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界线层型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克信 赖旭龙 +1 位作者 童金南 江海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486,共13页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定位的GSSP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文中...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定位的GSSP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文中综合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研究成果,将该剖面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牙形石序列自下而上归纳为13个牙形石带,分别为:1)Neogondolella orientalis-Neogondolella longi-cuspidata带(龙潭组顶部-长兴组底部:第1层-4a-1层);2)Neogondolella wangi带(长兴组下部:第4a-2层-10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长兴阶底界金钉子点位;3)Neogondolella changxingensis-Neogondolella deflecta带(长兴组上部:第11层-23层);4)Neogondolella yini-N.zhangi带(长兴组顶部:P/T界线层第24层);5)Neogondolella meishan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5层);6)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6层);7)N.taylorae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a层-27b层);8)Hindeodus parvu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c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三叠系底界金钉子点位;9)Isarcicella staeschei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d层-29a层);10)Isarcicellaisarcica带(殷坑组下部-中部:第29b层-51层);11)Neogondolella tulongensis-Neogondolella planata带(殷坑组上部-和龙山组下部:第52层-72层);12)Neo-spathodus kummeli带(和龙山组中部:第73层-92层);13)Neospathodus cristagalli-Neospathodus dieneri带(和龙山组上部-南陵湖组下部:第93层-111层)。同时,为了提高全球不同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对比精度,文中也讨论并修改了该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hindeollid型与gondolellid型平行的牙形石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带 全球界线 煤山剖面 上二叠统—下三叠统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被引量:5
2
作者 邱振 孙枢 +1 位作者 王清晨 邹才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41,共13页
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蓬莱滩剖面及其辅助剖面—铁桥剖面位于广西来宾地区,两剖面沿红水河两岸连续出露,是开展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剖面。在两剖面的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与乐平统合山组中共识别出14种沉积相,组成... 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蓬莱滩剖面及其辅助剖面—铁桥剖面位于广西来宾地区,两剖面沿红水河两岸连续出露,是开展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剖面。在两剖面的瓜德鲁普统茅口组与乐平统合山组中共识别出14种沉积相,组成4类沉积相组合,分别为盆地相、下斜坡相、上斜坡相和台地边缘相。依据这些沉积相及相组合垂向演化样式和横向分布特征,识别出6个主要的海侵—海退层序(TR),并具有高分辨率牙形石带的约束,分别为:TR1(J.nankingensis zone)、TR2(J.aserrata to J.shannoni zone)、TR3(J.shannoni zone to early C.p.postbitteri zone)、TR4(C.p.postbitteri zone to early C.transcaucasia zone)、TR5(C.transcaucasia zone to C.orientalis zone)和TR6(C.orientalis zone to C.inflecta zone)。基于两剖面的海侵—海退层序,开展了本地区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古地理恢复,这对厘定这一时期海平面下降、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生物灭绝等重要事件之间联系可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剖面 蓬莱滩 铁桥 沉积相 序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全球层型剖面——回顾和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殷鸿福 鲁立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7-267,共11页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述了煤山与其他剖面长兴期至格里斯巴赫期磁性地层学的对比。介绍了δ13C和δ34S的化学地层学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PTB附近多个δ13C负漂移的发现。两项重要的分子地层学研究显示了基础生态系统的深刻变化——微生物生态系的灾变和在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之交严重缺氧事件期间透光带的静海相环境。文章报道了自2001年以来PTB年代测定的进展。PTB之下14cm处火山成因的粘土层25层的年代,现在定为(252·4±0·3)Ma(Mundil等,2004)。文章还讨论了事件地层学,认为尽管在25-26层有一个主事件,煤山PTB附近的事件是多幕式的,并且开始于事件层25-26层之前。因此,PTB大绝灭主因是外星撞击导致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剖面和 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殷鸿福 童金南 张克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界线剖面 综述 煤山剖面 Δ^13C 全球 磁性地 缺氧事件 生物危机 分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补遗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鸿飞 周怀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我国广西柳州北岸乡碰冲剖面为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层型剖面位于柳州市东北15 km之碰冲村南小溪(24°26′N,109°27′E)。层型点位在剖面83层之底,与底栖有孔虫"E.ovalis种群&q... 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我国广西柳州北岸乡碰冲剖面为石炭纪维宪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层型剖面位于柳州市东北15 km之碰冲村南小溪(24°26′N,109°27′E)。层型点位在剖面83层之底,与底栖有孔虫"E.ovalis种群"至Eoparastaffella simplex谱系中Eoparastaffella simplex的首次出现吻合。辅助标志是点位之上近5m处,牙形石Gnathodus homopunctatus首现,其下约30 m为Scaliognathus anchoralis europensis的最高出现。本文补充介绍了层型点位的岩石特征和区域上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维宪阶 界线剖面和点位 广西柳州 Eoparastaffella SIM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6-579,共1页
被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晚泥盆世的3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都存在严重的问题。Ziegler和Sandberg(1996)提出,要重新考虑这3个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关键词 全球 界线剖面 晚泥盆世 弗拉斯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田树刚 庞其清 +2 位作者 牛绍武 李佩贤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70-1179,共10页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个介形虫带和6个叶肢介带;划分陆相生物群发展阶段,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置于“早期热河生物群”阶段的底部;开展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识别盆地演化的3个阶段和5个构造期;测得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O同位素高值异常;锆石206Pb/238U测得张家口组顶部年龄为135.4Ma±1.6Ma,大北沟组中部为133.9Ma±2.5Ma和130.1Ma±2.5Ma。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将界线层型剖面点定在张家沟剖面第9层底,以介形虫化石Cyprideastenolonga的首现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候选剖面 冀北滦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3 位作者 赵元龙 朱立军 杨瑞东 袁金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9,共7页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界线剖面12~13层之间变化明显,突变点主要分布在这两层样品中。因此,将八郎界线剖面上中、下寒武统界线置于剖面12~13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界线候选剖面 地球化学特征 贵州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中寒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及其全球层型剖面点(GSSP)在中国的确立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旭 C.E.Mitchell +4 位作者 张元动 王志浩 S.M.Bergstrm D.Winston F.Paris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3-431,共9页
1991年以本文著者等组成的国际工作组,开展了旨在全球范围内确立Undulograptusaustrodentatus带之底作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之底的研究。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被提名为候选界线层型剖面,达瑞威尔阶的... 1991年以本文著者等组成的国际工作组,开展了旨在全球范围内确立Undulograptusaustrodentatus带之底作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之底的研究。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被提名为候选界线层型剖面,达瑞威尔阶的底以Undulograptusaustrodentatus和Arienigraptuszhejiangensis首次出现为准,这两个种分别代表达瑞威尔阶底部的带和亚带化石。这一地区宁国组灰岩夹层中的牙形刺确定为Paroistodusoriginalis带。黄泥塘以及三山地区U.austrodentatus带动物群可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蒙古、哈萨克斯坦及中国其它地区相当的动物群进行对比。黄泥塘达瑞威尔阶的全球层型剖面点分别于1996年7月被国际奥陶系分会、1996年11月被国际地层委员会、1997年1月被国际地科联执行局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世 全球剖面 达瑞威尔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全球层型的再选择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卫国 冯伟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9-240,共2页
国际地层委员会1992年批准将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幸运角(FortuneHead)剖面中遗迹化石Phycodespedium首次出现层位。由于这项决定争议较大,使得这颗引人瞩目的金钉子黯... 国际地层委员会1992年批准将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幸运角(FortuneHead)剖面中遗迹化石Phycodespedium首次出现层位。由于这项决定争议较大,使得这颗引人瞩目的金钉子黯然失色。主要问题在于:其一,该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系 寒武系 界线 全球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和中国的“金钉子”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彭善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6,共19页
《国际年代地层表》中显生宇所有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和元古宇的部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都已经或将要由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定义。这是研发一个完全连续的、既无重复也无间断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等级... 《国际年代地层表》中显生宇所有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和元古宇的部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都已经或将要由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定义。这是研发一个完全连续的、既无重复也无间断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等级系统的唯一途径。文中回顾了过去近50年在国际地层委员会倡导和推行下"金钉子"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简介了"金钉子"概念和由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建立"金钉子"的程序;同时简要回顾了中国科学家研究"金钉子"的历史和卓越成就,包括竞争"金钉子"中的失利和收获10枚确立在我国的"金钉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标准剖面和点位(GSSP) “金钉子” 年代地 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昌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6-254,共9页
本文从古生物、生物地层学、微相分析及沉积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等方面对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进行综合评价。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符合界线定义,基本上具备界线层... 本文从古生物、生物地层学、微相分析及沉积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等方面对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进行综合评价。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符合界线定义,基本上具备界线层型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包含的化石门类多达14个,构成多种性化石带、组合带及综合性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地层总貌,具备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潜在优势条件,界线及点位在单相碳酸盐岩中,是稳定和连续的沉积,剖面位于交通方便的旅游城市,而且分布着不同相型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便于解决其间的对比问题,是一条不可多得的界线候选层型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剖面 泥盆-石炭系 候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梅仕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乐平统被正式接纳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后,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待确定。经金玉玕等多年研究,广西来宾县蓬莱滩剖面被公认为乐平统底界层型的最佳候选剖面;该剖面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larkina d... 乐平统被正式接纳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后,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待确定。经金玉玕等多年研究,广西来宾县蓬莱滩剖面被公认为乐平统底界层型的最佳候选剖面;该剖面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底均可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候选层位。C. postbitteri由Jinogondolella granti(Mei and Wardlaw)演化而来,其首次出现的点位(FAD)可在蓬莱滩剖面得到精确确定。1998年,以C. postbitteri带之底作为乐平统底界的方案被国内外牙形类化石专家一致接受,为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通过投票正式决定蓬莱滩剖面C. postbitteri带之底为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铺平了道路。令人遗憾的是在此关键时期王成源声称,在原定界线之下3米处发现C. postbitteri,并转而提出以C. dukouensis带之底为界线的另一方案,导致一次无谓的争端,延误了在中国建立乐平统底界的全球层型的进程。后经Henderson重新研究有关样品证明,在原定界线之下3m处并未发现C. postbitteri,从而使牙形类化石专家达成新的共识。乐平统牙形类化石的演化以Clarkina属为主导,属内各种的鉴别应以居群(population)为基础。锯齿型式被证明是最能反映该属居群特征的较为稳定的鉴定标志。而齿台轮廓等其它形态性状在一个居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乐平统 界线 牙形类化石 蓬莱滩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14
作者 郭庆军 刘丛强 +4 位作者 H.Strauss 赵元龙 朱立军 皮道会 袁金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有机质 下、中寒武统界线候选剖面 贵州台江八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可供选择的界线层型剖面—吉林二道沟群新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玉鲸 夏志亮 孙井贵 《吉林地质》 1990年第1期1-20,共20页
经几年来实地观察研究,证实原“二道沟群”,总体上为倒转扇形向斜褶曲;轴部为二道沟灰岩,层位在上;翼部为小绥河砂页岩,层位在下;根据多门类化石综合分析和对比,认为灰岩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砂页岩则为晚志留世晚期。该剖面是我国... 经几年来实地观察研究,证实原“二道沟群”,总体上为倒转扇形向斜褶曲;轴部为二道沟灰岩,层位在上;翼部为小绥河砂页岩,层位在下;根据多门类化石综合分析和对比,认为灰岩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砂页岩则为晚志留世晚期。该剖面是我国北方槽区一个可供选择研究的志留系一泥盆系界线层型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沟群 界线 剖面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紫阳中志留统底界界线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纪要
16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2-1262,共1页
2010年5月24日至27日在陕西省紫阳县召开了中志留统底界界线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目的是推动对该剖面的深化研究,争取能早日达到国际志留系中志留统底界界线层型剖面的标准。
关键词 界线剖面 陕西省 底界 紫阳县 志留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芬兰查珀尔岛作为全球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层剖面存在严重缺陷
17
《地质矿产信息》 1994年第23期6-6,共1页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寒武纪 界线 剖面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剖面 被引量:24
18
作者 钱逸 何廷贵 蒋志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40,321,共16页
本文论述了滇东滇池断裂带以东以及滇东北地区连续完整的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自下而上的层序是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待补段、中谊村段、大海段、石岩头段、玉案山段。论证了晋宁王家湾剖面待补段位于“小歪头山... 本文论述了滇东滇池断裂带以东以及滇东北地区连续完整的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自下而上的层序是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待补段、中谊村段、大海段、石岩头段、玉案山段。论证了晋宁王家湾剖面待补段位于“小歪头山段”之上;晋宁梅树村剖面“小歪头山段”磷质条带中的小壳化石是中谊村段向下渗漏的产物,它在岩性上与白岩哨段无多大区别,可归入同一地层段范畴,恢复原命名的白岩哨段涵义。论述了以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为代表的滇池断裂带以西地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有沉积间断,缺失了待补段沉积和大海段上部的瘤状白云岩,从而增补了梅树村阶大海段的一个化石带Heraultipegmayunnanensis,基本上肯定了梅树村阶有四个化石组合带。最新研究表明,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最佳界线地层剖面应是滇东北会泽雨碌和大海剖面。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应放在中谊村段与待补段之间,即最古老的小壳化石组合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 剖面 前寒武纪 寒武纪 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元龙 袁金良 +4 位作者 郭庆军 朱立军 彭进 王平丽 杨荣军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83-1388,共6页
美国、中国、摩洛哥、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均在进行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准点 (GSSP)的研究 ,并相继提出潜在的中寒武统FAD分子如Oryctocephalusindi c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 ,Acadoparadoxidesmureroensi... 美国、中国、摩洛哥、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均在进行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准点 (GSSP)的研究 ,并相继提出潜在的中寒武统FAD分子如Oryctocephalusindi c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 ,Acadoparadoxidesmureroensis ,Hupeolenus和Arthricocephaluschauveaui及潜在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早及中寒武世之交 ,广泛分布的三叶虫极少 ,能够作全球完美的中寒武统FAD分子至今几乎没有 .Oryctocephalusindicus分布比较广泛 ,三大生物区均有产出 ,特征明显 .首现点正好是三叶虫大量灭绝、新的三叶虫大量出现的演化点 ,是一个相对最佳的中寒武统FAD分子 .而中国台江八郎乌溜剖面岩性单一且连续 ,底栖及游泳的三叶虫非常丰富 .Oryctocephalusindicus首现点距Redlichia、Bathynotus灭绝点分别是 0 .8及 1.2m ,处于三叶虫的重要演化阶段 .疑源类的演化及微量元素、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和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一致或基本一致 .界线之上为著名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 ,剖面点距 32 0国道仅 5km ,是一个潜在的、好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界线 剖面 GSSP 古生物 演化阶段 碳同位素 三叶虫 中寒武世 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全球前寒武纪新年表与中国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苏文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38,共20页
在简要介绍2012年全球地质年代表(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的核心内容基础上,评述了新方案以全球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年表"特点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在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研究及中元古代划分方... 在简要介绍2012年全球地质年代表(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的核心内容基础上,评述了新方案以全球关键事件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年表"特点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在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研究及中元古代划分方案上存在的可能缺陷与问题。认为GTS2012新方案其实为中国学者在未来国际前寒武纪、特别是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在厘定华北和扬子地块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基础上,结合该时期地幔羽-大火成岩省及超大陆演化等研究,尝试提出新的中国及全球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划分参考方案。同时笔者建议,当前阶段中国学者可参照GTS2012有关前寒武纪全球界线层型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流程,通过积极开展相关地层的高分辨测年及稳定同位素漂移等综合研究,确认上述地幔羽-大火成岩省事件的沉积记录,并建立起区域性的中国中元古界各"系(纪)"底界界线层型。这将在促进中国中元古代地层学研究的同时,为未来中国学者在全球前寒武纪、特别是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划分等相关研究领域赢得更多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 全球界线 地幔羽 超大陆 中元古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