儿童语言发育相关。GMs质量评估是一种实用的评估、预测婴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神经学的 皮质板下层 神经发育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