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与全球高程基准差异的确定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建成 褚永海 徐新禹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2-1273,共12页
全球高程基准统一是继全球大地测量坐标系及其参考基准统一之后,大地测量学科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全球空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基础。本文针对区域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间基准差异确定的理论、方法及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利... 全球高程基准统一是继全球大地测量坐标系及其参考基准统一之后,大地测量学科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全球空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基础。本文针对区域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间基准差异确定的理论、方法及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利用物理大地测量高程系统的经典理论方法,给出了高程基准差异的定义,并推导了计算基准差异的严密公式,该公式可将高程基准差异确定的现有3种方法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分析顾及了不同椭球参数对于计算基准差异的影响及量级,同时,高程异常差法还需考虑全球高程基准重力位与模型计算大地水准面位值不一致引起的零阶项改正。利用青岛原点附近152个GPS水准点数据,分别选择GRS80、WGS-84、CGCS2000参考椭球以及EGM2008、EIGEN-6C4、SGG-UGM-1模型,采用位差法和高程异常差法,确定了我国1985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的差异。其中,EIGEN-6C4模型计算的我国高程基准与WGS-84参考椭球正常重力位U0定义的全球高程基准之间的差异约为-23.1cm。也就是说,我国高程基准低于采用WGS-84参考椭球正常重力位U0定义的全球高程基准,当选取基于平均海面确定的Gauss-Listing大地水准面作为全球高程基准时,我国1985高程基准高于全球基准约21.0cm。从计算结果还可看出,当前重力场模型在青岛周边不同GPS/水准点的精度差别依然较大,这会导致选择不同数据对确定我国85国家高程基准与全球基准之间的差异影响较大,因此,若要实现厘米级精度区域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的统一,全球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差异 重力位差 国家高程基准 全球高程基准 GPS/水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之间的垂直偏差 被引量:26
2
作者 赫林 李建成 褚永海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8-774,共7页
利用不同重力场模型(EIGEN-6C4、EGM2008)和海面高模型(DNSC08、DTU10、DTU13)确定了全球平均海面重力位均值62 636 856.550 7 m^2s^(-2),加入海面地形改正后得到全球大地水准面重力位均值62 636 858.179 0 m^2 s^(-2)。联合EGM2008模... 利用不同重力场模型(EIGEN-6C4、EGM2008)和海面高模型(DNSC08、DTU10、DTU13)确定了全球平均海面重力位均值62 636 856.550 7 m^2s^(-2),加入海面地形改正后得到全球大地水准面重力位均值62 636 858.179 0 m^2 s^(-2)。联合EGM2008模型与全国均匀分布的649个GPS/水准数据,根据异常位法、正常高反算法以及高程异常差法,分别计算了我国1 985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之间的垂直偏差,并对3种垂直偏差结果通过加权方法进行了改善。最后,利用两种方法对垂直偏差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我国高程基准面高于全球平均海面0.298 0 m,高于全球大地水准面0.464 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全球高程基准 GPS/水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 垂直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程基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党亚民 蒋涛 陈俊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76-1586,共11页
建立统一的全球高程基准是国际大地测量科学界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全球尺度地球科学研究、跨境工程应用等的必要基础设施。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nternational geodesy association,IAG)2015年发布了国际高程参考系统的定义,并于2019年提... 建立统一的全球高程基准是国际大地测量科学界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全球尺度地球科学研究、跨境工程应用等的必要基础设施。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nternational geodesy association,IAG)2015年发布了国际高程参考系统的定义,并于2019年提出了建立国际高程参考框架的目标。从全球高程参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定义出发,对国际高程参考系统与框架的理论、方法和实际问题开展论述与研究,主要包括全球大地水准面重力位W的确定、基于高阶重力场模型的重力位确定、基于区域重力场建模的重力位确定,并重点论述和分析了IAG组织的科罗拉多大地水准面建模试验和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现国际高程参考系统2项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坦地区和一般山区,重力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能达到1 cm(重力位0.1 m^(2)/s^(2)),即使在珠穆朗玛峰这样的特大山区,也有望达到2~3 cm精度(重力位0.2~0.3 m^(2)/s^(2))。综合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观测技术、数据资源和区域分布等因素,提出了建立国际高程参考框架的初步策略,包括IHRF参考站布设、重力位确定方法、数据要求、应遵循的标准/约定和预期精度指标等,展望了光学原子钟与相对论大地测量对于全球高程基准统一的潜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高程基准 国际高程参考系统 国际高程参考框架 地球重力场模型 重力位 大地水准面
原文传递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与确定流程解析
4
作者 刘晓云 郭春喜 +1 位作者 靳鑫洋 蒋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5,127,共6页
着重解析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流程。首先详细介绍用于计算珠峰峰顶海拔高的2个重要数值的计算过程,然后给出中尼联合发布的基于国际高程参考系统(international height reference system,IHRS)的珠峰高程成果(8 848.86 m),最后... 着重解析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流程。首先详细介绍用于计算珠峰峰顶海拔高的2个重要数值的计算过程,然后给出中尼联合发布的基于国际高程参考系统(international height reference system,IHRS)的珠峰高程成果(8 848.86 m),最后总结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成果特点,阐述其精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高程测量 重力测量 大地水准面 全球高程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基准定义及联接 被引量:6
5
作者 徐菊生 王建华 +3 位作者 赖锡安 卓力格图 张瑞刚 莫志明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介绍了利用地球位模型、地面重力资料、GPS和水准测量结果确定定全球高程基准及局部性垂直基准联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给出了计算公式 ,并列出了国际上有关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
关键词 全球高程基准 水准测量 重力位 地球位模型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测绘地理信息十大新闻 被引量:1
6
《中国测绘》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01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习近平指出,去年,我们就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 01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习近平指出,去年,我们就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达成共识。一年多来,两国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最终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地理信息 全球高程基准 珠穆朗玛峰 尼泊尔 雪面 班达里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与2005珠峰测量与高程确定异同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春喜 靳鑫洋 +2 位作者 蒋涛 王斌 刘晓云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5,共6页
为了分析2020与2005珠峰高程测量与确定过程中的异同,该文从GNSS数据处理、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峰顶交会数据处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计算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异同比较分析,阐述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分析表明,2020珠峰... 为了分析2020与2005珠峰高程测量与确定过程中的异同,该文从GNSS数据处理、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峰顶交会数据处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计算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异同比较分析,阐述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分析表明,2020珠峰高程测量从测量装备的国产化、测量手段和数据的丰富性,数据处理的高精度等多个方面,较2005年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中尼合作开展数据处理,共同确定了基于国际高程参考系统(international height reference system,IHRS)的珠峰正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高程测量 GNSS 大地水准面差距 全球高程基准 异同
原文传递
GNSS频移法测定重力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武矿超 申文斌 李立弘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7-2050,共14页
精确测定重力位是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高精度时频信号测定重力位(时频测位)方法,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方法基于广义相对论原理,利用高精度原子钟和高精度时频传递技术实现重力位... 精确测定重力位是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高精度时频信号测定重力位(时频测位)方法,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方法基于广义相对论原理,利用高精度原子钟和高精度时频传递技术实现重力位及海拔高的直接测量。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时频传递技术具有精度高、全天候、组网灵活、经济便利等优势,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GNSS频移法测定重力位的研究分支。首先介绍了时频测位的基本原理并归纳分析了厘米级精度时频测位的数学模型,并结合GNSS共视技术和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总结了利用GNSS频移法测定重力位的研究进展,然后深入分析了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后就GNSS频移法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为今后深入开展GNSS频移法测定重力位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位测定 重力频移 原子钟 GNSS时频传递 全球高程基准统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